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新时代女大学生是国家女性人才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1年8月发布的数据,全国高等教育中女性占比50.86%,普通本科生中女大学生的比例为53.70% [1] 。为女大学生树立正确妇女观念,扩大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普及范围,加强和改进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女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发现,只有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女子学院、湖南女子学院等女子普通本科高校才会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理论精华纳入到思政教育的培养之中,但女大学生是高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扩大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于女大学生的培育范围,让更多女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让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女大学生的思想上、行动上起到指导作用。
2. 新时代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在妇女的问题上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妇女解放事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系列经典文献中就提到过对妇女解放的探索,通过分析经济发展的规律,将妇女的解放与无产阶级解放相结合。妇女解放就是为了实现作为人能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妇女所受到的不公平的对待,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即在物质经济基础上男女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 [2] ,只有改善这一处境妇女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解放。而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妇女参与社会劳动,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价值。恩格斯提到:“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她们仍然履行自己对家庭中的私人服务义务,那么她们就仍然被排除于公共的生产之外,而不能有什么收入了;如果她们愿意参与公共的事业而有独立的收入,那么就不能履行家庭中的义务。” [3] 由于当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阶段,机器代替了很多的手工劳动,但是许多的劳动仍然需要妇女来承担。妇女被资本家当成廉价的劳动力,为解决这一困境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得以产生。但是社会上认为家务劳动是没有创造价值的。因此要实现真正的妇女解放,最根本的就是要消灭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经过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经受检验并得到丰富的发展,进而在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不断发展三个阶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系统。“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 [2] 理论需要守正的同时也需要创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重大命题 [4] 。
自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妇女及其相关事业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理论指导,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妇女是事物社会发展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动力。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和保障她们的合法权利,让她们得以获得充分的教育、就业机会和其他各种福利,以便她们可以充分展示出来。通过加强对妇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创新妇女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好地发挥妇女的作用 [5] 。要实现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更需要我国广大妇女贡献智慧和力量” [4] 。
3. 新时代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培育的价值意蕴
3.1. 促进女大学生坚定信念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妇女运动史中不难发现,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够真正做到解放妇女,它通过制度为妇女解放提供了支持与保障。马克思主义妇女观通过了超过一百年的现实检验,得出了普遍真理,并且独具深厚的理论价值,作为妇女理论中最经典、最系统、最全面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还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最终让中国共产党、新时代、全体妇女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因此,处于新时代的女大学生们,需要一套与时俱进的妇女理论,对其思想进行科学地指导 [6] 。基于以上特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肩负着对当代女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与责任。
首先,学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可以让新时代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得新时代女大学生在观念根源上有着正确的认识;其次,学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可以帮助新时代女大学生在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进行科学地引导,让其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出发、最终折射出理论带给实践的积极作用;再次,学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妇女解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可以让女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有着更深一步的认识与理解,让她们实实在在地听党话、跟党走,把握住自己在大学生涯的重要时段,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
3.2. 促进女大学生发展自我意识
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的领导下,男女平等方面已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妇女事业和工作迎来了转折点,党的二十大依旧突显出中国妇女事业和妇女工作的进步。同时,近年来参政议政的人群中妇女比例也逐步上升,例如,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妇女代表的比例为26.54%,较上届提升1.64个百分点 [7] 。这些女性力量的加入使得新时代女大学生更加直观地、充分地、深刻地意识和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和根本领导力量,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作为中国妇女发展的理论精华也应深入培育更多的青年女大学生,让她们在今后的自我发展中牢记其中的核心,再从基层落实,让更多的女性明了。
1988年“四自”精神写进了全国妇联《章程》中,新时代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梳理,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重要论述,都时时刻刻引领着女大学生。新时代女大学生在这样的高等教育培养下,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新时代女大学生也是“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直接受益者,又体会到了“对妇女切身利益的关心、保障妇女权益”的积极效果,最终实现了全面发展 [8] 。在这之中,女性自我意识作为妇女发展的重要动力,彰显了新时代女大学生的强大力量与价值,切实满足了新时代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成长要求。
3.3. 促进女大学生全面发展
“每一位妇女通过积极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实践活动,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彰显个人价值。” [9] 时代的发展意味着对新时代女大学生要求的转变。女大学生们不仅需要坚定自身信念,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同时还需要在综合素质方面有所提升。据调查,中华女子学院成立的育慧书院,旨在培养具有领导能力和国际视野,有强烈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卓越女性人才。其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作为重要指导理论之一,引领女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坚定女大学生政治立场;培养女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配置优势资源进行卓越人才培养,同时通过辐射作用,带动更多女大学生素质提升;举办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女大学的实践能力、服务意识;强化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以让更多中国妇女在世界平台上发出中国声音。
4. 新时代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培育的提升路径
4.1. 国家层面:切实保障妇女受教育权利,宣扬终身学习观念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提到妇女可以平等地享受受教育权。2021年统计监测报告提到,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断增加,在更多女性能够得到高等教育的情况下,才有机会让更多女性接触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一方面女性在自己接受高等教育时,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精神内化;另一方面当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走进职场和家庭时,她们又可以将这些精神内核传递给家人和同事,形成辐射宣传作用。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宣扬终身学习观念,更能顺应时代发展,让不同时代的女性能够灵活运用内涵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更好地实现代际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主要是通过报刊来传播,新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宣传创造了更多途径,如短视频、公众号等。各新闻媒体可借助年轻人更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这种宣传不局限于在女性群体中传播,而是在所有人群中传播,在提高女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识的同时,让全社会学习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内涵和精神。
社区通过借助宣传栏等进行宣传,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带进家庭中。增强现有家庭中家庭成员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认识,更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全面宣传和普及。
4.2. 高校层面:高校开展相关活动,设立相关课程
一方面学校要设置相关课程,专门教授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相关内容,或开设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相关的课程,比如男女平等课程等;另一方面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融合在思政课堂中 [10] [11] [12] 。通过开设学科课程,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同时设置一些课堂作业,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由于每位学生所经历的家庭教育不同,会导致不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内涵认识不同,大学的课堂能够相对客观、理性、正确地向学生教授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使得学生在学校开设的课堂中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发展、内涵、意义等,使学生能够更加重视这些内容。配合课堂作业,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运用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从而真正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内涵,并发自内心地认同。中华女子学院开设了女性学导论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另外还开设了女性学专业,在课堂中学生能够学习到系统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除了设置课堂,学校还可以开设各种相关活动,比如开设讲座、沙盘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更能够吸引青年人,让学生更投入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渗透知识的学习,更能够引发大家的思考,进一步加深大家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内涵和精神的印象。
学校内的教师也要发挥带头和引导作用。在实际行动中切实体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内涵,比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认同男女平等、女性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等。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确保教师的观念和思想是紧跟时代的。中华女子学院的教师在各种活动中,会渗透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观点去正向引导学生,同时在一些活动中也会鼓励学生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观点。
4.3. 个人层面: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提升综合素质
作为高校学生,应该主动认真学习相关内容,帮助自己树立正确三观,坚定正确信念,提升综合素质,树立远大理想 [13] 。在学校设置相关课程的前提下,每位学生都可以接触到正确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家庭教育中相对片面的部分。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妇女的认识能够更加全面和正确。
女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认识自身,逐渐树立起独立意识、进取意识、自我意识等。明白在恋爱或者婚姻中的男女关系也是平等的。在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同时修正自己的三观,树立更加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提到“妇女必须参加社会劳动”。学生要从树立自己的理想开始,一点点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有了明确的理想目标之后,就要逐步做好规划,让自己在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过程中脚踏实地的行动,减少焦虑情绪,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基金项目
中华女子学院本科生科研训练资助项目(ZKY20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