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经济圈预制菜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Prefabricated Vegetable Industry Cluster in the Chengdu Chongqing Shuangcheng Economic Circle
DOI: 10.12677/ASS.2023.1211853, PDF, HTML, XML, 下载: 502  浏览: 65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陈国庆:成都锦城学院,数学建模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尹祎璐, 陈美先:成都锦城学院,财务会计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成渝双城经济圈预制菜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创新发展Chengdu Chongqing Shuangcheng Economic Circle Prefabricated Dishes Industrial Clusters Development Path Innovative Development
摘要: 研究旨在研究成渝双城经济圈预制菜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具备发展预制菜产业集群的良好条件,包括人口规模、地理位置和农产品资源。为实现集群发展,建议加强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综合配套建设,产品多样化发,推动市场融合,打造特色品牌。通过实施这些措施,预制菜产业集群将实现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prefabricated vegetable industry cluster in the Chengdu Chongqing Shuangcheng Economic Circle.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we have found that the region has good conditions for developing prefabricated vegetable industry clus-ters, including population siz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resources. To achieve cluster development, it is recommended to strengthen the enhancement of product added value, enhance comprehensive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diversify product development, promote market integration, and create distinctive brands. By implementing these measures, the prefabricated vegetable industry cluster will achieve rapi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king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Chengdu Chongqing Shuangcheng Economic Circle.
文章引用:陈国庆, 尹祎璐, 陈美先. 成渝双城经济圈预制菜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11): 6237-6243.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11853

1. 引言

当前,中国预制菜市场发展方兴未艾,并呈现出区域集聚、跨界融合、线上线下等趋势。2021年以来,中央、省、市高度重视预制菜产业发展,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82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4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加强预制菜等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由于受到一部分关于川渝菜品传统技艺以及思想传承的影响,目前部分传统川菜在制作过程仍然延续了最为传统的手工式加工方式,其总体的生产集约化程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此外大量预制川菜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这极大地限制了川菜产品的生产效率,也使得川菜文化及产品的宣传推广受到制约。在政策利好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预制菜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本文旨在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预制菜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劣势,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预制菜产业集群发展路径。

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超过3300亿元,将建成50个以上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预制菜产业园。2021年6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首次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这一系列政策利好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21年12月,川渝两地建立川渝预制菜产业联盟,开展战略合作。成渝两地积极响应,将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预制菜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合作内容,推动两地预制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预制菜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提出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预制菜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为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2. 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预制菜产业的深入发展,国内外学者对预制菜产业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呈现出不同的研究视角。

王卫(2022) [1] 以剖析预制菜发展现状、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为基础,同时又对其未来发展途径进行展望。谭震(2014) [2] 从调理食品的定义和分类特点出发,以两家预制湘菜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例指出了发展预制湘菜意义、优势和发展趋势,为预制湘菜的安全生产、发展方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一些学者则以地方预制菜发展为研究的切入点,例如,王绪模(2022) [3] 重点指出川菜预制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表明要想将区域性预制菜推向全国,最关键的是要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供应链和一个强有力的冷链体系。发挥行业协会以及区域产业协同的作用,推动川菜预制菜产业发展。叶蔚歆(2022) [4] 通过分析广东各地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境况,建议广东在发展中要以规范化为先导,实施差别化发展策略,进一步加深产业链上、下游“链式”合作,加快“集群效应”的发挥,促进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赵超凡(2023) [5] 分析预制菜产业在检测方法、标准修订、质量管控、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从产品研发、复合型人才培养、企业发展挑战、管控体系等角度,对预制菜产业发展现存问题进行详细剖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柴容等(2021) [6] 简述预制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疫情的催化推动预制菜的需求量剧增,新消费群体,新渠道,新技术,使得预制菜进入高速成长期,探讨预制菜行业生产端与运营端的创新。袁帅(2022) [7] 指出,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在预制菜行业中,迫切需要建立并健全相应的标准体系,预制菜产品的可追溯管理应该与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的溯源管理要求相一致。提高预制菜企业入市的标准,鼓励大型商场和连锁企业开展预制菜的供给工作,用扶持本土大型、规范企业做大做强的办法来保证市民对预制菜的需要。赵福振等(2022) [8] 迫切要求预制菜行业在其食物特性的前提下,迅速建立其内在的理论与现实的依据,并将其外在的上游与下游的联系理顺。王诗琳(2023) [9] 提出依托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定和落实产品标准化,提升从业技术水平、加强社会共治共管等是保证和促进预制菜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综上所述,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预制菜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但已有研究更多侧重于预制菜产业本身的发展路径、解决方法的角度,很少涉及区域间的预制菜产业集群的融合发展研究,为此,本研究从产业集群出发,探讨成渝双城经济圈预制菜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为该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预制菜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预制菜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的要求。得益于外卖点单、物流配送等的发展,预制菜主要市场在一线城市,逐步向二三线城市延伸,市场增长空间仍然较大。

四川发展预制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市场方面,四川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省,消费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四川有着独特的区位条件。原料方面,四川生猪、油菜籽、蔬菜等产量稳居全国前列,可以为预制菜产业提供丰富的原辅料;创新方面,全省开设有食品加工产业相关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数量超50所,年平均培养食品加工产业相关学生1万余人;文化方面,川菜历史悠久,根据部分学者调研显示,超过70%的消费者喜欢川菜,成都享有“世界美食之都”称号已有10余年;四川拥有良好的农业基础,有大量适宜生产预制菜的农产品资源。

重庆市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主产区,是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国家战略为基础,从政策支持、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三方面具备引领地位。国家发改委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建设“西部预制菜产业基地”。四川省和重庆市相继出台了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这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目前,成渝双城经济圈内的预制菜企业主要包括传统的川渝菜系品牌企业,如四川水煮、重庆火锅等,以及知名食品企业,如海底捞、新希望六和、双汇、三全等。这些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增加了预制菜的销售量。仅在2021年,四川省和重庆市就实现了近18亿元的预制菜电商销售额。据相关研究报告指出,预制菜的年均复合增速保持在20%左右,到2023年,中国的预制菜产业规模将达到5165亿元左右,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这一趋势表明,预制菜产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4. 成渝双城经济圈预制菜产业集群发展困境

4.1. 对高附加值环节布局尚待加强

四川和重庆两地预制菜企业在产品设计研发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以四川为例,四川省内拥有一批知名预制菜生产企业,如金丹食品、嘉和一品、巴楚鱼馆等,它们的产品已经形成一定的设计研发能力。虽然在产品设计研发方面已具有一定基础,但目前对高附加值环节的布局尚待加强。例如,四川的川式火锅食材由于其独特的风味与口感,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多数川式火锅食材企业还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因而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因此,如何提高预制菜产品附加值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消费者对预制菜产品的认知度较低。由于大部分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认知仅限于“方便快捷”等基础认知层面,而对“口味独特”“营养健康”等深层次认知度较低。因此,如何提高预制菜产品在深层次上的认知度是一项重要任务。

加之供应链上游企业布局较少。目前大多数预制菜企业并没有建立起稳定可靠的供应链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制菜产业集群的发展。

4.2. 在综合配套建设上尚需提升

供应链和物流是预制菜产业集群的核心问题。目前,成渝两地预制菜企业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相对薄弱,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物流成本过高,且配送速度慢。目前,成渝两地预制菜企业的物流主要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配送,但是这些第三方物流公司没有自己的配送车辆和冷库,也没有完善的冷链运输体系,在运输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一些企业虽然配备了冷冻冷藏设备,但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效果不佳,在运输过程中易造成产品变质。

二是缺乏专业的仓储、冷库和配送中心。目前,成渝两地预制菜企业普遍缺乏专业的仓储、冷库和配送中心,在对产品进行储存时需要专门的冷库或冰柜,但很多预制菜企业并没有自己的冷链运输车辆或冷库。此外,预制菜企业的产品配送通常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缺乏专业的仓储、冷库和配送中心。此外,预制菜企业对于产品的分类和储存缺乏专业知识,导致运输过程中会出现食材损坏和变质等问题。

4.3. 产品同质化严重

许多预制菜企业在产品研发中使用类似的配方和工艺,导致产品口味和口感相似。这可能是因为企业之间缺乏创新和差异化意识,或者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选择了相似的配方。在川渝两地的预制菜市场上,常见的菜品种类相对有限。川菜馆作为主要需求方,常常集中在川菜的经典菜品上,如麻婆豆腐、宫保鸡丁等,这导致了大量企业生产类似的产品,缺乏菜品创新和多样性。

许多预制菜企业在产品包装和外观设计上缺乏差异化。常见的塑料盒包装、统一的标签和包装设计,使得产品在货架上难以区分,缺乏吸引力和独特性。

除了少数知名餐饮品牌外,大部分预制菜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相对薄弱。缺乏强有力的品牌定位和形象塑造,导致产品在市场中难以突出,消费者对不同品牌之间的区别和特点认知不足。因此,预制菜行业在产品开发时应注重研发人员对菜品口味的创新和研发,打造符合消费者预期的产品。

4.4. 行业协会作用有待强化

预制菜产业是一个涉及原料、研发、生产、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复杂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行业协会的介入。目前,我国预制菜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预制菜企业数量众多,行业协会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部分协会自身能力建设不足,对行业内的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

一些协会未与当地政府部门建立有效联系,在协调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矛盾方面做得不够,也未能充分发挥出其桥梁作用。因此,预制菜行业协会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

5. 成渝地区预制菜产业集群发展的创新发展路径

5.1. 提高产品附加值

基于成渝地区预制菜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结合当前社会消费习惯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可从产品包装、口味、健康、便捷、营养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预制菜产品附加值,提升预制菜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

一是注重产品包装设计。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设计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符合时代审美的包装,体现预制菜产品的独特性和独特性。此外,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和地域文化差异,在包装上增加地域元素或品牌形象。

二是丰富产品口味。围绕“吃好、吃得健康”主题,研发具有四川特色的火锅底料、川菜调味料等产品。此外,通过调整食材的比例和用量,制作出符合不同消费者口味需求的预制菜产品,以提高预制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提升食品健康程度。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严格把控生产源头和成品质量安全管理,在研发生产过程中不添加过多防腐剂、人工色素和香精等食品添加剂;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和质量检测,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生产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和检验标准,确保预制菜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四是提高产品营养价值。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注重营养搭配;另一方面,对原材料进行科学加工处理并制成成品。在原材料选择上应注重绿色、天然、有机食品的生产;在成品加工过程中应注重营养价值的保留和利用。此外,预制菜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和地域文化差异对预制菜进行合理搭配,通过对菜品进行科学处理以提高其营养价值。此外,预制菜企业还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中,提高产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感。

5.2. 提升综合配套建设

一是推进预制菜产业园区建设。依托现有产业园区,在成渝两地的工业集中区、农业园区中选择若干个园区作为预制菜产业园。同时,在各产业园内,根据行业特点,引导预制菜企业向食品工业集中区集聚,实现产业集聚。

二是提升物流配套能力。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地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优化成渝两地物流布局和线路布局,进一步强化运输组织协调和运营管理,畅通物流通道。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预制菜配送中心、预制菜智能仓储中心、预制菜冷链物流基地等,提高预制菜运输效率和保障能力。

三是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满足预制菜企业融资需求。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预制菜企业提供优惠贷款。鼓励农业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在成渝地区设立预制菜产业基金或信贷专营机构,积极引进金融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成渝地区预制菜产业集群建设。

5.3. 产品多样化发展,避免产品同质化

目前成渝地区预制菜产品种类繁多,但多为标准化、规模化产品,预制菜加工水平不高,在种类和品质上差异较小。此外,目前成渝两地预制菜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小、集中度不高,存在着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因此,为推动成渝地区预制菜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丰富产品种类。由于成渝地区气候、物产等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可充分利用两地资源禀赋及优势产业,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等国家战略,依托川渝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以火锅底料、火锅食材、川菜调料为主的火锅调料系列产品;以重庆、四川泡菜为主打的泡菜系列产品;以成都、重庆小面为主打的小面系列产品;以重庆小面、酸辣粉为主打的酸辣粉系列产品;以川渝特色小吃为主的小吃系列产品;以重庆特色火锅食材为主的火锅食材系列产品。

二是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预制菜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进行强强联合,建立战略联盟合作关系,组建或加入行业协会组织,形成行业联盟或协会组织间的联盟机制。

三是打造特色品牌。创新特色品牌建设模式,依托成渝地区丰富的食材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打造一批具有特色文化内涵和品牌影响力的预制菜产品。

四是加强协同创新。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等方式进行技术创新合作,搭建科技研发平台等方式进行技术创新合作;通过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合作。

5.4. 推动市场融合

推动成渝两地预制菜产业与市场的融合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区域协同水平,更好地推动成渝地区预制菜产业的发展。首先,进一步提高区域内企业的协调机制,推动成渝两地预制菜企业在市场营销、品牌打造、质量安全等方面加强合作,构建完善的市场机制。其次,促进成渝两地预制菜企业跨区域合作,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形成合力发展态势。同时,政府应支持成渝地区预制菜企业在川渝地区建立销售中心或物流配送中心,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最后,培育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和品牌集群。通过制定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等措施推动成渝地区预制菜产业品牌建设。

5.5. 打造特色品牌

在产品结构上,要注重研发开发富有特色的预制菜产品,推动产品多元化、差异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品牌打造上,要注重强化区域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结合成渝地区的产业发展特色和优势资源,培育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知名预制菜品牌。在区域联动上,要注重强化区域品牌的联合推广和宣传。要与川渝两地政府及行业协会等机构加强合作,在成渝地区搭建预制菜产业联盟或联合会,为推动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快推进预制菜品牌建设。在质量标准上,要注重强化成渝两地预制菜行业的标准化建设。鼓励相关企业制定预制菜产品质量标准及企业标准,推动标准之间的互认与衔接。在物流配送上,要注重打造统一的物流配送体系。同时要注重强化成渝两地预制菜企业的质量监督机制,推动成渝地区预制菜产业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扩大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

6. 总结

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预制菜产业发展存在着附加值低,综合配套建设,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协会作用不明显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全国其他地区预制菜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此,应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预制菜产业集群内各主体共同协作,打造“中国餐饮新势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综合配套建设,产品多样化发展,避免产品同质化,推动市场融合,打造特色品牌等加强区域协调联动,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预制菜产业集群,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基金项目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川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成渝双城经济圈预制菜产业集群及空间差异化策略研究”(项目编号:CC23G23)。

参考文献

[1] 王卫, 张锐, 张佳敏, 吴周林. 预制菜及其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展望[J]. 肉类研究, 2022, 36(9): 37-42.
[2] 谭震. 湖南省预制湘菜生产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 2013.
[3] 王绪模, 朱克永. 顺应大势 形成合力 促进川菜预制菜产业加快发展[J]. 现代食品, 2022, 28(5): 49-52.
[4] 叶蔚歆, 卜智斌, 吴继军, 等. 广东省预制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 中国果菜, 2022, 42(11): 1-5+55.
[5] 赵超凡, 陈树俊, 李文兵, 等. 预制菜产业发展问题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 2023, 39(2): 104-109.
[6] 柴容, 王艳. 预制菜: 餐桌上的千亿新战场[J]. 中国食品工业, 2021(1): 105-113.
[7] 袁帅. 把预制菜标准化放在重要位置[J]. 小康, 2022(19): 54-56.
[8] 赵福振, 杨格, 杨铭铎, 张璇. 发展预制菜产业的意义与前景——基于预制菜的食品属性[J]. 中国调味品, 2022, 47(10): 215-220.
[9] 王诗琳, 朱慧君, 董洪志, 等. 预制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 农产品加工, 2023(4): 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