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体质健康是全人类日益关注的一个话题,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角度省视它,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我国从很早就开始了体质提升的研究,1985年开始定期开展了5次大规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活动,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调研制度初步建立了 [1] ;1996年7月,我国国家体委推出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于1997年进行了成功实施,成为中国成年人的首次体质监测工作 [2] ;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颁布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并成立了“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同时开展了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3] ;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 [4] ,于2014年修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该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 [5] ;直至2020年,国家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 [6] ,充分反应了国家对青少年健康的重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
在早些时候90年代,大多数学校只求升学率高,不重视体育的教学,使正常的体育课变为了其它文化课的替代,导致学生的体质和体育技术处于低下状态 [7] ;从20年代起,随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再加上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我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增长,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提升 [8] ,但是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高校体育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趣味性不突出,学生开展的一些体育活动目的性较强等等 [9] 。
相较于外省,我省的一些职业院校在体质健康测试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体现在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体育器材的完善,城市化生活质量的提升 [10] 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我省一些职业院校体测成绩不理想、体质差的原因 [11] ,因此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已经成为了各学校教育目标之一 [12] 。基于本文针对出现的学生体测成绩、体质较差的情况,进行了从心理、生理方面的干预,提出了小班模式教学、心理暗示等的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和经常锻炼的习惯,进而顺应“少年强,则国强 [13] ”的体育健身时代的到来。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云南省部分医药卫生职业院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重点是测试及评价结果 [14] ,并无明显后续改进措施,体质测试是强制的,测试结果达标后才可进行评优,将测试结果和学生体质水平挂钩,导致学生参与测试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本文的目的是以云南某医药职业院校为例,通过2022级学生进行心理、生理培训,分析学生体测成绩不理想的因素,通过一些内外部干预方法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进而提高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和习惯。本研究的意义旨在改变学生忽略“终身体育”这一概念的现状,从学生思想上改变对体测的固有认知,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进而达到“体育强国 [15]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以云南某医药职业院校2022级参加体质测试的学生的有效体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共计16个班级,其中8个实验班,8个对照班,且所选取的16个班级男女比例相近,体测成绩相近,以防学生身体状况参差不齐的干扰。收集2022级云南某医药职业院校学生在干预前后两学期体测数据,通过前期调研了解学生体测情况。
3.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应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T检验等方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对各高校体质测试的研究进行梳理。以16个测试班级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发布关于学生体质健康和体测情况的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1000份,其中问卷的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将1000名学生进行划分,根据学生的年龄比例、男女比例、生源地等因素分为8个实验班和8个对照班。
控制以下变量:(1) 每日运动时间的控制。(2) 每日运动类型的控制。(3) 每周运动频次控制。(4) 运动强度控制。(5) 与运动相关的心理调节和控制。
实验班干预内容:(1) 每日的运动时间为40分钟,经过第一次预测后增加至50分钟,第二次预测后增加至60分钟。(2) 每日安排不同训练内容,分别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素质,因材施教,根据体测要求及学生体质制定不同运动方法。(3) 每周的运动频次为5次,每天一次,灵活分配间隔日。(4) 训练的运动强度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开始的少量少次,到后面的多量多次。(5) 每周进行一次心理辅导,与学生们分享体育运动经验,解决所遇到的困难,缓解心理压力。(6) 每月进行一次体测预测,把各个实验班的体测成绩进行公示,排名前例的学生通报并奖励,排名靠后的学生鼓励并调整运动方法。(7) 经常与学生沟通,谈论最新体育资讯和体育政策,增加体育知识,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
4. 研究结果
教师通过小班教学、合作探究、心理暗示、鼓励奖惩、数据对比等方法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干预,得出结果如下:

Table 1. The basic situation of students in control class and experimental class
表1. 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的基本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研究对象中女生占比较大,对照班和实验班频数相近,男女比例相近,对照班共498人,实验班共502人,分别占比49.8%和50.2%。年龄阶层大多数在18~25岁,占比90.1%,25岁以上较少,占比0.2%,18岁以下97人,占比9.7%。学历层次高职占比较多,占91.4%,五年制较少,占比8.6% (见表1)。综上可得: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因是医学类院校女生比例较大,男生比例较少,年龄占比高职学生较多,五年制学生较少,体测对象高职班级对比层次平均,五年制班级对比层次平均,数据性强,真实性强。

Table 2. The passing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semester of the comparison class
表2. 对照班第一、第二学期体测及格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对照班第一、第二学期的体测成绩相差不大,及格率和不及格率差值较小。肺活量差值为2.45%,第二学期有所提高;50米跑差值为0.86%,第二学期有所下降;1000/800米跑差值为2.9%,第二学期有所提高;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差值为0.93%,第二学期有所下降;坐位体前屈差值为0.79%,第二学期有所提高;立定跳远差值为0.67% (见表2),第二学期有所下降。综上可得:学生的体测成绩不会随着年龄增大而提高,甚至会有所下降,体测成绩不稳定且不规律。

Table 3. The passing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semester of the experimental class
表3. 实验班第一、第二学期体测及格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实验班第一、第二学期体测成绩相差较大,具体表现为肺活量项目第二学期比第一学期提高7.97%;50米跑项目第二学期比第一学期提高19.93%;1000/800米跑第二学期比第一学期提高16.64%;引体向上/仰卧起坐项目第二学期比第一学期提高11.42%;坐位体前屈项目第二学期比第一学期提高5.99%;立定跳远项目第二学期比第一学期提高19.17% (见表3)。综上可得:学生在经过教师的心理、生理干预后身体素质变强,体测成绩提升,及格率大幅度增高。
综合表2和表3可得:实验班在经过干预后体测成绩比对照班大幅提高,具体表现为肺活量项目实验班第二学期体测成绩比对照班第二学期体测成绩高6.57%;50米跑项目实验班第二学期体测成绩比对照班第二学期体测成绩高18.98%;1000/800米跑项目实验班第二学期体测成绩比对照班第二学期体测成绩高16.03%;引体向上/仰卧起坐项目实验班第二学期体测成绩比对照班第二学期体测成绩高11.23%;坐位体前屈项目实验班第二学期体测成绩比对照班第二学期体测成绩高7.13%;立定跳远项目实验班第二学期体测成绩比对照班第二学期体测成绩高17.82% (见表2、表3)。说明教师干预方法有效,学生体测成绩提高了,身体素质提升了,对于身体锻炼的意识也加强了。

Table 4. The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in grade 22 with physical examination
表4. 2022级学生对体测的满意情况
由表4可以看出对照班和实验班在第二学期满意度差距较大,实验班在第二学期的满意度大幅提高比起第一学期提高16.8%,比起对照班第二学期提高16.2%,课外的锻炼时间提升16.3% (见表4),锻炼时间增多,积极性提升。综上可得:实验班学生在第二学期身体素质和体测成绩大幅提高,对照班提升不大。

Table 5. Students’ cognition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work in grade 2022
表5. 2022级学生对体测工作的认知情况
注:(1 = 不了解/不满意;2 = 一般了解/一般满意;3 = 了解/满意;4 = 特别了解/特别满意;5 = 极其熟悉)。
由表5可以看出:学生体测后对体测工作的了解程度明显比体测前增加,以特别了解为例,体测前实验班为11.5%,体测后实验班为46.3%,总增加34.8%,体测前对照班为10.7%,体测后对照班为33.9%,总增加23.2%。学生体测后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实验班和对照班有所差距,体现较大为了解/满意程度实验班为24.1%,对照班为38.1%,相差14%,特别了解/特别满意程度实验班为46.8%,对照班为36.4%,相差10.4% (见表5)。综上可得:经过体测后所有学生的体测重视程度和体育意识显著提升,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实验班明显比对照班意识更强。

Table 6. A survey of 50 PE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Yunnan Province
表6. 对50名云南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调研
注:(1 = 不了解/不满意;2 = 一般了解/一般满意;3 = 了解/满意;4 = 特别了解/特别满意;5 = 极其满意/非常积极)。
由表6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对体测工作的态度一般占比较大,为47.3%,接近五成;对学生体测结果的满意度46.5%为一般,不满意为17.4%,总和为63.9%;对学生体测政策的了解程度13.5%是不了解,42.4% (见表6)是一般了解,超过五成。综上可得:五成以上体育教师对于学生体测工作态度一般,对于学生体测结果的满意度一般,对于体测成绩政策了解程度较差,说明大多数体育教师对于体测的积极性不高。
5. 结论与建议
5.1. 教师干预前后学生体测数据差异较大,应加强对体测的重视程度
教师干预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测数据差异较大,其中最大差异为50米跑项目的18.98%,最小为肺活量项目的6.57% (见表2、表3)。实验班身体素质明显增强,表现为体育锻炼时间长,大于60分钟的高对照班10.6%,积极程度高对照班20.7% (见表4)。说明学生体测成绩不理想或身体素质差的原因是学生对体育的重视度低、需要教师的正确方法引导等。建议:1) 教师首先从心理、生理给学生强调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多组织班级内体育活动;2) 在班级内公示学生体测成绩的排名和与其它班级的对比,鼓励学生、增加竞争性和集体荣誉感;3) 学生应该多参加体育活动,多关注中国体育健儿的实时消息,在提升国家荣誉感的同时,鞭策自己,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
5.2. 学生对体测和体育锻炼了解较少,应加强体育知识积累
学生体测前和体测后对体测的了解程度相差较大,以特别了解为例,实验班相差34.8%,对照班相差23.2%,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实验班和对照班以了解为例差值为14% (见表5),说明学生在体测后对体育锻炼的意识有较大增强,但对照班和实验班差距明显,应该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体育意识。建议:1) 学生应清楚国家对体育的重视越来越高,“体育强国、终身体育”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2) 提高身体素质不仅能提升自己学习效率,还能回报祖国;3) 在快乐体育中进步,可充分利用体医结合,在运动过程中加入“八段锦、太极拳”等健身功法提高兴趣,转变固有观念。
5.3. 不同类型的学生体测成绩满意情况不同,应重视学生的“体育需求”
通过与学生的日常沟通发现,不同的学生对自己的身体要求和满意度不同,例如:学生为了当兵,对自己的耐力要求较高;为了身体线条和身体形态较好,对自己的力量要求较高。因此每个学生身体情况不同,各自擅长的领域也不同,学生的兴趣性极其重要,必须重视学生的“体育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建议:1) 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不同训练方法,针对学生对不同项目的喜好制定个人训练处方;2) 采取小班教学模式,自主合作与探究,提升效率;3) 经常沟通与交流,解决老问题,发现新问题。
5.4. 教师的体测观念较守旧,应改变其“为测而测”的看法
调研发现部分教师的体测工作态度一般,占47.3%;对于国家对学校体育推出的一系列政策理解较差,不了解和一般了解占55.9% (见表6);传统体育理念较深,在文化课和体育课之间无法较好融合;对于体测或是教学目的性强,以完成任务为主,对自己和学生提升较小,应改变其“为测而测、为达任务”的看法。建议:1) 加强线上线下培训,紧跟时代,经常查阅体育新闻、体育健儿的信息,打开自身体育窗口,关注中国体育的飞速发展;2) 多参与校级、市级、省级等体育比赛,提升自己,拓宽视野;3) 时刻关注学生们的身体发育期,“力量、柔韧、灵敏”增长期,针对擅长的领域完成各自的角色转变,为祖国培养新一代体育人才。
6. 小结
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和祖国的未来,身体素质是重中之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的意识已经成为各学校重要目标之一。以本研究的学生体测情况和需求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体测这项“活动”的认知不完全,进而导致对体育的看法较为浅显甚至消极,然而这些学生对于自身身体素质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期待。教师干预的手段不仅能打破学生对“体测”的固有认知也能激发起学生的潜在需求;不仅能满足学生对自身身体素质的需求,也能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过去的疫情,时刻提醒医药类职业院校不仅要培养优“智”的学生,也要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这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任务,也是体育教师的任务,而现在仍有大部分教师存在“为测而测”、“为完成任务而测”的意识,这种意识不仅束缚了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对待体测、体育的看法。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应正确的看待体测、积极的参加体测进而挖掘体测数据背后为我们展示的学生的“体育需求”。
项目基金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编号xzyky202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