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高度凝结,是民族风俗心理的生动体现。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成为对外宣传的重中之重。
本文基于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分别对《风味原产地·云南》的字幕进行翻译、分析。结合具体案例,探究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以及各个模态如何相互作用构建整体意义。
2. 《风味原产地·云南》纪录片特点
《风味原产地·云南》不仅记录了云南当地的饮食文化,还融合了多种特色民俗文化,展现了各民族的特色及个性。云南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众多不同的民族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饮食纪录片通过真实记录各民族的饮食习惯,以美食作为文化传播的切入点之一,不仅能够满足视觉和味觉的享受,还能够展现民族个性,弘扬民族文化,传递中国声音,增强文化自信。
3. 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Taylor [1] (2003)首次提出从多模态视角对影视作品进行翻译的理论框架。李战子 [2] (2005)发现依托于功能语言学的多模态话语分析能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张德禄教授 [3] (2009)提出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同时总结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包括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这四个层面。Kaindl [4] (2020)出版了Translation and Multimodality: Beyond Words,该书是第一部全面介绍多模态翻译研究的理论专著。作者将翻译重新定义为一种由中介者从模态、媒介和体裁三个方面,将受众所面临的文本中的符号和文化障碍进行转换的文化互动形式 [5] 。
目前,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影视翻译主要聚焦于字幕翻译的得失和字幕翻译的策略。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对字幕进行分析,有利于增强影片的表现力,提高对外传播的效果。
4.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风味原产地·云南》字幕翻译
不同于一般的翻译活动,字幕翻译是在特定时间、空间下,综合考虑影视作品中的画面内容、旁白、背景音乐、人物对话、动作和表情,开展字幕翻译活动的。因此字幕翻译要尽可能简短、贴切,符合语境、画面内容和文化背景。对于不能完全表达或者表达不够充分的字幕,观众可以根据画面得到完整含义。
本文以《风味原产地·云南》为例,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分别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表达层面来探讨该片的字幕翻译,综合分析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4.1. 文化层面
文化层面 [3] 是使多模态交际成为可能的关键层面。片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很多关于云南本地的特色表达,单纯的语言符号对于影片受众来说是非常晦涩难懂的。因此,译者在翻译处理这类涉及文化背景的信息时,要充分了解文化背景,注意文化差异,灵活运用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采用影片受众熟悉的概念表达出源文含义,同时关注其接受程度,尽可能准确、贴切的表达出源文的文化内涵,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其意义;或是保留能反映民族特色的语言风格,为观众保留异国情调。
例1:每年傣历9月15日,老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感悟过去,祈福未来。
译文:Every year on September 15th of the Dai calendar, the elderly people gather together to perceive the past and pray for the future.
每年傣历九月十五是云南省傣族和德昂族的传统节日——进洼节,为期三个月。进洼节是德昂语音译,汉语意思为“关门节”。十四日清晨,姑娘们将干净水挑到佛寺进行浴佛。半夜开始进洼,当佛寺传出击鼓的声音,老人们便会带着香烛、谷子、花等供品前往佛寺,将供品存放在佛像后面。十五日举行赕佛仪式,人们以食品、鲜花、钱物供佛,焚香点烛,烧钱化纸。通过采用直译的方法处理该部分字幕,能有效帮助影片受众理解“傣历9月15日”具有的文化内涵,同时更好地了解进洼节的节日意义。
影视字幕中缺失的一些文化背景信息,可以采用直译法来解决,最大程度地保留原作的文化特色,同时可以让影片受众充分理解源语文本所要传达的真正意图,进而获得更为准确的信息 [6] 。
例2:青龙过海汤来了。
译文:Here is the dried-pickle soup.
青龙过海汤是云南西部的一道特色美食,制作方法简单:在汤碗中放置干腌菜,加入盐巴,新鲜辣椒及姜块用刀拍扁,再放上三两截拍扁的大葱和几叶香菜用开水冲泡,只需片刻就可食用。视频在介绍云南的腌菜时,画面出现了多种与腌菜搭配的美食,其中包括青龙过海汤。这是极具云南特色的表达。因此,在处理这一部分的字幕时,译者尽可能保证译文精简的情况下,省略原文中的“青龙过海”,直接将译文处理为“The dried-pickle soup”,与具体画面相结合,直观地将食物原料,以及食物的状态呈现出来,影片受众能更好地理解字幕含义以及弥补源语中省略的文化信息。
在翻译影视作品中极具民族特色或地方特色的内容时,可以采用释义法或增译法明确表达源语意思。释义法可以让影片受众全面、深入地理解片中的文化背景,拉近文化认知距离。而增译法则可以让影片受众迅速理解源语,避免产生歧义。
4.2. 语境层面
语境层面 [3] 是指在具体的语境中,交际会受到语境因素的影响。换言之,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表达不同的涵义。因此语言的运用需要依赖于一定的语境,不能脱离语境来理解话语信息和意义 [7] 。
例1:一场对抗,即将上演。
译文:The steamed rice will be kneaded.
“对抗”在汉语中多指剧烈的外部冲突,相持不下的对立。但画面呈现的是饵块的制作流程,大米蒸熟,经过多次舂打,使其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手工不断揉压面状的大米,使大米质地筋道。整个不断揉压的过程是大米与手部力量的对抗,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来处理这部分的话语,省略上演对抗这个动作的翻译,将其描述成不断揉压的动作,结合视频和解说,从听觉和视觉上展示出不同的文化意味以及独特的饮食文化。
例2:芭蕉叶愈发柔韧,做好了包容一切的准备。
译文:The banana leaves become more pliable to wrap everything.
“包容”是一个褒义词,意思是宽容、包涵。视频中呈现出的画面是芭蕉叶经过火烤,变得非常柔韧,能够用来包裹食物。这是傣族的一种特色烹饪方法,不用锅具,用天然的芭蕉叶作为烹饪工具,把要烧的食物包在其中,在炭火中烤熟,称为包烧。译者将“包容”处理为“包裹、包装”的意思,既保留了源文所要表达的芭蕉叶可以作为厨具来放置食物的含义,又将芭蕉叶包容的动作具体化。这样的处理,解决了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而造成歧义的问题。
在翻译影视作品时,译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字幕所处的语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译文的表达。只有结合上下文语境,才能准确理解、传达源文信息,否则很容易在源文的理解上出现偏差。因此,译者应当在充分理解原文语境的前提下,开展字幕翻译活动。
4.3. 内容层面
内容层面 [3] 包括话语意义和话语形式两部分。其中话语意义包括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话语形式则包括语言、图觉、声觉、感觉。纪录片作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典型文本之一,包含了语言、图像、声音多个模态。因此,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精准传达原文内容,帮助影片受众迅速掌握影视中所传递的信息 [8] 。
例1:进入腊月,年关将至。
译文:The Chinese New Year is approaching.
原文大致意思是进入农历十二月,马上就要到春节了。在处理该部分字幕时,为避免翻译“腊月”“年关”这类极具中国特色的词语,采用省译的方法,以一种客观叙述或释义的形式,表达原文涵义。同时,在翻译“年关”时,为避免产生歧义,直接将其译为“Chinese New Year”。这样处理不仅避免了因不了解中国传统历法对腊月造成误解,而且能够帮助观众理解这部分的字幕。
例2:这是食材贮藏与风味转化的艺术,传承自两千多年前的祖先之手,随时间和薪火留下印迹,最终在云南形成别具一格的风味门派。
译文:This is the method of food storage and taste formation. Since passed down from our ancestors over 2000 years ago, it has been inheriting over time. Eventually, it forms a distinctive flavor in Yunnan.
此处画面呈现的是我国古代独创的一种腌制发酵食品——鲊的制作流程。单纯依靠字幕,是无法完全展现内容的,需要视听结合,才能更好地传达及表现其内容。在处理这一部分的字幕时,译者避免了翻译“艺术”、“薪火”和“门派”这类抽象名词,将“艺术”翻译为“method”,传达了原文将制作方法美化为艺术的涵义。同时字幕受到屏幕播放瞬时性特点的制约,在传递给观众时应当尽量做到简洁明了,所以在处理“薪火”和“门派”时,译者直接将其动词化,做到了简洁明了,又不失源文内涵。
在翻译影视作品时,译者需要将源语所包含的非语言元素适当地完善出来,完整地传达其含义,帮助影片受众在有限的字幕、时间内尽可能地理解影片所要传递的信息。
4.4. 表达层面
表达层面 [3] 就是媒体层面,包括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两大类。语言传播信息的媒介主要有声音符号和书写符号这两种。纪录片字幕属于书写符号,字幕译文也属于书写符号。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结合字幕时长、字体的大小形状及空间布局等多种因素来翻译。
例1:生物碱:自然界中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多具苦味。
译文:Alkaloid: It is a natural nitrogenous alkaline belong to the organic compound. Mostly, it is bitter.
例2:酸多依:云贵川等地的野生果实,果肉中含大量单宁和粗纤维,味酸涩。
译文:Docynia indica: A kind of wild fruit come from Yunnan, Guizhou and Sichuan. Its flesh contains a lot of tannin and crude fiber, which tastes sour and astringent.
随着画面转变,屏幕稍微靠下的左边或右边会出现解说文字。旁白、解说文字、画面三者结合,这非常容易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力,但也不会喧宾夺主。结合解说词,纪录片能够进一步宣传云南特色的饮食文化,民族风俗以及民族文化。由于画面停留时间较短,观众要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地理解这些解说文字,因此译者在处理这部分字幕时采取直译的翻译方法,准确、精简地译出源语。
在翻译影视作品中的解说文字时,采用直译法能让影片观众更直观地理解文本含义。直译法不仅可以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源语意义,还可以让影片受众快速、全面地理解源语。
5. 结语
讲好中国故事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大量影视作品输入海外市场,字幕翻译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选取纪录片《风味原产地·云南》的字幕,以中国文化为核心,通过不同的视觉模态突出不同的内容,以文字模态传递习惯、文化、民俗,让该纪录片真正起到传播中国饮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作用。运用张德禄教授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进行翻译,不仅可以帮助观众更准确、更全面地理解原片意义,还为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