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碎片化传播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The Challeng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formation Fragmentation Dissemination to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VE.2023.125105, PDF, HTML, XML, 下载: 284  浏览: 395 
作者: 冯一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商洛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关键词: 信息碎片化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Information Fragment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allenge Countermeasures
摘要: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碎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这一趋势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在厘清信息碎片化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信息碎片化传播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提出为有效适应信息碎片化传播,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提升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提升意识形态建设互动性、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和提高对碎片化信息的整合能力等措施中开展。
Abstract: In the era of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nformation fragmentation has changed people’s lifestyle and learning methods. This trend has a challenge for both the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fragmenta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hallenges of information fragmentation spread on colleg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adapt to the spread of information fragment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ow needs to increase the cognition of mainstream ideology, enhanc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interactivity, create a positive campus network environment, strengthen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and improve and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ability of fragmented information.
文章引用:冯一帆. 信息碎片化传播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 职业教育, 2023, 12(5): 673-676. https://doi.org/10.12677/VE.2023.125105

1. 引言

《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 ‎[1] 。其中重点强调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强网络传播能力建设,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随着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媒体来获取信息与知识,并且人类每日产生的数据量以几何级数膨胀,信息的传播形式、速度、主体也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10.29亿,20~29岁网民占比17.3%。大学生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信息碎片化传播不但深刻影响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如今,我国正步入社会转型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自媒体下的思政传播对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信息碎片化传播对高校学生工作,特别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2. 信息碎片化的概念

周艺璇等人将“信息碎片化传播”定义为“完整的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再加工和传播而呈现零碎的、分散的描述形式” ‎[2] 。徐俊蕾分析了碎片化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碎片,在信息传播进入网络时代后,碎片化传播不仅成为网络时代最显著的特征,而且信息形式、逻辑结构、受众群体认知等均呈现出碎片化的发展趋势 ‎[3] 。

周典典研究发现“碎片化”形成的原因不仅是社会阶层分化与受众群体时间的碎片化,也是因为新媒体的推动作用,其在发展进程中主要呈现出传播内容碎片化、受众群体碎片化以及传播时空碎片化这三种表现形式 ‎[4] 。

莫文将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特征总结为:传播时空碎片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主体碎片化、注意力碎片化四个方面 ‎[5] 。

综上所述,信息碎片化源于社会阶层分化与受众群体时间的碎片化和价值体系的多元化、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等多方面原因。广义上是指信息来源越来越广泛、信息发布断裂化、网民接受信息片面化。狭义上指完整的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再加工和传播而呈现零碎的、分散的描述形式。表现为传播内容碎片化、受众群体碎片化、注意力碎片化、传播主体碎片化以及传播时空碎片化。

3. 信息碎片化传播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目前学者们对于“信息碎片化传播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的思考,主要分为信息碎片化自身弊端和高校学生、教育者、社会对于挑战应对能力不足两个方向。

一方面有刘丽霞等人分析了信息碎片化自身弊端:消解了主流思想观念、挤压了传统文化的传承空间、冲击了核心价值理念 ‎[6] 。信息传播主体分散化冲击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流话语权,信息传播内容碎片化拆解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宏大叙事传统,信息碎片化传播所依赖的浅层理解和感性认识隔离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性推演的论证方式,模糊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碎片化思维方式导致的注意力分散的短时记忆拆解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整体结论的分析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遭受冲击、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交流弱化、教育的内容趋于形式化。

另一方面,莫文等人认为高校学生、教育者、社会对于挑战应对能力不足。莫文等人指出我国的教育体系没有系统性的媒体知识教育,学生缺少对网络媒体的系统性学习和了解,对此仅有的认知和了解是在自己对网络的接触过程中掌握的,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加之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少、社会阅历浅,在涉及相关的鉴别分析、解读批判能力时,受到经验及知识的限制,大学生对网络媒体上的信息,在选取、甄别和接收过程中,对信息的良莠与真假难以准确分辨。

4. 对策分析

碎片化信息的存在已经是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典型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外部环境,针对这种客观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趋利避害,如何树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和主导性,增强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权,这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4.1. 提升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理论认知不断提升的过程,强化理论认知是提升受众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的思想基础。大学生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想推动的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尊重大学生在理论认知中的主体地位,使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大学生理性选择的结果,这样才能推动大学生积极主动地适应现实生活和改造客观世界,提升他们理论认知的能力。社会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认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下,必须对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加以治理;对各种不同思潮辨证分析,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其具有对不良具有甄别、剖析能力。

4.2. 提升意识形态建设互动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宣讲灌输为主,是权威式的意识形态管理方法,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未被激发,致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宣讲式的意识形态建设方式,在传统媒体处于信息传播统治地位的时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在新媒体时代,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信息传播已经不再只是全社会的单向性传播,而是多层次、复合性、多向性、自主性的信息传播方式,体现出了鲜明的互动性特征,社会公众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又通过网络散播信息并互相交融,进一步让各类信息复杂化,最终使得意识形态多样化、动态化。应当改变传统的宣讲式意识形态建设方法,提升意识形态建设的互动性,让学生通过互动进行思想上的碰撞,通过互动来深入认识社会主流价值观。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互动性优势,打破传统意识形态管理方法单一的局面,通过互动来凝聚意识形态管理话语权。

4.3.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

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要重视把关外部网络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升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氛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党和国家的有关精神和政策融入校园文化中,使其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并且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另一方面,积极建设校园优良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的积极成分,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腐蚀。用优秀文化的正能量消解不良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默默促进大学生品德的形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4.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培养媒介素养专业化师资队伍,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专业化的师资队伍。高校应当培养一支专门从事媒介素养的师资队伍,通过专题讲座、选修课程等方式进行媒介素养教育。高校应在媒介素养的课程中引进并加大网络媒体认知和教育方面的内容,并进一步使之纳入通识教育。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必须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教学研究,高校可以在教育规划、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方面加强研究,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将实践性课程与理论性教育课程充分结合,科学建立网络媒介素养的学习体系。当今,高校校内不仅有校级的各种微博、微信,各二级学院也都拥有各自的网络媒体账号,可以让学生多接触并积极参与信息的制作和发布,从中了解、熟知、掌握相关的制作流程和发布技术,以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4.5. 提高对碎片化信息的整合能力

大学在信息碎片化传播环境下接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等于完整地掌握了理论知识,相反,却会因为思维、信息的碎片化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理解偏差。因此,高校要重视信息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整合力,以专业的理性思维和系统化的整合手段,充分挖掘碎片化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碎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根据其原有的知识体系结构进行复原,恢复其原有的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深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碎片化与整体性并存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汪民安. 微文化的四个趋势[N]. 光明日报, 2013-12-24(14).
[2] 周艺璇, 王长恒. 信息碎片化传播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17): 69-71.
[3] 徐俊蕾. 碎片化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语境解析[J]. 传媒, 2019(21): 76-78.
[4] 周典典, 孙迎光. 解构与重塑: 信息碎片化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赜[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11): 100-105.
[5] 莫文. 信息碎片化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J]. 青年记者, 2016(35): 23-24
[6] 刘丽霞, 刘凤梅. “微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塑造[J]. 人民论坛, 2016(2): 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