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的影响:自控力的中介作用
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Style on Non-English Majors’ English Learning Engagement: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Control
摘要: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生自控力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本文采用了学生自填式问卷——《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S-EMBU-C)、《英语学习投入问卷》以及《自我控制问卷》对西藏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共获得429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有显性积极影响,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有显性消极影响,学生个体的自控力对其英语学习投入也有显著影响,父母教养方式还能通过自控力的中介作用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投入。这一结果有助于加深理解父母教养方式,深入认识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改善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提供理论基础,实践上有利于帮助非英语专业学生了解个体的自控力状况,便于自省改进,提升自身的自控力。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parenting styles and students’ self-control on non-English majors’ English learning engagement,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s, such as simplified Parenting style scale (S-EMBU-C), English Learning engagement questionnaire and self-control questionnaire,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non-English majors in Tibet Univers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sitive parenting styl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ir English learning input, while the negative parenting style exert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their English learning engagement. Individual students’ self-control also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ir English learning engagement, and parenting styles also affect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engage-ment through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self-control. This result helps us to understand parenting styles deeply,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non-English majors’ English learning engagement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parents to im-prove their children’s rearing styles. In practice, it helps non-English majors better know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ividual self-control. It also facilitates self-examination and improvement and improves their self-control.
文章引用:汪立蓉, 谭益兰. 父母教养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的影响:自控力的中介作用[J]. 教育进展, 2023, 13(8): 5657-566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8882

1. 问题的提出

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思考、获取和掌握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一项具有教育目的的活动 [1] 。学习投入与学习持续性、学习满足感和学业完成状况密切相关,是影响学业成就高低的关键因素 [2] 。英语学习投入具有学科特性,是学习投入研究领域下的一个分支。英语学习投入的定义并不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只有少数学者明确了英语投入的概念。英语学习投入是指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的行为投入、情感经验品质和学习策略运用的水平 [3] 。英语语言学习是个体学会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一个过程,是一个多角度的、丰富的和非静态的过程,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外语学习动机、投入及其动机的持久性、学习投入度都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所以,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投入是促进学生英语成绩进步、提升英语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4] 。近年来,英语学习投入影响机制日益引起研究人员和实践人员的注意和重视。研究发现,影响英语学习投入的主要因素有教学方法 [5] 、英语学习动机 [6] 、自我概念 [7] 、心理资本和正念学习 [8] 。

目前研究较少地探讨和关注父母教养方式对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的影响,根据美国心理学家Bronfenbrenner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可知,家庭是与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微观系统 [9] ,父母教养方式作为家庭因素的一部分,是父母展示给孩子的态度或给予孩子的养育方式,包括父母创造的语言、非语言行为或情感氛围 [10] 。对个体的学习与成长有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所以从父母教养方式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的英语学习投入的作用机制是非常有价值的。此外,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其自控力的差异也会导致学生英语学习投入度的差异,学习投入度高的学生大多都有着极强的自控能力 [11] 。总结前人研究发现,对于父母教养方式和个体自控力的研究已比较深入,而对父母教养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影响的研究还未见相关文献,父母教养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的影响还不明确。同时也未见把个体自控力作为父母教养方式与英语学习投入的中介变量来探讨的相关文献。因此,本研究被试是西藏大学429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调查父母教养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个体自控力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家庭是由一定范围内亲属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是个体生存发展的重要环境,在个体社会适应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2] 。家庭系统理论也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联结 [13] ,家庭成员个体性格的塑造、价值观的形成、自我意识的培养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与原生家庭密切相关 [14] 。父母教养方式是家庭系统的重要内容,是指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所反映的观念、态度、情感和其他一切言语和行为的集合 [15] ,在个体的发展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父母教养方式会影响家庭的氛围,形成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场域。在布迪厄看来,良好的场域是良好惯习塑造与形成的物理环境。学生的惯习形成于长期的实践活动,与其所处的生活场域息息相关。不同教养环境对中学生人格、行为态度、学习习惯等有重要影响。在充满尊重、民主、温暖与爱交织的积极生活场域中,父母更可能给予子女理解与支持,学生遭遇困境时更可能得到父母的帮助,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正向的人格特质,这些优秀的特质可为学生英语学习带去积极影响 [16] 。有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习投入显著相关,具体来说,父母情感温暖正向影响学习投入,父母拒绝负面影响学习投入 [17] 。也有研究表明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可使学生更自信,减少学业倦怠,而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如父母的惩罚和拒绝)更容易使学生感到倦怠 [18] 。大学生羞怯、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19] 。已有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发展良好;消极教养方式会增加学生陷入学习困境的可能;教养方式的差异性表现为子女性别差异、父母间差异 [1] 。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20] 。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表明,积极和消极教养方式分别与高中生的学习投入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并分别正向和负向预测高中生的学习投入 [21] 父母的积极教养行为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父母的消极教养行为则可显著负向预测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22] ;综合上述分析,前人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小学生学习投入研究较多,为查阅到父母教养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的影响这类学科细致化、指向性强的研究。因此,这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投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自我控制是通过调节自身思想、行为和情感而抑制和克服原有反应的能力 [23] ,即抵制诱惑。通常表现为是否善于克制自己与外在合理要求相反的愿望、情感以及冲动行为。其影响着个体社会适应 [24] 和心理健康 [25] 和学习投入。自制力高低能够决定人的心理品位、健康状况、智能发挥程度。自制力差的人往往冲动,无法约束自己,知过不改等;自制力强的人往往意志力更强,能够耐心等待,比别人更善于控制冲动和忍受挫折。其中客观生理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和社会经济地位都是影响自制力水平的因素。自我控制理论认为,父母的自我控制可通过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自我控制产生影响 [26] 。作为青少年自我控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7] ,有效教养方式能够帮助青少年内化外部规则等,从而促进青少年建立自我控制 [28] ,在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下,孩子拥有较高的生涯规划、亲社会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会表现出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控制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心理学概念,几乎可泛指一切目标导向行为。具体讲,自我控制是个人控制或改变行为反应以达到既定标准的能力 [29] 。在自控力研究中,个体实现自我调控的重要前提是自我控制 [30] 。自我控制能力越强的个体更倾向于为目标分配更多资源 [31] 。除此之外,自我控制的双成分理论认为,在追求目标过程中,激励个体采取更多行动来实现目标属于启动性自我控制,而激励个体抵制长期目标的诱惑和竞争属于抑制性自我控制 [32] 。因此,自制力强的人可能会经历更少的动机冲突 [33]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3:个体自控力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投入有显著影响。

H4:个体自控力是父母教养方式与英语学习投入的中介变量。

3. 研究方法

3.1. 抽样对象

本研究通过网络平台向西藏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500份,剔除回答时间少于90秒的被试,429名被试的数据进入正式分析,有效率为85.8%。其中225名学生来自西藏,29名学生来自四川,27名学生来自陕西,25名学生来自山东,21名学生来自河南,19名学生来自甘肃,18名学生来自河北,15名学生来自重庆,9名学生来自贵州,来自湖南和广东的学生各8名,6名学生来自云南,5名学生来自山西,4名学生来自青海,3名学生来自湖北,来自江西、浙江、辽宁、江苏、北京、上海、天津的学生各1名。

3.2. 问卷设计

1)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本研究采用蒋奖等人编制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简称S-EMBU-C,并对其进行适当修改,主要删除部分语义重复的问题,如删除:我在家往往被当作替罪羊或害群之马、父亲总试图鼓励我,使我成为佼佼者、我觉得父母对我可能出事的担心是夸大的、过分的等。该问卷为四点量表,计分方法从“1从不”到“4总是”,共包括14个题目,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s α系数为0.74。

2) 英语学习投入量表

本研究对卢映雪编制的《英语学习投入量表》进行删减,最终剩下8道题。采用6点正向记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该量表的信度系数是0.92,达到统计学的标准。

3) 自控力量表

本研究采用于斌(2014)修订的《自我控制力问卷》简表测量自控力,对其删减后,共9个题目,采用6点记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s α系数为0.77。

3.3. 研究实施

使用问卷星编排量表,2022年12月26日开始,任课教师通过班级学习群(微信群、QQ群)向西藏大学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发放问卷,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月7日十三天的时间,共收到答卷500份。

3.4. 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27.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 [34] 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项拟合指标。

4. 研究结果

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本研究采用了三个自我报告的量表进行测量,可能会存在共同方法偏差。所以在正式统计分析前,利用Harman单因素方法检验问卷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35] 。对研究中所有量表题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有6个,且第一个公共因子的解释率25.81%,低于临界标准40%,这说明本研究的数据结果可以排除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

4.2. 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与父母教养方式、自控力进行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Table 1.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each variable

表1. 各变量平均值、标准差及相关系数

注:n = 429,**p < 0.01,***p < 0.001,下同。

表1可见,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与父母教养方式显著相关,p < 0.01,其中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与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接受了父母积极教养的学生,其对英语学习的投入也就越多;英语学习投入与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 < 0.01,这说明接受了父母消极教养的学生,其对英语学习的投入越少。同时,个体的自控力与英语学习投入也显著相关,p < 0.01,自控力与英语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自控力越强的学生,其对英语学习的投入越多。

4.3. 自控力在父母教养方式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表1结果分析可知,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与父母教养方式、自控力三者之间的相关都显著,满足了中介作用检验的要求。本研究中,将父母教养方式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作为潜变量,自控力作为显变量,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父母教养方式分为积极教养方式和消极教养方式两个潜变量分别分析。首先分析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的直接效应,结构方程模型直接效应分析结果的各项拟合指标分别为:X2/df = 2.00;RMSEA (95% CI) = 0.55 (0.52 - 0.99);t = 6.12,LLCI = 0.23,ULCI = 0.45。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标准,结构方程模型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较理想的拟合状态,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的直接作用路径系数显著(β = 0.34; p < 0.01),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的直接作用路径系数显著(β = −0.16; p < 0.01)。

Figure 1. Path coefficient

图1. 路径系数

在父母教养方式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之间加入中介变量自控力,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如图1图1中结构方程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x²/df = 1.00;RMSEA (95% CI) = 0.15 (0.14 - 1.21);t = 2.46,LLCI = −0.36,ULCI = −0.04。这说明图1中的结构方程模型各项拟合指标达到理想状态,模型成立。从图1可知,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和自控力之间的路径系数显著(β = 0.14, p < 0.01),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和自控力之间的路径系数显著(β = 0.43, p < 0.01),自控力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之间的路径系数显著(β = 0.49, p < 0.01)。这说明自控力是父母教养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的中介变量,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现状,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的影响及其机制。首先,通过对西藏大学429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进行解释,发现被调查对象家庭采用积极教养方式的可能性大于消极教养方式。父母双方在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的得分差距不大,说明父亲、母亲采用的父母教养方式无较大差异。其次,分析非英语专业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其英语学习投入的影响发现,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投入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假设1得到验证。总体而言,相比于消极的教养方式,非英语专业学生父母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这与何香青的研究结果一致,且子女的良好发展有赖于积极的教养方式。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呈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黄仕伍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投入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假设2得到验证;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呈显著的负向影响,这是以往研究没有提出的;以上结果支持了生态系统理论,即父母教养方式作为家庭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子女学习投入、学业成就产生影响。此外,学生自控力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也存在正相关关系,自控力越强,其对英语学习投入越多,自控力越弱,其对英语学习的投入越少,假设3得到验证;本研究还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不仅可直接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还可通过提高个体自控力间接促进其英语学习投入,基本需求理论认为这是由于当子女感知到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越多,其心理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其更容易形成较高的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习的兴趣也会越大,更加能够抵制诱惑并增强个体自控力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所以,父母教养方式能通过自控力的中介作用来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假设4得到验证。

5.2. 建议

针对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主要从父母和学生自身两个角度给出建议:

第一,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对子女英语学习投入的显性正向影响,表明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应采用积极教养方式。父母接受–拒绝理论认为父母的接受和拒绝共同构成了教养子女的温暖维度。该理论将父母教养方式与个体社会信息处理联系起来,并指出孩子心理适应能力与父母对他们的接受程度直接相关,而敌意是孩子对父母拒绝这一消极教养方式的主要反应之一 [36] 。所以,父母要努力为子女营造一个积极的、温暖的、和谐的、充满理解与爱的生活场域,减少专制的、溺爱的等消极因素;

其次,父母要学会引导子女英语学习情绪,采用积极的方式让子女主动学习英语,依照成就目标理论的相关观点来看,子女学业成绩取决于其想要达成的目标,这种目标很大程度上是在父母激发或引导下产生的 [37] 。由此,在孩子接受第二言语甚至是第三语言学习时,家长也应该给孩子多营造一些活跃的气氛;同时,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改变传统的英语学习观念,正确地引导子女增强其自控力投入英语学习。

第二,学生自身的自控力对其英语学习投入的影响显而易见,因此,学生要培养较强的自控力。自主决定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培养个体有自我控制感,一个人的动机越自主,就越有可能对自己从事的活动感兴趣,越努力坚持和维护既定目标 [38] ,所以个体增强自身自控力可从“他人控制”转变为“自我控制”开始,在培养自控力初期可请求他人监督,一段时间之后慢慢脱离他人,形成自身控制,这样不断监督与促进,便能很好的坚持下来从而形成良好的自制力;其次,自我控制的双系统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由冲动加工系统和认知控制系统决定,冲动加工系统推动个体追求奖赏而产生冲动行为,认知控制系统限制冲动而产生自我控制 [39] ,由此个体可以利用一些必要的克制技巧,比如:积极补偿法,对自己实施一些奖励来补偿自己,采取适当的奖励来鼓励自己已经形成的自制力;此外,还可采用注意力转移法、回避刺激法等加强自我控制。

6.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对于父母教养方式和个体自控力促进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具有重要启示,但是也存在某些研究缺陷:第一,未考察与性别有关的英语学习投入。但是前人研究认为,性别也是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这一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第二,自控力并不能起到单一中介作用,未来可进一步探究其与其他变量的内部作用关系。第三,调查的对象是西藏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但未把汉族和藏族同学分开分析,未考察民族不同是否会影响其英语学习投入。第四,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投入受诸多因素影响,本研究仅从父母教养方式和学生个体自控力两个方面探讨了英语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未来还可以纳入同伴关系、教师等变量进行更为全面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郑菁. 基于学习投入理论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3, 42(4): 42-44.
[2] 李新, 李艳燕, 包昊罡, 程露. 学习投入测评新发展: 从单维分析到多模态融合[J]. 电化教育研究, 2021, 42(10): 100-107.
[3] 何香青. 父母教养方式、教育期望对初中生英语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2.
[4] 杨厚艳. 初中生英语学习投入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聊城: 聊城大学, 2022.
[5] 闫宇. 应用型高校学生英语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11): 128-130.
[6] 董娴. 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投入的相关性研究——针对徐州工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实证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 36(9): 122-124.
[7] 郝晓峰. 英语自我概念对大学新生英语课堂学习投入的影响[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4): 11-14.
[8] Lin, Y.T. (2020) The Inter-relationship among Psychological Capital, Mindful Learning, and English Learning Engag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aiwan. SAGE Open, 10, 3-4.
https://doi.org/10.1177/2158244020901603
[9] Bronfenbrenner, U. and Ceci, S.J. (1994) Nature-Nurture Reconceptualized in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Abioecological Model. Psychological Review, 101, 568-586.
https://doi.org/10.1037/0033-295X.101.4.568
[10] Zakeri, H., Esfahanib, B.N. and Razmjoeec, M. (2013) Parenting Styles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84, 57-60.
https://doi.org/10.1016/j.sbspro.2013.06.509
[11] 陈逸芬. 高中生物学拼图式学习模式下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实证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12] 谭丽苹, 郭成, 张婵, 吴慧敏, 孔令勇, 刘泸生. 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对中职生社会适应的影响: 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5(2): 20-27.
[13] 刘黎微, 沈静怡. 二孩出生后家长对学龄前大孩教养方式变化研究[J]. 教育评论, 2022(12): 41-45.
[14] 刘文德, 夏金星. 中职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家庭背景因素差异性分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3, 43(4): 34-42.
[15] Darling, N. and Steinberg, L. (1993) 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 An Integrative Model.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3, 487-496.
https://doi.org/10.1037/0033-2909.113.3.487
[16] 宫留记.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J]. 理论探讨, 2008(6): 57-60.
[17] 李佳欣. 中学生数学成就目标、数学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数学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22.
[18] Shin, H., Lee, J., Kim, B. and Lee, S.M. (2012)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Parental Bonding Styles and Their Academic Burnout.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13, 509-517.
https://doi.org/10.1007/s12564-012-9218-9
[19] 张晓琳. 大学生羞怯、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济南大学, 2018.
[20] 陈利君, 戴晴. 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 12(1): 115-120.
[21] 李永占. 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 26(5): 997-1001.
[22] 陈传锋, 王敏, 张金荣, 卞娟娟. 家庭居住方式在家庭教养行为对幼儿依赖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J]. 学前教育研究, 2022(10): 65-78.
[23] Deridder, D.T., Lensvelt-Mulders, G., Finkenauer, C., Stok, F.M. and Baumeister, R.F. (2012) Taking Stock of Self-Control: A Meta-Analysis of How Trait Self-Control Relates to a Wide Range of Behavior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16, 76-99.
https://doi.org/10.1177/1088868311418749
[24] 张萍, 梁宗保, 陈会昌, 张光珍, 陈欣银. 儿童4岁时的自我控制对其7岁及11岁社会适应的预测[J]. 心理科学, 2014, 37(6): 1359-1365.
[25] Miller, G.E., Yu, T., Chen, E. and Brody, G.H. (2015) Self-Control Forecasts Better Psychosocial Outcomes But Faster Epigenetic Aging in Low-SES Youth.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2, 10325-10330.
https://doi.org/10.1073/pnas.1505063112
[26] 王展, 郭菲, 陈祉妍. 青少年自我控制的父子代际传递效应: 父亲焦虑和心理控制的多重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2, 30(4): 866-870, 882.
[27] Jo, Y. and Arm-strong, T. (2016) The Development of Self-Control in Late Adolescence: An Analysis of Trajectories and Predictors of Change within Trajector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ffender Therapy and Comparative Criminology, 62, 50-72.
https://doi.org/10.1177/0306624X16643786
[28] Li, J., Willems, Y.E., Stok, F.M., Dekovic, M., Bartels, M. and Finkenauer, C. (2019) Parenting and Self-Control across Early to Late Adolescence: A Three-Level Meta-Analysis.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4, 967-1005.
https://doi.org/10.1177/1745691619863046
[29] Carver, C.S. and Scheier, M.F. (2004) Self-Regulation of Action and Affect. In: Baumeister, R.F. and Vohs, K.D., Eds., 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 Research,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Guilford Press, New York, 13-39.
[30] 周迎楠, 毕重增. 中小学生自我控制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学业可能自我和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 25(6): 1134-1137, 1129.
[31] Yang, C., Zhou, Y., Cao, Q., Xia, M. and An, J. (201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trol and Self-Efficacy among Patients with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Resilience and Self-Esteem as Mediators.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10, Article 388.
https://doi.org/10.3389/fpsyt.2019.00388
[32] Ridder, D.T.D.D., de Boer, B.J., Lugtig, P., Bakker, A.B. and van Hooft, E.A.J. (2011) Not Doing Bad Things Is Not Equivalent to Doing the Right Thing: Distinguishing between Inhib-itory and Initiatory Self-Control.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0, 1006-1011.
https://doi.org/10.1016/j.paid.2011.01.015
[33] Hofmann, W., Luhmann, M., Fisher, R.R., Vohs, K.D. and Baumeister, R.F. (2014) Yes, But Are They Happy? Effects of Trait Self-Control on Affective Well-Being and Lif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82, 265-277.
https://doi.org/10.1111/jopy.12050
[34] Hayes, A.F. (2013) Introduction to Mediation, Moderation, and Condi-tional Process Analysis: Aregression-Based Approach. In: Kenny, D.A. and Little, T.D., Eds., Methodology in the Social Sciences, The Guilford Press, New York, 1-4.
[35] 周浩, 龙立荣. 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 心理科学进展, 2004, 12(6): 942-950.
[36] Rohner, R.P. (2004) The Parental “Acceptance-Rejection Syndrome”: Universal Correlates of Perceived Rejection.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 59, 830-840.
https://doi.org/10.1037/0003-066X.59.8.830
[37] 莫林桂, 曾玲娟, 莫晓琼, 刘韵曦. 父母教养方式和学校适应的交互作用对初中生被欺凌状况的影响[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3, 33(2): 37-43.
[38] Motro, D., Comer, D.R. and Lenaghan, J.A. (2020)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Negative Performance Feedback: The Roles of Sadness, Feedback Self-Efficacy, and Grit.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36, 367-382.
https://doi.org/10.1007/s10869-020-09689-1
[39] 李文福, 贾旭卿, 李功迎, 等.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 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5): 660-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