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态学的西班牙语和中文中“时”的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ime” between Spanish and Chinese from a Morphological Perspective
DOI: 10.12677/ML.2023.118467, PDF, HTML, XML, 下载: 132  浏览: 255 
作者: 陈小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学院,浙江 绍兴
关键词: “时”时态、时制形态屈折变化对比分析“Time” Tense Morphological Inflection Contrastive Analysis
摘要: 本文采用语言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就西班牙语和中文的“时”进行了微观层面的分析和比较。具体而言,文章总结了两种语言中关于“时”的称谓、概念、所属范畴、分类和表达方式的异同之处。通过比较发现,在西班牙语中,“时”被称为“时态(tiempo)”,而在中文中被称为“时制”。两种语言中“时”在语法范畴中的概念相似;但是,西语的时态属于严格的语法范畴,而关于中文时制的研究通常也涉及词汇或语义范畴。此外,在“时”的分类上,当以时间参照为分类基准时,两种语言有相似之处,但西班牙语通常以形态变化作为分类标准。最后,在“时”的表达方式上,两种语言都会借助词汇手段来传达语义信息,但西班牙语通过动词形态的屈折变化来标记时态,而中文通常使用助词作为时制标记。
Abstract: This article employs a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concept of “time” in Spanish and Chinese at a micro level. Specifically,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terminology, concept, grammatical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and expression methods of “time” in these two language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it is observed that in Spanish, “time” is referred to as “tiempo”, whereas in Chinese it is referred to as “tense”. The concept of “time” within the grammatical category exhibits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However, Spanish tense strictly falls under the grammatical category, while the study of Chinese temporal systems often encompasses lexical or semantic categories. Moreover, regard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time”, when time reference is employed as the basis for categorization, both languages share similarities, yet Spanish typically relies on morphological inflection as the criteria for classification. Lastly, in terms of expressing “time”, both languages utilize lexical means to convey semantic information. Spanish achieves this through verb inflection to mark tense, whereas Chinese commonly employs particles as markers for the temporal system.
文章引用:陈小雨. 基于形态学的西班牙语和中文中“时”的对比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8): 3446-345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8467

1. 引言

各种语言中都存在“时”这个概念,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比如借助具有时间含义的词汇和短语,来表明“时”的语义信息。但是,在语法范畴中,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根据形态学分类,西班牙语和众多印欧语属于屈折语,其多数语法类别如性、数、体、时、式、人称等均通过词汇形态变化来体现。而汉语,作为一种单音节孤立语言和最小形态变化语言,则无法以词形屈折变化的方式展现这些语法类别,而是通常借助词汇和其它的语法手段进行表达。

在西班牙语教学和学习中,由于时态种类繁多,而动词屈折变化又十分复杂,“时”的习得便会成为一大难点。尤其对于以中文为母语的学生来说,因母语和目标语之间存在巨大的类型差异,使词汇形态的习得和使用变得更加困难。而根据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理论,目标语的学习被视为习得习惯,即“旧习惯(母语)是否有助于新习惯(目标语)的形成,取决于旧习惯和新习惯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Santos Gargallo, 1993: p. 35) [1] 。中国学生在母语中不需进行词汇形态的转变,因此西班牙语中复杂的形态变化便可能成为该群体学生的巨大障碍。

为此,本文将采用语言对比的研究方法,就西班牙语和中文的“时”进行微观层面的比较分析。一方面,文章将探究两种语言中对“时”的定义和分类,并进行对比;另一方面,通过具体范例分析,就西班牙语和中文的表“时”方式从语法标记和语义表达两个角度进行探查和比较。着重探讨动词形态变化作为西班牙语“时”的标记形式以及变位中具体代表“时”的语素部分。

2. 西班牙语的“时”

2.1. 西班牙语“时”的概念及分类

西方语言学中,“时”是一个附着在动词上的语法范畴的概念。Comrie (1985) [2] 认为,“时”是对言语时间和事件时间的语法化表达。在西班牙语中,“时(tiempo)”和动词紧密相连,称为“动词时态(tiempo verbal)”(RAE, 2005) [3] 。

动词时态相对于言语时刻来说具有指示性质,可以通过动词形态变化来表达时间的语义信息,包括同时、先时和后时(RAE and ASALE, 2009: § 23.1e) [4] 。

传统上,动词时态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形态结构、时间锚定和语态特征。根据形态结构,动词时态分为“简单时态”,即由单个动词进行屈折变化并同时传递语义信息,和“复合时态”,由助动词“haber”的屈折形式和主要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组成(RAE and ASALE, 2009: § 23.1g) [4] 。如表1按照形态结构汇总了西班牙语动词的所有分类,以及每种分类的第一人称单数相对应的动词屈折形式。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Spanish verb tenses according to morphological structure—taking the verb amar (love) as an example

表1. 西班牙语动词时态按照形态结构的分类——以动词amar (爱)为例

根据时间锚定,动词时态分为“绝对时态”和“相对时态”。西语动词时态研究通常围绕着三类时间,分别为话语时间(Punto del habla,以下简称PH)、参照时间(Puntodereferencia,以下简称PR)和事件时间(Puntodelevento,以下简称PE)。绝对时态和话语时间紧密相连,根据话语时间和事件时刻的关系,可分为话前(过去时)、话时(现在时)和话后(将来时) (RAE and ASALE, 2009: § 23.1m) [4] ,如:

例1:El tren se averióenelcamino. 火车半路出故障了。(过去时)

例2:Irá a Madrid mañana. 他明天要去马德里。(将来时)

例3:Hoy me levanto a las 6. 今天我6点起的床。(现在时)

相对时态取决于参照时间和事件时间的关系。参照时间可以为具体时刻,也可以为时间区间,但是只能和某些特定时态的事件构成时间前后参照关系(RAE and ASALE, 2009: § 23.1w) [4] 。如例4~6事件发生在参照时间之前,例7同时发生,例8~9事件发生在参照时间之后。

例4:Me dijo que había llegado hacía mucho. 他告诉我他很早就到了。(过去完成时)

例5:Hastael domingo pasado, he acabado todos los trabajos de este mes. 到上周末,我已经完成了这个月所有的工作。(现在完成时)

例6:Cuando tenga 30 años, seguroque me habré casado. 当我30岁时,肯定已经结婚了。(将来完成时)

例7:Me dijo que quedaba en casa aquel día. 他告诉我他那天在家。(过去未完成时)

例8:Me dijo que vendría mañana. 他告诉我说他明天来。(条件式–过去将来时)

例9:Con el atasco que había, supuse que no habrías llegado a tiempo. 交通那么堵塞,我本以为你不能按时到达。(复合条件式–过去将来完成时)

此外,由于西班牙语的时态和体两个概念交错,有的时态名称涵盖了体的概念,比如过去完成时、过去未完成时等。因此,动词时态也可以根据体的特征分为“完成的时态”和“未完成的时态”(如表1所示)。

2.2. 西班牙语中“时”的表达

在西班牙语中,关于时间的信息在语义范畴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如副词(ayer,昨天)、副词短语(muy pronto,非常快)、介词短语(de día,白天)和名词短语(el lunes,星期一),以及动词的屈折形式(comí,我吃过了)来表达(RAE and ASALE, 2009: § 23.1d) [4] 。而在语法范畴中,“时”的标记方式是通过动词形态的屈折变化。正如Rojo (1974: p. 76) [5] 所述:动词作为一种语言成分,具有表达两个或多个事件之间时间关系的能力。不同的动词形式,可以以语法化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时间信息。

在西班牙语以及许多其他印欧语系中,动词是一类非常复杂的词汇。它能够通过单个词形表示并融合许多语法范畴,如人称、时态、体态等。按照《西班牙语语法新编》(RAE and ASALE, 2009: § 23.1a) [4] 的定义:“西班牙语的动词屈折涉及‘tiempo (时)’、‘aspect (体)’、‘modo (式)’、‘número (数)’和‘persona (人称)’等语法范畴”。因此,据统计数据显示,每个西班牙语动词最多可能有193种规则和不规则的变位形式。

根据形态学对动词屈折变化的解释,一般而言,西班牙语的屈折动词由两个部分组成:词根(raíz)和屈折词尾(desinencia) (RAE and ASALE, 2009: § 4.1a) [4] 。在规则动词中,词干保持不变,而屈折词尾则负责进行动词的形态屈折变化。屈折词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词干元音(Vocaltemática,以下简称VT),它指的是与词根直接相邻的元音,是屈折词素的起始部分并指明动词所属的变位类型;时态和式的部分(Tiempoymodo,以下简称TM),其中时态表示与言语发表时刻或其他时间参考点的关系描述信息,体态揭示事件的内部发展其中;以及人称和数的部分(personaynúmero,以下简称PN),用来指代主语,指明主语信息(RAE and ASALE, 2009: § 4.1c) [4] 。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每个动词变位都具有屈折词尾的各个部分,有的动词屈折形式的词尾中可能缺少时态和式的部分(RAE and ASALE, 2009: § 4.2a) [4] 。以动词trabajar (工作)陈述时一般现在时为例,如表2所示,其第二人称单数、第三人称单数缺少表示时态和式的词尾(ø)。此外,对于由助动词和主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构成的复合时态,后者构词中不含有PN和TM的屈折词素。

Table 2. Spanish verb inflectional structures—taking the verb trabajar (work) as an example

表2. 西班牙语动词屈折变化词形结构——以动词trabajar (工作)为例

此外,动词在不同的时态和人称会有不同的TM屈折词素。如表3列举了所有简单时态,以第一变位动词amar为例,在陈述式现在时中,只有第一人称单数中存在TM,即“o”,其它人称中均无此屈折词素。而在虚拟式现在时中,各个人称变位中的TM都是“e”。其它时态中都有TM部分,除陈述式过去时第一人称复数的变位。如在陈述式过去未完成时的变位中,指明时态和式的屈折词素为“ba”;在虚拟式过去未完成时的屈折词形中,指明时态和式的词素为“ra”;在陈述式和虚拟式的将来时变位中,TM均为“re”;在陈述式简单条件式的词形结构中,TM为“ría”。

Table 3. Inflectional endings of all Spanish verb tenses—taking the verb amar (love) as an example (the constituent morphemes are root-thematic vowel-tense and mood-person and number)

表3. 西班牙语动词各时态的屈折词尾——以动词amar (爱)为例(构成词素依次为词根–词干元音–时态和式–人称和数)

3. 中文的“时”

3.1. 中文“时”的概念及分类

对于“时制”一词的概念,《现代语言学词典》中的表述是:时制是对动词作语法描写的一个范畴(与体和语气一起),主要用来指动词表示的动作发生时间的语法标记。传统上“时”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还常作其他区分(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而龚千炎(1995) [7] 在对于时相(phase)、时制(tense)和时态(aspect)三维结构的构成的时间系统的研究中,对于时制给出了语义上的解释:时制表明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此外,除语法语义范畴有外,还属于词汇范畴。如龚千炎(1995) [7] 解释道:由于汉语的时间系统既包括词汇因素,又包括语法因素,属于“词汇·语法范畴”。

关于汉语中“时”的概念,在先前的相关研究中,对于汉语中是否存有语法范畴“时”存有争议(师志嵩,2007) [8] 。大多数学者认为汉语中无“时”无标记,因为“时”的概念和形式按照西方语言学的定义是通过动词的屈折变化表达的,而汉语动词无形态变化(龚千炎,1995 [7] ;石毓智,1992 [9] ;戴耀晶,1997 [10] 等);也有学者认为汉语中有“时”,但不具有独立的语法地位,认为“时”附属于“体”的范畴,二者通过助词进行标记;也有研究认为“时”在汉语中应该具备独立的语法地位,并有单独的标记形式(陈国良,2005) [11] 。此外,有很多先前研究对于汉语中“时制”一词的定义并没有从语法范畴和语义范畴两个层面明确的区分开来。基于此背景,本文对于中文“时制”的分析同样不做具体界定。

关于其分类,吕叔湘(2004) [12] 将其分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绝对时制以言语时刻为参考点,可以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即如果事态发生在讲话的同时,则是现在时;发生在讲话之前,则是过去时;发生在讲话之后,则是将来时。而相对时制则可以根据句子中所提及的事件发生的另一参照时间划分为先事、后事和当事。基于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间两种分类,龚千炎(1995: p. 2) [7] 通过交叉组合的方式总结了九种汉语时制结构的类型(先事过去时、先事现在时、先事将来时、后事过去时、后事现在时、后事将来时、当事过去时、当事现在时、当事将来时),并给出了具体范例。比如:“明年这个时候,我已经工作了。”由于说话时,“我”还没工作,所以绝对时制为将来时;而相对于另一参照时间“明年这个时候”,是在“我”有了工作之后,所以是后事。

3.2. 中文“时”的表达

根据形态学分类,汉语作为孤立语,形态上缺少词形屈折变化,通常一个单词对应一个自由语素。因此,动词仅由词根构成,动词本身更注重在特定语境下传达所需的意义,用于表达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和存现等语义信息。对此,一些学者研究发现,汉语中表示时制不会借助形态变化,但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语义范畴中的时制信息,如词汇手段,主要包括时间副词、时间名词等;语法手段,通过添加虚词“了”、“着”、“过”、“来着”等;语篇手段,即通过上下文语境,在句子相关成分的总体配合下,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来表示时制(黄伯荣和廖旭东,2017 [13] ;龚千炎,1994 [14] ;李铁根,1999 [15] ;杨文波,2012 [16] 等)。

比如,词汇手段中时间副词“曾”、“目前”、“将要”可以作为时间状语分别表示过去、现在和将来(黄伯荣和廖旭东,2017: p. 21 [17] )。时间名词如“昨天”、“今天”和“明天”,在句中可作为主语、宾语、定语和时间状语以显性的方式表示绝对时制,“之前”、“这时”和“之后”可以事件时刻为参照点,表述先事、当事和后事(杨文波,2012: p. 17) [16] 。

而语法手段中,通过添加助词“了”、“着”、“过”和“来着”等通常可以同时标记“时”和“体”。比如例句“我吃了饭了”中,两个“了”分别表示完成体和后事;例句“我吃着饭……”中,“着”代表当事和进行体,绝对时制可以为过去,现在和未来;“我去过那里”中,“过”表示后事和完成体。

4. 西班牙语和中文“时”的对比

4.1. 西班牙语和中文表“时”方式范例对比

词汇手段作为表“时”方式之一,在西班牙语和中文中均有体现。如表4中范例所示:例10中,两种语言均可以通过时间副词“将要(pronto)”表明时制:下雨时间(事件时间)要晚于言语时间,所以为将来时。而西语中,下雨(llover)一词通过其自身形态变化变为“lloverá”,其中“rá”作为表示陈述式将来时的TM屈折词素,同样可以表示将来。例11情况类似,只是中文中变成了时间名词“明天”,而mañana (明天)在西语中依然为副词。因此,词汇手段在西班牙语和中文中都可表“时”,但与此同时,前者还通过词形屈折变化的方式对时态进行标记。

Table 4. Comparison of expressions of “tense” in Spanish and Chinese by example 1: lexical means

表4. 西班牙语和中文表“时”范例对比1:词汇手段

此外,西班牙语和中文均可以借助语法手段对“时”进行标记。如表5中例12所示,虽然两种语言句中均无明确的时间状语,但因毕业时间(事件时间)早于言语时间,所以为过去时。但是两种语言标记方式不同,西班牙语是通过动词形态变化进行时态标记,变位“megradué”中“é”作为TM语素,表示陈述式简单过去时。而中文是通过助词“了”进行时体标记,表示完成体过去时。

Table 5. Comparison of expressions of “tense” in Spanish and Chinese by example 2: grammatical markers

表5. 西班牙语和中文表“时”范例对比2:语法标记

4.2. 西班牙语和中文“时”的对比

综上,本文分别对西班牙语和中文两种语言中的“时”的概念、所属范畴、归类及表“时”方式进行了梳理和探讨。为更加直观地探查两种语言中关于“时”的异同,接下来,我们将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如表6所示。

Table 6. Comparison of “tense” in Spanish and Chinese

表6. 西班牙语和中文“时”的对比

关于“时”在西班牙语和中文的称谓,根据惯常译法和前人研究,在本文中分别使用“时态”和“时制”二词。就“时”的概念来讲,在西班牙语中,“时”是对言语时间和事件时间的语法化表达,是严格意义上的语法范畴之一。由于附着于动词,研究对象变为动词时态(tiempo verbal)。在中文中,“时制”定义为是对动词作语法描写的一个范畴,主要用来指动词表示的动作发生时间的语法标记;同时,在时间语义范畴研究中,将“时制”定义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关于“时”的分类,西班牙语中的动词时态根据形态结构,可分为简单时态和复合时态;根据时间锚定分为绝对时态和相对时态;根据体的特征可以分为“完成的时态”和“未完成的时态”。而中文中,分别以言语时刻和事件时刻为参照点,时制可分为绝对时制(过去、现在和未来)和相对时制(先事、后事和当事)。最后,关于表“时”方式,两种语言均可通过词汇手段对“时”进行语义表达。而“时”的语法标记有所不同,西班牙语借助动词形态变位中的TM语素标记时态,而中文使用助词标记时制。

5. 小结

通过对比研究西班牙语和中文中的“时”,本文分析总结了两种语言在称谓、概念、所属范畴、分类和表达方式方面关于“时”的异同。这些分析结果对于以中文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西班牙语时态方面具有启示作用。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学习者倾向于依赖自身的语言系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母语迁移现象。当两种语言的知识相似时,会产生积极的迁移,有助于二语或外语的学习。然而,西班牙语和中文在形态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可能导致负面迁移效应。就“时”而言,其概念和以时间为参照的分类在两种语言中相似,因此学生理解“时”的含义应该不难。然而,在西班牙语中,时态按照形态分类时数量众多且复杂,可能给中国学生在理解动词时态的区分上带来困难。此外,两种语言中关于“时”的标记方式的差异也可能构成重大障碍。特别是在西班牙语中,包含时态在内的多种语法范畴(如体、式、人称和数)同时作用于动词,每个动词都有大量复杂的形态变化,难以记忆和掌握。因此,在西班牙语教学中,应加强与动词时态的形态变化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强化词形屈折变化的练习。

NOTES

1需要说明的是,在许多研究中,对于这种划分存在不同意见。例如,Bajo Pérez (2011: p. 539) [6] 在他对《西班牙语语法新编》的书评中认为,词干元音(VT)应该归属于词干而不是屈折词尾,解释如下:在第1.5e和第4.3节中,分别指出“词干元音是屈折成分的一部分”,它是动词屈折词素的首个成分。那么为什么它没有被称为“屈折元音”或“屈折词尾元音”呢?除了术语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在许多情况下,词干元音充当派生形态的一部分,无论是作为后缀,如peinar(梳理),还是作为双重派生形态的第二个元素,如destronar (废黜)。

2Trabajo这个变位中,词干或词根后只有一个元音,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语法范畴形态构成方式,如trabajRAÍZ-oVT-TM-PN,或trabajRAÍZ-oVT-PN (RAE and ASALE, 2009: § 4.2b) [4] 。

3“时态”名称中包含了“体”相关的名称,同时“时态”也包含了“体”的相关信息,如现在完成时,过去未完成时等。

4中文中“时”和“体”概念信息交错,但“体”不包含在“时”内。

5先前研究观点不一,可划分为三类:无时标记、时体混合标记和时体独立标记(师志嵩,2007) [8] ,本文认为助词可作为“时”的语法标记。

参考文献

[1] Santos Gargallo, I. (1993) Análisis contrastivo, Análisis de errores e interlengua en el marco de la lingüística contrastiva. Síntesis, Madrid.
[2] Comrie, B. (1985) Tense, Cambridge Textbooks in Linguis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3] Real Academia Española (RAE) (2005) Diccionario prehispánico de dudas. Espasa, Madrid.
[4] Real Academia Española y Asociación de Academias de la Lengua Española (RAE y ASALE) (2009) Nueva gramática de la lengua española Fonética y fonología. España, Madrid.
[5] Rojo, G. (1974) La temporalidad verbal en español. Verba, 1, 68-149.
[6] Bajo Pérez, E. (2011) Reseña de la Nueva gramática de la lengua española (Vol. 1: Morfología y sintaxis I. Vol. 2: Sintaxis II). Revue de Linguistique Romane, 75, 534-548.
[7] 龚千炎. 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5: 34.
[8] 师志嵩. 八十年代以来汉语时制研究的新进展[J]. 汉语学习, 2007(4): 58-63.
[9] 石毓智. 论现代汉语的“体”范畴[J]. 中国社会科学, 1992(6): 183-201.
[10] 戴耀晶. 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32.
[11] 陈国良. 现代汉语时制表达及相关问题[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05.
[12] 吕叔湘. 吕叔湘文集(1)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219-227.
[13] 黄伯荣, 廖旭东. 现代汉语(增订六版): 上册[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14] 龚千炎. 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J]. 世界汉语教学, 1994(1): 1-6.
[15] 李铁根. 现代汉语时制研究[M].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9.
[16] 杨文波. 小议现代汉语的时体标记[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2(7): 20-26
[17] 黄伯荣, 廖旭东. 现代汉语(增订六版): 下册[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