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吉林省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Jilin Province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DOI: 10.12677/AE.2023.13101185, PDF, HTML, XML, 下载: 190  浏览: 23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吴 优, 徐雪娇*: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吉林
关键词: “双创”教育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摘要: 新发展理念是在我国转型时期面对严峻的形式下提出的把创新摆在第一位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给“双创”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吉林省双创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存在“双创”教育体系同质化严重、“双创”教育课程缺乏联动性、“双创”氛围不够浓厚、“双创”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据此,要实现吉林省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应注重将“双创”教育和新发展理念有机融合,融出高质量;整合特色双创资源,合出高质量;构建“双创”教育新体系,构出高质量;加强“双创”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培出高质量;打造“双创”教育氛围,熏出高质量。
Abstract: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is a development concept that puts innovation first in the face of se-vere forms during China’s transformation period. This concept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Jilin Province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bu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serious homogeniza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lack of linkage i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insufficient stro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tmosphere, and weak teaching staff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Jilin Provinc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new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high quality; integrate characteristic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esources to create high-quality products; build a new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create high-quality products;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double innovation”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create a “double innovation” educational atmosphere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education.
文章引用:吴优, 徐雪娇. 新发展理念下吉林省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10): 7628-763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01185

1. 引言

习总书记在党的第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其科学内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 。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2] 。而作为大学生实践这一理念的途径——创业教育,较为被承认的内涵是通过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等各种综合素质,最终使被教育者拥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体系 [3]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叠加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而是希望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培养出具有创业意识和开拓性人才的教育模式。习总书记勉励青年,“要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4] ”。这也说明了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是实现中国梦和自我人生价值的重要帮手。

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过程 [5] 。1998年,教育部发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首次提出要加强创业教育和创新研究,这是我国最早将“双创”教育写入政策的文件。自此至今二十余年,创新创业教育飞速发展,各个学校都陆续开展了“双创”教育,“双创”教育迅速发展,课程数量激增。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强调以创新作为抓住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这对“双创”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发展理念下,“双创”教育也要寻求高质量发展。但是,“双创”教育中的矛盾与问题也日益显著。“双创”教育如何从高速发展转型为高质量发展,以助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了现在需要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本课题以吉林省创新创业教育为研究对象,探索新发展理念下吉林省高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2. 吉林省双创教育发展现状

现阶段,吉林省高校积极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力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势头强劲。2017年,吉林省建立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为全省高校提供创新创业服务,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助推吉林省全面振兴发展。当前,吉林省内的高校大都基本建立了创新创业平台,如创业孵化中心、大学科技园等,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极大提升其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近几年,在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积极开展下,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投身其中,大力推进了吉林省创新创业教育的稳健发展。但是,吉林省的双创教育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通过对吉林省双创教育现状的深度剖析,发现了以下问题。

3. 吉林省高校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双创”教育体系同质化严重

目前吉林省高校开展的“双创”教育同质化严重,每个高校开展的“双创”教育课程大同小异,使得“双创”教育缺乏了创新性和多元性,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同质化指的是在双创教育体系中存在着相似、单一的模式和方法,忽视了个体差异和多样性的需求。不同的高校所拥有的资源也不相同,每个高校所合作的产业和企业也有所差异。优质资源大多集中在“双一流”高校中,学校不能结合本校所拥有的优势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也就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收获甚微。同时,同一所高校中的各个专业的“双创”教育也存在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这使得学生们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各个专业不能结合本专业的特色,不能针对自己的专业,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很多高校在设置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时往往套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与普通课程教育体系相同,只注重课堂上理论知识的灌输,不关注学生课堂下的实践问题。考核方式更偏向于应试教育的结课作业,往往是书面上的项目计划书这种“纸上谈兵”的内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往往止步于此。课程的结束考核也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大多数高校未能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结课的考核体系,也未能综合考虑创新性、实践性、团队协作能力等等对创新创业实践有着重要影响的指标。课程也是常常草草收尾,不能对整个课程有一个清晰的复盘,对一些优秀的创业项目进行有意义的指导,综上所有因素,使得一些真正优秀的创业项目不能受到有效的指导、学校的重视和资源的倾斜,从而导致项目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3.2. “双创”教育课程缺乏联动性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把学生塑造为一个创新型的综合人才,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双创”教育课程与校内其他课程相孤立,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跨学科的支持和资源共享,目前吉林省大部分“双创”教育是单独的一门课程,理论性强,过于注重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学生们在课堂中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也仅仅限制于创新创业课堂,没有和其他专业课程有一定的联动性。同时,“双创”教育与社会需求也相孤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已经固化而且过于注重理论,但是社会和经济是在不断发展的,这样的创新创业课程使得其与社会的真实需求之间发生断层。

3.3. “双创”氛围不够浓厚

一个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创业热情,鼓励学生将创新创业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现阶段吉林省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时,下意识的感觉到独自创业要远比找个合适的工作困难,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意识普遍比较薄弱。高校也没有加以合适的引导,导致创新创业理念对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氛围普遍不够浓厚。

3.4. “双创”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双创”教师的专业程度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成果与否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达成质量 [6] 。目前吉林省大多数高校的“双创”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双创”教师队伍比较年轻,并且没有受到专业系统的培训,他们的知识来源大多数来自书本,知识结构过于理论化,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部分教师是从非创新创业专业转过来从事“双创”教育,重新构建知识体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导致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指导,不能满足部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需求,使得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在学校内不受欢迎。部分学校为了解决该问题,从校外聘请有相关经验的创业者或者校友来校内举办创新创业活动讲座,但是,其举办时间不固定,讲座时长不固定,讲座内容也多以个人经验为主,虽然前人经验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时间过短,内容少而且不够深入,与大学生所进行的创新创业活动契合度十分低下,无法取得教育预期的结果。

4. 新发展理念下高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4.1. 将“双创”教育和新发展理念有机融合,融出高质量

我国目前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在历史的分岔路口,需要我国所有大学生的共同努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助力我国抓住社会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使大学生明白我国现在所处的历史方位,认清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势,意识到我国“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了解到“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远远不够,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军事、安全领域高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2] ”,从而明白新发展理念下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其次,将新发展理念贯穿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创新是新发展理念的第一位,强调创新的作用,在课程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明了创新意识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和互联网思维类似,可以“互联网+”身边的万物。明确创新第一位的同时,也要牢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创新创业活动时,要以此为尺,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这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明白自身所处的时代大潮,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环境;能够更清楚创新创业活动的意义,坚定以人民为中心,从而在后续的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人民谋取更多的幸福。

4.2. 整合特色双创资源,合出高质量

在近些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浪潮中,国家、社会在“双创”教育中的投入不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但是这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应该着力整合好资源,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最大化。首先,要整合好校外资源,不同地区的高校都或多或少地拥有一部分的校外资源,近年来,校外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由于国家政策的原因飞速增长,但是也增加了整合资源的难度和成本,即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对资源进行归类、分析,最终确定真正有价值的资源 [7] 。对这些有价值的资源深入挖掘,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中心,对资源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其能够真正的成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要素,不仅要强调资源的“量”,也要注重好资源的“质”。其次,要整合好校内的资源。各个学科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与学校内的优势资源,集中力量,突破重点,整体协调发展。建立校内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加深学科之间的合作,促进学校内部资源共享,整合好校内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资源并不是要一味的吸收,学校也要以对校内校外的资源有所反馈,要根据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扩充优势资源,另一方面,优化资源结构,从而充实创新创业资源的资源内容,实现资源整合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要发挥学生在资源整合中的主体性,资源整合的目的是加深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而学生作为“双创”教育中的主体,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有着更为明晰的认识,对自己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定位也更加清楚,这些优势为学生根据实际需要从学校、社会提供的资源中进行自由的筛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综上所述,各个高校根据自身校内校外的优势资源,发挥学生在资源整合中的主体性,拒绝同质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实事求是地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双创”路。

4.3. 构建“双创”教育新体系,构出高质量

“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中出现的次数比较频繁,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近些年来才开始兴起,所以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并不多见,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将教育主体的全面发展与学校、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使教育结构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特别是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从重视教育规模往提高教育质量的发展要求,更加需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8]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要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源头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首先,要真正的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培养方案和教师的教学计划中,学校不能把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一个普通的教学行为,而是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本专业自己的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培养计划,整体设计,全局推进,贯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还要牢记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服务于学生和社会的原则,努力把社会需求,高校需求,学生需求与高校的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协调工作。其次,要优化课程设计,实现课程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孤立的存在,应该融入其他课程之中,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组合,在其他课程学习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走上“双创”教育的道路。同时,各个学校应该建立起自己的创新创业案例资料库,用各种案例去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组织学生积极进行讨论,不仅能从中汲取丰富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牢记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不能仅限于理论知识的教育,要结合实践的教育。将外部支持保障与内部积极主动创新结合起来,大胆使用各行各业优秀人力资源,定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动,实地参观,集思广益解决企业难题,都是用行动践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好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与小组之间的通力合作,努力奋进,勇往直前,让学生体会到创新创业的魅力,加深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兴趣。最后,重构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模式,对学生的考评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双创”教育结束后简单的项目计划书,要综合创新性、实践性、团队协作能力等各项因素指标,让学生做最后的创业项目展示。老师和学生都可以评委,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审视创新创业项目,给项目打分。对真正优秀的项目,也不应该使其结束于高分,要组成创业导师团队,给该项目给予导师层面的建议与帮助,使项目不断改进,不断优化并鼓励学生转化为实际的创新创业项目,做好后续的项目追踪与反馈。还要增加学生对高校与“双创”教师的考核评价,要建立过程考核和定期考核的考评机制,注重考核双创实践型教师引领学生服务社会、双创工作应用推广及其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便于高校与教师在每一次“双创”教育结束后做好复盘工作。高校和教师要在每一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对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4.4. 加强“双创”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培出高质量

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高校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依托专业教师与创业导师,而专业导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股力量,所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中专业教授的教学能力是“双创”教育能够顺利展开并且收获良好效果的保障。首先,鼓励学校专业教师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明确“双创”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增加“双创”课程专业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要丰富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属性决定了其理论知识必然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以创新的角度看待“双创”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双创”教师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要不断充实案例储备,并且深入挖掘案例,从不同角度解析案例,增加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搭建校内“双创”教育平台,不仅要开展“双创”教师交流会以分享教学经验,加强创新创业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要加深其他专业教师与“双创”教师的资源共享,不断拓展优质课程资源,以便使“双创”教育更好的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其次,教师资源不仅仅限于学校内部,还包括校外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双创”教育的特点也说了其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依托校外导师,建设校企平台,争取更多的行业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现状与市场发展,熟悉盈利模式与企业规划,在创新创业的征途中少走弯路 [9] 。

4.5. 打造“双创”教育氛围,熏出高质量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所提供的教学资源等相关支持环境对学生的参与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10] 。高校不仅可以从上述的这些方面提供对学生“双创”活动的支持,还可以为学生搭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双创”空间,有效的帮助学生降低创新创业活动的成本,从而提升成功几率。通过校内媒体平台宣传,积极宣传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双创”理念,鼓励学生勇敢创新,敢于尝试。另外,高校还可以建立健全“双创”奖励机制,为“双创”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同学予以奖励,加以宣传,激励更多的同学参与进去,营造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双创”氛围。

5. 研究结论

新发展理念是在我国转型时期面对严峻的形式提出的把创新摆在第一位的发展理念,研究新发展理念下实现“双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问题尤为重要。近年来,吉林省双创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双创”教育体系同质化严重、“双创”教育课程缺乏联动性、“双创”氛围、“双创”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等,因此,要实现吉林省高效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在其中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新发展理念下高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应从多方面着手,包括:将“双创”教育和新发展理念有机融合,融出高质量;整合特色双创资源,合出高质量;构建“双创”教育新体系,构出高质量;加强“双创”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培出高质量;打造“双创”教育氛围,熏出高质量。本研究试图为新发展理念下吉林省高效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JKH20210079SK);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新发展理念下吉林省高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GH22744);吉林市社会科学课题“吉林市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2217);北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商科背景下工商管理类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22)。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 人民日报, 2015-11-04(002).
[2] 习近平.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5-10(002).
[3] 马永斌, 柏喆.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5, 36(6): 99-103.
[4] 习近平回信勉励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 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N]. 人民日报, 2017-08-16(1).
[5] 赵剑波, 史丹, 邓洲.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9, 40(11): 15-31.
[6] 叶琳, 米俊魁.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省属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的瓶颈与突破[J]. 当代教育科学, 2020(2): 64-70.
[7] 钟淑萍. 高质量“双创”教育要整合好资源[J]. 人民论坛, 2019(17): 66-67.
[8] 董婷.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江苏高教, 2020(10): 93-96.
[9] 赵伟, 张克勤, 董召勤.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下高校双创教育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3(3): 87-89.
[10] 马永霞, 王琳. 高校“双创”教育学生参与度模型及影响因素[J]. 教育经济评论, 2021, 6(4): 7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