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以池州学院为例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Chi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而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我国迈向体育强国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本文将结合池州学院体育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用问卷星,设计制作调查问卷287份。认真分析当前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能够提升体育专业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extensively carry out national fitness activities, strengthen youth sports work,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and competitive sports, an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ports powe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our country to become a sports power. In order to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of students in th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Chizhou University, and use questionnaire stars to design and produce 287 questionnaires. Seriously ana-lyze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ut forward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文章引用:陈海燕.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以池州学院为例[J]. 体育科学进展, 2023, 11(2): 468-473. https://doi.org/10.12677/APS.2023.112069

1. 引言

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这为高校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充分了解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2023年2月笔者通过问卷星发布《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图1),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理解。

Figure 1. “Questionnaire Star” survey questions

图1. “问卷星”调查试题

2.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体育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全面了解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扎实推进立德树人。笔者结合体育学院专职辅导员及学生支部书记实践工作经验和调查分析,发现体育专业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2.1.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图2,通过研究回收的287份调查问卷,笔者发现池州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前途持很乐观态度172人,奋斗争取明天幸福94人,过一天是一天13人,很悲观8人。141人认为自己是有理想,有抱负,有明确目标且矢志不渝践行的大学生;132人认为社会变化日新月异,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只有14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面对未来的不可控性和未知性充满悲观。由此可见,池州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对未来持积极进取的超过90%。另外,阳光好动、待人坦诚也是体育专业学生的一大特点和亮点。

Figure 2. Survey report on life attitudes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图2. 体育专业大学生人生态度调查报告

2.2.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体育专业的学生基本从高中就开始跟随学校训练队进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高强度体育训练,正是这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驱使他们在跑道上挥洒汗水、拼出未来,而这种社会责任感可以归纳为“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 [1] ,简单来说就是要为民族和国家争得荣誉。

2.3. 极强的团队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体育专业的学生有诸多训练和比赛项目需要多人配合完成,如健美操、武术、篮球、足球等,长时间的团队集体生活和训练,使他们具有极强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尤其是在各大比赛过程中,这一特点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接纳新观念、战胜新挑战。

3.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笔者调查研究来看,体育专业学生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关心国家大事。随着体育强国战略口号的提出,为培养体育强国的建设者,各地高校对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度明显提高,并采取了各种举措不断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笔者发现85.71%的体育专业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相关课堂教学。而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的教学内容大都是针对全校学生开放的公共必修科目,没有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特色的统一教学,导致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显著。

3.2. 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不够重视

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从“大”到“强”,是新时代赋予中国体育事业的新定位和新使命。随着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高,并呈专业化趋势发展。新时代大学生为具有极高的体育专业化水平以适应社会需求,在长期的体育训练中形成了一些认知偏差,那就是重视体育专业课程,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

经过分析调查数据,50.87%的体育专业大学生认为授课教师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和老套的教学案例,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课不能起到应有效果的主要原因。还有25.44%的学生认为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课堂气氛沉闷也导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近50%的学生认为丰富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很显然,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照本宣科的一味重视理论填鸭也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是被动的受教育者,没有考虑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3.4. 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2020年1月7日,教育部第1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强调高等学校应当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近些年来,高校招聘思政课教师数量大幅增加,但高校逐年扩大招生规模,导致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压力不断增加。除教学工作外,大部分思政课教师还承担着各类行政工作。也有一部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所欠缺,学科专业知识深度理解不够,对时事政治敏感度偏低,无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引导作用 [2] 。

4. 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建设体育强国密切相关。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体育专业的特点出发,以体育课程、体育文化为载体,融入育人的思想和理念,潜移默化地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方式才容易让体育专业的学生所接受 [3] 。

4.1.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力量。《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要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而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一种认识偏差,即认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应由学生辅导员完成。为消除这种刻板印象,高校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实施党政干部、体育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辅导员专兼结合全员育人 [4] 。

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4.2.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因此,在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教育主体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而体现出来的特殊性,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特色教育内容,例如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之中,使教学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也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5] 。

4.3. 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各高校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实践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坚定意志丰富情感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高校要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生性活泼开朗、善于社交和乐于参加活动的特点,广泛开展有体育特色和亮点的活动,比如志愿服务活动、专业实践活动、走进红色人文景点活动等。高校既要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创造平台,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及时对学生思想进行干预并加以正确引导。

4.4.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利平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其他技术的融合,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空前便利,为学生共享更多优质的学习内容,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政教育”的优秀成果,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便捷、有效、丰富的学习方式。积极使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师生积极创作导向正确、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产品。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合理利用新媒体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快速地吸引学生,也能够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 结论

青年强则体育强,体育强则国家强。建设体育强国,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高校要根据体育专业学生特点,理论联系实践,既要注重整体性又注重差异性,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使每位体育专业大学生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曹景川. 职业化走向中的中国体育道德建设[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2] 王周标, 覃莹莹, 伍小羽, 王雪冰. 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认同的现状研究[J]. 运动精品, 2020, 39(6): 11-13.
[3] 赵耀. 高水平篮球运动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20.
[4] 樊远兵, 夏雨朦. 体育专业学生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 33(2): 121-123.
[5] 康宇. 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8, 39(16): 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