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群Pn,r的极大(正则)子半群
The Maximal (Regular) Subsemigroups of Semigroup Pn,r
DOI: 10.12677/PM.2023.136185, PDF, HTML, XML, 下载: 156  浏览: 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作者: 杨平平, 张梁松, 罗永贵*: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部分变换半群正则半群理想极大子半群极大正则子半群Partial Transformation Semigroup Regular Semigroup Ideals The Maximal Subsemigroup The Maximal Regular Semigroup
摘要: 设Sn和Pn分别是Xn={1,2,…,n}上的对称群和部分变换半群。对0≤r≤n,令P(n,r)={α∈Pn:|im(α)≤r},则P(n,r)是部分变换半群Pn的子半群。对0≤r≤n-1,考虑半群Pn,r=Pn,r∪Sn的极大(正则)子半群。通过对半群Pn,r格林关系的分析进一步,获得了半群Pn,r的极大子半群和极大正则子半群是一致的。
Abstract: Let Sn and Pn be symmetric group and partial transformation semigroup on Xn={1,2,…,n}, respectively. For 0≤r≤n, put P(n,r)={α∈Pn:|im(α)≤r}, then the set P(n,r) are the subsemigroups of . For 0≤r≤n-1. In this paper, the maximal (regular) subsemigroups of the semigroup Pn,r=Pn,r∪Sn has been considered. In addition, by analyzing the Green’s relations, this paper proved that the maximal subsemigroups and the maximal regular subsemigroups of Pn,r coincide.
文章引用:杨平平, 张梁松, 罗永贵. 半群Pn,r的极大(正则)子半群[J]. 理论数学, 2023, 13(6): 1822-1828. https://doi.org/10.12677/PM.2023.136185

1. 引言与预备知识

设G是群,P是G的非空子集, P 表示群G的子集P生成的子群。设G是群,H是G的真子群,对G的任意子群Q都有 H Q G 推出 Q = H Q = G ,则称H是群G的极大子群(换句话说:如果G是群,H是G的真子群,对任意的 a G \ H 都有 G = { a } ,那么称H是群G的极大子群)。设S是半群,A是S的非空子集, a , e S 。若 e 2 = e ,则称e是S的幂等元,A中所有幂等元之集记为 E ( A ) 。若存在 b S 使得 a = a b a ,则称a是S的正则元,A中所有正则元之集记为 Reg ( A ) 。如果 Reg ( S ) = S ,则称S是正则半群(换句话说:如果半群S中的每个元素都是正则的,那么称S是正则半群)。若存在 b S ,使得 a = a b a b = b a b ,则称b是a的逆元,a在半群S中的所有逆元之集记为 V ( a ) 。易见,幂等元是正则元但正则元不一定是幂等元。若任意的 c A r S ,有 c r A ,即 A S A ,则称A为半群S的一个右理想。若任意的 c A r S r c A ,即 S A A ,则称A为半群S的一个左理想。若A既是S的右理想又是S的左理想,即 A S A A ,则称A为半群S的一个双边理想,简称理想。设S是半群,M是S的真(正则)子半群,对S的任意(正则)子半群T,有 M T 推出 T = M T = S ,则称M是S的极大(正则)子半群(换句话说:如果S是(正则)半群,M是S的真(正则)子半群,对任意的 a S \ M 都有 S = M { a } ,那么称M是S的极大(正则)子半群)。最感兴趣的是:如何刻划半群S的极大子半群;当半群S是正则半群时,又如何刻划半群S的极大正则子半群。对于有限半群具有某种性质的极大(正则)子半群的研究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成果 [1] - [9] 。

设自然数 n 2 X n = { 1 , 2 , 3 , , n 1 , n } 并赋予自然数的大小序, S n P n 分别是 X n = { 1 , 2 , 3 , , n 1 , n } 上的对称群和部分变换半群。对 0 r n ,令 P ( n , r ) = { α P n : | im ( α ) | r } ,易见 P ( n , r ) 是部分变换半群 P n 的子半群且对任意的 { α P ( n , r ) } β , γ P n 都有 | im ( β α γ ) | r ,即 β α λ P ( n , r ) ,因而 P ( n , r ) 是部分变换半群 P n 的双边理想。记 S P n = P n \ S n ,称 S P n X n 上的奇异部分变换半群。显然 S P n = P ( n , n 1 ) 。对 0 r n 1 ,令 P n , r = P ( n , r ) S n ,易证 P n , r 是部分变换半群 P n 的子半群。文献 [1] 获得了部分变换半群的理想 P K ( n , r ) 的极大正则子半群;文献 [2] 得到了全变换半群的理想 T ( n , r ) 的极大子半群的完全分类;文献 [3] 得到了奇异部分变换半群 S P n 的生成元集及其秩和幂等元秩都为 S ( n + 1 , r + 1 ) ;文献 [4] 考虑了半群 T n , r = T ( n , r ) S n 获得了 T n , r 的生成集,并得到了半群 T n , r 的秩;文献 [5] 获得了半群 P O D n 的理想的极大正则子半群;文献 [6] 得到了半群 P O P n 的理想的极大正则子半群的完全分类;文献 [7] 获得了半群 M C ( n , r ) 的极大子半群的完全分类;文献 [8] 获得了变换半群 H ( n , m ) * ( r ) 的极大子半群与极大正则子半群;文献 [9] 得到了半群 T n , t 的极大(正则)子半群的完全分类。

设A是 X n 的子集合, ε A 表示集合A上的恒等变换,易见恒等变换是幂等元,但幂等元不一定是恒等变换。对任意的 α P n ,记 ker ( α ) = { ( x , y ) dom ( α ) × dom ( α ) : x α = y α } ,则 ker ( α ) dom ( α ) 上的等价关系,称 ker ( α ) α 的核。通常用 im ( α ) 表示集合 { x α : x dom ( α ) } ,称 im ( α ) α 的像。

通常,设S是半群,对任意的 a S 分别用 L a R a H a = L a R a D a J a 表示a所在的L-类,R-类,H-类,D-类,J-类。为叙述方便,引用Green-等价关系 [10] [11] 。在半群 P n , r 中L,R,J有如下刻划:对任意的 α , β P n , r 有:

α L β im ( α ) = im ( β )

α R β ker ( α ) = ker ( β )

α J β | im ( α ) | = | im ( β ) |

易见, L J R J 。对 0 r n ,令 J r = { α P n , r : | im ( α ) | = r } ,则J-类 J 0 , J 1 , , J n 恰好是 P n , r n + 1 个J-类,特别地, J 0 = { } J n = S n P ( n , r ) = { α P n , r : | im ( α ) | r } = s = 0 r J s P ( n , n ) = P n ,对任意的 α J r J α = J r 。不难验证,对任意的r满足 0 r n 1

P n , r = P ( n , r ) S n = J 0 J r S n = ( s = 0 r J s ) S n ,在 P n , r 中有如下包含关系的双边理想链

P ( n , 0 ) P ( n , 1 ) P ( n , 2 ) P ( n , r 2 ) P ( n , r 1 ) P ( n , r ) P ( n , r ) S n = P n , r 。任意取 n , r N r n ,设 α J r ,则 α 有如下标准形式:

α = ( A 1 A 2 A i 1 A i A i + 1 A r 1 A r a 1 a 2 a i 1 a i a i + 1 a r 1 a r )

其中, a 1 < a 2 < < a r 。显然存在 σ S r ( S r 表示 { 1 , 2 , , r } 上的对称群),使得 | A 1 σ | | A 2 σ | | A r σ | 1 。记 part ( α ) = ( | A 1 σ | , | A 2 σ | , , | A r σ | ) ,称 part ( α ) α 的划分。注意,记 ε X n 上的恒等变换。

J r 上引入关系~: α ~ β 即存在 λ , μ S n ,使得 α = λ β μ 。易验证~是 J r 上的等价关系。

2. 主要结果及证明

在文 [1] 的基础上继续考虑半群 P n , r 的极大子半群和极大正则子半群,得到了以下的主要结果:

定理1 设 0 r n 1 ,则半群 P n , r 的极大子半群有并且只有如下所示的两种类型的结构:

i) P n , r \ [ α ] α J r

ii) P ( n , r ) G ,其中G是 S n 的极大子群。

定理2 设 0 r n 1 ,则半群 P n , r 的极大子半群和极大正则子半群的结构是相同的。为完成定理的证明,需要有如下引理与推论。

引理1 [3] 设 0 r n 2 ,则 J r J r + 1 J r + 1

引理2 [3] 设 0 r n 1 ,则 P ( n , r ) = E ( J r )

注意到 J 0 = { } ,由引理1及引理2可得如下推论:

推论1 设 0 r n 1 ,则 P n , r = P ( n , r ) S n = ( s = 0 r J s ) S n = E ( J r ) S n

引理3 设 α , β J r ,则 α ~ β 当且仅当 part ( α ) = part ( β )

证明:设 α , β 的标准表示形式如下:

α = ( A 1 A 2 A i 1 A i A i + 1 A r 1 A r a 1 a 2 a i 1 a i a i + 1 a r 1 a r )

β = ( B 1 B 2 B i 1 B i B i + 1 B r 1 B r b 1 b 2 b i 1 b i b i + 1 b r 1 b r )

其中 a 1 < a 2 < < a r b 1 < b 2 < < b r 。显然存在 σ , δ S n ,使得 part ( α ) = ( | A 1 σ | , | A 1 σ | , , | A r σ | ) part ( β ) = ( | B 1 δ | , | B 2 δ | , , | B r δ | ) ,其中 | A 1 σ | | A 2 σ | | A r σ | 1 | B 1 δ | | B 2 δ | | B r δ | 1

part ( α ) = part ( β ) ,则 ( | A 1 σ | , | A 2 σ | , , | A r σ | ) = ( | B 1 δ | , | B 2 δ | , , | B r δ | ) 从而 | A i σ | = | B i δ | ( 1 i r ) 。设 γ 是将 A i 映射到 B i ( 1 i r ) 的置换。设:

η = ( b 1 b 2 b i 1 b i b i + 1 b r 1 b r X n \ im ( β ) a 1 a 2 a i 1 a i a i + 1 a r 1 a r X n \ im ( α ) )

α = γ β η ,因此 α ~ β

反之,若 α ~ β ,则存在 γ , η S n ,使得 α = γ β η 。显然 γ β J r X n / ker ( γ β ) = { B 1 γ 1 , B 2 γ 1 , , B r γ 1 } 。由 γ 是置换可得, | B i γ 1 | = | B t | ( 1 i r ) ,从而 part ( β ) = part ( γ β ) 。任意取 ( x , y ) ker ( α ) ,则 x α = y α ,于是 x γ β = x α η 1 = y α η 1 = y γ β 。从而 ker ( α ) ker ( γ β ) 。同理可得, ker ( α ) ker ( γ β ) 。因此, ker ( α ) = ker ( γ β ) ,进而 part ( α ) = part ( γ β ) = part ( β )

对任意的变换 β J r ,记: [ β ] = { β J r : β ~ α } Γ n , r = { [ α ] : α J r } ,其中 [ α ] = δ S n δ R α 。则 Γ n , r 是~在 J r 上面所确定的一个分类,并且 [ α ] α 变换所存在的一个等价的类,有 J r = α J r [ α ]

引理4 [11] 设 α , β P n ,则 | im ( α β ) | { | im ( α ) | , | im ( β ) | }

引理5 设I是部分变换半群 P n 的非空子集,则I是部分变换半群 P n 的理想当且仅当 r { 0 , 1 , 2 , , n } 使得 I = P ( n , r )

证明:若存在 r { 0 , 1 , 2 , , n } 使得 I = P ( n , r ) 。对任意的 α I ,对任意的 β , γ P n ,由引理4可知 | im ( β α γ ) | { | im ( β ) | , | im ( α ) | , | im ( γ ) | } | im ( α ) | r ,即 β α γ I = P ( n , r ) ,由此可见 I = P ( n , r ) P n 的理想。

反之,设I是部分变换半群 P n 的理想,记 r = max { | im ( α ) | : α I } ,则 I ( s = r + 1 n J s ) = ,即 I ( s = 0 r J s ) = P ( n , r )

r = n ,那么 I S n ,则存在 α I S n 使得 α n ! = ε X n I S n 。对任意 α P n α = ε X n α I α = α ε X n I ,则 P n I 。由I是部分变换半群 P n 的非空子集可知 I P n 。易见 I = P n

0 r n 1 ,则 I J r ,即存在 α I J r 。对任意的 β J α = J r ,由格林J关系的定义可知,存在 σ , τ P n ,使得 β = σ α τ 。由I是部分变换半群 P n 的理想可知 β I ,即 J α = J r I ,由引理2可知 P ( n , r ) = s = 0 r J s = E ( J r ) I 。综上可知 I = P ( n , r )

引理6 设S是正则半群,则I是半群S的理想,则I是半群S的正则子半群。

证明:由I是半群S的理想可得I是半群S的子半群。对任意的 a I S ,由S的正则性可知存在 b S 使得 a = a b a 。再由I是半群S的理想可知 b a b S I S I 。易见 a ( a b a ) a = ( a b a ) b a = a b a = a ,即a是理想I中的正则元,由a的任意性可知I是半群S的正则子半群。

命题1 设 0 r n 1 ,则 P n , r = P ( n , r ) S n 是部分变换半群 P n 的正则子半群。

证明:对任意的 α , β P n , r ,若 α , β S n ,则 α β S n ;若 α , β P ( n , r ) α S n β P ( n , r ) α P n , r , β S n ,由引理4可知 α β P ( n , r ) ,即 P n , r 是部分变换半群 P n 的子半群。再由引理5及引理6可知 P n , r 是部分变换半群 P n 的正则子半群。并且由于对于 S n 而言,它不仅是部分变换半群 P n 的子半群而且它还是部分变换半群 P n 的子群,则 P n , r = P ( n , r ) S n 是部分变换半群 P n 的正则子半群。

类似引理5的证明可得如下命题:

命题2 设I是半群 P n , r 的非空子集,则I是半群 P n , r 的理想当且仅当存在 s { 0 , 1 , 2 , , r 1 , r } 使得 I = P ( n , s ) I = P n , r

引理7 设 0 r n 1 ,S是 P n , r 的子半群,若 S n S 且对任意的 α J r S [ α ] ,则 S = P n , r

证明:注意到 J r = α J r [ α ] 。则存在 δ S [ α ] 以及 σ [ α ] ,则 δ ~ σ ,这有 λ , μ S n ,于是 σ = λ δ μ ,满足有 σ S n , δ S 。通过 σ 变换本身的任意性就可以有, J r = α J r [ α ] S 。于是由引理2可得 P ( n , r ) = E ( J r ) = J r S ,从而由 S n S 可得 S = P ( n , r ) S n = P n , r

引理8 设 0 r n 1 ,则 N = P n , r \ [ α ] ( α J r ) P n , r 的极大子半群。

证明:第一步:证明N是半群 P n , r 的子半群。

注意到 J r = α J r [ α ] P n , r \ [ α ] = S n P ( n , r 1 ) ( J r \ [ α ] ) ,显然存在 γ P n , r \ [ α ] 。任意取

δ , σ P n , r \ [ α ] ,若 δ , σ [ α ] ,则 δ , σ J r δ σ ~ α 。于是存在 λ , μ S n ,使得 δ σ = λ α μ J r 。由 δ , σ , δ σ J r 可得 ker ( δ σ ) = ker ( δ ) ,从而 part ( δ σ ) = part ( δ ) ,显然 λ α μ ~ α 。由引理3可得, part ( λ α μ ) = part ( α ) 。于是 part ( δ ) = part ( δ σ ) = part ( λ α μ ) = part ( α ) ,从而由引理3可得 δ ~ α ,与 δ P n , r \ [ α ] 矛盾。因此, P n , r \ [ α ] P n , r 的子半群。

第二步:证明N是半群 P n , r 的极大子半群。

假设T是 P n , r 的子半群且 [ P n , r \ [ α ] ] T ,则 S n T T [ α ] ,由引理7可得 S = P n , r 。因此, P n , r \ [ α ] P n , r 的极大子半群。

引理9 设 0 r n 1 且G是群 S n 的极大子群,则 M = P ( n , r ) G P n , r 的极大子半群。

证明:第一步:证明M是半群 P n , r 的子半群。

假设对于任意的 α , β M ,如果有 α , β G ,可得 α β G ;如果有 α , β P ( n , r ) ,可得 α β P ( n , r ) ;如果有 α G β P ( n , r ) ,可得 α β J β P ( n , r ) ;如果有 α P ( n , r ) β G ,可得 α β J α P ( n , r ) ,即M是 P n , r 的子半群。

第二步:证明M是半群 P n , r 的极大子半群。

若存在半群 P n , r 的子半群T使得 M = P ( n , r ) G T P n , r

如果 T = M = P ( n , r ) G ,对任意的 γ P n , r \ T ,则 γ S n \ G 。由G是群 S n 的极大子群可知 G { γ } = S n ,易见,对任意的 γ P n , r \ T T { γ } = P n , r ,即 M = P ( n , r ) G 是半群 P n , r 的极大子半群。

M = P ( n , r ) G T P n , r ,则 T ( S n \ G ) ,一定存在 τ T ( S n \ G ) 。再由G是群 S n 的极大子群可知 G { τ } = S n ,即 S n T 。注意到 P ( n , r ) T ,可得 P n , r T 。结合 T P n , r 可知 T = P n , r 矛盾。综上可得, M = P ( n , r ) G P n , r 的极大子半群。

定理1 的证明:由引理8可知对于 N = P n , r \ [ α ] ( α J r ) 而言,它是 P n , r 的极大子半群;而且还可通过引理9可以知道的是 M = P ( n , r ) G 是半群 P n , r 的极大子半群。反过来,可假设S是 P n , r 的极大子半群,于是 S n S (否则, S n S = 必有 S P ( n , r ) P n , r ε X n P n , r 。考虑极大子半群的定义可得,半群S不是半群 P n , r 的极大子半群,这就会与S是半群 P n , r 的极大子半群产生矛盾,于是 S n S )。

i) 若 S n S ,则有引理7及S的极大性可得,变换 α J r ,有 S [ α ] = ,则 S S n ( P ( n , r ) \ [ α ] ) = P n , r \ [ α ] = N ,所以再通过S的极大性得到了 S = N = P n , r \ [ α ]

ii) 若 S n S S n ,令 G = S n S ,则G是半群 S n 的子半群。假设存在 S n 的子半群 G * ,使得 G G * 。可以假设 S * = P ( n , r ) G * ,有 S * 是变换半群 P n , r 的子半群并且还有 S S * ,因此可以通过S的极大性可以知道 S * = P n , r ,所以 G * = S n 。 因此,G是群 S n 的极大子半群。注意到 S P ( n , r ) G = M P n , r ,再由引理9及S的极大性可得 S = M = P ( n , r ) G

引理10 设 0 r n 1 且G是群 S n 的极大子群,则 M = P ( n , r ) G P n , r 的正则子半群。

证明:注意到 P n , n 1 = P n = S P n S n = S n P ( n , n 2 ) J n 1 。由引理5和引理6可知 P ( n , r ) P n , r 的正则子半群。因为G是群 S n 的子群,所以有G是 P n , r 的正则子半群。由此可见 M = P ( n , r ) G P n , r 的正则子半群。

引理11 设 0 r n 1 ,则 N = P n , r \ [ α ] ( α J r ) P n , r 的正则子半群。

证明:易知有 P n , r \ [ α ] = S n P ( n , r 1 ) ( J r \ [ α ] ) ,所以 S n 是正则半群。通过引理6可得到, P ( n , r 1 ) 是正则半群。如果 J r \ [ α ] ,对于 γ J r \ [ α ] ,则 | im ( α ) | = r 。令

γ = ( A 1 A 2 A i 1 A i A i + 1 A r a 1 a 2 a i 1 a i a i + 1 a r )

其中 a 1 < a 2 < < a r 。令

δ = ( B 1 B 2 B i 1 B i B i + 1 B r max A 1 max A 2 max A i 1 max A i max A i + 1 max A r )

当中有 a i B i 以及 | A i | = | B i | ( 1 i r ) ,则必有 γ = γ δ γ 以及 part ( γ ) = part ( δ ) ,通过引理2可以知道有 δ ~ γ ,则 δ P n , r \ [ γ ] 。由 δ = γ δ γ 可以知道,变换 γ 是正则的变换半群。于是由 γ 的任意性可以有,半群 P n , r \ [ α ] 是正则半群。由引理2,引理5及引理6易知半群 P n , r 是正则半群。接下来讨论半群 P n , r 的极大正则半群。

定理2 设 0 r n 1 ,则半群 P n , r 的极大子半群和极大正则子半群的结构是相同的。

证明:由引理10及引理11可得M和N都是 P n , r 的正则子半群,所有说这就能类似于定理1的证明可以知道,半群 P n , r 的极大子半群都是正则半群。则一定有半群 P n , r 的极大正则子半群必定是包含在某一个极大子半群当中。因此,半群 P n , r 的极大子半群和极大正则子半群是一致的即结构相同。

3. 总结及展望

本文针对极大子半群、极大正则子半群的定义以及半群 P n , r = P ( n , r ) S n 的内部结构特点与性质,完整的解决了 0 r n 1 时半群 P n , r = P ( n , r ) S n 的极大(正则)子半群。进一步,获得了半群 P n , r 的极大子半群和极大正则子半群是一致的。本文的研究方法对于其他此结构类型的半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研究的是半群 P n , r = P ( n , r ) S n 的极大(正则)子半群,对于当 0 r n 2 时半群 S P n , r = V ( n , r ) S n 的这种结构还待完善,这也是文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将会对这种情形进行讨论,将半群 S P n , r = V ( n , r ) S n 的极大子半群的研究推广与完善。

基金项目

贵州师范大学学术新苗基金项目(黔师新苗[2021] B08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861022)。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You, T.J. (2002) Maximal Regular Subsemigroups of Certain Semigroups of Transformations. Semigroup Forum, 64, 391-396.
https://doi.org/10.1007/s002330010117
[2] Yang, H.B. and Yang, X.L. (2004) Maximal Subsemigroups of Finite Transformation Semigroups . Acta Mathematica Sinica (English Series), 20, 475-482.
https://doi.org/10.1007/s10114-004-0367-6
[3] Garba, G.U. (1990) Idempotents in Partial Transformation Semigroup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116, 359-366.
https://doi.org/10.1017/S0308210500031553
[4] Ayik, G., Ayik, H. and Howie, J.M. (2005) On Factorizations and Generators in Transformation Semigroups. Semigroups Forum, 70, 225-237.
https://doi.org/10.1007/s00233-004-0145-x
[5] 高荣海, 游泰杰. 半群 的理想的极大正则子半群[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6(5): 8-11.
[6] 赵颐, 游泰杰, 陈云坤. 半群 的理想的极大正则子半群[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7(2): 31-34.
[7] 金久林, 游泰杰. 半群 的极大子半群[J].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7, 55(3): 523-530.
[8] 袁月, 赵平. 半群 的极大子半群与极大正则子半群[J].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0, 55(12): 19-24.
[9] 胡华碧, 赵平. 半群 的极大(正则)子半群的完全分类[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6(6): 5-8.
[10] Howie, J.M. (1995) Fundamental of Semigroup The-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11] Ganyushkin, O. and Mazorchuk, V. (2009) Classical Finite Transformation Semigroups. Springer-Verlag, London.
https://doi.org/10.1007/978-1-84800-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