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啦啦操课程设计与实践
Design and Practice of Cheerleading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ral Cultivation
摘要: 本文以高校啦啦操课堂作载体,以思政育人为灵魂注入课程,让学生借助啦啦操课程的学习来深入挖掘课程与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目的,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等方法,以高校啦啦操课程设计为切入,得出结论:“立德树人”与啦啦操“四好”融合能有效落实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全过程,课程实施时教师团队应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在课程中穿插与教学内容呼应的思政理念,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课堂抓发挥思政教育的隐藏作用,达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的。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the cheerleading clas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carrier, and injects the soul into the curriculum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that students can use the cheerleading course to dig deep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contained in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and text analysis, starting from the design of cheerleading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the “four good” of cheerleading can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whol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the teacher team should tak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reasonably interspers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s in the curriculum that echo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use the new online and offline classrooms to grasp the hidden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as to educate people for the party, for the purpose of national education.
文章引用:石晓颖, 范成芹, 刘春.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啦啦操课程设计与实践[J]. 体育科学进展, 2023, 11(3): 844-848. https://doi.org/10.12677/APS.2023.113117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高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战略及新要求,在2020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中就已经明确指出了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2]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让体育课程加入思政色彩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重要的一步。啦啦操(cheerleading)起源于美国,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最初的美式足球呐喊助威活动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项体育活动,受到全世界人民喜爱。2021年7月20日,国际奥委会正式将啦啦操列为新的奥运项目之一。高校啦啦操是一项特色的课程,啦啦操在其育人文化中提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培养“四好啦啦操运动员”,即“品德好、学习好、气质好、技术好”,思政课程的育人要求与啦啦操运动员的培养目标相近,都是让学生借助课程的学习从而深入挖掘课程与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用所蕴含的资源培养学生,将思政课程理念融入高校啦啦操课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奋斗、爱国主义的精神,推进思政育人任务完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教学中实践,利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等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收集、整理大量有关啦啦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相关资料、文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并从啦啦操教材及教育部发布的《纲要》进行深度解读和分析,从啦啦操课程中提取思政元素和教育部对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要求为本文研究指引方向。

3. 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与定位

3.1. 思政教育目标

思政课程是高校加强思想教育,强化课程育人功能过程中所形成的新概念,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要求“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 [3] 。体育类课程注重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勇于奋斗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啦啦操是受到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也是高校特色的体育课程,在高校啦啦操课程中融入思政育人的理念,能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养成爱国的价值和品行,将啦啦操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推进“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落实,学生在体育课强身健体的同时能获得团结合作、顽强拼搏、不惧失败、迎难而上的价值品性 [4] 。

3.2. 思政教育定位

啦啦操是指在音乐的配合下,运动员共同完成高难度和技巧性的动作展示,该项运动需要团体间的合作力和默契度,它可以展现团结协作的运动精神以及展示运动员良好精神面貌,而且开展啦啦操课程不受场地限制,其普及性高及推广性好,适合在高校开展。将思政育人融入啦啦操课程可更好发挥育人作用;第一,它可以促进思政和体育的融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第二,它可以促进学校的体育氛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在啦啦操课程中渗透思政元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将体育精神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培养复合型高校人才 [5] 。

4. 立德树人任务下“四好”高校啦啦操课程设计

4.1. 品德好融入啦啦操课程教学目标中传达思政理念

“品德好”要求啦啦操运动员对身边人充满善意,对社会有所贡献,为社会贡献价值,“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想要立德树人就要扣紧立德树人的内涵,德和人是一体关系,德是人之魂,离开人德无寄生之地,在高校开设啦啦操课程时将“德为第一”的思政理念贯穿其中,将“立德”与“四好”要求中的“品德好”融合起来再结合时代的特点,在课前课间对学生传达思政理念,做到铸魂育人,这能让学生对“立德树人”与“品德好”联系起来并理解的更深刻,更能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践行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6] 。

4.2. 学习好和技术好融入啦啦操教学内容中体现课程思政要求

立德树人要树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在校认真学习知识、学习技能才能为国家发展作出自己贡献,四好运动员中“学习好”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技术好”能身体素质和机能全面提升,学生应秉持着“学习好”“技术好”的要求去学习课程的理论与技术,这样可以全方面的培养学生,避免发生部分学生“偏科”的情况,教师可以在课程中讲述优秀传统人物故事,让学生了解伟大的中国人民依靠知识与技术建设祖国,替国分忧的故事,不仅能引领学生向正能量的方向发展,还能强化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在啦啦操课程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与啦啦操课程元素相结合能将思政教育贯通人才培养并实现传道情怀和解惑能力的双提升,在思想教育的激励下引导学生成为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时代青年,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7] 。

4.3. 气质好融入啦啦操队伍培养中中加强课程思政传播

要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对学生美育的培养也是很重要,“气质好”注重培养运动员的气质,建立美的观念在各方面都有美的造诣,啦啦操对身体姿态和仪容仪表要求较为严格,姿态展现美,神情自信美,以及学生自身散发的气质美。啦啦操本身就在美育方面有卓越的育人功能,将啦啦操的美育功能贯穿其中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思想的提高,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才。

5. 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实施

5.1. 线上与线下授课教育结合

传统的啦啦操授课方式已扎根于学生与老师心中,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能让学生学到东西但是不免有些乏味,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在自媒体时代,网络发达,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与时俱进。线上和线下的学习各有弊端与益处,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交叉联系起来方能让学生得到新颖、有效的学习效果。线上授课平台的优势与用途如下表1

Table 1. Advantages and uses of online platforms

表1. 线上平台的优势与用途

5.2. 创建学生“代替教师”角色课堂

在课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虽主导课堂的教学,长久的单向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免会觉得知识枯燥乏味,在以学生为主体、学为主、学习效果为目标的“三学”指导理念下可以让学生在课程中扮演“教师”的角色,去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体育课程非常适合融入思政元素,例如我国历史上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优秀运动员的优秀品行都蕴含了优秀的思政育人元素。让学生在课后收集、查阅课上所布置的相关任务,例如:讲述一个红色故事、学生最敬佩的中国运动员、分享自己最近阅读的思政书籍等,在下一节课课前让学生“代替”教师角色为同学们分享和讲述自己总结的成果,不仅能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还可以在课前将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课程。让学生领悟其中包含的奋斗精神、开拓精神、爱国精神等思政元素。

5.3. 将思政理论与啦啦操实践相结合

高校开展思政课程的方式大多是以开展思政讲座、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口口相传有利于学生短时间内了解大量时政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讲述具有针对性,而啦啦操的主要教学方式为面对面讲授动作与技术的要点,这为体育课堂融入思政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与条件 [8] 。可将思政元素融入啦啦操的课堂中,如下表2

Table 2. Taking the integration of cheerleading 36 position teaching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表2. 以啦啦操36手位教学融入思政为例

6. 结语

探讨高校思政育人与体育课程融合是培养综合人才的根本战略举措,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9] ,让体育带上思政气息可以推进体育的发展,高校啦啦操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充分利用啦啦操课程面对面授课的特点将思政元素传递给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不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才能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校综合性人才。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刘晓川.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路探析[J]. 当代教育论坛, 2023(4): 47-54.
[2] 杨益东. 体育课程思政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向度[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9(4): 106-112.
[3] 常志利.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实践路径研究——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设计与探索》[J]. 中国油脂, 2023, 48(4): 160-161.
[4] 邓伟.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路向选择[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2(41): 81.
[5] 张亮亮, 陆卫明, 郭维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22, 39(6): 518-525.
[6] 郑继超, 董翠香, 朱春山. 我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思政研究: 综述与展望[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22, 38(4): 67-75.
[7] 李萍, 周杨. 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 紧迫性、特色优势与实践路向[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1, 41(6): 115-118.
[8] 王丽娟, 吕万刚. 我国体育院校啦啦操专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5, 49(3): 75-79+95.
[9] 胡娟娟. 高校啦啦操运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 37(1): 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