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纵观新中国经济的探索发展之路,在经历多次经济波动中,中国农村作为第一产业的主阵地发挥了经济压舱石的重要作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乡村振兴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我国农村(尤其是边远民族地区)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推动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阻碍之一,由此急需科学分析审视民族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并制定有效策略以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基于以上背景,笔者选取贵州省天柱县作为考察分析对象,并作出如下相关思考。
2. 天柱县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
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下辖11个乡镇,少数民族常住人口达98.2%。根据2021年6月天柱县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天柱县常住人口为273,588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15,893人,占42.3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57,695人,占57.64%。其人口年龄段分布如下,0~14岁人口为67,636人,占24.72%;15~59岁人口为148,444人,占54.26%;60岁及以上人口为57,508人,占21.0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3,694人,占15.9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9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93个百分点。1
根据联合国1956年所制定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重要标志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人口比例的7%。而于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老龄问题世界研讨会时也提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出现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达到10%的现象,则标志着此国家或地区进入严重老龄化 [1] 。根据上述标准,天柱县已经入严重老龄化,且由于社会经济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等各方面的综合作用,其农村的老龄化及空心化问题更加严重。在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经济复兴的大背景下,天柱县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亟待解决。
3. 天柱县农村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影响
3.1. 天柱县农村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不利因素
3.1.1. 农村经济发展必要劳动力的缺失
乡村振兴的本质需要激活农业沉默成本,基于农业的劳动力集约基本特征,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乡村振兴又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它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来推动农业改革,以适应新时代下经济发展潮流。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出现了由西部向东部、由农村向城市劳动力流动大潮。根据图12乡村及城镇人口演变数据柱状图我们可以发现,从2000年以来,农村迁出人口比例一路走高,而与之呈现相同增长趋势的则是城镇迁入人口比例。上述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城市高收入及生活便捷条件的影响下,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不再满足于农村生产效率低、生产周期较长、且收入普遍较低的生活状况,纷纷向城市或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进行长期或短期的迁移,以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由此造成了普遍的农村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而天柱县作为西南地区的一个边陲小县,其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

Figure1. Statistical chart of rural and urban population evolution since 2000
图1. 2000年以来农村及城镇人口演变统计图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天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随之而增长,辅之以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赡养观念,再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后续作用力,使得农村青壮年面临个人美好生活需求、子女抚养成本以及父母赡养等多方经济压力的不断增加。但农业生产收入并不能满足他们的经济生活需求,再加之天柱县结构单一、发展相对滞后的经济并不能提供大量农余就业岗位,由此促使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前往发达的城市或地区就业,从而愈加加剧了天柱县农村农业劳动力的流失问题。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滞后所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则是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大多数从农村家庭走出大山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农村青年在毕业后更容易在城市找到符合自身生活需求的岗位,且大多选择在所工作的城市安家定居,致使天柱县流失大量本土人才。且基于上述的经济发展问题,想要吸引且留住其他地区的高素质人才更是难上加难。
综合上述因素,天柱县就成为了在时代洪流推动下农村老龄化及空心化问题的典型之一。农民是农业劳动的主力军,农民自身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质量,天柱县农村人口老龄化所造成的农村劳动力缺失即是天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大短板之一。
3.1.2. 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滞缓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是在农村产业振兴的前提下诞生的,依托传统的农业生产经验,同时融合现代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主要方式,但天柱县农村严重地老龄化问题对其农业转型形成了巨大阻力。
天柱农村老龄人口受制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他们具有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特征,基于这样的背景,老龄农民对新事物接收能力较差,且对于新事物的接收程度较低,由此即会产生以下问题。首先,老龄农民对于农业产业新技术成果的掌握与运用的短板会在极大程度上造成农业生产技术的止步不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的进步同样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学会并且熟练地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及设备是推动农业进步的前提条件,而这正是老龄农民相对缺失的一项重要能力。针对这个问题,天柱县人民政府也力图通过讲座培训,甚至专业技术人员下乡一对一手把手教学等方式来促进新技术在农村的落地。但由于老龄人口接收消化能力的迟缓以及对于信息网络技术的使用隔阂,导致大部分老龄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只能持望洋兴叹态度。其次,“新农人”的长期缺失将造成严重的农业人才断层,这对天柱县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1] 。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处于云贵高原与第三阶梯的交界地带,地形多呈山地与丘陵错相交杂形态,其耕地多破碎状分布于山坡之上,其土质多为贫瘠的黄土。在与土地长年累月的接触中,面对这片复杂且贫瘠的土地,大多数老龄农民都积累了丰富的耕作经验。如何将现代农业生产研发成果融入到长期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中去?答案便是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他们首先具备家族传承的农业生产经验,同时具备较高文化素养,且对新事物的接收和融会贯通能力较强,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最具潜力的“新农人”生力军 [2] 。但天柱县农村地区严重地老龄化问题使得新生代农民的培养成为空谈,这不利于天柱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老龄农民相对传统保守的生产理念不利于农业产业的融合升级。天柱县农村地区的大多数老龄农民,他们绝大部分视野范围都是自家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他们缺乏现代经营理念,以及对于市场需求的敏感知觉。同时在引进新品种、开辟市场销售渠道、利用融资等手段扩大生产规模等方面,绝大多数老龄农民相对于青壮年农民都更缺乏发展空间,这对天柱县农村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同样也是一大难题。
3.1.3. 城乡贫富差距的逐步扩大
基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即存在乡村发展滞后于城市的历史根源问题,而人口老龄化将会使得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需要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而青壮年劳动力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也随时代进步而快速增长,由此一拍即合就构成了城市以优渥的资源吸引青年人,青年人反过来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生产力这样一个相互成就的良性循环。但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的乡村地区而言,则进入一个效用相反的恶性循环,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进一步加大。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所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是不可估量的。天柱县在其历史发展、社会资源及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上述问题会进一步放大。
首先,天柱县城镇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不断扩大。根据《天柱县2019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可以看到,以农村地区为主阵地的第一产业的增值增长率为5.7%,而以城镇为主要发展空间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分别为14%与5.3%,且这样的差距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农村发展加大扶持力度的情况下产生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天柱县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持续加重,其间差距将会越来越大3。
然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带来的城乡老龄人口生活质量的巨大差距。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天柱农村的空心化问题极为严重,空巢老人已成为农村常住人口主要群体。老龄农民由于年龄所带来的身体机能及素质衰退问题,并无自我供养能力,而依靠国家统一制定的农村养老标准下补贴的每月每人170元钱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生活,所以大多数老人都是依靠家庭子女供养,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带来极高生活成本及收入波动使得大多数青年人无法同时顾及自我生活、子女抚养及父母供养,由此传统的家庭供养功能被极大的削弱 [3] 。然而,在天柱县的广大农村地区,拥有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且能够为农村老人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的乡村几乎没有,农村老年人的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与此同时,基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以及农村普遍较差生活环境,再加上农村地区医疗资源配置的相对不足以及对于老龄农民来说相对复杂的医保报销流程,农村老龄人口的身体健康问题亦是愈发严重。再有,子女的长期外出务工所缺失的关心与陪伴,以及自身发展局限所带来地成为社会边缘化人群的心理落差,使得大多数农村老龄人都存在或多或少存在心理上地情感缺失问题。
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激活农村地区的经济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出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体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新农村,而天柱县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也是其推动乡村振兴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3.2. 天柱县农村人口老龄化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的新机遇
随着我国农村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尤其像天柱县这样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农村,老龄人口比重更是呈现不可逆转的增长之势。但其庞大农村老龄群体却缺乏一个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由此将形成一个消费市场真空,这将为农村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而我国的养老产业发展有所欠缺,尤其是像天柱县这样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养老产业尚处于萌芽状态,其横向发展更具广袤的空间。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的养老模式将从生存需求向生活需求转型,在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外,老年人群体也将于生活享受方面有更高质量的需求,譬如休闲娱乐、精神文化等,这将在纵向上为老年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4. 关于积极应对天柱县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策略思考
目前,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不断推进,实现各民族的共同进步与共同繁荣是中国梦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准把握少数民族地区的老龄化问题并积极应对,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天柱县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因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带来的诸多问题该如何积极应对,笔者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4.1. 利用天柱县农村地区的优势资源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一般来讲,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最直接相关因素即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天柱县农村地区也不例外,所以促进天柱县及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是解决当地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前提和关键。从地理位置上看,天柱县地处黔东属于贵州较为偏远的地区,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它具备毗邻湖南与四川的地理优势,结合天柱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文化特色优势,并进行合理开发运用,其经济潜力相当可观。
以天柱县三门塘开发为例,纵观三门塘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其发展模式是基于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巧妙地利用古寨景区将农村的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进行融合,以达到激活农村经济潜力的作用,其发展的模式与经验能对于天柱县其他农村发展极具借鉴意义。其经验总结有二,其一,充分发掘农村地区所具备的优势资源,比如人文底蕴丰富、自然景观壮阔、特色农作物的地域优势等。其二,政府部门宏观调控下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尤为重要,通过政府优惠政策及就业机会的创造吸引人才回流,人才回流而引发的蓄水池效应则成为推动乡村建设的主要力量。
4.2. 因地制宜构建立体化养老服务体系
天柱农村地区养老模式非常单一,绝大部分老龄人仅靠家庭以及政府微薄的养老金供养,其养老体系的构建极不完善。大部分地区保留着较为传统互帮互助供养优良传统习俗。而推动政府、社会与农村当地习俗良性互动,且符合天柱县农村地区立体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是提高农村地区老龄人口生活质量,缩小天柱县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
对于天柱县农村地区养老体系的构建,政府的协调与引导功能首当其冲。首先,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需站在全局的高度并根据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传统习俗的不同状况,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体系及建设方案。其次,政府要发挥好领头羊作用,既发挥自身对养老体系构建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更需要发挥引导社会力量的作用。在最基础的层面,政府需发挥其为人民服务的功能,在各村落原有养老传统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国家公立农村养老机构的建立,同时合理协调分配社会养老公共资源如医疗、老年休闲娱乐设施等,对农村养老体系的构建起到兜底作用。而针对经济发展状况各异的广大农村地区,政府还需利用相关政策引导社会力量为农村养老体系发挥作用。譬如对于经济状况发展十分落后的农村地区,政府可以引导社会力量对此类地区进行公益性爱心帮扶;而对于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农村地区,政府则可以引导社会资源为老龄人员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合理有偿养老服务。最后,即是政府在养老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监督员作用。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其核心内容是为老龄人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条件,所以老龄人对此体系的感受反馈信息极为重要。政府可利用农村基层村社组织、互联网以及电信通讯等方式建立与农村老龄人的有效沟通渠道,以及时准确把握并解决老年人所面临的生活问题,从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及不断完善。
4.3. 营造积极老龄化氛围,激发老龄农民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不可阻挡之势,而以积极的姿态去直面应对问题,此即积极老龄观的核心内容 [4] 。天柱县的老龄化问题有着“未富先老”的典型特征,经济水平的相对滞后但农村却积聚了大量的剩余老龄劳动力,推动农村老龄农村主动的社会参与,让老龄农民重拾其社会价值成就感,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大议题 [5] 。
首先,针对农村老龄农民,可利用线下宣讲与线上宣传等方式,帮助老龄农民正确认识自身所特有的生产经验优势,调动老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可以利用多重渠道对老龄农民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譬如讲座、实地教学等,引导他们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乡村产业的生产中去。再有,可以充分发挥农村集体合作社的优势功能,在村集体的统筹规划下发展老龄农民所擅长的传统耕种农业,既能推动农村第一产业的发展,又能提高老龄农民的收入以及社会成就感。最后,在上述基础上,上级政府部门还可以建立老龄农民劳动价值评估体系,并利用相关政策对接社会市场就业资源,为老龄农民的重新就业提供新的窗口。
5. 结语
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离不来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进步与繁荣,少数民族地区愈发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不仅关乎老年人切身利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更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大挑战,但反过来乡村振兴战略也是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契机。面对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方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使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建成让广大农民群众所满意的新农村,以推动中华民族的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NOTES
1《天柱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2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geodata.cn)。
32019年天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