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中点模型解析中考几何试题的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id-Point Model to Analyze the Geometry Test Questions of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DOI: 10.12677/PM.2023.1310292, PDF, HTML, XML, 下载: 126  浏览: 2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作者: 哈里旦•热合木, 杨 祺:新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关键词: 构造中点模型中考几何压轴试题Construction Mid-Point Model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Geometric Pressing Test Questions
摘要: 文章通过归纳总结常见几种中点模型,并从近几年通过构造中点模型求解的中考几何压轴试题出发,对其分析、解答和小结给予展示,并提出相应的解题技巧和教学思考,以期让学生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开拓几何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Abstract: By summarizing several common midpoint models, and starting from the geometric final exami-nation questions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solved by constructing the mid-point model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hows its analysis, solution and summa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teaching thinking, so as to enable students to find the problem-solving ideas to solve such problems, develop geometric thinking and cultivate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ability.
文章引用:哈里旦•热合木, 杨祺. 构造中点模型解析中考几何试题的研究[J]. 理论数学, 2023, 13(10): 2854-2861. https://doi.org/10.12677/PM.2023.1310292

1. 引言

构造几何模型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难点 [1] ,在中考几何压轴试题的解答中往往逃避不了模型的运用。中点模型就是几何模型中的一种。初中数学中存在四个常见的中点模型,即全等三角形八字模型、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模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模型、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模型。中点是指将一条线段分为两条相等线段的点,是几何常见的特殊点之一,在中考几何压轴试题中经常出现一些与中点相关的问题,解答时若能灵活运用中点来添加辅助线构造相应的中点模型,往往可以达到良好的解题效果。但是与中点相关的问题涉及的内容跨章节,甚至跨年级,加之添加辅助线的方法灵活多变,教师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也不易 [2] 。为此,文章通过归纳总结常见几种中点模型,并从近几年通过构造中点模型求解的中考几何压轴试题出发,挖掘题目中的中点模型,探究其典型解法,以期让学生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并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几种中点模型,丰富知识结构,促进几何思维的发展,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直观想象能力,进而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2. 中点模型归纳

2.1. 全等三角形八字模型(倍长中线模型)

当出现三角形的中线或中点时,常常将此中线或类中线(与中点有关的线段)延长一倍构造全等三角形。目的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实现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度的转化,即对已知条件中的线段和角度进行转移。

【模型解读】如图1,在 Δ A B C 中,AD是BC边的中线,延长AD至点E,使 D E = A D ,连接BE,则有 Δ A D C Δ E D B 。如图2,在 Δ A B C 中,点D是BC边的中点,延长FD至点E,使 D E = F D ,连接CE,则有 Δ F D B Δ E D C

Figure 1. Double long midline

图1. 倍长中线

Figure 2. Double-long class midline

图2. 倍长类中线

2.2.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模型

当出现等腰三角形时,常隐含有底边中点,将其与顶角的顶点连接,可构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 。目的是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证明相等的线段或相等的角度、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以及半角倍角。“三线合一”即在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为一条线。

【模型解读】如图3,在等腰 Δ A B C 中,点D是底边BC上的中点,连接AD,则有 B D = C D B A D = C A D A D B C

Figure 3. Isosceles triangle three-in-one model

图3.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模型

2.3.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模型

当同时出现多条边的中点时,常常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或当出现一个中点,要求证明线段平行或倍分关系时,也常常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目的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线段位置上的“平行”和数量上的“倍分”关系,并得到相似三角形进而得到相关线段长的比例关系。“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不与中位线接触),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模型解读】如图4,在 Δ A B C 中,点D是AB边的中点,点E是AC边的中点,连接DE,则有

D E B C D E = 1 2 B C

Figure 4. Triangle median line theorem model

图4.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模型

2.4.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模型

当出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时,常常会作斜边上的中线。目的是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构建相应地等腰三角形获得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度等。“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模型解读】如图5,在 R t Δ A B C 中,点D是斜边AC上的中点,连接BD,则有

A D = C D = B D = 1 2 A C

Figure 5. Right triangle diagonal midline theorem model

图5.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模型

3. 中点模型解题示例

例1 (2020年北京中考第27题)在 Δ A B C 中, C = 90 A C > B C ,D是AB的中点。E为直线AC上一动点,连接DE,过点D作 D F D E ,交直线BC于点F,连接EF。1) 略;2) 当点E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依题意补全图6,用等式表示线段AE,EF,B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Figure 6. Question (2) the original graph

图6. 第(2)问原图

Figure 7. Question (2) completion graph

图7. 第(2)问补全图

Figure 8. Construct a congruent triangle eight-character model

图8. 构造全等三角形八字模型

【分析】此题对应全等三角形八字模型。由于AE,EF,BF比较分散,所以无法证明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但是可以通过移动边的位置,使AE,EF,BF在位置上产生关联,进而证明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因为D是AB的中点,由此可将DE延长一倍,构造全等三角形八字模型,得到两个全等三角形,实现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度的转化,便可实现移动边的位置,即 G D = E D B G = A E ,进而可得DF是EG的垂直平分线,所以 G F = E F ,因此将比较分散的AE,EF,BF转移到了同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解】依题意补全图6得到上图7 A E 2 + B F 2 = E F 2 。证明:如图8所示,延长ED至点G,使得 G D = E D ,连接GB、GF,在 Δ B D G Δ A D E 中, G D = E D G D B = E D A B D = A D ,所以 Δ B D G Δ A D E ,所以 B G = A E D G B = D E A ,所以 B G C E ,因为 B G C E C = 90 ,所以 G B F = 90 ,又因为 D F D E G D = E D ,所以 G F = E F ,在 R t Δ G B F 中,由勾股定理,得 B G 2 + B F 2 = G F 2 ,所以 A E 2 + B F 2 = E F 2

【小结】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构造全等三角形八字模型,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两直线平行的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知识来解答。

例2 (2022年贵州铜仁中考第14题)如图9,四边形ABCD为菱形, A B C = 80 ,延长BC到E,在 D C E 内作射线CM,使得 E C M = 30 ,过点D作 D F C M ,垂足为F。若 D F = 6 ,则BD的长为____(结果保留根号)。

Figure 9. Example 2 original picture

图9. 例2原图

Figure 10. Construct an isosceles triangle three-in-one model

图10. 构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模型

【分析】此题对应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模型。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 B C = C D ,所以 Δ B C D 为等腰三角形,由此可过点C作 C G B D ,垂足为点G,构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模型,可得点G为BD的中点,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即可求解。

【解】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 A B C = 80 ,所以 B C = C D D C E = 80 A D C = 80 B D C = 40 ,因为 E C M = 30 ,所以 D C F = 50 ,又因为 D F C M ,所以 F D C = 40 ,过点C作 C G B D ,垂足为点G,如图10所示,因为 B C = C D C G B D ,所以点G是BD的中点,在 Δ D C G Δ D C F 中, D G C = D F C = 90 G D C = F D C = 40 D C = D C ,所以 Δ D C G Δ D C F ,所以 D G = D F ,所以 B D = 2 D G = 2 D F = 2 6 ,所以 B D = 2 6

【小结】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构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模型,利用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知识来解答。

例3 (2021年北京中考第27题)如图11,在 Δ A B C 中, A B = A C B A C = α ,M为BC的中点,点D在MC上,以点A为中心,将线段AD顺时针旋转 α 得到线段AE,连接BE,DE。1) 略;2) 过点M作AB的垂线,交DE于点N,用等式表示线段NE和N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Figure 11. Example 3 original picture

图11. 例3原图

【分析】此题对应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模型。因为M为BC的中点,因此可以过点E作 E G M N 交BC于点G,构成三角形的中位线基本图形,进而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求解。

【解】 N E = N D 。证明:如图12所示,过点E作 E G M N 交BC于点G,交AB于点O,因为 M N A B ,所以 E G A B 于点O,在 Δ A B C 中, A B = A C ,所以 A B C = A C B ,因为线段AD顺时针旋转 α 得到线段AE, B A C = α ,所以 A E = A D E A D = α ,所以 E A B + B A D = D A C + B A D = α ,所以 E A B = D A C ,在 Δ A B E Δ A C D 中, A E = A D E A B = D A C A B = A C ,所以 Δ A B E Δ A C D ,所以 B E = C D A B E = A C B ,因为 A B C = A C B ,所以 A B E = A B C ,在 Δ O B E Δ O B G 中,因为 E O B = G O B = 90 B O = B O O B E = O B G ,所以 Δ O B E Δ O B G ,所以 B E = B G ,因为 B E = B G B E = C D ,所以 B G = C D ,又因为M为BC的中点,所以 M G = M D ,即M为DG的中点,因为 E G M N ,所以MN为 Δ E G D 的中位线,所以N为ED的中点,所以 N E = N D

Figure 12. Construct triangle median line theorem model

图12.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模型

【小结】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构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模型,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知识来解答。

例4 (2020年浙江温州中考第22题)如图13,C,D为 O 上两点,且在直径AB两侧,连结CD交AB于点E,G是 A C 上一点, A D C = G 。1) 略;2) 点C关于DG的对称点为F,连结CF。当点F

落在直径AB上时, C F = 10 tan 1 = 2 5 ,求 O 的半径。

Figure 13. Example 4 original picture

图13. 例4原图

【分析】此题对应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模型。因为 A D C = G ,AB为 O 的直径,所以 A B C D Δ E C F 为直角三角形,E为CD的中点。又因为点C,F关于DG对称,所以 D G C F Δ H C D 为直角三角形,H为CF的中点。出现两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因此可连接EH构造两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模型( R t Δ E C F R t Δ H C D ),即可求解。

【解】因为 A D C = G ,所以 A C = A D ,又因为AB为 O 的直径,所以 A B C D C E = E D ,E为CD的中点,令CF与DG的交点为H,因为点C,F关于DG对称,所以 D G C F ,H为CF的中点,

连接EH,如图14所示,得到 E H = 1 2 C F = 1 2 C D ,所以 C D = C F = 10 D E = 5 ,因为 tan 1 = 2 5 ,所以 E B = D E × t a n 1 = 2 ,因为 1 = 2 (由第(1)问可得),所以 tan 2 = 2 5 ,所以 A E = D E tan 2 = 25 2 A B = A E + E B = 25 2 + 2 = 29 2 ,所以 O A = O B = 29 4 ,所以 O 的半径为 29 4

Figure 14. Construct a right triangle diagonal midline theorem model

图14. 构造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模型

【小结】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模型,利用垂径定理的逆定理、对称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知识来解答。

4. 结束语

著名数学家、哲学家怀特海曾提出“数学是模式的科学”的观点,提出“数学的本质特征就是在模式化的个体抽象的过程中对模式进行研究” [4] 。这些题看似与中点模型无关,因为中点模型在题目中呈现不完整,其实通过构造中点模型便可迎刃而解。这需要学生在解题时深入思考、善于联想,充分挖掘题目隐含条件 [5] ,通过中点这一重要条件,构造符合题意的中点模型来解题,便可使推理过程柳暗花明。中考几何压轴试题难在知识综合与图形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典型例题时讲明问题的本质,讲清基本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一般的解题策略,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时才能引发关联思考并解决问题 [6] 。并且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从问题中提炼一些解题模型,归纳一些常用方法,即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总结与反思,这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又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数学素养的发展。

总之,在初中数学中包含有众多的数学模型,上述所呈现的中点模型只是其中的一类,在教学时需要使学生深刻领悟其中的内涵,掌握模型适用的范围及对应思路,逐步提升学生使用模型解题的灵活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7]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1961068)。

参考文献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魏创, 黄道全. 构造常见几何模型 破解中考压轴试题[J].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2021(12): 17-20.
[2] 赵兴荣. 例谈中点相关问题的辅助线作法[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20(18): 32-34.
[3] 杨玲慧. 从“中点的联想”入手 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初中数学课堂中解构复杂图形的尝试[J]. 上海中学数学, 2022(6): 32-35.
[4] 王芳. 学生视角下几何综合题教学策略[J]. 中学教研(数学), 2021(5): 45-46.
[5] 张妞梅. 利用圆的模型思想巧解题[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22(27): 30-31.
[6] 范建兵. 解构中点问题 提升数学理解[J]. 数学教学通讯, 2022(2): 30-32.
[7] 季叶红. 探讨中点模型, 解读应用反思——以中点三大模型的探究为例[J]. 数学教学通讯, 2019(32): 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