双圈图的补图的谱半径
The Spectral Radius of the Complement of Bicyclic Graphs
DOI: 10.12677/PM.2023.136175, PDF, HTML, XML, 下载: 194  浏览: 28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邱 欢, 王 岚, 王国平*:新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关键词: 邻接矩阵谱半径补图Adjacency Matrix Spectral Radius Complement Graphs
摘要: 设θn*是将n−4条悬挂边粘到θ(2,1,2)的一个三度点得到的双圈图。本文我们证明了n个点的双圈图的补图的最大谱半径只在θn*取到。
Abstract: Let θn* be the bicyclic graph obtained by attaching n−4 pendant edges to a vertex of degree 3 on θ(2,1,2).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at the maximum spectral radiu is achieved uniquely by θn* among all complements of bicyclic graphs of order n.
文章引用:邱欢, 王岚, 王国平. 双圈图的补图的谱半径[J]. 理论数学, 2023, 13(6): 1714-1719. https://doi.org/10.12677/PM.2023.136175

1. 引言

G ( V , E ) 是一个连通图,它的邻接矩阵 A ( G ) 是一个 ( 0 , 1 ) 实对称矩阵。所以它的特征值都是实数,从大到小的排序为: λ 1 ( G ) λ 2 ( G ) λ n ( G ) ,其中最大的特征值 λ 1 ( G ) 为图G的谱半径,记为 ρ ( G ) 。刻画图的谱半径的文章很多,诸如文献 [1] [2] [3] 等。刻画带限制条件的谱的文章也很多,例如在文献 [4] 中作者刻画了具有完美匹配的双圈图的谱半径,文献 [5] 中作者刻画了有n个点k个悬挂点的双圈图的谱半径。相对来说刻画图的补图的谱半径的文章还不太多,在文献 [6] 中作者刻画了单圈图的补图的谱半径。本文主要刻画了双圈图补图的谱半径,以及谱半径达到最大时的极图。在本文中我们假设图G和它的补图 G ¯ 都是连通的,定义矩阵 A ( G ¯ ) 的特征值 ρ ( G ¯ ) 对应的特征向量为 x ( G ¯ ) = ( x v 1 ( G ¯ ) , x v 2 ( G ¯ ) , , x v n ( G ¯ ) ) T ,其中 x v i ( G ¯ ) 是点 v i 对应的分量。

边数等于点数加一的连通图是双圈图。令 C n P n 分别表示n个点的圈和路,我们定义图 b ( p , l , q ) 是由两个点不交的圈 C p C q 和一条路 P l 组成的图形,其中 P l 的两个端点分别和 C p C q 有一个公共点,而当 C p C q 有唯一的公共点时,我们记这个图形为 b ( p , 0 , q ) 。定义图 θ ( p , l , q ) 为给定两个点中间连接有三条路 P p + 1 P l + 1 P q + 1 ,其中这三条路两两之间除了两个给定的点外没有公共点。我们把 b ( p , l , q ) b ( p , 0 , q ) 粘上一些树构成的图形记作 B n ,把 θ ( p , l , q ) 粘上一些树构成的图形记作 Θ ( p , l , q ) 。显然,所有n个点的双圈图由 B n Θ n 组成。

θ n 是将 n 4 条悬挂边粘到 θ ( 2 , 1 , 2 ) 的一个三度点得到的双圈图。本文我们证明了n个点的双圈图的补图的最大谱半径只在 θ n 取到。

2. 主要结果

下面的定理在矩阵的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非负矩阵的Perron-Frobenius定理 [7] :如果M是一个 n × n 阶的非负不可约矩阵,那么有以下结论成立:

i) 若 ρ ( M ) 是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则 ρ ( M ) 0

ii) ρ ( M ) 是矩阵A的单重根;

iii) M有对应于特征值 ρ ( M ) 的一个正的特征向量,使得 M x = ρ ( M ) x

众所周知图G是连通图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图G对应的邻接矩阵是不可约的。

引理1 [6] 假设u和v是图G的两个不同的点, { v i | i = 1 , 2 , , s } N G ( v ) \ ( N G ( u ) { u } ) ,其中 N G ( v ) 表示点v的邻点集。令 G = G 1 i s v i v + 1 i s v i u ,若 x u ( G ¯ ) x v ( G ¯ ) ,则有 ρ ( G ¯ ) < ρ ( G ¯ ) 成立。

假设u是图G的一个点, T l 是以v为根节点的一个l个点的树。我们将图G的u点和图 T l 的v点粘接成一个点得到的图形记作 G u v T l 。接下来用 K 1 , l 1 来表示以w为根节点的l个点的星图。由引理1容易得到下面的引理。

引理2 若图G, T l K 1 , l 1 如上所定义,那么有 ρ ( G u v T l ¯ ) ρ ( G u w K 1 , l 1 ¯ ) ,其中等号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G u v T l G u w K 1 , l 1

引理3 [6] 假设图G和 G ¯ 都是连通的,uv是图G的一条非悬挂的割边,图G压缩边uv为一个点w并给w带一条悬挂边得到的图形记作图 G ,那么有 ρ ( G ¯ ) < ρ ( G ¯ )

假设G与其补图 G ¯ 都是连通的。在接下来的内容里都用 x ¯ ( G ) = { x ¯ v ( G ) | v V ( G ) } T 表示 A ( G ¯ ) 的对应于 ρ ( G ¯ ) 的特征向量,其中 x ¯ v ( G ) 对应点v。

定理4 若 G B n ,u是G的子图 b ( 3 , 0 , 3 ) 的4度点,则 ρ ( G ¯ ) ρ ( b ( 3 , 0 , 3 ) u w K 1 , n 5 ¯ ) ,当且仅当 G b ( 3 , 0 , 3 ) u w K 1 , n 5 时等号成立。

证明:令 G B n 使得它的补图 G ¯ 具有极大的谱半径。

首先我们来证明 b ( p , 0 , q ) 是图G的子图。

假设图G的子图是 b ( p , l , q ) ,其中 l 1 P l + 1 = u 1 u 2 u l + 1 是连接两个圈 C p C q 的路,其中 u 1 V ( C p ) u l + 1 V ( C q )

如果 x u 1 ( G ¯ ) x u l ( G ¯ ) ,令

G 1 = G u 1 w + u l w

如果 x u 1 ( G ¯ ) x u l ( G ¯ ) ,令

G 1 = G u l w + u 1 w

其中 w C p N G ( u 1 ) w C q N G ( u l ) 。显然 G 1 , G 2 B n ,由引理1有 ρ ( G 1 ¯ ) > ρ ( G ¯ ) ρ ( G 2 ¯ ) > ρ ( G ¯ ) ,这与 G ¯ 有极大的谱半径相矛盾,故 l = 0 ,因此 b ( p , 0 , q ) 是图G的子图。

其次我们证明图G只有一个树子图,并且它以G的两个圈唯一的公共点u为根节点。

假设点v是图G的一个树子图 T 1 的根节点,其中 v C p 并且 v u

如果 x u ( G ¯ ) x v ( G ¯ ) ,令

G 3 = G w N G ( u ) T 1 u w + w N G ( u ) T 1 v w

如果 x u ( G ¯ ) x v ( G ¯ ) ,令

G 4 = G w N G ( v ) C q u w + w N G ( v ) C q u w

显然 G 3 , G 4 B n ,由引理1有 ρ ( G 3 ¯ ) > ρ ( G ¯ ) ρ ( G 4 ¯ ) > ρ ( G ¯ ) ,这与 G ¯ 有极大的谱半径相矛盾,因此 v = u 。继续上述过程我们可以证得图G只有一个树子图,并且它的根节点为图G的圈上的4度点u。

由引理3很容易证明接在点u出的树是一个星子图。

最后我们证明两个圈 C p C q 都是3长圈。

不失一般性,假设 p 4 ,并且 C p = u 1 u 2 u p u 1

如果 x u 1 ( G ¯ ) x u 2 ( G ¯ ) ,令

G 5 = G u 2 u 3 + u 1 u 3

如果 x u 1 ( G ¯ ) x u 2 ( G ¯ ) ,令

G 6 = G u N G ( u 1 ) \ { u 2 } u 1 u + u N G ( u 1 ) \ { u 2 } u 2 u

显然 G 5 , G 6 B n ,由引理1有 ρ ( G 5 ¯ ) > ρ ( G ¯ ) ρ ( G 6 ¯ ) > ρ ( G ¯ ) ,这与 G ¯ 有极大的谱半径相矛盾,因此 p = 3 ,同理可证得 q = 3

综上所述,如果 G B n ,要使得 G ¯ 极大,则必有 G b ( 3 , 0 , 3 ) u w K 1 , n 5 。 □

定理5若 G Θ n ,则有 ρ ( G ¯ ) ρ ( θ ( 2 , 1 , 2 ) u w K 1 , n 4 ¯ ) ,其中点u是图G的子图 θ ( 2 , 1 , 2 ) 的3度点,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G θ ( 2 , 1 , 2 ) u w K 1 , n 4

证明:令 G Θ n 使得它的补图 G ¯ 有极大的谱半径。

首先我们来证明图G只有一个树子图。

假设 T 1 T 2 是图G的两个树子图,它们分别以 θ ( p , l , q ) 上的点u和v为根节点。

如果 x u ( G ¯ ) x v ( G ¯ ) ,令

G 7 = G u N G ( u ) T 1 u u + u N G ( u ) T 1 u v

如果 x u ( G ¯ ) x v ( G ¯ ) ,令

G 8 = G u N G ( v ) T 2 u v + u N G ( u ) T 1 u u

显然 G 7 , G 8 B n ,由引理1有 ρ ( G 7 ¯ ) > ρ ( G ¯ ) ρ ( G 8 ¯ ) > ρ ( G ¯ ) ,这与 G ¯ 有极大的谱半径相矛盾,继续上述过程可知图G只含有一个树子图。

由引理3很容易证明接在点u出的树是一个星子图,我们记该树子图的根节点为 u 1

接下来我们证明 θ ( l , p , q ) θ ( 2 , 1 , 2 )

假设 l 3 ,并且 P l + 1 = u 1 u 2 u l + 1

如果 x u 1 ( G ¯ ) x u 2 ( G ¯ ) ,令

G 9 = G u 2 u 3 + u 1 u 3

如果 x u 1 ( G ¯ ) x u 2 ( G ¯ ) ,令

G 10 = G u N G ( u 1 ) \ { u 2 } u u 1 + u N G ( u 1 ) \ { u 2 } u u 2

显然 G 9 , G 10 B n ,由引理1有 ρ ( G 9 ¯ ) > ρ ( G ¯ ) ρ ( G 10 ¯ ) > ρ ( G ¯ ) ,这与 G ¯ 有极大的谱半径相矛盾,继续上述过程我们可以得到 l 2 ,同理可以证得 p 2 q 2 ,由双圈图的定义可知l,p和q最多有一个为1。不失一般性我们令 l = 1 。因此 θ ( l , p , q ) θ ( 2 , 1 , 2 )

d G ( u 1 ) = 2 ,则 G θ n ,若 d G ( u 1 ) = 3 ,则 G θ n ,如图1所示。

Figure 1. (a) θ n ; (b) θ n

图1. (a) θ n ;(b) θ n

最后我们证明 G θ n

用反证法,假设 d u 1 ( G ) = 3 ,比较 x u 1 ( G ¯ ) x v ( G ¯ ) 的大小。

如果 x u 1 ( G ¯ ) x v ( G ¯ ) ,令

G 1 = G u N G ( u 1 ) \ { v , w } u u 1 + u N G ( u 1 ) \ { v , w } u u 1

如果 x u 1 ( G ¯ ) x v ( G ¯ ) ,令

G 2 = G v y + y u 1

显然 G 1 , G 2 Θ n ,且 G 1 G 2 均与 θ n 同构。由引理1有 ρ ( G 1 ¯ ) > ρ ( G ¯ ) ρ ( G 2 ¯ ) > ρ ( G ¯ ) ,这与 G ¯ 有极大的谱半径相矛盾。 □

定理6 假设G是一个n个点的连通的双圈图,则 ρ ( G ¯ ) ρ ( θ n ¯ ) ,当且仅当 G θ n 时等号成立。其中 θ n 图1所示。

证明:令v是图G的子图 b ( 3 , 0 , 3 ) 的4度点,由定理4.2.4和定理4.2.5可知在双圈图中我们只需证明 ρ ( b ( 3 , 0 , 3 ) v w K 1 , n 5 ¯ ) < ρ ( θ ( 2 , 1 , 2 ) u w K 1 , n 4 ¯ ) 即可。

H 1 = b ( 3 , 0 , 3 ) v w K 1 , n 5 H 2 = θ ( 2 , 1 , 2 ) u w K 1 , n 4 。则有

P ( H 1 ¯ ; λ ) = | I λ A ( H 1 ¯ ) | = λ 3 ( λ + 1 ) n 6 ( λ + 2 ) ( λ 2 + ( 4 n ) λ + 2 ( 4 n ) )

P ( H 2 ¯ ; λ ) = | I λ A ( H 2 ¯ ) | = λ ( λ + 1 ) n 4 ( λ 3 + ( 4 n ) λ 2 + ( 7 2 n ) λ + n 4 )

因为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非负,所以 ρ ( H 1 ¯ ) = n 4 + n 2 16 2

f ( x ) = x 3 + ( 4 n ) x 2 + ( 7 2 n ) x + n 4 ,则 f ( x ) = 3 x 2 + 2 ( 4 n ) x + 7 2 n

如果 x > n 4 + n 2 2 n 5 3 ,则有 f ( x ) > 0 ,因此当 x > n 4 + n 2 2 n 5 3 f ( x ) 是个增函数。显然 n 4 + n 2 16 2 > n 4 + n 2 2 n 5 3 ,并且

f ( n 4 + n 2 16 2 ) = ( n 4 + n 2 16 2 ) 3 + ( 4 n ) ( n 4 + n 2 16 2 ) 2 + ( 7 2 n ) ( n 4 + n 2 16 2 ) + n 4 = n 4 n 2 16 2 < n 4 ( n 4 ) 2 2 = 0

因为 ρ ( H 2 ¯ ) 是方程 f ( x ) 的一个根,所以 ρ ( b ( 3 , 0 , 3 ) v w K 1 , n 5 ¯ ) < ρ ( θ ( 2 , 1 , 2 ) u w K 1 , n 4 ¯ ) 成立。 □

基金项目

新疆自治区研究生创新项目(XJ2021G253)。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Cvertković, D., Doob, M. and Sachs, H. (1980) Spectra of Graphs.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2] Cvertković, D. and Rowlinson, P. (1990) The Largest Eigenvalue of a Graph: A Survey. Linear and Multilinear Algebra, 28, 3-33.
https://doi.org/10.1080/03081089008818026
[3] Hong, Y. (1998) Upper Bounds of the Spectral Radius of Graphs in Terms of Genus. 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Theory, Series B, 74, 153-159.
https://doi.org/10.1006/jctb.1998.1837
[4] Chang, A., Tian, F. and Yu, A.M. (2004) On the Index of Bicyclic Graphs with Perfect Matchings. Discrete Mathematics, 283, 51-59.
https://doi.org/10.1016/j.disc.2004.02.005
[5] Guo, S.G. (2005) The Spectral Radius of Unicyclic and Bicyclic Graphs with n Vertices and k Pendant Vertices.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408, 78-85.
https://doi.org/10.1016/j.laa.2005.05.022
[6] Liu, J. and Zhang, Z. (2010) Spectral Radius of the Complement of Unicyclic Graphs.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5, 14-19.
[7] Horn, R.A. and Johnson, C.R. (1986) Matrix Analysi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