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与高校育人理念契合点探究
Research on the Conflu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amily Training Culture and College Education Concept
DOI: 10.12677/AE.2023.138874, PDF, HTML, XML, 下载: 178  浏览: 22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 燕: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大庆
关键词: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高校育人契合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hinese Traditional Family Training Culture College Education Meeting Point Socialist Core Values
摘要: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文化传承和德育内涵,与现当代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有诸多相契合之处。其中,在个体修身、齐家睦亲、处世报国三方面的内容,对现当代培育和践行高校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Abstract: As the sour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Chinese traditional family training culture contains rich national spirit,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moral connotation, and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mong them, the contents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individual cultivation, family harmony, and service to the country have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Times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and optim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文章引用:张燕.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与高校育人理念契合点探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8): 5605-560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8874

1. 引言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用优良的传统家训文化培训青少年” [1] 。高校青年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才和核心力量,将其培养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而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内涵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和价值追求等方面具有很多契合点,直接影响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结果。

2. 中国传统家训

作为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形式的中国传统家训,内容以长辈教育后辈如何为人处事为主,承载了丰富的民族精神与文化传承至今,在其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众多垂训后世的经典之作,如《颜氏家训》《袁氏世范》等。

家训最早源于庭训,记载于《论语》中孔子教子的《庭训》,其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文体,是指“某一家庭或家族中父祖辈对子孙辈、兄辈对弟辈、夫辈对妻辈所做出的某种训示、训诫” [2] 。从内容和表达形式上来看,家训大致分为四类。一类是基于儒家思想的以道德教育为目的向子孙后辈传达在立德、治学、齐家等方面训诫后辈的家庭教育实录;第二类是主要由帝王撰写的论述如何教育皇子以及总结的治理天下的经验;第三类采用书信形式来表述对为人处事、读书写作等的一些观点;第四类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谚语、诗歌、口头表述等 [3] 。中国传统的家训文化自秦朝萌芽至清末衰落传承延续了几千年,是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共享的家庭教育实践和信仰,高度凝练了中国古人的家国抱负与道德情操,体现了先辈在适应、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的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涵盖了热爱祖国、无私大爱、守信诚实等重要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有异曲同工之处,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其优良部分的传承延续对我们当前高校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 中国传统家训的发展演变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在其漫长的孕育、发展到成熟过程中,经历了与不同时期社会历史背景的相互磨合和适应。通常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发展史三个阶段,分别为原始社会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萌芽期、两汉至隋唐的发展成熟期以及宋元明清至近代的由盛转衰期。

最早的家训可以追溯到以周公的家训,内容涵盖勤政爱民、戒奢戒逸等。例如:周公劝导同母胞弟康叔“庸庸,袛袛,威威,显民”,注重个人修养,开创了德教传统与帝王家训之先河。整体而言,该时期的家训由于多由后人追忆、整理传承,还是零碎的、不完备的。

经历了长时期的不断孕育和发展,家训文化终于在两汉隋唐时期走向成熟。主要体现在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和内容的不断广泛和深入,渐成系统。在此阶段出现了家训、家诫、等基本概念,也出现了遗训、家书等丰富且多样的表现形式。伴随着传统文化不断的精密化和成熟化,迎来了传统家训文化的鼎盛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出现了《家范》、《范文正公集》、《石林家训》、《放翁家训》等众多代表作品。在该时期内一方面出现了有关于家训汇编的类书、丛书,另一方面,家训功能超越了个体家庭和家族的范围,进一步拓展,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性。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后,在“亡国”危机背景下,出现了吸收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及伦理思想的洋务派家训和维新派家训等,它们增添了平等、民主等新内容,使得传统家训文化在夹缝和冲突中有所转型,至此,发展了几千年的传统家训文化接近尾声。

4. 中国传统家训的核心思想与高校育人目标的契合点

中国传统家训在数千年的不断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备且丰富的思想体系,涉及治国、治家、修身、读书、处世等众多方面,蕴含了弥足珍贵的传统美德与指导思想,其核心主要集中在个体修身、处世报国、齐家治国等三个方面。具体而言,在优秀传统家训中所蕴含的孝悌、勤俭、谦逊等品格也正是现当代青年大学生所必须的文化滋养,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一致,能够帮助他们在修身、律己、立世、求学等众多方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4.1. 个体修身:德才兼备的优良品格塑造

由于我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深受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有关修身的阐述出现的较早且多。诸多家训中开篇就以儒家“修齐治平”思想作为核心内容,将教导子女学会做人,培养子女完善人格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例如:明代高攀龙的“吾人立身天地间,只思量作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姚舜牧在其家训讲中提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等。由此可见,“修身”主要指的是修养身心,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为了塑造德行完备的理想人格,传承发展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在高校育人教育中便显得极为重要。新时代背景下的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势必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区别,需要基于新的社会要求来塑造青年学生的人格,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中国传统家训修身教育中立志、求学、品德养成等方面与现当代高校青年学生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谋而合等。传统家训中常常认为修身首先要立志,立志也是修身立命的重要途径。只有确立了远大的志向,才能够有奋斗的目标,产生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例如嵇康在《家诫》中曾说:“人无志,非人也”。认为人如果没有远大志向,就会碌碌无为,最终沦为平庸之人。再如:《礼记·大学》中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先秦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所强调的立志,成为中国古代家训文化的突出特色。修身其次要做到勤勉读书求学。在中国传统家训中多侧重通过读书求学的方式达到立德做人的目的。如:孔子告诫弟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中指出:“自古明王圣帝,犹需勤学,况凡庶乎!韩愈在《符读书城南》中说:“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同。”等。纵观中国古代传统古代,从先秦、两汉,到宋元明清,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劝诫子孙子弟勤勉求学、治学,一直作为传统家训的重要内容存在着。立志和劝学作为中国传统家训内容的双翼,相互相成,互相促进,同频共振。

4.2. 齐家睦亲:以德为先的家教理念重塑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最基础单元,古人从家庭和睦有序长盛不衰的普遍心理出发,围绕家庭管理总结出了丰富且具体的经验,并形成了系统的齐家睦亲理论,甚至将齐家与治国相连,将家齐视为国治的基础。认为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是国家的管理。正如《大学》中论述的那样:“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将家庭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2017年首次采用中央文件的形式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提及并强调“挖掘和整理传统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等重要内容 [4] 。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的齐家往往指是以孝悌为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谐家庭关系的形成、家庭成员勤劳;节俭的美德的养成;早期教育的重视、成长根基的夯实。德才兼备的家教理念的表述中“德”先于“才”而存在,不难看出若想要成“才”需要具备优秀的“齐家睦亲”德行。在新时代的人才培育背景下,要树将道德品质教育列为第一位,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家庭的功能,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包括高校学生在内中青年的整体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其中,高校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在修身、律己、立世等方面的能力不足,缺乏面对挫折时意志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中国传统优秀家训文化中所蕴含的孝悌、仁爱、勤俭、谦逊等品格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一致。正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的文化滋养。如:中国古代认为“孝悌”是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仁之本”。《孝经》中的孝亲故事强调孝悌之道,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沐浴的家风;《朱子治家格言》中提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袁氏世范》中说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盖谓此尔”等强调要保持勤俭的作风,杜绝奢侈;颜之推在《教子》篇中强调:“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训诲。”强调做好教育子女和爱护子女之间的关系,爱子亦要严教,严慈并施。

培养兼具中国传统优秀家训文化中孝悌、勤俭、谦逊等品格的青年学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中的思想道德资源植根于家庭,与社会中的每个个体、家庭息息相关。由无数个人层面和家庭层面凝聚而成的力量将不断影响社会层面的价值凝聚道德规范的整体提升。家不齐则无以治国,传统家训文化内涵精神的大力传播和弘扬,除了在个人层面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外,也有助于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共识。

4.3. 处世报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

古人自古以来便意识到人不仅仅生活在家庭关系中,还为一定的社会关系所围绕。立身、立事都需要掌握相应的处世经验和道德基础。如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都是古人的处世和行为方式的体现。因此,作为传承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内容不仅仅涉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处理,还广泛地涉猎了如何在社会立身处世的经验和道德规范等。其中,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家国情怀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令现当代高校青年学生受益匪浅。处世首要诚实守信,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待人谦逊、尊敬他人,切不可随意失信于人。无论是个人也好,社会和国家也好,唯有诚信才能促进人与人彼此间的坦诚相待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如:明代吴麟征在《教诲语》中提及:“立身修行之道,第一要诚实……要须立得诚实两字,皆可以自立于世。”其次,要爱岗敬业。许衡《训子》诗要儿子“身在畎亩思致君,身在朝廷思济民。

高校青年学生若想在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唯有参与社会生产实践,在工作岗位发挥个人的优势和能力。爱岗敬业往往都是从热爱、尊重自己的岗位开始,最终形成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再者,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体现出了为数众多报国安邦的理想,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也贯穿于其中。如:曹操在《诫子植》中提出天下尚未安定,丧事应当从简;文天祥《狱中家书》中表述了他的爱国报国之心;颜之推曾言如果不能够为国家社稷效力则是君子的耻辱等。

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思想内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其中所蕴含的处世报国思想,自始至终发挥了导向、激励、凝聚等作用,能够给予高校青年学生在具体道德行为上的指导,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特别是能够在个人层面起到积极引导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形成,也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和价值追求。

5.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5] 。在家国一体的传统社会中担当社会教化角色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符合现当代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要求并不断升级。现如今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不仅仅是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导向,也是多种思潮和社会意识的凝练与加工,二者具有脉相承的价值理想和价值理念。其以儒家“修齐治平”思想为核心内容,培养兼顾知识和德性教育的完善人格;通过齐家睦亲,以德为先的家教重塑理念;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家国情怀的处世报国观来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最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经2023年度重点课题,中国传统家训在龙江高校的育人价值与应用路径探究,GJB1423026。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2017-01-25.
[2] 孙佳圆. 中华传统家训中的德育内涵及时代价值[J]. 红河学院学报, 2023(4): 54-57.
[3] 陈星辰, 陈延斌. 传统家训家德教化思想滋养新时代家德建设的若干思考[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3(2): 5-10+21.
[4] 李淑敏. 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吉林: 吉林大学, 2020.
[5] 杨晓红. 中华优秀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