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拥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与丰富的农业种植经验,如今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地革新改制,农业发展速度不断增加,也对我国经济、政治等其他领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其与经济、金融领域的联系越发密切,农业保险、农业信贷等产品逐渐兴起。学者开始分析研究农产品价格与相关经济、金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也不断对农产品相关衍生品进行改革与创新。实际运用中,创新性农业保险规避了农产品因价格波动产生的风险,但由于农产品波动具有系统性的特点,保险公司处于被动地位,获利较少。因此,“保险 + 期货”模式下的新型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应运而生。
本文研究旨在探究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与相关经济、金融因素的作用关系,预期将详细探究以下内容:首先,初步了解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现有研究成果,归纳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及机制;其次,选择个别典型影响因素,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及相关分析揭示其之间关联程度,并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方法检验其影响关系之间的稳定性与显著性;最后,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我国农产品发展的研究方向与政策建议。
农产品价格的变化通过价格传递机制传播,不仅会对农民收入产生影响,同时也会造成社会经济、金融水平相关指标的变化。探究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与相关因素的动态关系,可以系统性地分析市场的发展逻辑与发展方向,有利于针对其现况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对市场进行改革与调控,也是维护市场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有效途径。
2. 文献综述
商品价格波动与货币供应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关系。Belke [1] 等(2014)研究全球范围内商品价格与货币、利率之间的关系,认为当设定利率为控制变量时,货币将决定商品长期价格。凌一楠 [2] (2015)通过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货币供应量对农产品价格波动产生影响;从短期看,农产品价格波动主要受通胀预期的影响。Pourroy [3] 等(2016)通过研究粮食价格的上升与下跌,发现中低收入国家总体消费价格目标的对食品价格有较优的调整作用。王耀中 [4] 等(2018)运用实证分析模型对十年间数据进行检验,发现货币供应对价格波动产生的影响要大于汇率。
同时,通货膨胀也与农产品价格波动息息相关。聂勇 [5] (2012)通过检验金融危机之后农产品与CPI之间的关系,发现通货膨出对农产品价格由长期冲击作用,但该作用存在短期滞后。王进和冯梦雨 [6] (2015)通过基于SVAR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农产品市场受通胀因素冲击较大,且冲击为单向。Furceri [7] 等(2015)对全球食品价格和不同国家通胀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粮食价格对新兴经济体冲击大于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的通胀预期则更高。Parker [8] (2017)对全球各国消费者价格数据进行整理研究,认为全球通货膨胀对各能源与食品价格有显著影响。
随着我国与国际市场贸易的往来越发密切,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汇率的变动深刻影响着我国物价水平。其影响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影响在于汇率的变动先影响进出口的价格,并直接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间接影响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汇率的变动促进了国际金融资本的流动,使国际货币市场的储备量与投放量产生变化,从而间接地影响农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汇率的变化会减少或增加企业的负债,对市场的供需关系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发生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吕惠明 [9] (2013)通过研究期货、汇率等因素与农产品价格的定量关系研究,发现汇率是影响农产品价格最强有力的因素。Baek [10] (2018)通过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十年的美国月度价格数据,发现影响食品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汇率。Gohin [11] 等(2019)通过研究原油价格、美元汇率等相关因素价格间关系,运用Granger检验等实证分析方法,证明农产品、油价、汇率之间有交互影响的关系。
近年来资本对农产品的青睐以及全球资本化进程的加快,加上金融衍生品不断地涌入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不断被弱化,农产品原先的消费属性正逐渐转变为金融属性与消费属性兼具,其价格不仅与供求关系挂钩,也受到汇率、通胀等更多金融、经济因素的影响。翟雪玲 [12] 等(2013)对农产品金融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了农产品价格波幅增大、周期缩短等特点,并认为这些特点与农产品金融化挂钩,其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增强,破坏了市场的稳定性。Girardi [13] (2015)研究了多种农产品价格与股票价格之间的波动关系,发现随着投资者在农业衍生品市场的比例的上升,投机因素对农产品价格的冲击力度也在不断增加。张有望 [14] (2018)运用ARDL模型方法及十年月度数据对中国农产品现货市场的金融化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期货、通胀水平等都是影响其金融化的因素。
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研究综述大致分为三类:正相关,负相关,无明显关联性。侯琳琳、黄勇 [15] (2011)将农产品价格、农民收入、城乡收入差距等多方面相联系,认为缩小城乡差距的办法是增加农业补贴以减少工农产品价格差;Benjamin [16] (2012)等人分析1987年之后十多年间我国农村收入分配现状,发现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原因是绝对收入的下降;付莲莲 [17] (2016)运用变参数模型发现农产品价格对农民收入影响效应随时间变化;鲁钊阳 [18] (2017)等人通过VAR模型等实证分析方法,认为农产品价格与农民收入呈负向弱相关;杨丽莎 [19] (2011)通过收集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产品价格上涨并未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竹俊 [20] 等(2015)通过建立VAR模型发现,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农民收入在通货膨胀背景下的作用十分有限。
3. 农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在实证分析阶段,农民收入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表示,农产品价格用农产品生产价格定基指数(1990年 = 100)表示,CPI用消费者价格定基指数(1990年 = 100)表示,代表通货膨胀水平;货币供应量用狭义货币供应量M1表示,汇率用100美元所兑人民币数量表示。实证分析中选取各项指标2005~2019年的数据,相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国泰安网站。
在实证分析阶段,被解释变量为APPI (农产品价格),解释变量为CPI (消费者价格指数)、M1 (货币供应量)、ER (汇率)、IC (农民收入),变量汇总表如表1。

Table 1. Summary table of empirical analysis variables
表1. 实证分析变量汇总表
3.2. 单位根检验
本文主要选取的是时间序列变量,由于时间序列易存在不平稳性,首先对时间序列取对数以降低变量尺度,从而缓解异方差对模型的影响;其次,为避免回归方程中的伪回归现象,在进行模型分析前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保证其平稳性。本文选择ADF检验法来判断序列的平稳性,根据AIC值、SC值、HQ值最小准则来选择截距项、截距项与趋势性或无,ADF检验结果如表2。

Table 2. ADF root of unity inspection result table
表2.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表
注:∆表示变量的一阶差分,检验类型(C, T, K)中,C是常数项,T是趋势项,K是滞后阶数。
如表2所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变量APPI、CPI、ER、M1四个序列均为零阶单整序列I(0),而IC在一阶差分时仍为不平稳序列。为保证所有研究变量同阶单整,故剔除农民收入水平这一变量,以下主要探究农产品价格与汇率水平、通货膨胀水平、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
3.3. 自回归向量模型
由平稳性检验可知,APPI、ER、CPI、M1均为平稳时间序列,符合VAR模型序列平稳性的条件。下面将运用APPI、ER、CPI、M1时间序列建立VAR模型,首先进行模型滞后期的选择与稳定性检验,然后运用脉冲响函数与方差分解进行长期动态影响研究。
3.3.1. 最佳滞后期的选择
如表3所示,为确定向量自回归阶数,本文采用似然比检验(LR)、最终预测误(FPE)、赤池信息准则(AIC)、施瓦茨准则(SC)和汉南–奎因信息准则(HQ)来综合取舍。表3为VAR模型的滞后阶数的分析结果,其中LR、FPE、AIC、SC和HQ五种检测准则均支持最佳滞后阶数为2。因此,本文VAR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选定为2阶。
3.3.2. 模型外生性检验

Table 4. Glenmorangie distillery causality test result table
表4.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
模型外生性检验又称格兰杰因果检验,旨在检验解释变量是否是被解释变量的格兰杰原因。当解释变量有助于被解释变量的未来变化时,则称解释变量是被解释变量的格兰杰原因,否则该变量则为外生变量。
由表4可知,当APPI (农产品价格水平)为被解释变量时,CPI (通货膨胀水平)、ER (汇率水平)、M1 (货币供应量)的p值均小于0.05,故通货膨胀水平、汇率水平、货币供应量均是农产品价格水平的格兰杰原因,其对农产品价格的未来变化有所贡献,且模型不存在外生性变量。
3.3.3. 模型稳定性检验

Table 5. Model feature roots and model tables
表5. 模型特征根及模表
在进行变量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之前,对模型稳定性要进行检验。结果如表5及图1,VAR模型的特征多项式的根对应的模均小于1,且所有根都落在单位圆内,则说明VAR模型具有稳定性,满足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条件。
3.4. 脉冲响应函数
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对一个变量的外界冲击会直接对这个变量产生影响,并且会对其他变量产生影响。脉冲响应函数是指这种衡量随机扰动项(信息)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变量当前及未来取值的影响轨迹,它可以比较直观地刻画出变量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及其效应。图2、图3、图4、为通货膨胀水平、汇率水平和货币供应量对农产品价格的脉冲响应结果。

Figure 2. Response of LNAPPI to LNCPI
图2. LNAPPI对LNCPI的脉冲响应结果
图2表示当给通货膨胀水平一个冲击时,农产品价格所做出的相应情况。如图所示,第1年通货膨胀水平遭受正向冲击后,农产品价格在开始的1~2年间呈上升趋势,并在第2年正向效应达到最高点后开始逐渐下降到0。从第3年开始,通货膨胀水平对农产品价格的冲击开始产生负向效应,并且强度越来越大,在第4年达到强度最高点,之后负向效应开始减弱,到第8年变为0。随后,在第8~15年间呈现出较为稳定的正向效应,在第15年又变为0。最后,在16年开始出现响应程度较弱的负向效应,并在20年之后趋于0。
综上所述,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水平的提高在开始的1~2年间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正向影响,在3~8年间会产生较大的负向影响,8~15年产生稳定的正向影响,16年后产生较小的负向影响并逐渐减弱到0。

Figure 3. Response of LNAPPI to LNER
图3. LNAPPI对LNER的脉冲响应结果
图3表示当给汇率水平一个冲击时,农产品价格所做出的响应情况。如图所示,在第1年汇率水平受到正向冲击后,第2年农产品价格才开始出现正向响应,上升速度相对较快,在第3年正向效应达到最高点。随后,正向效应强度开始减弱,在4年末降低为0。在第5年出现了短暂且强度较弱的负向效应并在第5年末恢复为0。在之后的第6~13年,出现了较为稳定且长期的正向效应,并在13年恢复为0。在14~20年,出现了强度较弱的负向效应,最终趋于0。
总体来看,长期而言汇率水平的提高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正向作用。在前期的第2~4年间正向促进作用强度较大,虽会出现一年短暂的负向作用,但在之后的8年间会产生较为稳定的正向促进作用,并在14年后作用逐渐减弱并趋于0。

Figure 4. Response of LNAPPI to LNM1
图4. LNAPPI 对LNM1的脉冲响应结果
图4表示当给货币供应量一个冲击时,农产品价格所做出的响应情况。如图所示,在第1年货币供应量受到正向冲击时,农产品价格迅速出现正向响应,上升速度相对较快,在第2年达到最高点。随后,正向效应开始逐渐减弱,在第4年减弱到0。在第4~10年,农产品价格开始出现负向效应,响应程度不断增强,在第5年达到最高点,之后负向效应开始减弱,在第10年减弱到0。从第10年开始直到第16年,出现稳定且响应程度较弱的正向效应,直至16年底减弱到0,之后一直趋于0。
由此从长期来看,在开始的4年间货币供应量对农产品价格产生较强的正向影响,随后的第4~10年产生一定的负向影响,在第10~16年产生较弱且稳定的正向影响,随后影响减弱并逐渐趋于0。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结论
4.1.1. 通货膨胀水平对农产品价格在不同时期有不同作用
通货膨胀水平在开始的1~2年间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正向影响,在3~8年间会产生较大的负向影响,8~15年产生稳定的正向影响,16年后产生较小的负向影响并逐渐减弱到0。
4.1.2. 汇率水平对农产品价格基本呈正向作用
长期而言汇率水平的提高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正向作用。在前期的第2~4年间正向促进作用强度较大,虽会出现一年短暂的负向作用,但在之后的8年间会产生较为稳定的正向促进作用,并在14年后作用逐渐减弱并趋于0。
4.1.3. 货币供应量对农产品价格在不同时期有不同作用
在开始的4年间货币供应量对农产品价格产生较强的正向影响,随后的第4~10年产生一定的负向影响,在第10~16年产生较弱且稳定的正向影响,随后影响减弱并逐渐趋于0。
4.2. 对策建议
4.2.1. 建立农产品价格监测系统,完善农产品市场监管
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政府应建立农产品价格检测系统,掌握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实时信息,了解其波动变化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政策进行控制与调整。
第一,要着重注意占比较高的农产品生产价格的变动,如畜牧业、种植业等,对于其波动及时进行价格的调整,稳定市场价格。第二,针对现存检测系统覆盖范围小的问题,还需扩大关于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库,深度收集各地区的农业相关数据,并对各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总结,做到更大范围、更广深度地检测农产品市场的价格波动。第三,呼吁相关监管机构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与奖惩制度,明确监管机构各部门的结构层次与主要职能,从而引导市场正确投资、理智投资。
4.2.2. 完善及推进农业风险管理体系
近年来,为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农产品价格保险开始兴起。同时,为同时保障农民与保险公司的利益,“保险 + 期货”模式的新型农业价格保险应运而生,但在开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加强农产品价格保险宣传力度。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民对于保险领域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无法理解农业价格保险的运作机制,因而价格保险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阻碍。政府要加强对农产品价格保险的宣传力度,深入到基层对农民普及期货、保险方面的知识,使其了解到农产品价格保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此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对农产品价格保险的监管。尽管国内存在银保监会机构对保险行业进行监管,但在农业价格保险方面的监管尚有欠缺。因此,政府应建立相关机构对农业保险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对农业保险行业保费补贴、费率厘定方面进行明确规范,保障农业保险的合理、规范发展。
4.2.3. 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分类管理
由于农产品市场种类繁多,集中管理固然困难,因此进行分类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确定农产品分类的指标,可以是根据农产品的类别,即种植业产品、畜牧业产品、林业产品和渔业产品进行分类管理,也可以根据农产品不同的销售形式,如批发、零售进行规范。其次,针对不同的分类指标,收集相关的市场数据,分析其稳定性与波动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合理预测。最后进行价格控制与调整。
4.2.4. 推动农业市场与科技相辅相成发展
近二十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与经济水平发展迅速,与国际市场愈发密切,将农业市场与金融市场接轨,将有机会改善农业市场信息滞后、风险不定、生产经营模式单一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化的投入研究,加强该领域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学习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及相关知识,从而改善现有的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建立农业科研的新模式,从而促进市场效率的提高,与现有的金融环境及社会需求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