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纹饰是青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铜器上一般会有各种精美纹饰,分布严谨、心思巧妙,既是艺术表达方式,也与器物形制相协调,反映时代思想观念。
纹饰可以用来表现人们的审美和工艺。随着人们审美的提升,纹饰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的发展过程,但首简单和尾简单有所不同,首简单是工艺无法达到,无奈为之,尾简单则是为了表达意象,这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
2. 龙纹分类及布局组合设计
青铜纹饰造型颇多,主要分为三类:“几何图案类纹饰” [1] 、“动物类纹饰” [1] 以及“人物画像类纹饰” [1] 。其中,动物类代表纹饰有饕餮纹、龙纹、风纹等。这类纹饰中以写实为主者非常少见,一般为神异动物纹。因为这种纹饰所描绘的动物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即便有些动物纹饰较为写实,也还是以现实图像为基础加工而成。
龙纹在青铜装饰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龙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中十分重要,一直以来,龙都是传统中国民族的代表性象征,尤其是青铜器上的龙纹饰,带有十分浓烈的古朴象征,联系远古往往会联想到神秘与威严,这无疑给纹饰本身也增添了一份色彩。
(一) 龙纹分类及设计布局略解
龙纹在青铜器纹饰运用中十分广泛且时间跨度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夔纹和夔龙纹同属龙纹,自宋代后的古籍中,将青铜器上“一足”、类似爬虫的纹饰形象都称为夔,其实一足只是动物的侧面形象,表现的依旧是双足动物。青铜器纹饰中,凡是蜿蜒形体躯的动物,都可以归之于龙类……按照图案的结构,龙纹可以分为爬行龙纹、卷曲龙纹、交体龙纹、双体龙纹、两头龙纹等等。 [2]

Figure 1. Crawling dragon pattern
图1. 爬行龙纹( [2] , p. 338)
如图1所示,爬行龙纹是侧面形象,龙口张开向下或向前,龙上吻向上卷曲,龙尾向上且向龙身方向卷曲,龙身呈起伏波浪状,表现顺态之感,位于龙身上的小小区域也不“留白”,用阴阳刻的方法展现龙身花纹,龙身以外的空白区域以几何纹进行填充,主次分明,极具古朴质感。爬行龙纹通常呈条带状,用于装饰器物的口下以及底座,器物其他区域时常运用简单几何纹饰填充。
如图2所示,卷曲龙纹在西周晚期鱼龙纹盘上得到了优异诠释。卷曲龙纹以漩涡为构图走向,画面动态感十足,展现了足够的韵律之美。以鱼龙纹盘为例,卷曲龙纹以器物为整体展现画面,利用盘的圆形,将龙纹铺满整个盘面,龙头位于图像中心,刻画细致精巧。龙身刻画细小鳞片,龙口、龙须刻画十分精致,整个画面繁而不乱,丰富完整。在组织形式上多运用重复排列、突出重点、均衡和谐、比例夸张等形式组织方法,充分表现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形式之美。 [3]

Figure 2. Curly dragon pattern
图2. 卷曲龙纹( [2] , p. 338)
龙首占据了画面了绝大篇幅,让人感觉威严和畏惧。龙身、龙尾围绕龙头向外卷曲延申,视觉上呈现龙头近、龙身远的透视效果,且重点龙头极为明确,是青铜纹饰艺术对视觉设计透视构图的粗浅运用。纹饰画面中,龙首、龙身与龙尾的尺寸不断减小,龙首大、龙身渐渐缩小,实际在尾部形成画外灭点,虽然技法运用不甚熟练,但已经可以大概让人领会其中意思,雕刻鱼龙纹盘的作者实际想表达出更长的龙身,运用透视法在器物的二维表面展现三维场景,给人以纵深感受。
以此盘为例,卷曲龙纹还运用到了一种构图手法即圆满构图。圆满构图中的“满”字,顾名思义,是“圆满、全部”的意思。 [4] 整个器物表面不留空白,小小一隅也用简单几何纹饰进行填充,“使物象在一个庞大的平面上互不侵犯遮挡、互不重叠”, [4] 其实这是青铜器中普遍使用的构图,绝大部分青铜器表面都充满了繁密花纹。

Figure 3. Body crossed dragon stripes
图3. 交体龙纹( [2] , p. 339)
如图3所示,交体龙纹是简化龙头龙身,主要表现龙身体交缠的纹饰。龙体呈“类s型”,龙首向龙身迂回,在战国早期交龙纹壶上,每一龙体与三龙体勾连成纹。此纹饰乱中有序,看似杂乱,实际自有章法,用于填补空白。将此纹饰作为辅助纹饰用于填补主题纹饰空白,达到主次分明的观感,突出主题纹饰,具有良好效果。

Figure 4. Two body dragon pattern
图4. 双体龙纹( [2] , p. 339)
旧称为“双尾龙纹”,这种纹饰实际上是龙的中剖展开图。如图4所示,双体龙纹以龙首为中心,龙的两个躯体向两边延申,龙尾向上卷曲,每个图案整体以龙首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多以带状呈现于器物表面。在西周早期交龙纹壶上,龙身似对称叶片以身线为中心呈现,极具蜿蜒美感。双体龙纹的构图方法是对称式构图,对称构图最容易展现画面平衡美,画面中的雕刻没有重叠勾连部分,也体现了秩序美。

Figure 5. Two head dragon pattern
图5. 两头龙纹( [2] , p. 339)
如图5所示,两头龙纹的整体呈中心对称分布,龙首在两端,两头龙身在中间部位斜向错开,以规整图形作为图像边缘来刻画龙纹,之中蕴含了图像的参差与边缘的规整,具有反差美感。龙的形象并不具体,极具简化,寥寥几笔勾勒出龙的意象,极具抽象美感,并且与现代艺术十分不同的弯曲角度和表现手法,这种龙纹设计展现了青铜时代的艺术风格和一定内涵。
(二) 青铜器龙纹设计特征
1) 整体性
龙纹在青铜器上或作主题纹饰或作辅助纹饰,都是以完整的龙的形态出现。青铜器表面花纹通常会利用各种纹饰加以组合制作,留白极少,青铜器物上的整幅纹饰看起来十分繁密,细看又是各个纹饰的汇集,多个小整体汇集为一个器物的整体纹饰,纹饰之间布局严密规整,整体表现了青铜文化的庄重与青铜时代的神秘灿烂,体现了纹饰的整体性。
2) 简洁性
从表现手法上看,龙纹以点、线、面多样组合的构图形式体现其简洁性的特点。 [5] 在单个龙纹设计上,形态简洁明确,充满个性。双头龙纹是此特点的代表性龙纹种类,作为辅助纹饰时的龙纹多是以粗细不一的线条所描绘展现,用弯曲来代表龙口和龙爪,龙首仅用一个卧倒的“只”加上眼睛中间放大的粗点来表现,传神的同时还十分简约。没有边缘却边缘感清晰,即便是一个辅助地纹,依旧用心刻画,极致体现三代先民的审美。
3) 二方连续
龙纹多以组合形态呈条带状存在于鼎、尊、盉、觚等器物的口下部、颈部一周或圈足部位。在青铜器上,龙纹有时为主题纹饰,有时为辅助纹饰,不论哪种情况,均会用到二方连续的组织方式。此种方式属于连续纹样的一种,即将一个单元纹样向左右反复连续伸展,构成带状图案,因此称为花边纹样。 [6] 二方连续的方式会将图样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使带状图案整体整齐美观,且富有一定的节奏韵律感。
3. 龙纹设计的美学特征表现
格罗塞曾说:“艺术的起源,就在文化起源的地方。” [7] 确实如此,青铜器源于中国文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一种体现,青铜器纹饰不仅展现了时代文化,也是青铜时代的艺术表现。
(一) 传统色彩加持
龙纹本身带有的传统历史意味、古朴的线条与奇特的表现手法,龙贯穿中华文化始终,成文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物象,这使得青铜器物上的龙纹增添了一份独特味道,自带辨识度,成为一种独特艺术风格。并且其本身得线条表现手法与今时的流行艺术具有较大区别,在传统文化色彩的加持下,给人以神秘、庄重的观感。龙纹充满中国古典形式与内涵之美,需要研究者们悉心挖掘分析。
(二) 对称手法的巧妙运用
青铜器龙纹大多为线性艺术,表现了三代先民的主体思维,先秦时期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天下共主,不可僭越,讲求绝对的秩序与威严。列维·布留尔说:“原始人用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眼睛来看,但是用与我们不同的意识来感知。” [8] 青铜器本身为祭器,在三代时期具有重要地位,本身便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因此其上花纹也应时应势,具有古朴、庄重、威严的观感,对称构图正好对应其上。对称式构图可以表达秩序感与庄重感,使花纹与青铜器相得益彰,充分展现青铜器的庄重之感。纯粹对称构图展现的是秩序感,但有时调整画面比例,会给人以全新感受,如图5两头龙纹,采用中心对称构图和更为抽象的刻画方法,与双体龙纹相比增加了些许俏皮之感。
(三) 秩序美
笔者认为,龙纹中的秩序美,是体现得最丰富、最有层次得。秩序美渗透每一件青铜器物。平面设计以秩序美为原则,通常以具体形象的设计取胜,青铜纹饰图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审美元素也是以此为宗旨进行排列组合而成的。 [9] 青铜纹饰造型丰富,光论龙纹就有五种,但不论是具有柔顺之感的爬行龙纹,还是主次分明、刻画细致的卷曲龙纹,都是以完整之态展现于众人眼前,无论是透视构图还是中心构图,是作为主题纹饰刻画还是地纹刻画,都在某种程度上遵循着美学原理,这大概是传承至今的美学观念。
(四) 设计独到
形象大胆夸张。龙纹属于动物纹,并且是神异动物纹即以现实动物为部分原型进行人为加工所创造的动物形象,在表现龙纹时,其形象设计通常大胆夸张。许多龙纹的头身比例不合常理,这是因为先民在设计之时只是概括提炼动物的最显著特征,再加入一些抽象概念,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龙的形象,龙首常常是设计的重点所在,如图2的鱼龙纹盘,龙首硕大且刻画精致,龙身占比较小。
主次分明、虚实得当。这个设计特点主要体现于龙纹中的线条。一个整体的龙纹图像中,线条有粗又细,粗线时常用于刻画主题纹饰,细线用于刻画辅助纹饰,粗线给人以实感、重感,主题纹饰显得突出,细线给人以虚感、轻感,两相映衬,纹饰组合主次分明,虚实得当。粗线条、细线条也并非是等粗等细,在其中依旧有粗细变化,展现的图案才变得灵动而不呆板。
以平面手法表现立体形象。此设计最典型的运用是对于饕餮纹以及双体龙纹(图4),用一个平面去表现物象的两侧。具体是将一个动物的两个侧面,按照对称的方式排列在同一平面之中,虽然这按照现代的标准来说并不能代表物象的整体,但这种设计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先民艺术技巧的一种突破。
4. 龙纹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借鉴意义
龙纹家喻户晓,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图像,还具有祥瑞的寓意,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传承内涵。其产生发展对于当代设计具有十分的借鉴意义。
首先,现代产品更迭迅速,在如此大幅变动的市场中,一个产品要想历久不衰,就要明晰产品服务对象。青铜器纹饰在青铜器大发展的时代所辉煌,与当时大的社会环境所联系,社会的发展、先民生活的变化使得器物以及产生变化发展。不论是作为祭器还是日常使用的器物,青铜器本身就非常重要。青铜纹饰与当时社会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当代产品的设计也要符合这一“变化发展”过程——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人们的审美观念相联系。
其次,青铜龙纹承载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点,与普通纹饰相比拥有更多的内涵。这种内涵是历史文化赋予的,当下产品想要效仿并不容易,但可以依据此点,将传统元素加入产品设计中或者将故事元素化为设计内容,无论哪一种,都是为产品设计赋予意义,提升产品内涵,创造产品记忆点。
最后,青铜器龙纹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承接上文的记忆点,独特艺术风格是增强记忆点的途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服务对象产生深刻印象,有益于产品在浮沉的快消市场中建立根基,与同质化、世俗化的产品产生隔膜,使产品与设计都能够更好地发展。
注释
文中所有图片来源:马承源. 中国青铜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