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贵州高坡苗族射背牌文化习俗概况
1.1. 贵州高坡概况
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海拔1712.1米,高坡是贵阳地区的最高点,高坡位于城市的边缘,距离贵阳市区51公里,高坡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高寒山区,是苗族人民的原始居住之地。这是一个高山地区,气候寒冷、潮湿、多风、多雾。世代苗族人民居住在高坡,高坡的山水孕育着苗族人民,苗族人民也创造了丰富多彩而又神秘的苗族文化,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少数民族高坡苗族文化具有相对封闭性的特点和少数民族高坡苗族传统习俗独特性的特点,为古代苗族“射背牌”仪式的孕育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圈”。“射背牌”就是苗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体育文化之一,高坡苗族妇女有着独特的服饰习惯,常常喜欢披着背牌。
花溪区辖15个乡镇、办事处和165个行政村。高坡位于贵阳花溪区的东南端,与花溪与龙里、惠水三区交界,高坡是花溪区下辖的苗族自治乡,总人口数20,897人,其中苗族占70.9%,布依族占3%、汉族占26.1%。高坡背牌由前小后大的两块构成,在两条绣花布上有着四方印章,用挑花形式装饰满印章周围,完成之后方可套在脖子上。因此,印章是背牌图案核心构件,以此来决定所有的刺绣图纹都必须在正方形内完成。
1.2. 高坡苗族射背牌习俗概况
据史料记载:“皮陵”为今日高坡乡“批林”村,这表明“高坡苗”的祖先早在元朝就在这里定居。关于“射背牌”的习俗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地玉和地莉是两个相爱的情侣。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但由于父母的命令,他们无法结婚成为夫妻。他们为了了结自己的心愿,向父母提出接阴婚的要求,要求他们的父母亲戚朋友都要到场,以射背牌仪式,了结了自己的心愿。他们的爱的感动了父母、族人,于是父母和族人同意了他们的提议,这不仅没有违背父母的命令,又可以喜结良缘了结这桩亲事。从那时起,“射背牌”被所有不能结婚的情侣模仿,并逐渐变为一种风俗。“射背牌”的习俗是与家庭命令达成妥协的产物,年轻男女对父母指定的婚姻不满无法抗拒,“射背牌”成为执着恋人的精神慰藉之地。
2. 高坡苗族射背牌文化遗产的传统竞技特征
2.1. 高坡苗族射背牌器械文化特征
(一) 服饰:
1) 男青年:头部裹着黑色纱布和一条长围巾,上衣穿蓝色或天蓝色长衫,下装着便裤,脚穿布鞋。
2) 女青年:头部用一条长长的黑色纱巾裹住,头前挽成船的样子。
上装没有袖子的单褂,双臂戴着袖套。背上挂着“背牌”,颈部戴着银项圈。
下装黑色的裤子,前面绑着“前腰”,后面戴着黑色的“背腰”。缠着两条腰带;红颜色的腰带需要系在外面,另一条颜色都可,需要系在里面。
(二) 道具:
1) 订做芦笙、马刀、弩、箭。芦笙、马刀、弩,是根据参加此次“射背牌”的恋人对数设定,每对一支芦笙,一把马刀,一把弩。弩:长约170厘米,用于射背牌。
2) 制作背牌架需要把女方绣好的黄背牌放在架子上,到仪式开始时展示给亲戚朋友观赏。大背牌:主要由黄色丝线织成,故当地俗称“黄背牌”。大多绣有几种图案,图案长约52厘米,宽约40厘米。
3) “射背牌”头一天,女方需要蒸熟糯米饭背往男方家。南男方需要宰杀牲畜设宴款待。
4) 乐器是直管大芦笙。
(三) 场地:平坦宽阔的山坡是固定的,俗称“背牌坡”。
(四) 时间:农历四月初八。
2.2. 高坡苗族射背牌身体动作的仪式特征
在举行“射背牌”活动时,男方的家事应首先托媒人征得女方家人的同意,杀猪并招待女方的亲友。“射背牌”通常在农历四月初八举行。主持仪式的老人必须是“射背牌”亲身经历者。
高坡苗族“射背牌”是在中国农历的四月初八举行,举行射背牌的仪式时,男方家首先要征得女方家人的同意,并且杀猪招待女方的亲友,高坡苗族“射背牌”仪式的主持必须是经历过“射背牌”仪式的人。活动通常在中午开始。在司仪祈祷之后,这位女子将她绣好的背牌挂在树枝上,作为男友的射击目标。男友进入场地后将马刀插入地面,向天地各射出三支箭。以箭劈天,以箭扩地,显示了年轻人乞求天地结阴婚的愿望。然后,这名男子举起弩,朝“背牌”射击。背牌射中意味着可以结阴婚。因此,每射中一支箭,人们都会像雷声一样欢欣鼓舞,祝福这对恋人。仪式结束后,女人会把“背牌”拿给男友,男友会解开他的红腰带送给女子并给对方一对耳环或手镯。根据习俗,无论情况如何,他们都不能在死前结婚。死后男人需要把“背牌”放在自己身上,女人需要系在腰上,这样才可实现结“阴亲”。随后,在场的年轻男女相聚一堂跳芦笙舞,活动气氛达到高潮。
3. 贵州高坡苗族射背牌文化遗产流变与传承
3.1. 原生态传统竞技体育的文化流变
相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在以前的时候苗家有一项传统的祭祀活动为敲牛祭祖并且要给当时的皇帝进贡,将牛前腿作为贡品奉上。但是路途非常遥远,皇帝体恤民情则是免去了进贡,并送给苗民盖有大印的印布。在此之后,此印布就成为了黄背牌,是高坡苗族的一种特殊装戴。背牌高坡苗族背牌分“黄背牌”和“白背牌”,背牌为前后两块一大一小,用宽约6至8厘米的布带对称连接,套头而入,前块的背牌较小,约为8至12厘米的方形绣片:后块的背牌有两种呈现,盛装背牌即黄背牌,为 30厘米以上的方形绣片,生活装背牌即白背牌,其中的宽度为12~15厘米,长度15~20厘米的长方形绣片。通过现象分析,在高坡苗族日常生活中,“背牌”只是高坡苗族妇女身上的一件饰品,但从其代表的深刻意义和内涵,并不能简单的给其下定义。
3.2. 高坡苗族射背牌非遗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标准化改造
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体育类舞蹈兼具艺术性和文化性及体育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1] 。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贵州代表队在表演项目中以《射背牌》的精彩表演获得一等奖,该项目是由高坡苗族射背牌将其进行体育舞蹈类的表演进行改编,其中的规则和标准是根据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表现项目将其改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操类专家将其参赛运动员分为两个队,互相射对方的背牌,在难度和状态下看哪个队射到对方的背牌的次数多,哪个队就获得优胜,其中射背牌的箭是没有剪头的,将其动作改编配上音乐更具有韵律性和观赏性,舞蹈动作更流畅优美。高坡苗族射背牌始于萌芽阶段的传统体育,虽然没有具体的比赛规则和标准,但是具有体育元素,属于原生态的身体活动,射背牌其中传统的身体活动包括其中的舞蹈身体动作和射背牌的拿“弩”射“背牌”的狩猎活动(表1)。

Table 1. Performances of traditional sports games
表1. 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
2019年9月日到16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这是一场包含所以各民族一场盛大的集会,一场各民族聚集在一起的一场大联欢。
3.3. 高坡苗族射背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通过研究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学者胡小明在《体育人类学》一书中,将文化人类学运用于体育尤其是民族体育之中,以此来挖掘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弘扬和传承民族体育文化 [2]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贵州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宝贵珍宝,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下来看,贵州特有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人们的生活生产、社会的风土人情都影响着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贵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长期生活生产中不断缔造了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居住方式主要是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要的特征,各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相通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且长期共存、世代繁衍,形成了多彩贵州的局面。背牌是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苗族妇女服饰的重要部分,是高坡苗族文化最外在的表现形式,也是高坡苗族体育文化最鲜明的象征,而高坡苗族射背牌是高坡男女进行的一场“人生情感仪式”。
4.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坡苗族射背牌的文化层
4.1. 体育非物资文化遗产物态文化层
背牌有分为两种,分别为盛装背牌、简装背牌两种形式。其中盛装背牌尺寸较大,多数绣品都是以丝线制成,黄色为主调颜色搭配着红色色条,此背牌富丽、高贵又不失庄重,一般高坡妇女一生之中只有一、两块。简装背牌则不同于盛装背牌,它以白色为主调颜色,多数绣品以棉线来绣制,虽简洁、朴素但是又非常美丽。
苗族人民通过身穿的服饰、传说以及各种仪式活动,来继承和发扬苗族祖先遗留下来具有独特优秀且神秘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高坡苗族“射背牌”活动仪式开始的过程中不断向人民展示苗族女子身着精美的服饰和背牌,向世人展现出非凡的刺绣工艺,芦笙舞蹈表演展现了高坡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其中高坡苗族“射背牌”向人们展示了高坡苗族男子英雄般的魅力和精湛的工艺,芦笙舞蹈和高坡苗族“射背牌”是高坡苗族多元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项目,是高坡苗族青年萌生情感的仪式证明,也是生命力和年轻活力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4.2. 体育非物资文化遗产行为文化层
“射背牌”仪式主要分为两个活动,分别是跳芦笙舞蹈和射背牌,以上两项活动都是以身体活动为核心,高坡苗族“射背牌”仪式,主要是以身体活动为核心的客观实践活动,其次是苗族人民在情感上的宣泄和心理上的慰藉,再是高坡苗族“射背牌”是承载着族群的历史和记忆。射背牌对高坡苗族人民不仅在身体上还是心理情感上,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现代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高坡苗族“射背牌”作为高坡苗族一项民族体育项目对苗族有着深刻的意义。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人们逐渐意识到民族文化、民族意识对国家、民族以及个人的重要性。文化自信逐渐成为了国家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和建设,通过立法来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放到了首位。高坡民族射背牌是属于民俗体育,民俗体育是指在民间风俗或者民俗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 [3] 。
高坡苗族“射背牌”民俗活动其中融入了苗族人民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风俗习惯,高坡苗族“射背牌”不仅是在体育上的体育文化活动,也是在生活上的生活文化,这种民族体育文化包含了其中的生活性、集体性、传统性和具有模式性。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形态,是可以满足和适应苗族人民生活生产的一种民族行为体育文化。
4.3.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态文化层
苗族人民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生活与生产实践中孕育出具有民族体育文化项目高坡苗族“射背牌”,在苗族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形成一种绝无仅有的民俗的“文化空间”的模式,其中高坡苗族射背牌是苗族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化方式。各个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尤其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体育方式,都是有关祭祀和民俗节目有关,苗族少数民族传统民俗活动都在不断影响着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并且承载着苗族民族信仰和价值取向,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之间的情感,可以不断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体现出苗族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和自我认同感,促进社会之间协调发展稳步向前的作用。
5. 高坡苗族射背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
据查,高坡苗族“射背牌”仪式于上世纪40年代末进行最后一次后就未再进行。之后只能零星地以表演和摄像形式出现。
5.1. 加大调查研究,制定保护措施,保护传承人
邀请相关行业的专业教授深入调查,根据高坡地区所处的地理人文环境,可以更好的我高坡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创新性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坚实的理论依据,完成对整个高坡苗族“射背牌”的调查、研究与保护,建立了较完整的资料库,弘扬民族文化保驾护航,一个地区一个案例,可以针对不一样的地区制定精准的政策,依据来源于调查研究,相关部门政策要有所根据。
保护现有少量的“射背牌”仪式的传承人,发挥 “传帮带”作用,争取培养出年轻的一代。部分爱好民族民间文化研究的省、市专家已开展了对苗族“射背牌”仪式及相关道具的收集和收藏,并投入到仪式背后的内涵调查和研究中,因此国家不断加大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其中的传承方式和路径变得越来越多元化,高坡苗族“射背牌”是一项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可以开发的经济价值,高坡苗族“射背牌”被列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如何保护性开放高坡苗族射背牌民族传统项目民俗文化、政策措施和方案设计非常重要。
5.2. 激发社会力量,拓宽保护传承方式
民俗体育属于中华民族中的精神财富,但是体育民俗与其他民俗有极大的区别,瑶族少数民族民俗体育行为,普通的文字记录方式不能完全把民俗体育的方方面面的特征保存下来,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省、市新闻媒体部门已对整个过程进行拍摄,留下了宝贵的声像资料。
电子产品的更新发展可以将民俗体育的每一个精彩的细节记录并且保存下来,有利于日后对高坡苗族射背牌项目的研究,挖掘有利的元素,从而可以进一步的研究并加以利用。成立“高坡苗族射背牌”、苗族背牌作品收藏馆,展示其过程、成品等。出版有关花溪高坡苗族“射背牌”仪式的研究专著和画册。
5.3. 寻求多方的支持,增强交流与发展平台
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要积极发挥政府的职能优势,高坡是花溪区的一个贫困村庄。许多人外出工作,其余的都是年老体弱的老人和儿童。去外地务工的人员可以自由地在外面恋爱,这让这个古老的仪式变得无条件传承,政府结合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的经济。采取政策奖励,资金扶持措施,结合“高坡苗族射背牌”这一项目,整理完整的仪式流程,保存这一独特的风俗。帮助当地居民增加收入进行再创业,让当地年轻人不再外出工作,在自己的家乡就可以找到适合的工作,当地居民和政府合作积极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平台,传播民族文化。
基金项目
贵州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17BTY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