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略论
On the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在应对百年变局,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从价值意蕴上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独立性、人民性等特点,具体而言就是党的坚强领导、独立自主的担当、人民至上的实践、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当前我国大学生要面对外部价值多元化、青年群体内部价值对冲等挑战,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硬逻辑、软文体、获得感等方面提升青年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Abstract: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has made historic contributions in responding to the century old changes and promot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implic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ndependence, and people. Specifically, it is the strong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independent mission, people first practice, and the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 It is a required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t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should face challenges such as diversification of external values and internal value hedging of youth group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youth groups from the aspects of hard logic, soft style, sense of gain, etc.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文章引用:李水清.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略论[J]. 教育进展, 2023, 13(8): 5835-583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8909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1]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新的现代化之路,既切合了中国的具体实际、体现了中国特色,又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些价值恰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因此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探索提升青年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国式现代化特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契合点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1] 其本质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1] 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而这一时期正是青年价值观塑造确定阶段,抓好青年价值观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有助于学生明确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奋斗。

(一) 以中国式现代化坚定大学生的道路自信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成长性的群体,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思辨能力都较强,这个群体习惯于问:“是什么?为什么?”从纵横两角度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领导力量,则能更好解答学生之问,使其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近代以来,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许多爱国之士轮番上阵,不断求索拯救民族危亡、救亡图存的道路,如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以发展器械,维护清朝统治的现代化之路;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制度改革的现代化之路等都以失败落幕,中国人民挨打、文明埃尘的落后局面无法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2]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与特点。历史是最好的见证者,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完成社会三大改造,再到改革开放,历史证明了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华民族才从落后挨打的局面迎来伟大复兴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国情结合,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条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现代化的道路。

(二) 以中国式现代化培塑大学生使命担当

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弘扬自强不息,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党的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3] (p. 1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的力量基点上。” [4] 习近平强调,依靠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复兴的道路“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 [2] 。实现高质量的自立自强,必须要以更大的政治定力和勇气,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中国要利用“其大国优势,通过建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3] (p. 184)实现生产主要靠自己、市场主要靠自己、创新主要靠自己,来扛住任何外部的压力,应对任何外部风险的冲击。

实现高质量的自立自强,关键在人。新时代的青年较之父辈,他们是受教育年限更长的低龄劳动力,他们成长在互联网时代,学习能力更强。目前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一些核心领域还存在“卡脖子”问题。这一代可以毫无惧色地青年平视西方,成长在引以为豪的时代,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以独立自主的精神培塑其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推动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 以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大学生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最大的不同,最大优势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密切联系群众。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过程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拓了全国人民民主的新实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始终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盼愁问题。” [1] (p. 2)

近来在互联网容易发现,民粹主义某些思潮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些观点相互交融混合,而青年的认知水平不足以辨别区分。比如,混肴马克思主义与“左”的关系,混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民主”与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异同等。一些青年盲目认同一些错误观点,但并不知道它并非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也不知道它与我们党针政策的内涵本质其实相去甚远。学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深刻理解、正确认识其中“自由、民主”。而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群众路线”“全民主”,真正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

3. 中国现代化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托

青年强则国强。当代青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生逢其时”,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青年时期处于三观的拔节孕穗期,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指出七大领域重大风险中首要提到的便是青年问题,指出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高度重视。新时代我们要深刻掌握新时代从价值观念对冲挑战、激进的民粹主义、持续向上流动等现实挑战,从中国现代化视阈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给学生克服挑战提供理论、价值、实践等现实依托力量。

(一) 为抵御外部多元价值观冲击提供理论依托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西文化碰撞愈加深,多元文化借着新媒体传播迅速,抖音、微博、微信占据大学生青年生活,许多文化渗透则是不断通过新媒体传播渗透。对于外部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外部势力对我价值观渗透在历史上从不断歇。如晚清时期关于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美国便建议赔款用于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提出了“中国正临近一次革命。……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青年中国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回最大的收获。” [5] (p. 72)所以美国“为了扩展精神上的影响而花些钱,即使从物质意义上说,也能够比用别的方法获得更多。” [6] (p. 72)这是美国校长退还赔款时给罗斯福所写的备忘录,一句“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5] (p. 73)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发展,西方世界想要通过文化渗透、教育等途径,宣扬历史虚无主义,从而让青年在价值观养成阶段,否定中国近代革命,降低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因此为抵御外部多元价值的冲击挑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中国式现代化映照教育,提供理论依托,帮助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

(二) 为应对青年价值观内部对冲挑战提供价值依托

中国式现代化提到的现代化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现代化,是物质与精神协调的现代化。而“内卷”与“躺平”为当今在青年群体中最常见的两个词,他们常用这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状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不断流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给青年带来了多元的职业和生活方式选择。在与青年大学生群体交流,或在网上仔细观察这个群体可以发现,青年大学生在讨论身边话题或社会热点时,都折射出青年大学生群体背后价值观冲突现象。例如:当看到网上与其不同的生活方式时,会发出“终其一生的奋斗,比不上人家的起跑线”感叹,在网上看到爱国视频感到热血沸腾,为国家发展感到激动,但一静下来,又对个人命运前途忧心忡忡。大学生青年缺乏对社会复杂性的深刻认识,他们生活学习的场所主要为学校,与社会相对隔离。同时这个群体一个宝贵特质便是满怀理想。但因为他们缺乏把理论和现实联合起来的能力,因此在面对社会中“现实”与书籍中“理想”不一致时,他们的价值观容易被动摇,没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很高认同度。因此应该在尊重教育规律和积极引领统一,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既怀抱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

(三) 为解决持续向上流动挑战提供实践依托

“我们党要赢得广大青年的支持,就必须从青年群体的核心诉求和心态波动出发。” [6] (p. 62)自古以来,我国历史传统使每个人对向上流动都持有很高的期待。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也有很多白手起家,通过努力打拼改变自己命运的现实例子。但如今很多学生对个人向上发展持有焦虑,尤其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在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择业市选择中传播着‘宇宙的尽头是编制’这样的观念,更多出现了“慢就业”的现象,因此在激烈竞争中,新时代青年在社会持续向上流动存在很大挑战。为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实践依托,帮助引导青年大学生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卫行动指南,在大学生活去实践,去积累经验,让其在教育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在现实生活中有更多的幸福感。

4. 中国现代化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 以中国式现代化“软文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当代大学生信息获取力强,他们成长在物质充足的年代,相比强势、情绪化、灌输式的表达方式,他们更喜爱专业性强、理性温和、贴切他们身边生活的表达方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应基于中国国情,结合学生成长的教育规律,深入研究大学生群体的语言与思考方式,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软文体”,让学生能与国家共情,以此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既要讲党的政策,同时也要对接好学生之问,突出问题导向,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与当下国情实际情况,创设学生喜爱的文体表达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使其将理想信念付诸实践。

(二) 以中国式现代化“硬逻辑”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是像传统灌输式进行教育,而是要以透彻的学理性去回应学生思想困点堵点,以彻底的思想性和逻辑性说服学生。因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以把道理讲深,更要以严密的学理逻辑来让学生信服。中国式现代化从来源去向、领导力量、根本目标、基本路径等有着“硬逻辑”,历史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正确的,因此针对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很强的大学生群体,要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起点是什么,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学生思想的困惑点,让学生分析我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来龙去脉、理论依据和实践思考,讲透彻我党的伟大建党精神来源和内涵,讲透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考量,让学生不仅只是停留在知其然的层面,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知其所必然的层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以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清晰把握内容,从而掌握历史的主动性,主动去创造历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三) 以中国式现代化“获得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力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够去应对一切风险挑战。要以中国式现代化“获得感”,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行合一。把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特征同学生专业实践相结合。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有27年的时间,而青年发展的黄金时间为20~40岁这个阶段,这个时期青年面临很多人生大事:完成学业、踏入社会、走向职场、组建家庭,同时也是精力充沛、行动高效、创造力强的高峰期,两者时间上存在高度吻合,这个时期是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时期,也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期和黄金期。可以说当代青年的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基本同步,是推动国家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将从专业学科视角全面认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战略和具体战略谋划,可为学生的专业学习、科学研究、职业规划提供规划指南。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举措融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当中,在引导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将学生五彩斑斓的梦想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能量。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为新时代青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现舞台。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时代的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中不断发挥着主力军与生力军的作用,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探索提升青年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推动青年大学生在发展中积极奉献自我,持续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在时代的舞台中积极有为、积极敢为、积极能为。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001-002).
[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 人民日报, 2021-11-17(001).
[3]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2: 184.
[4]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8: 29.
[5] 鄢一龙, 白钢, 等. 再赶考——走向新百年的中国共产党[M]. 上海: 东方出版社, 2021: 11-12+62.
[6]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 清华大学史料选编(一)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1: 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