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研究
Research on the Legal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nning Schools According to Law
DOI: 10.12677/OJLS.2023.115624, PDF, HTML, XML, 下载: 111  浏览: 204 
作者: 方雅婷: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镇江
关键词: 依法治校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Administering Schools According to Law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 Management Legalization
摘要: 依法治校衍生自依法治国理念,高校作为先进思想理念的传播重地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走在时代前沿,推动依法治校举措的建立实行与完善监督。高校法治化管理趋势下对学生的管理应落到实处,在实际中丰富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内涵,完善学生法治管理的体系,培养大学生法治精神,鼓励学生广泛参与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细化对于高校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的培训,做到将依法治校理念从宏观到微观一一拆分,弥补现存于高校中的问题。
Abstract: Running schools according to law is derived from the idea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A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spreading advanced ide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respond to national policies, walk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times, and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implementation and perfect supervision of running schools according to law. Under the trend of rule of law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should implement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rule of law in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improve the system of rule of law management,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rule of law among college students,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rule of law culture extensively, and refine the training of rule of law literacy for college staff, so as to split the concept of running schools according to law from macro to micro one by one and make up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文章引用:方雅婷. 依法治校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研究[J]. 法学, 2023, 11(5): 4393-4397. https://doi.org/10.12677/OJLS.2023.115624

1. 引言

发达的自媒体与网络经济造就了一批思维活跃,见识丰沛的“00后”们,这群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年轻群体们普遍存在自我意识和民主意识较强、崇尚平等的共同点,他们的三观很容易被各色各异的事物重新洗涤与塑造,就读大学期间正是这一群新生力量自我意识觉醒与塑造;也是高校易于开展各类法治教育培育学生们的法治思维与意识的重要时期,高校教育目标和内容也应随着时代的需求而转向。何为依法治校,就要厘清“法”字的概念,其囊括两个层面:一个是上位概念即国家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学校层面,即大学内部规章制度体系 [1] 。高等学校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基本法律法规,主动肩负起为社会提供法治教育、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责任。通过法理研究、法学实践以及理论创新等,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并通过舆论引导提升师生员工以及社会公民的整体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通过提出具有示范性和推广性的治理范式,健全社会法律服务体系,完善依法维权和矛盾化解机制,促进各领域依法治理,为全社会培育良好的法治文化。高校要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并将其贯穿于高校章程建设与执行的全过程,确保高校依法深化教育改革,充分运用法治思维、法治观念、法治方式以及法律制度破解发展瓶颈。

2. 贯彻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合理性

2.1. 奠定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基石

法治意识植根于法治教育,高校可以进行的一系列围绕法治教育为主题而开展的各类活动,其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大学生作为朝气蓬勃充满一切可能性的新一代肩负着祖国的未来,也是建设法治国家最主要的参与者与推动者。学生能够在接受一系列法制教育后能形成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远离不法行为并且能够掌握简单的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利益免受损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 [2]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3] 信仰如同宗教教义,真诚的信念会让人不受外力的驱使自觉自愿去捍卫所坚信的事物,将形成学生的法治信仰作为进行法治教育的最高目标,才能最大程度以及使用最小成本地实现依法治校的任务。

2.2. 促进高校以人为本的治理手段

高校作为能为社会培养人才,生产科学技术,传播各类知识文化,引领社会风气的先锋阵地,也是推行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地。只有在学校内部构建合理、良性的权力关系,促进形成有序的治理结构和有效的权力运转机制,才能实现大学转型,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处理好学校内部权力之间的关系,以法治的思维消解和处理影响大学发展的各种扭曲性因素,以法治的方式清除大学治理进程中的障碍,使大学走向内涵式发展的深度道路。

2.3.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良久的应试教育与家庭教育缺失,加之娱乐至死的氛围使一部分学生们逐渐丧失自我追求,以及对个人权利和自我意识的定位与寻找。人云亦云、被网络上虚假的碎片信息取悦,从大学生追捧的网络流行语也能窥测到一些端倪,从无欲无求的“佛系”到得过且过的“躺平”,再到破罐子破摔的“摆烂”,反映出部分大学生缺乏自信心,缺乏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引领。缺乏长期自我规划,甚至在自身利益收到侵犯时也选择忍耐,这部分学生既缺乏辨别是否的能力也缺少自我保护的能力。他们通常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多数会做出迟到、早退、缺课等不良行为,逐渐成为班集体中的边缘人物而陷入负面情绪不能自拔,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走出情绪陷阱。故高校应在倡导依法治校的理念下,以“法治”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围绕校园生活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以各二级学院为核心组织活动,动员辅导员组织班干部鼓励班级内成员积极参与各类活动。

3. 推行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中存在的问题

3.1. 学生寻求法律救济存在困难

高校属于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主体。因此可以说,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权力和权利,是国家教育权的转移或委托 [4] 。虽然高校不是法律意义上正式的行政机关但是高校能够在日常管理中使用的职能属于法律授权行使的行政权力。法律或其他规范性文件又没有对授权的内容展开细致、明确的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到,高校和学生之间应当基于法律规定,承担各自的主体责任,不应由高校承担无限责任 [5] 。明确了学生休学期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学生在接受高校日常管理的同时也是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对有明确经济困难学生有获得学校资助、完成学业的权利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学生所享有权利的内容与形式。虽然《规定》中对学生,高校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的界分,但是高校在学生发生违反校纪校规行为时所做出的的相应处分过于严苛导致学生与母校对簿公堂的事件也不止一二,复旦学生因考试作弊被开除学籍后状告母校,法院判定学校开除学生学籍行为并不合法,然而在判决生效后一月内,复旦大学又开除了该生学籍。

3.2. 高校管理手段行为出现偏颇

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6] ,即便高校热火如荼地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人治”现象在高校之中依旧是一股存在着的缄默力量,它被一定程度上的无视与纵容。部分高校行政人员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并不熟悉,对学生教师反映的需求视而不见,常常打官腔敷衍,而对上级领导却有求必应态度温和,这些存在高校中的基层管理人员缺乏“人治”温情与“法治”规则的行政管理人员接触的学生与老师都颇具抱怨无奈之词。

3.3. 高校法治教育内容需要革新

法治是以法为最高准则,把各项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管理的一种治理方式,首先,它不仅要求有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存在,而且要有一套健全完善并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和法律制度,即法治之法必须是良法,包含了以民为本、权利保障、公平公正、透明公开等重要理念;其次,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依法进行治理,包括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涵盖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链条运行体系,从“法制”到“法治”,更是体现了党在思想和认识上的飞跃和蜕变。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学生除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政课上学习法律知识外,还通过主题班会、普法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但这均属于“法制”意义上的教育。然而由于高校管理人员对“法治”理解不到位、个人法治观念不强等原因,存在于权利观、公平观、伦理观、主体观等方面教育引导管理上还存在一定欠缺,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等一系列问题。

4. 路径解析: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

4.1. 鼓励学生广泛参与校园管理,推动高校学生管理民主化

学生不仅是高校管理的对象,也是学校事务的重要参与者,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7]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单位,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建设要立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社会责任感,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文明素养。班级建设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用不同标准去评价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班级事务,进行自治管理,促进全面发展。

高校应协调校内外资源,积极改进并完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广泛听取学生的心声,注重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激发和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努力营造学生充分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搞机械式、被动式、灌输式的说教,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觉接受教育。

4.2. 推动校园内规章制度体系化,推动高校学生管理规范化

高校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依法治校、依法管理的长效机制。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健全自身的相关规定,修订现有学生教育管理各项制度,创新相关的制度规则,特别是体现自身特色与需要的制度,以促进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明确学生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程序,对学生的各项奖励和处分都要有依据 [8] 。其次,学校在制定相关管理规定的过程中,和学生利益关联性强的事项必须让学生充分参与,开展座谈会让学生代表收集意见进行反馈。

4.3. 提升高校教师法治素养,推动高校学生管理科学化

高校教师提升法治素养,不但可以促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中国的建设,还是正确行使其职业权利的基础,有利于维护自身及学生的合法权利,是新时代教师的基本素养。高校可以通过创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提升法治素养及能力在教师考评中的地位和比重。一方面对高校教师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成果给予认可和奖励,如通过教师在法治知识竞赛、法治教学观摩、法治演讲等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量化,将其纳入到教师个人年终考核的项目中,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法律方面的专业测试,如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对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宣传,可以有效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另一方面,法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学习法律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教师能否很好地应用所学法律知识也可以作为其考核的标准之一。如针对高校教师在专业课的教学、班级的主题班会、学生社团法律活动等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活动中的学法、普法和用法表现,进行考核和奖励,对引导和发挥高校教师学法、普法和用法的示范作用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刘记福. 大学章程建设与内涵式发展的实现逻辑[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4(4): 76-84.
[2] 让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N]. 人民日报, 2013-03-01(005).
[3] 康德. 康德三大批判合集[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4] 王大泉. 学生管理新规修订的背景、原则与影响[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9): 4-7.
[5] 王殷舟, 郭人菡. 高校学生管理行为的行政可诉性研究[J]. 高教探索, 2022(2): 34-39.
[6] 习近平. 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5: 12.
[7] 向东平. 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价值、路径与机制[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9(3): 11-14.
[8] 魏巍. 依法治校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探析[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2, 26(6): 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