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职业教育当代困境与发展策略探究
Exploration of Contemporary Dilemma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DOI: 10.12677/ASS.2023.129739, PDF, HTML, XML, 下载: 167  浏览: 1,85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田家玮: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农村职业教育新型农民人才校企合作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New Type of Farmers Talent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有着密切的关系。受传统观念及现实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不畅。理清乡村振兴与农村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对农村职业教育当前的现状和困境进行分析,并从定位、办学和发展后劲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为进一步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
Abstrac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the overall solution to China’s “three rural” issues, and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Due to the constraints of traditional concepts, re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is not smooth. Clarify the connection betwee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fficulties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ropos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positioning,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momentum, in order to provide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ssi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文章引用:田家玮.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职业教育当代困境与发展策略探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9): 5386-5392.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9739

1. 引言

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矛盾日益凸显,一直被贴上“弱势教育”、“低级教育”的标签,被迫地游离于传统教育体系之外,其职能与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为广大农村地区掀起了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战,也为农村职业教育发起了新的动员令。《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全面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优化高职院校的布局结构,加大对县域高职教育中心的建设力度,对专业和课程进行准确地定位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农村职业教育如何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与“三农”发展新形势新需求相适应,实现转型升级,提升质量,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推力,这是一个急需从理论上解答和实践上解决的重大难题。

2.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职业教育理论背景和社会重要性

2.1. 农村职业教育相关理论基础

2.1.1. 人力资本理论

美国学者舒尔茨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人力资本与农村经济相结合的理论,指出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农村教育经济思想,对农村教育、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舒尔茨在《论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提出,“人力资本是投资的产物,并不是先天赋予的,必须通过后天的投资才能获得,而且,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最有效的途径” [2]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强化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农村“造血”的一个过程,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改造力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质量,才能巩固乡村振兴的成果。教育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而教育的质量决定着人力资本的质量。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乡村学校的数量少、质量差,已经严重削弱了人力资本对农业增产增值的作用。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乡村学校的投资不够,既是政府的问题,也是农民的教育思想和投资思想的问题。

2.1.2. 实用主义理论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他在教育中建立了一套实用的教育学说,并对教育的目的、核心以及教学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整个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观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个是生命;第二个是成长;第三,教育是一种对体验进行重构和再创造。其教育理念对我们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教育与人生,犹如鱼水之情,密不可分。杜威提倡教育的“无目的”,但实际上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力,而最佳的教育在于实践。

2.1.3.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以工业革命为基础,工业革命的进行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生产活动的方式和效率,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马克思在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工业革命后的现代工业生产活动之后,正式地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并清楚地表明教育与人类生产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关系,他认为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一场技术上的革命,同时也给产品的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过去,农民的思想和技术都无法与现代农业生产相适应,再加上农村中有很多老年人,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受限,身体素质也比不上年轻人,所以工作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才能为企业的生产与发展提供全面的服务。把握好乡村振兴与人才之间的内在关系,特别是在对农村职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将双方的优势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对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协调整合,构建出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提高对农村职业人才的培养所产生的效益。

2.2.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重要性

2.2.1. 推动农业现代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的经济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已经被信息化、工业化和科技化的技术所替代,这些新的技术对农村的经济体系进行了改造和升级,与此同时,以这一体系为核心,形成了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县域职教中心等多种育人教育协同力量。农村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研发、科普、技术推广等手段,农村职业教育将最前沿的技术和文化资源引入到农村,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农村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的软硬实力,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2.2.2. 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当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比较缺乏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爱创新的全科型人才。这就造成了在面对新兴产业和技术的时候很难成功地进行推广,特别是近年来大力推广的智慧农业正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从农村职业教育的本体价值的角度来看,它利用技术知识授予、职业文化滋养、道德伦理规约及乡村治理路径等方式,多方位地培育出热爱农村、扎根农村的实用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它弥补了农村教育培训的需求缺口和人才不足的短板,从而提升了乡村人力资源的质量。从工具性角度出发,通过与全面振兴的需要相匹配,培养大量的新型职业农民,尤其是年轻农民、贫穷农民,能够有效地阻断贫困基因在一代又一代的传递,激励更多优秀的农民参与到全面振兴的事业中来。农村职业教育利用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方式,对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进行提升,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2.2.3. 培育乡村文化环境

乡风文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比较落后,出现了精神文明薄弱、乡土情怀淡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继承等一系列现象,导致了农民的精神财富严重缺乏。农村职业教育是一种有别于“输血式”物质扶贫的新型教育,它将从“扶智”到“扶志”,使新一代农民重视知识、文化、技能。与此同时,通过宣讲和送教的方式,在农村职业教育中搭建起了一个培养良好乡风、涵养乡土情感的意识形态阵地,从而使农村文化得到了繁荣 [3] 。在培养技术传承者的同时,乡村职业教育也在继承和创新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中所蕴涵的思想价值和人文精神,对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职业教育当代困境

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先天发育不良,后天发育畸形,这不光是社会认同底下导致的问题,归根到底和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保障不足有关系。目前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着定位、机制和环境三大方面的困境,这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以及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与功能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3.1. 定位困境:教育方向偏离

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并不“农村”,模糊不清的定位使得人才培养的目标逐渐“轻农、去农、离农”,失去了“农”的特色。在城乡二元对立观念的影响下,农村往往被视为社会的边缘,农民则被视为“没有文化”的一群人,这一陈腐观念的存在与传播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对于农村及农民的看法,认为唯有走出乡村才能获得更高的地位,于是出现了“跃农门”现象 [4] 。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的结果,就是对农村职业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其在与普通教育的竞争中越来越无力。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仅剩237所各类中等农业职业学校,中职农科学生的数量由2010年的110.4万人锐减至不足40万人,这是我国农科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 [5] 。在“招生难,就业难,普高热”的情况下,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仍以高职的名义开设普通高中,将高考应试和对口升学作为托词,比如四川3个县的一些农业职业院校将“准予高考”作为其招生宣传的重点 [6] 。一方面,以推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的乡村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转型和乡村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乡村职业学校为保持自身的活力,开设了大量的非农科专业,走向了与一般院校的同质化之路,乡村职业教育逐渐丧失了自身的特色,成为“四不像”的教育体制,根据《安徽省教育事业统计资料及分析(2016年)》,2016年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农科和文科两个学科的比例分别为8.1%和72.5% [7] ,差距悬殊;另一方面,一些农村职业院校没有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所需要的现代化人才类型缺乏足够的了解,对新型职业农民所需要的职业素质也模棱两可,培养目标大多数聚焦在非应用性、低成本的文科教育上,而忽略了乡村治理、乡村科技等管理服务类、科研创新类人才的培养,从而造成了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供需的不对等。

3.2. 机制困境:办学主体单一

从农村职业教育的内部运行机制来看,它自身的体制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研究表明职业教育的办学资金投入大约是同类型教育的2.6倍 [8] ,当前存在办学经费长期紧张、教学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较少、教学设备陈旧、师资队伍落后而且不稳定的问题,缺经费——低质量——差定位成为了一种恶性循环。目前我国县级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来源模式主要是“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县级财政投入因受地方经济发展的限制,难以保障农村职业教经费的持续、足额供应。相对应的,目前各个层次的教育资金投入都具有显著的类型差别和区域不平衡性,对职业教育特别是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尤其少。此外,由于农村职业教育本身的缺陷所能吸引的社会资本等非常有限,导致了“生存靠财政、运转靠收费、建设靠举债”。就农村职业教育的外部运行机制而言,由于社会认可度较低,物质资源投入有限,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跨界的教育,其自身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与社会力量合作。然而,由于缺少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激励机制,当前农村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仅仅是一种松散的形式,仅仅限于学生顶岗实习、少数毕业生就业这样单一的环节,而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对农村职业院校的深度参与的热情和实效性都很低,这也成为了影响农村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校企双方而言,这一模式很难看见实效性的利益,从激励角度出发就已经丧失了动力,又没有刚性的法律或制度作约束和保障,所以两方都不愿意在这一问题上花功夫作文章。目前农村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第一,由学校向地方企业支付费用,然后将学生送到地方上实习,这种实习的时间都比较短,一般只有一天的时间,实习的方式更像是“走马观花”,很难让学生有实操的机会;二是校企双方签署定单,安排学员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但此种校企合作的方式,一方面受到企业不在本地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受到实习岗位与学员所学专业不相匹配的限制,常常是流于形式。如何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稳定、长效、高水平的合作关系,是高校与企业之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3. 环境困境:社会倾斜不足

振兴乡村,关键是要从“人”入手。目前中国农村正面临着人才短缺、老年人口增多、空壳现象日趋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谁来种地”、“农业现代化人才在哪”等问题,也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农村自身的人才持续流失,而农村却无法吸收外来的人才,乡村的职业教育在没有“人”的情况下必然会受到限制 [9] 。“三农”是影响国民经济和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的现代化农民是“三农”问题的解决关键之一,因此,发展后劲不足问题应该受到重视,乡村职业教育必须要更多的人才补给。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农村培育具有一技之长,能够在农村“生根发芽”的新型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10] 。

同时,职业教育相关的专业法律缺位。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践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且在这一部分中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研究既少,又过于笼统和模糊,缺乏可操作性。由于专门的法律法规缺位,农村职业教育只能在国家政策文件的框架上运行,政策文件相较于法律法规缺失了法理地位,权威性不足,影响了规范化执行。同时,由于政策的实施容易受到人事变动、时间跨度等方面的影响,其实施过程呈现出随意性与变化性,在系统的设计上没有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农村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服务,是一个需要各个领域、行业和部门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规定不同主体在执行过程中的职责,减少矛盾,使农村职业教育在为乡村振兴服务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新时代的农村职业教育应该以问题为导向,以“三农”需求为中心,将自身各个领域和各个要素与乡村振兴需求相结合。

4.1. 清晰教育定位,明确培养方向

农村职业教育要想有效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就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找到新的定位,树立新的发展思想。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大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始终被视为一种发生在乡村、仅限于县城而与城市职业教育“双轨并行”发展的地域现象。这样的认识明显不利于对城乡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战略性的整合与统筹,从而限制了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新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应打破以往只停留在县级层面上的思维定势,从“农村”的地域定位到“面向农村”的目标定位,从而为农村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实现有利的资源分配;可以按照区域、行业、类型等标准对已有的县级职业院校进行整合重组,使职业院校不断壮大,成为一所拥有优秀的、特色的、品牌的专业的高质量院校。通过增加教育资源投入,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布局不合理和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因为教育总是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要有前瞻性,不仅要立足于目前的经济发展需求,还要根据市场的产业结构变化,有适当的超前意识。在对江苏省3个以“农”为特色的高职院校的调研中,他们既有种植、养殖、畜牧、渔业等与传统农业有关的专业,也有园林技术、现代农业、茶艺、动物医学等专业,也有较强的前瞻性。见表1

Table 1. Major offered by three vocational colleges in Jiangsu province

表1. 江苏三所职业院校开设专业

借鉴江苏经验,农村职业学校应该自觉地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人才培养、专业布局、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主动地与乡村振兴的需求侧进行对接,并进行深度融合从而激发内部的发展动力,提高自身的供给质量。

4.2. 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多元办学

伴随着美国职业教育的普及,农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由最初的以个人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社区为主,而美国地方的农职院校则按照农民种植的作物种类,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农技训练。美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是十分完善的,它的课程设置也是十分的完善,每一个行业都会有一门专业的课程,甚至还会有一些专业的培训机构,按照国家的要求,为当地的农民提供专业的教学服务,这一点从法律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学习美国经验,依据我国国情,因为我国的社区和农村性质和规模与美国大不相同,最有可能实现的是校企合作,足够强大的企业能够为农业职业院校提供教学支撑。然而当前在农村职业教育中,存在着实践实训流于形式、校企合作程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急需进行改革实践:一是专业产业一体化模式,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农村职业学校要与市场和企业的用人需求紧密结合,遵循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计划和技术要求,对学生进行定制的培训计划的同时,学校还能培养出一大批“德厚技高、乐业好用”的人才,这也会反过来推动产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的提高与改革;二是合作创新中心模式,通过与其他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突破“学科”、“校企”、“科研机构”等之间的壁垒,集中一批高层次的高素质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攻关;三是利用地方政府政策、资金、土地和设施设备等对生产实践基地进行扶持的生产性实习基地模式,例如江苏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与江苏省共同建设的“茶博园”、“农博园”;四是职教集团模式,即农村职业院校应围绕当地农业领域的有关特色产业,与当地企业共同组成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充分调动农村职业学校、企业等各方的积极性,推动优质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构建一个“职校有动力,企业有干劲,学生有信心,行业有作为”的利益共同体。

4.3. 加强社会治理,培育后劲力量

针对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主要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入手:一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机遇,构建政、校、企、行等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新格局。在这一立体的多元共治框架中,政府应该扮演起“元治理”的角色。“元治理”指的是一种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重组、调停和转化的高层次的治理,而不是一种治理形式 [11] 。政府应该承担起规划设计、统筹协调、治理效果的重要责任,把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融入到自己的经济、社会、行业发展规划中,并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相结合,同步推进。

从农村自身角度出发,一方面要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如江苏省睢宁县,把县级职教中心作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主阵地,立足于“三农”发展的现实需要,探索出了“校乡合作招生”、“弹性学制”、“地方特色”和“实践性考核评估”四个新的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并开设了种植业、农村经济管理、水果花卉和电子商务四个专业。据统计,2016~2018年,学校共招生8733人,加上农民电子商务培训,已完成了一万多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民的参评率超过80%。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既有利于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又有利于促进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敢于探索和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深入挖掘老龄人口红利,针对老年群体的需要,在农村职业教育中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养老产业”与“积极老龄化”的需求相一致,“积极老龄化”的提出,既能提高老龄人口的生活品质,又能让部分老龄人口在工作上有“余温”,缓解目前农村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增强乡村振兴实力。睢宁县在实施了2~4个月的“强镇兴村富民计划”相应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后,先后把高党村、双沟镇官路社区创建为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和全省唯一一个“中国最美乡村”。

5. 结语

对乡村职业教育的价值与作用的准确把握,对解决我国农村的现实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各地在实践中对其作用认识不足,行动滞后,缺乏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解决途径,“水土不服”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一定程度上给乡村振兴增添了阻力。所以,对农村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国家宏观层面上的描述,还应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现状、文化水平等方面进行细致地研究,从而更深层次地挖掘并诠释出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与价值,促进乡村真正的振兴。

基金项目

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大革命时期农村状况研究”(项目号:KYCX22_085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2018-09-26.
[2] [美]西奥多•W•舒尔茨. 论人力资本投资[M]. 北京: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0: 13.
[3] 连会斌, 谭广兴, 徐潇涵. 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政策梳理、学理逻辑及实践路径[J]. 成人教育, 2022, 42(12): 73-79.
[4] 刘春生, 徐长发. 职业教育学[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63.
[5] 车明朝. 寻找真问题破解真难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13): 11-16.
[6] 李延平, 陈鹏, 祁占勇. 我国当代农村职业教育研究[M].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9.
[7] 张旭刚.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转型[J]. 教育与职业, 2018(21): 5-12.
[8] 李玉兰. 从制度上保证对职业教育的投入[N]. 光明日报, 2009-05-05(010).
[9] 刘影. 城乡统筹视域下农村“空心化”治理策略[J]. 高等农业教育, 2017, 2(26): 118-123.
[10] 吕莉敏, 石伟平.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高等职业教育责任与策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 27(16): 12-19.
[11] 代蕊华, 于璇. 教育精准扶贫: 困境与治理路径[J]. 教育发展研究, 2017, 37(7): 9-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