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广东省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困境及策略
The Dilemma and Strategy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in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DOI: 10.12677/VE.2023.126144, PDF, HTML, XML, 下载: 153  浏览: 23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韦一文: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广东 广州;陈毓秀: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关键词: 产教融合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广东省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Degree Talent Cultivation Guangdong Province
摘要: 本文通过对产教融合视域下广东省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实施中的问题及其成因的思考以及总结,以产教融合为研究视角,探讨了下广东省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措施和路径,指出政府通过政策保障鼓励企业参与、保护相关各方利益,加强产教融合能力建设,与企业良性互动,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确保广东省职业本科通过产教融合有效、可持续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广东省职业本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改进提供了有价值的策略和建议,为相关领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nsiders 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talent cultiv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it explores the measures and paths fo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talent cultiv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It points out that the government encourages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and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relevant parties through policy guarantees, strengthens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capacity, and interacts with enterprises to form a good educational ecosystem, ensuring the 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cultivation of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s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programs which provides valuabl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provides useful references for related fields.
文章引用:韦一文, 陈毓秀. 产教融合视域下广东省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困境及策略[J]. 职业教育, 2023, 12(6): 924-935. https://doi.org/10.12677/VE.2023.126144

1. 引言

产教融合是职业本科发展和创新的关键。目前,产教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教育方针,它所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将对整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教育质量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职业本科产教融合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利于形成学校、政府和企业三方合作的办学力量,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的目的。职业本科院校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最大特点就是技术的培养,而技术的培养离不开企业。因此,职业本科院校实施产教融合培养体系是贯彻了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也能适应企业用工需求。推动产教融合是职业本科院校的必由之路。自国家将“职业本科”纳入教育体系以来,广东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贯彻落实职业本科体系的探索之路。职业本科教育注重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技能教育有机结合,其中学生接受实践技能教育时间占总学习时间比重大。职业本科实行“产教融合”是国家深化全面职业教育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也是职业教育实现创新发展的需要。

2. 广东省职业本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

(一) 广东省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实施的总体概况

广东省的职业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使其具备适应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的能力。目前,广东省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这主要体现在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方面。在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广东对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方面注入了大量的资金,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方案,力求以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培养出“基础理论高于职业专科、技术技能高于普通本科”且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广东省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实施的总体概况是注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重视实习实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校企合作等措施,广东省职业本科教育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广东省职业本科院校采取“3 + 1”教育模式培养出“理论 + 实践”型人才,即“高技术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受传统本科的“重学术”思想的影响。但始于2019年的职业本科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作为现代经济社会产物的职业本科直接与企业关联,关系到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职业本科办学与传统本科相似,但为了达到培养应用型,其建立了“目的重视用、内容重技术、组织重专业”的教育体系。广东将按照国家部署,全面落实职业教育法精神,加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发展,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推动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方面与企业深度对接,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评价制度,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考试评价,选拔和培养具有不同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的人才,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构建起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扩大贯通培养招生规模,积极推动资源共享,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无缝对接;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将为广东省的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强有力的赋能助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

(二) 广东省职业本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1. 调研概况

本次调查以广东省职业本科高校作为研究样本,本次调查采用的“问卷星”平台发放线上调研的方式,有效填写人次为530人,其中问卷主体包括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和部分其他年级学生(见图1),从培养目标、师资力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设计,以深入了解职业本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状。此外,为了弥补问卷的不足,访谈了本校的行政管理部门,以便得到更加真实、准确的调查结果。

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the proportion of survey subjects

图1. 问卷主体比例分布

2.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产教融合视域下的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发展已然成为一种趋势,而其培养模式仍存在不足,教学质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影响学生选择就读该专业的主要因素有三点(见图2),分别为就业前景、个人兴趣与爱好、高考成绩限制。调查结果显示有57.89%的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实践应用创新能力持相对满意的态度,8.27%的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实践应用创新能力非常满意,31.58%的学生的态度为不满意,剩下2.6%非常不满意的同学。

Figure 2. Factors influencing students’ choice of major to study

图2. 影响学生选择就读专业的因素

在职业本科创新人才应具备哪些能力这一问题上,调查对象们众口不一,似乎每一项能力都必不可少,其中学习能力呼声最高,机会识别与把握能力次之。过半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学习不但得到了理论知识的提高,还得到了实践能力的提高,大部分的学生希望自己能够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见图3)。

Figure 3. The abilities that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innovative talents should possess

图3. 职业本科创新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有43.05%的学生认为所在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应用型,45.42%的学生认为是复合型人才,6.78%的学生认为是专业理论型人才(见图4)。可见对于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式仍需明确。

Figure 4. Survey of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图4. 人才培养目标调查

有66.54%的学生认为学校引入企业人员担任教师的最大优势是企业人员能够了解当前在该专业技术领域更加前沿的需求和信息,有15.04%的学生认为最大优势是企业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14.29%的学生认为最大优势应该是企业人员可以将丰富的资源带到学校。可见,产教融合是学生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与期待。对于学校引入企业人员担任教师,有39.47%的学生认为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难以寻找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能担任职业本科教学工作的人员,36.47%的学生认为是学生存在知识上的误区,导致企业人员的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16.54%的学生认为最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企业人员的授课时间难以得到保证。由此可见,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满足产业与学生的需求是迫在眉睫的。

学生认为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能为学校提供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帮助(见图5)。

Figure 5. Survey on the assistance provided by enterprises to school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图5. 企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为学校提供的帮助调查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供需情况存在不平衡现象,供给不足,需求很高。这表明教育市场竞争激烈,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供给,满足市场需求。政府和企业的参与度较低,而教育市场规模庞大,这表明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提高对教育的投入,共同推动教育行业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学生认为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促进产教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相关制度的缺乏;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够;产教融合的具体措施不够明确;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力不够强……(见图6)

Figure 6. Problems i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图6. 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3. 广东省职业本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困境及归因分析

(一) 职业本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困境

1. 产教融合型人才的教育体制错位

在职业本科的教育当中,存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脱位,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与职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本应当是一致的。职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专业人才,但是调查发现,教学体系脱位依然存在。一个较好的教学体系应当分为两个板块:课程和课后服务。第一,课程包括:课程理念、课程构架和课程内容。但是,很多职业本科对课程内容看得十分的重要从而忽视了课程理念和课程构架的重要性,从而容易导致学生盲目的学习而无法组成一个较好的思维系统。第二,在课后服务方面学校重视程度不高,在课后遇到学习上的问题的时候,没有一个能够很好很快很高效地得到解决的平台,导致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从而对下一次学习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学习进度,课后服务专业知识答疑解惑平台设立,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或者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和实践平台等缺乏等问题。

2. 校企产教融合流于形式

职业本科是较新的教育模式,但是现阶段很多地方对于职业本科实施产教融合也是为了应付上级从而走形式化并未完全真正地践行产教融合,从而使产教融合成为一个口号。由于职业本科是2019年才实行的,对于职业本科的了解不深,主观地认为职业本科就是专升本或者能力不高,所以一些大型企业对于职业本科抱有歧视和偏见的态度,使得校企合作步履维艰。从校企合作的动力上来说,校企合作并不是一个完全互惠互利的过程。校企合作还不足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导致仅仅只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深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去,使学生未能真正感受到校企合作的实用价值,调查发现53.99%学生并不确定是否有企业员工担任课程教学。校企合作只是宏观上有所改变,但是在学生快速地去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学生的技能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强化。从目前的社会当中没有形成产教融合的收回氛围,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政策要求企业或者学校必须进行产教融合,而对于企业而言,利益最大化是目标,企业想要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在这种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的社会大环境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机不足。以上的种种因素都导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并未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地实施 [2] 。

3. 企业积极参加产学融合的积极性不高

在产教融合的实践中,企业对高校课程建设的直接影响是最根本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评估等是主要的因素,但是,当前,职业本科对此的投入程度并不高,只停留在表层。在众多的企业中,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利益联系等因素,很多企业都倾向于寻找拥有相对优势的企业。当前,“学校热、企业冷”是职业本科产教融合中常见的一种“学校热、企业冷”的情况,许多校企合作中企业表现出了消极的特征,企业只是为了解决人力资源的需要而参加学校的联合。目前,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热衷于与学校进行订单班培养,以较少的投入获取第一流的人力资源,为高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然而,高校在人才培训计划制定等各环节中,高校的“程度”较差,缺乏有效的“保证”,这就造成了高校“产教融合”的“长期”缺乏有效的保证,这也是高校“公共服务”与“社会服务”难以实现“公平”的根本问题。

4. 课程体系校企契合度不高

职业本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赋能、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为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和跨越式提升蓄力添势。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需求侧多元化日新月异、技术攻坚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但是职业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创新能力、实习实训与企业的产业发展需求未能实现有效的衔接,从而未能达到同频共振的效果,还无法从区域产业定位、产业结构、产业特色等角度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创新能力、实习实训等。

(二) 职业本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困境的归因分析

1. 职业本科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职业本科是2019年才开始实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职业本科的发展暂时没有现成的模板借鉴,其发展是一个不断摸索以及不断开拓、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在我国,并未形成较完整的一系列有关职业本科的法律,更多的法律只是针对某一个层面,有的甚至内容极少,不具有建设意义。因此,想要使职业本科更好地发展,更需要国家制定一个长远且全面的制度保障。另外,虽然目前职业本科院校满足了更多人对知识的需求,但是,在我国,公办职业本科院校远远少于民办职业本科。相对于公办职业本科,民办本科院校会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办学规模较小、经验欠缺、定位不清等问题 [3] 。所以,目前我国更需要建立的是定位明确、具有代表性的公办职业本科院校。以上只是体制不完善的部分原因,为了职业本科更好地发展,我们需要对相关问题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并一步步落实。

2. 产教融合支持引导不到位

产教融合的主体除了学校,还有政府、行业和社会。政府在产教融合中起支持和引导作用。但事实上,在职业本科发展过程中,政府并没有很好地起到支持和引导作用。目前大多数院校与企业合作时面临了很多问题和矛盾,这主要归咎于政府监管不到位、没有制定产教融合的相关制度,政府只是做了表面功夫,并没有在实际中起到作用,使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没有制度体系约束,显得毫无章法。另外,政府太过于注重和依赖市场,并未注意一下细小的问题,使小问题逐渐堆积成为大问题。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更需要政府注意细节,制定一定制度,让产教融合按照一定轨迹执行,而不是乱无章法。政府还需要解决,企业与学校,社会与学校的关系,使其更好地合作,推进产教融合,而不是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矛盾,并且使矛盾逐渐巨大化。

3.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主体利益存在冲突

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时,会面临利益冲突。其实在社会上,高校,企业是两个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学校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人才,盈利并不是其目的。企业往往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及价值最大化。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想要得到去企业实习的机会。作为企业,如果大量接受学生实习,肯定会占用企业资源,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企业正常运作和利益。所以部分企业会要求高校支付一定实习经费,再考虑同意接受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另外,学生前往企业学习,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都需要保障学生安全。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肯定难以避免要下车间进行学习,了解产品质量及其他情况。在此期间,学生发生意外,企业都会承担一定责任。所以绝大多数企业会有很多顾虑,不愿意摊上重大责任。另外,高校与企业联合,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就业,让大部分学生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签订合同进入实习企业工作。但很大学生在签订合同后,因为考上研究生、公务员等放弃进入企业实习,或者有的学生对于薪水不满意选择离职。这种种原因,会浪费企业的资源,让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降低。因此,校企在合作过程中会存在很大的利益冲突问题。

4. 校企深度融合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由于企业与学校所追求的目标的差异,导致了两者之间的发展方式的差异,企业不愿将更多的人力物力用于办学,而想要将这笔钱用于发展再生产,扩展经营范围,提高收益。由于高校与企业的办学理念之间存在着定位上的偏差,使得高校与行业、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实际需要很难进行有效的对接。在当前,学校与企业之间,产教结合的动机仍然是以招工为主要手段,但职业本科的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却存在着很大的自由度。即使企业提前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中,也 不能在未来的人才招聘过程中带来决定性的影响。由于企业自身的逐利性,导致 了企业在职业本科教育中缺乏内生动力。

4. 广东省职业本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推进策略

(一) 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相融共生

1. 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改善技能人才发展环境

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的作用,紧密对接双链发展需求,减少信息差。由此调整技能人才发展方向并改善技能人才发展环境,提高双方对接匹配度,完成产业链、创新链与技能人才的紧密结合,实现产教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际上是打造由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相互作用的创新生态。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相互融合、相互协同、相互作用的创新生态。紧密结合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和科技创新需求,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形成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深度对接,让更多应用研究型人才、高水平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汇聚到产业链和创新链上来,从而改善技能人才发展环境 [4] 。

2. 转变相互分隔的职业教育办学观,搭建多元参与的合作平台

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的作用,紧密对接双链发展需求,减少信息差带来的差距。由此调整技能人才发展方向并改善技能人才发展环境,提高双方对接匹配度,完成产业链、创新链与技能人才的紧密结合,实现产教融合。为了实现校企的优势互补,广东省鼓励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共同推进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学校积极开展产教融合的项目合作,以满足企业对专业技能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学校还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等资源,以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学校鼓励企业共享学校的设施和资源,以提高合作项目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5] 。在这一互利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关系。学校为企业培养了合格的人才,并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而企业则为学校提供了实践机会和实际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双方的合作不仅促进了校企共同发展,还为社会经济的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构建多元平台,广东省的教育观念得到改变,强调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优势。这种合作关系的建立,不仅使学校和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同时,这种合作也有助于推动教育创新和改革,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

3. 科学规划教学体系,侧重需求导向

产教融合培养人才体系下,为适应与产业匹配的人才培养需求,加强产业与人才的适配度,有效规避各项资源的浪费,发挥产业、企业和院校等产教融合多方主体的发展需求和资源优势,逐步建立集人才培养、科研教学、技术生产为合体的复合型职业教育体系,尊重发展需求趋势。联业技术教育集团体系改革的目标就是从过去的为以供给为导向改变为以需求为导向,加大社会各方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参与。落实“学生中心、产用导向、持续改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以需求为导向,推动职业教育体系的科学规划与建设,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相融共生 [6] 。

(二) 以“共建、共享、共培”为基础,搭建产教深度融合平台

1. 共建实习实训平台,增强各方主体参与感

建设实习实训平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当代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大多数学校注重理论知识培养,忽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共建实习实训平台,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另外,实习实训平台可以为各专业学生提供专业见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真实的项目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工程化训练项目,实现毕业生能力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实习实训平台,是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需求对接的合作。对于大学生来说,此平台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提高了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如果切实落实这项任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会有一定优势,会使他们提升技术技能、就业质量、创业能力,并奠定其长期职业发展的建设,让其具有相对较强的社会竞争能力。实习实训平台的实施可以使产教融合的道路走得更加顺利。

2. 共享优势资源,实现资源最优化组合

共享优势资源,实现资源最优化组合,是推动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建立校企资源共享机制。学校和企业拥有各自的特色资源,通过建立校企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的互通和优化组合。地方政府和教育机构应积极推进校地资源的协同发展。地方政府可以提供场地、用地、基础设施等资源支持,为学校创造良好的办学环境;而学校则可以开放部分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等,服务于当地社区和企业。通过校地资源的协同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不同学校之间应加强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共享师资力量。通过建立校际合作项目,教师可以跨学校进行教学、科研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鼓励学校之间开展课程资源共享。学校可以建立课程数据库,将自己优质的课程进行整理和录制,并与其他学校共享。这样可以实现优质课程的互通互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相关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7]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资源共享的规划和推进工作。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为参与资源共享的学校和企业提供奖励和支持,以鼓励更多的参与和合作。

3. 共培“双师型”师资队伍,优化双师双能师资

教师的培养是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一个关键环节。高校应在多个层面上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科研骨干、行业领军人才以及“双师型”优秀师资的保障。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教学方式下,继续引导和鼓励并组织学校的老师们,在他们的指导下,在他们的指导下,在他们的工作中,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化的要求。“引进来”就是对该产业的高科技人才,如: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专业工程师等,应在该产业内,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并以讲座、学术交流会等形式,与本校的老师进行学术交流,达到互相提高、互相借鉴的目的。以此建立弹性的用工机制,实现校企两方面的师生互动,体现了在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理念下,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和引导。以产教融合为主要方向,建立一种全面的评估体系,从学科专业水平、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综合教学水平、实践操作技能、理论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等多个角度对其展开综合的测试,通过评价机制的创新来提升产教融合的力度和效果。

(三) 以高素质高技能递进为主线,明确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目标

1. 遵循技能培养规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着解决“企业招工难以及劳动者就业难”问题的需要,推动职业本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策略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需要完善教学体系。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建设要求的提高,相关院校迎来了“职业本科”的春天,职业教学体系不断完善,职业本科人才教育硕果累累,但是同时也存在着政策与教学之间的不充分不同步的矛盾。从对相关院校学生的采访和网上实时数据的分析中可看出,职业本科产教融合教育体系在“产”这一块的基础相对薄弱,学生不能充分地体验到企业需求跟学校教学相同步的教学方式,进而造成“学”不对“企”的问题。对此,推进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工作策略需要学校与相关企业相互联系,形成学校教育与企业招工需求的直接联系,为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奠定扎实基础。第二,加大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推进职业本科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处理好学生创新能力和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关系 [8] 。创新型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进而能让职业本科学生在产教融合教学中更加胜任工作。

2. 构建统筹发展格局,形成长效保障机制

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以适应行业和企业的生产需要,是培育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我国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培养实践性技能的关注程度较高,对经费的需求也较大。因此,要加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力度,加强办学经费的使用,加强办学基础设施,改善教学软件、、等方面的教学质量。此外,在进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育的时候,一定要加大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投入力度,并且要设立产教融合企业的特殊基金来进行扶持,从而提高产教融合的人才培育制度中各个方面参与的可能性、积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程度。

(四) 破除校企利益壁垒,校企协同管理人才培养过程

1. 全面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双向评价机制

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在现实中,很多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着利益壁垒,导致校企合作不够紧密,人才培养难以与企业需求相匹配。因此,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成为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实践能力,学校应当增加实践性课程的设置,配备现代化的实验室和设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操作,熟悉实际工作环境。引入企业代表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学校可以邀请来自行业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和教学中,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相符。企业代表可以向学校提供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和技术要求,帮助学校更新课程内容。

建立双向评价机制是优化课程结构的重要环节。学校与企业之间应建立起相互评估和反馈的机制,通过定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学习成果。学校可以通过企业的评价,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培养出的人才符合企业的要求;企业也可以通过学校的评价,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和就业率调查等方式,评估课程设置的效果和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这种双向评价机制有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提升。

2. 建立校企互帮平台,提供专业发展指导

为了破除校企利益壁垒,促进校企协同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一要建立校企互帮平台。该平台可以作为学校与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桥梁,促进双方之间的合作和互助。通过该平台,学校可以向企业提供学生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成果等信息,以便企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和能力;而企业则可以向学校提供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技术需求和用人标准等信息,以便学校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同时,这个平台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和创业的机会,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拓展职业发展渠道;二要提供专业发展指导。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和就业服务。学校可以设立职业发展中心或职业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职业规划。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系列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讲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企业代表也可以参与其中,分享自己的职业经验和行业动态,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就业指导和创业建议。

建立校企互帮平台和提供专业发展指导是推进校企协同管理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手段。通过搭建校企互帮平台,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学校和企业可以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提供专业发展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并为他们提供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支持。只有学校和企业齐心协力,才能够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具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5. 结语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制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它担负着培养满足行业需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使命,也担负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的使命。唯有统筹考虑,多元主体协调合作,才可以达到多方双赢,促进产学结合的目的。在实施这一战略的同时,要把重点放在提高教育水平上,对教育体制、专业设置进行了科学性的调整,对教育体制、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要建立健全产学结合的长期保证体系,从法律法规、财政支持、监督管理和统筹发展等方面,主动进行资源的有效利用,为产学结合提供良好的服务,为产学结合提供良好的服务 [9] ;企业要主动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职责,要正确地抓住发展机遇,要建立起一种互惠双赢的合作观念,努力提高职业学校的产教结合能力。

基金项目

2022年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0220106059),2023年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0230108681),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研究会2021一般课题(GDGZ21Y038),2023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基地项目:职业本科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23JD02)。

参考文献

[1] 郑玮. 广东促就业“新招” [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7-06(002).
[2] 乔连全, 许亚欣.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研究——基于2018-2022年职业本科产教融合政策的文本分析[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27(3): 1-8.
[3] 杨佩月, 周政阳. 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的职业本科高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36): 218-219.
[4] 谢双.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探索——以职业本科教育为视角[J]. 科教文汇, 2022(24): 10-13.
[5] 赵斌.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 2021(1): 77-78.
[6] 刘成有, 冯莉颖, 赵峰. 职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34(2): 234-238.
[7] 何颖, 毛海英, 张娓娓, 等. 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 18(25): 136-138.
[8] 朱琴华. 体系化构建产教融合创新生态[J]. 中国科技产业, 2019(8): 13.
[9] 崔淑淇, 姚聪莉.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目标定位与实现路径[J]. 现代教育管理, 2023(4): 9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