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职业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
The Enlightenment of Mozi’s Career Thinking to Contempor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DOI: 10.12677/ASS.2023.127549, PDF, HTML, XML, 下载: 366  浏览: 509 
作者: 徐 玲: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 喀什
关键词: 墨子职业思想当代职业教育Mozi Career Thinking Contempor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摘要: 墨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职业思想独到而精妙,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墨子职业思想包括提倡职业分工,寻求人人平等;重视职业素养,力求德技兼修;规范职业标准,讲求有法所度;考核职业成效,追求义利合一。在职业教育目的、内容、原则与方法中分别主张培养“兼士”,重视技艺治国;兼明多艺,突出科技创新;寓爱于教,强调以身作则。借鉴墨子职业思想,可以从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注重职业技能训练,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职业教师教育能力,掌握适切的教育方法等方面促进当代职业教育发展。
Abstract: Mozi was a famous thinker and educator during the pre Qin period in China. His professional ideas were unique and exquisite, which had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Mozi’s professional thought includes advocating profess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seeking equality for all;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and striving for the combination of morality and technology; standardizing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stressing the proper way to live; evaluating professional results and pursuing the unity of justice and interests. In the aim, content,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advocated to train “Jianshi”, to rule the country by skill, to master multiple arts, to stres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love education and to set an example by oneself. Drawing on Mozi’s professional thoughts, we can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pay attention to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train innovative tal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enhancing the educational capacity of vocational teachers and mastering appropriate educational methods.
文章引用:徐玲. 墨子职业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7): 4032-403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7549

1. 引言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向社会输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光荣使命。自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来,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与扶持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然而,当代职业教育发展依旧面临诸多挑战,如“矮化”“窄化”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依旧根深蒂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础石,聚焦古代历史人物优秀思想,以当代眼光审视和解读其理论精髓,熔古铸今,借以育人。墨子被学术界誉为中国职业教育的第一人,其思想蕴含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文化基因,为当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提供了理论支撑与路径设想。就此而言,重新审视墨子对当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深入探赜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提炼出有益于发展当前职业教育的内容,从而明晰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进路。

2. 墨子职业思想的内容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正如《韩非子·显学》所言:“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墨学曾盛行于世且影响较大可见一斑。

2.1. 墨子职业观

2.1.1. 提倡职业分工,寻求人人平等

墨子“染丝说”认为人性本没有善恶之分,主张人人平等。他亲身经历底层百姓生活的困顿和艰辛,因而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兼爱”的口号,意在打破人与人之间原有的贵贱、贫富差距,代之以新的平等关系,伸张社会公平和正义。不同于儒家提倡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滕文公章句上》)。墨子站在“农与工肆之人”“匹夫徒步之士”的角度,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墨子·尚贤》),认为民可以为官,官可以为民。如果做官之人是无德无能的平庸之辈,还应该“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墨子·尚贤中》)。这反映出墨子对社会等级制度的藐视和反抗,同时也包含了对社会分工平等的期望。此外,《墨子·节用》载:“凡天下群百工, 轮、车、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墨子认为各行各业的工匠只是按各自从事所擅长的技艺进行不同的分工,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职业上取得成功,刻画出职业分工不同,但人人平等的美好愿景。

2.1.2. 重视职业素养,力求德技兼修

墨子强调德智并重、德技兼修,重视培养职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在《墨子·节用上》中,“凡为甲盾五兵,加轻以利、坚而难折者……其为舟车何?以为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墨子认为,铠甲、盾牌等兵器必须具有锐利、轻便、坚固的特点,车辆和船只要达到四面八方的目的,就必须反复地打磨、研发新工艺并不断改进设计,从而达到精益求精的境界。这既需要不断提高职业技术的水平,又需要培育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墨子尤为看中职业道德,其中包含“贵义尚利”的价值理念、“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意识、“摩顶放踵”的奉献精神、“节俭朴素”的品质和勤劳实干的作风等。

2.1.3. 规范职业标准,讲求有法所度

墨子认为,虽然职业分工不同,各有自己特殊的用工技巧,但必须要遵循共同的法则和规矩。在《墨子·法仪》中,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之。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以圆为规,直以绳,正以县。”墨子认为天底下办事的人不能没有法则,不论将相还是从事于各种行业的工匠,都需要法度。工匠们用矩能成方形,用圆规能划圆形,用绳墨能划成直线,用悬锤定好偏正。可见,墨子重视法则,“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体现了按规律办事的科学理性精神。

2.1.4. 考核职业成效,追求义利合一

墨子注重职业考核,认为职业成效应满足“利人”的需要,即技术价值的衡量标准在于是否对人有用,若无益于此,再精巧的技艺也是无用的。如《墨子·鲁问》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斫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而所谓“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追求一种“器完而不饰”的实用机能,这为古代设计行业提出了一种评判标准,也体现了考核职业成效的现代价值。此外,墨子从“不强力从事,即财用不足”的实际出发,强调“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从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主张节俭,注重技术,以利民致富。再者,在《墨子·公输》中,墨子曰:“我义之钩强,贤于子舟战之钩强。”强调他心中的兼爱胜过于利器之强。而所谓“义”,就是指正义、道义,反映墨子追求义利合一。

2.2.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

墨子出身于工匠家庭,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其招收的弟子也多为平民出身的匠人,他不仅提出了丰富而深刻的见解,还为之付出毕生精力,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

2.2.1. 教育目的——培养“兼士”,重视技艺治国

墨子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兼士”或“贤士”,他提出“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墨子·尚贤》),即认为培养“兼士”的三个条件,分别为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和博乎道术。具体而言,“兼士”需要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语言逻辑严谨和渊博的理论功底。墨子把教育的目的上升到“兴天下之利,出天下之害”的高度,充分显示了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这也表明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富于实际操作能力和一技之长,还要注重学生的道德涵养、思辨能力及理论知识,更需将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发展作为目标,以实现“兼相爱,交相利”的终极理想。

2.2.2. 教育内容——兼明多艺,突出科技创新

墨子基于对儒学教育的批判,突破“六艺”教育的范畴,丰富和发展了自然科学、军事技能、思维训练等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军事、经济和科学等诸多方面。墨子重视对学生的政治教育、道德教育、逻辑思辨教育以及科学和技术教育。在政治和道德教育中,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其中,“兼爱”指一种无差别的爱,要求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非攻”表达了对和平的追求,在德育教育中,提倡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友好相处。在逻辑思辨教育中,墨子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实行效果为准绳把客观的东西总结为一种科学的观念,并且学习辨别观念的正确与错误。在科学和技术教育中,他身体力行,追求实践创新,亲自带领学生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工艺制作。在实际工作中,他发现并创立了力学、光学和数学等各种理论知识,其内容涉及农、工、商、军、士等行业,又涵盖了“轮、车、韗、鞄、陶、冶、梓、匠”等三十多个工种。由此观之,墨子教育内容兼明多艺,重视科技创新。

2.2.3. 教育原则与方法——寓爱于教,强调以身作则

1) 主动说教

墨子不满儒家“叩则鸣,不叩则不鸣”的教育方法,主张“叩则鸣,不叩则亦鸣”。作为“兼士”要积极地“上说下教”,主动的强行“说教”。这种“不强说人,人莫之知”的积极教育方法,比孔子“诲人不倦”还要彻底。

2) 因材施教

墨子学生数量众多,来源广泛,成分复杂,不仅包括“王公大人”,也包括“农与工肆之人”。墨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墨子·耕柱》),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 知行合一

墨子重视生产知识与应用技术相结合,思想与行动相统一,强调知行合一。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闻知、说知和亲知,“知:传受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墨子·经说上》)。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亲知”,即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知识。在指导学生“亲知”的过程中,推行“虑”、“接”、“明”,告诫学生学以致用、亲身实践才能掌握实用技艺。墨子批评儒家“述而不作”,主张“今之善者则作之”(《耕柱》),肯定了创造的价值。

4) 量力而行

墨子是中国教育史上提出量力原则的第一人。他在施教时要求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学生精力有限,不应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做自己能够胜任的事,遵行“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墨子·公孟》)。另一方面,学生知识水平不同,能力有别,应当量其力而教,随时调整授课难易程度和进度,即“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墨子·大取》)。

3. 墨子职业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

虽然墨子的生活时代距离我们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其思想博大精深,与当代职业教育思想有相似的契合点,对当代职业教育发展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把墨子职业教育思想与新时代相结合,为当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智慧源泉。

3.1. 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墨子“兼爱”是建立在人类本性的平等相信人类出生时并没有高下之分的基础之上,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其“染丝说”侧面肯定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作用。此外“有法所度”和“利于人谓之巧”等思想反映出重视规范职业标准、考核职业成效。职业教育应当被给予充分的重视和信任,努力消除职业教育歧视,拓展职校生发展空间,让职业教育的主旋律真正回归到“育人”,实现“天下百工”“各从事其所能”。换言之,要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完善一个公正的升学和就业体系,推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双向融合,保证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升学、求职、工作待遇、职务晋升等方面,都能享受到与普通学校中的学生一样的权益和机遇 [1] 。另一方面完善职业院校的标准化制度,加强对标准化的执行,用标准化来管理学校,用标准化提高学生素质,进而用标准化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3.2. 注重职业技能训练,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墨子身体力行,重视培养多才多艺的职业技术人才,注重实用创新。在教学中,他坚持实际操作和现场示范,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此外,墨子把手工艺经验和农业生产经验总结,上升到科技知识水平 [2] 。当前职校生职业技能训练水平较低,且创新能力不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注重职业技能训练,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概而论之,要重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强调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除了需要具备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来说,政府及学校要给职校师生提供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或具有创新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 [3] 。

3.3. 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墨子身处战国乱世之中,虽然“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但他格外关注民生、重视民利,重视技艺治国,以上说下教为己任,极力倡导“兼相爱、交相利”的道德主张,真诚奉行利他主义的价值原则,积极投身于救世的事业当中。与此同时,墨子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强调德技兼修的人才。而当前受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职校生以追求个体利益目标实现及其效益最大化作为行为准则,同时,职校生较多地经历了学业挫败的体验,在情感、态度等社会性发展上更容易出现问题 [4] ,因而缺乏应有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面对这种现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尤为重要。一方面,引导职校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对社会道德、公共道德的深入探讨,增强其爱国意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责任,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4. 提高职业教师教育能力,掌握适切的教育方法

墨子是一位“双师型”的老师,他虽然是一位“木匠”,却与普通工匠、手工艺者和农夫等迥异,不但学识精深,更以技艺精湛著称。目前,我国职业院校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是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产学研合作能力不足、教育方法欠缺等。因此,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掌握适切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具体而言,从政府和职业院校层面,需加强对职业教师专业培训,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和渠道,加强对教师的实际操作与运用能力的培养,使教师成为“能工巧匠”,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从教师个体层面,一方面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自我激励、自我提升、以身作则。此外,要发扬墨子“强说人”的精神,主动说教。在职业教育中,多数学生条件不好,自卑感强,即使有困难也不愿主动联系教师,这就要求职教教师要主动地去关心和帮助学生。与此同时,要因人施教,因力施教,对待不同能力、不同天赋的学生,给予更为具体化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最后,教师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邢顺峰. 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3): 12-18.
[2] 谷朝众. 论墨子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J]. 兰台世界, 2012(30): 64-65.
[3] 马廷奇. 产学研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1(6): 44-46.
[4] 崔景贵. 解读职校生“习得性无助”现象: 心理症结与教育策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12): 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