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阶段特征与实现路径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 in Guizhou Province
摘要: 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普遍性与共性,由于资源禀赋的不同,其发展又呈现出特殊性。文章在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对贵州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阶段特征与实现路径进行分析。实现贵州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是选择一条与其区域发展相适应的路径,结合贵州省实际,对贵州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与实现路径进行综合分析。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has universality and commonality, and its development is special due to different resource endowment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nd modern agri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key to realiz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 in Guizhou Province is to choose a path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its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 in Guizhou Province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Guizhou Province.
文章引用:王江柳, 涂文明. 贵州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阶段特征与实现路径[J]. 可持续发展, 2023, 13(6): 1729-1733. https://doi.org/10.12677/SD.2023.136196

1.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内涵

学术界针对传统农业的内涵没有固定的表述,但学者们针对其特征达成了某种共识。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 [1] 认为,传统农业就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传统农业以种植业为发展基础,进行精耕细作,生产规模较小,小农经济特点浓厚,以人力和畜力为主要生产要素动力,大幅度使用有机肥,产出效率低下,农产品自给自足的农业发展阶段。

现代农业是优于传统农业的农业发展阶段,其发展内涵会随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丰富与完善,通过融合社会发展要素不断形成一个完备的农业生产系统。主要通过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农业产出与生产结构特征和农业各项政策制度三个方面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通过充分利用与整合优势农业生产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在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浪潮的影响下 [2] ,社会化生产要求生产手段现代化、劳动者现代化、组织管理现代化、经营模式现代化、资源环境优良化以及农业生产要素国际化的农业生产系统。

贵州农业发展历史悠久,自春秋时期以来,都是农牧结合型农业,畜牧业从属于种植业,农业生产活动都是以满足农民自身发展需要为基础的小农户生产为主,依靠世代相传的生产经验从事农业活动,农业产业规模小,农产品单一,经济附加值低。虽经过不懈努力,农业发展水平速度得到极大提升,但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明显不足之处:一是传统农业仍占较大比重,农业产业化没有完全实现;二是农业要素外流,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三是农业生产仍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掌握不足。若能处理好这些农业生产关系,就能很好的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2. 贵州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阶段特征

卢荣善 [3] 认为,运用一种现代生产要素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适应性调整的农业属于过渡型农业。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让贵州省农业生产积累了很多山区农业生产经验与发展成果,但其仍然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发展阶段。贵州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阶段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弱质性产业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4] ,农业现代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相比于“十三五”时期之前,贵州种植业生产经营规模和养殖业发展规模取得一定成就,但规模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优势农产品生产发展的集中力度不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基础,但建设发展难度较大。农民在农业种植生产过程中“靠天吃饭”,农业生产受环境因素影响严重,且水旱灾害、滑坡、泥石流灾害在山区极易发生,破坏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导致农业弱质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是农业要素外流严重。社会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导致大部分劳动力大量流入非农行业和城市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要素不断外流,只有少部分文化素质水平相对较低的人员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极少部分劳动力“城乡往返”,农业兼业副业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现象日趋明显。

三是受稀缺资源约束,农业发展劣势明显。贵州省人多地少,整体耕地质量等级低,土地资源利用率压力较大。贵州多是山地丘陵,没有平原,受土地、人口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可进行农业生产的耕地较少,农业生产规模小,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难以实现,农业升级难度较大。

3. 贵州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存在的问题

3.1. 山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阻碍农业转型升级

一是水旱灾害频发,加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贵州省山地丘陵占92.5%,地势陡峭,耕地细碎化,整体土层稀薄,植被生长速度慢,生态环境脆弱性强。受水旱灾害影响,水土流失与荒漠化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恢复速度慢,难以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极大程度上影响山区农业的生产发展;二是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山区高频发生,加剧山区的生态脆弱性,不便人们在山区进行农业生产,一定程度上阻碍山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3.2. 土地资源与资金要素稀缺,增大农业转型难度

耕地资源稀缺与资金要素不足,不利于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一是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发展的载体,土地面积大小,土地质量好坏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现代化农业的投入与产出水平。贵州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385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759.21万人,占45.67%。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平均等级5.24等,耕地零碎瘠薄且土地开发利用难度较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阻碍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制约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农业固定资产是农业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最有可能挖掘农村土地产能的关键所在。从主体上说,农民一般进行小规模生产经营,农业生产资金投入力量微小且分散,农业经济内生增长力量难以达到较高水平。而对农业进行专业化生产的企业,受农业生产周期长和自然灾害风险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经营行为受到资金制约。因此,土地资源与资金要素的稀缺性,加大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难度。

3.3. 农业生产者缺乏转型意识,制约农业转型进程

传统农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是农民,绝大部分农业生产者文化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尽管农业生产者熟练地掌握传统农业的种植技巧,但是缺乏对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掌握,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意识薄弱且科学生产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不足,无法准确认识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后带来的实际利益和发展需求,极大程度上制约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在传统农业转型进程中,应着重培育具备专业农业生产知识技能的农民,以实现农业生产者由农业生产技术世代相传的经验农民向具有专业农业生产知识并熟练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的知识农民转变。要顺利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就要保证农业生产者具备农业转型升级的思想条件与农业生产技能 [5] ,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4. 贵州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实现路径

4.1.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脆弱性

水利设施是山区农业的主要基础设施,是克服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建设山地农业适应性的核心措施。通过植树造林、生态修复等固土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提高贵州山区的森林覆盖率,从根本上适应并克服山地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加大良种培育与推广的发展力度,强化山地农作物的抗旱能力与防病虫害能力,改变贵州山区传统的平面开垦种养殖模式,合理利用农作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6] ,因地制宜,进行套种,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作物单位产量,依据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发展立体农业。

4.2. 创新资源渠道,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一是发掘优势农业资源,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贵州省依据自身资源禀赋特点,增加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注重发展蔬菜及食用菌、茶叶、蓝莓等优势经济作物,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联动,从而协调二、三产业发展,不断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建设,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是创新投融资渠道,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创新投融资渠道,对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生态农业发展投入机制进行创新,加大农业财政投入,建立以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农业发展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三是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作为农业生产的载体,农业土地资源幵发受到人均土地面积的限制,在保障农民经济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提高撂荒土地使用效率,有利于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经营。但要构建良好的土地流转市场平台,规范土地流转交易环境,以免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

4.3. 重视高素质农业人才培育

从本质上说,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 [7] ,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全面提高农业主体生产科学技术水平、转变农业生产活动主体对农业转型升级的思想观念,提升农业主体的专业素养。从整体看,贵州省农业人口的文化水平相对偏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发展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政府在参与农业发展管理时,应重视提升农民知识水平,将农业理论知识教育与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相结合,强化农民对农业知识的理解,深化农业主体培育,加大农业人才培养力度。

4.4. 创新农业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

推动贵州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必须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积极整合各项农业资源,合理选择具有发展优势的农业产业项目,逐步搭建各种模式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依靠贵州大数据、智能化与互联网技术资源,打造“互联网+”智慧农业,集物联网、农产品原料、商品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条。根据贵州各个区域资源禀赋的不同,选择适合的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一、二、三产业发展体系,促进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创新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综合效率,有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西奥多∙W∙舒尔茨. 改造传统农业(英文本)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20.
[2] 余思明, 覃朝晖. 我国西部地区要素禀赋、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J]. 商场现代化, 2023(6): 128-131.
https://doi.org/10.14013/j.cnki.scxdh.2023.06.027
[3] 卢荣善. 走出传统: 中国三农发展论[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18-23.
[4] 魏胜文. 甘肃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功能定位[J]. 甘肃社会科学, 2009(6): 133-136.
https://doi.org/10.15891/j.cnki.cn62-1093/c.2009.06.059
[5] 王金河, 张玲梅. 传统农业数字化转型应对策略研究[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2): 67-74.
https://doi.org/10.16284/j.cnki.cn37-1401/c.2023.02.004
[6] 张攀春, 何胜利. 生态脆弱性视角下山地农业适应性对策研究[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8(2): 99-103.
https://doi.org/10.16856/j.cnki.52-1141/c.2013.02.027
[7] 向东梅. 中国农业生产组织结构问题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农业大学,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