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Research on Green Finance Suppor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Taking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FIN.2023.136139, PDF, HTML, XML, 下载: 191  浏览: 662 
作者: 姚 焕, 杨宏伟: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甘肃 兰州
关键词: 绿色金融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甘肃省Green Finance Rural Revitaliz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Gansu Province
摘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成果的同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血脉,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省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乡村绿色金融制度保障与风险监管机制、健全乡村绿色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乡村动力、优化乡村金融环境,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与碳市场建设等对策建议。
Abstract: If the nation wants to rejuvenate, the countryside must be revitalized. While consolidating the victorious achievemen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 historic shift in the focus of the “three rural areas” work. Finance is the bloodline of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vigorously developing green finance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ervices economy.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green finance in Gansu Province in suppor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guarantee and risk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rural green finance system, improve the rural green financial system, improve the motiva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serve rural areas, optimize the rural financi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rural industr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arbon market.
文章引用:姚焕, 杨宏伟. 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 金融, 2023, 13(6): 1306-1314. https://doi.org/10.12677/FIN.2023.136139

1. 引言

随着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的如期实现,中国将进入向富裕社会迈进的“后小康”时代,国家“三农”工作的重点逐步由脱贫攻坚转移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 [1]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出了更高要求。绿色金融兼具绿色生态功能导向和经济发展双重功能,凭借其特殊优势成为了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工具。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农产品种类单一,农村金融市场严重缺失,市场有效供给不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现象较为严重,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阻碍,加之甘肃省部分脱贫县存在传统农业污染严重、乡村环境不宜居等问题。绿色金融能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兴农业业态提供资金支持。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省绿色金融现状及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符合甘肃省省情的发展路径,以期为甘肃省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 甘肃省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2.1. 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建设成果显著

近几年来,甘肃省不断加强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的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表1所示,内容涵盖农村金融、农村保险、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等方面。致力于以绿色产业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促进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合理利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甘肃省的绿色金融发展成果。

2.2. 绿色金融产品多元化发展

甘肃省绿色金融产品发展情况如下:绿色信贷方面,甘肃省绿色信贷发展相对成熟,且绿色信贷规模在甘肃省绿色金融规模中占比较大。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甘肃绿色贷款余额3064.91亿元,较2020年上升34.07%,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2.05%,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从贷款投向看,甘肃省绿色贷款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目前开发了“光伏贷”、“风电贷”、“节能贷”、“陇药通”、“金种宝”等绿色信贷产品,致力于满足绿色低碳领域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Table 1. Green finance to support rural revitalization-related policies combed

表1. 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梳理

甘肃省绿色保险与绿色债券发展起步较晚,但在相关政策指导下,其发展速度正在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绿色债券方面,截至2021年,甘肃银行和兰州银行发行4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全部投向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能源、污染防治等绿色项目。甘肃电投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绿色中期票据10亿元,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绿色水电、风电项目建设。

绿色保险方面,目前,甘肃省绿色保险的险种有环境污染责任险、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农业保险等。就环境污染责任险而言,截至2022年,甘肃省的环境污染责任险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总保费收入与甘肃省上百亿的保费规模相比,还亟待进一步发展。

农业保险方面,甘肃省充分发挥农业保险风险保障作用,2021年全省实现签单保费19.94亿元,参保农户185.48万户,支付保险赔款18.45亿元,受益农户141.59万户次。开展巨灾保险工作试点,扩大“保险 + 期货”覆盖范围,截至2021年末,全省新增落地“苹果(玉米、鸡蛋、饲料) + 保险 + 期货”保单62单,保费合计9619.5万元,提供风险保障近17.24亿元,受益农户4.81万户次。农业保险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为甘肃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了积极作用。由图1可以看出,甘肃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自2018年开始,逐年稳步上升,农业保险规模不断扩大。

数据来源:2022年甘肃省发展年鉴。

Figure 1. Changes i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premium income in Gansu Province from 2017 to 2021

图1. 甘肃省2017~2021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变化情况

2.3. 甘肃省绿色金融指数稳步上升

绿色金融指数是计量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专业性工具。通过研究绿色金融指数可以对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程度做出评价,优化绿色金融发展,推动可持续经济绿色健康发展。本文参照《中国统计年鉴》、各省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保险年鉴》,为便于分析比较,选取了2016~2020年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个与甘肃同样有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省份的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保险、政府支持等绿色金融数据(如表2所示),采用熵值法测算出其绿色金融指数及其变化趋势。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Table 2. Green finance development indicators

表2. 绿色金融发展指标

数据来源:2022年甘肃省发展年鉴。

Figure 2. 2016~2020 green finance development index for six provinces

图2. 2016~2020年六省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出结论:相较与同样有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浙江,广东两省,甘肃、贵州、新疆三个西部省份绿色金融指数较低且发展不稳定,但是在2019年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获批后,甘肃省绿色金融指数开始稳步上升。这样的积极表现,既是甘肃省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也是绿色可持续发展所需。

另参照《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甘肃发展年鉴》,采用熵值法测算2016~2021甘肃省内五大经济区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绿色权益、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数据,作为绿色金融发展指标(如表3所示),得出绿色金融指数及变化趋势,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Table 3. Green finance development indicators

表3. 绿色金融发展指标

Table 4. Green finance development index of the five major economic zones in Gansu Province from 2016 to 2021

表4. 2016~2021年甘肃省五大经济区绿色金融发展指数

通过对甘肃省五大经济区2016~2021年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甘肃省内五大经济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差距较小,其中陇南经济区由于其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及经济基础,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为领先,陇中经济区受兰州–白银经济圈影响,经济基础较好,交通发达,有良好的绿色金融发展基础,河西经济区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工业产值占全省1/5以上,但沙漠戈壁面积较大,制约绿色金融的发展。甘南经济区内少数民族占本区2/3,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不便,绿色金融发展基础较为薄弱。陇东经济区发展以农业为主,工业水平较低,但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因此其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略低与其他几个经济区。

3. 存在的问题

3.1. 绿色金融制度、市场体系建设亟待完善

(1) 目前甘肃省关于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文件多以激励性的意见倡导为主,制度缺乏差异化与多样化,部分领域存在空白,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结合的政策体系还不完备,不能满足当前绿色金融发展的需求,导致绿色金融业务难以在乡村深入发展。

(2) 政府对乡村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不足。在财税政策方面,对银行金融机构的税收优惠、制度保障不完备,加之风险补偿和政府担保机制的缺乏,使得部分乡村振兴绿色金融产品风险过高。导致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不高 [2] 。

(3) 政府对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监管机制有待健全,目前的政策在可行性和强制性方面效力不足,导致监管机制效力低下,执行力差。具体来说,在缺乏外部监督和约束的情形下,具备逐利性的金融机构往往会将资金投向高回报率的非绿色行业,甚至引发“洗绿”问题的出现 [3] 。

3.2. 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动力不足,产品种类单一

(1) 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积极性不高。虽然政府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将资金流向乡村振兴领域,但由于社会资本进入“三农”领域存在交易成本高、回报时间长、收益率不高等问题,同时银行内部存在经营绩效考核机制的压力,导致金融机构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性并不高,许多乡镇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甚至不了解绿色金融。

(2) 乡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不足,从业人员专业性不足。金融机构是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目前,甘肃省乡村地区金融机构数量严重不足,覆盖率较低,数量和类型都偏少,由表5可以看出,甘肃省内的金融机构多以银行为主,主体单一,其他金融机构占比仅为2%,很难满足绿色金融支持振兴中金融业务多样化需求。以甘肃省农村信用社为例,每万平方千米甘肃农信营业网点个数为107个,并且大多数网点只办理存取款、转账汇款等基础业务,业务权限并不高。

Table 5.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Gansu province in 2021

表5. 2021年甘肃省金融机构情况

数据来源:2022年甘肃省金融运行报告。

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不仅要求掌握金融、生态、环保、水利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还要求从业人员熟悉乡村的人文历史、经济环境、农业模式、产业运作等知识。专业人才的匮乏会制约绿色项目识别和绿色产品创新等方面的进展,进而阻碍绿色金融在乡村领域的发展,甘肃省在这方面的人才匮乏尤为严重。

(3) 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尚不完善,金融产品发展滞后。目前甘肃省绿色金融体系主要以绿色贷款为主,其他绿色金融产品发展水平较低且品种多样性不足。同时,由于金融机构存在环保意识薄弱、缺乏政策和法规支持、产品开发资金成本偏高等问题,导致甘肃省绿色金融产品发展较为滞后,无法吸引更多投资机构关注。

3.3. 乡村信用担保环境有待优化

乡村信用体系和担保不完善。目前,甘肃省的信用体系建设比较落后,在信用数据共享和信用信息公示方面还不够完善。就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甘肃省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受教育水平、法律意识较低。骗贷和逃贷时有发生,这也是银行在农村慎贷、惜贷的原因。其次,农村信息化程度较低,信用记录不够完整,无法记录和客观评价农户的信用信息。最后,信息共享机制的不完整,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增大了信息共享的难度,对乡村信用体系建设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虽然,甘肃省目前建立了由甘肃金控融资担保集团牵头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但其面向乡村主体的服务仍在不断下沉与完善中,农村担保机构相对较少,且存在规模小、技术支持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农民的担保要求。

4. 对策建议

4.1. 完善乡村绿色金融制度保障与风险监管机制

第一,在财税政策方面,通过税收优惠、利率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加强政府、绿色产业、第三方金融机构三者之间的联动,发挥财政在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资金支持与政府导向作用,提高金融机构参与乡村振兴业务的积极性与绿色产业发展效率。同时,将中央与地方的部分财政用于支持富民产业,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绿色PPP等促进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进而完善绿色发展的正向激励机制。

第二,在风险防控体系方面,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风险,为有效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强绿色金融协同监管、绿色金融风险检测预警、提高信息披露水平,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建立风险预防机制 [4] 。一是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明确产品标准及支持领域,二是建设有效的风险预防机制,精准、及时地识别金融风险。三是强化乡村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系统,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注重风险防控人才培养,明确政府、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等主体的责任,做到权责清晰。

第三,在监管机制方面,首先,应完善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监管体系的法律制度建设,进行设范型立法、管理型立法与促进型立法的相互衔接,限制性规范与鼓励型规范的并举 [5] 。其次,由于绿色金融在生态环境方面区别与传统金融的特性,应差异性地建立适合绿色金融的生态环境与金融风险并重的监管机制,强调绿色至上,生态优先。再次,我国金融业秉承“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理念,而绿色金融由于其参与主体多元化,所以监管机制也应秉承多元化的原则,应加强绿色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优化监管格局关系,增进监管机构之间的互动,完善、提高监管协调的相关制度规则,充分推进构建多元化监管主体格局下绿色金融监管良性互动 [6] 。

4.2. 健全乡村绿色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乡村动力

4.2.1. 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动力,强化责任担当

第一,加强政策指引,通过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杠杆作用,建立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评估机制 [7] ,对金融机构服务情况进行考核,依照考核结果实行定向降准战略,进而提高金融机构的内生动力。

第二,强化金融机构坚持生态文明优先的环保意识。一是引入环保考核机制,明确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经营活动中应考虑的绿色发展和社会责任因素,提高金融机构对环保的重视。二是加强内部培训,培养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使从业人员认识到环境保护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不是“唯绩效论英雄”。三是为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绿色贷款,在审批贷款时,要求企业提交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进而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4.2.2. “普惠 + 绿色 + 科技”共同赋能乡村振兴

协调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共同发展是我国金融改革创新主要着力点之一,对实现“双碳”目标与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金融科技能够有效化解融合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过程中的短板问题,在推动环境保护,产业绿色转型的同时,深化乡村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及丰富应用场景。

一方面,金融科技可以将区块链技术用于绿色金融领域的信贷流程,通过建立去中心化的信贷账本,提升流程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移动支付技术,能够有效打通乡村“最后一公里路”,使绿色普惠金融可以更加便捷地普及到农村和偏远地区,让更多人获得绿色金融服务。同时,移动支付也可以为农村电商等绿色贸易提供支持和便利。

4.2.3. 创新乡村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与产品

一是建立健全乡村绿色金融机构体系。逐步放宽金融机构准入标准,优化各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增加各网点的服务范围,为农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探索建立乡村绿色期货市场与保险市场,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分散功能,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机制,设立“农业 + 保险 + 期货”试点,形成农业保险、涉农信贷、农产品期货联动机制的金融支农体系 [8] 。

二是绿色金融市场创新与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在“双碳”目标的战略部署下,建立乡村碳市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也为乡村绿色金融市场创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通过将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金融工具与乡村碳汇产品结合 [9] ,在实现碳中和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使“绿水青山”转化为真正的“金山银山”。同时,鼓励金融机构立足“三农”实际进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将乡村绿色产业与供应链金融相结合,构建“农村电商平台 + 农户 + 绿色产业 + 银行”的农业生产供应链场景,扩展农户融资渠道,致力于解决农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单一”的难题。

4.3. 优化乡村金融环境,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助力产业兴旺。绿色金融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目标的重要助推器。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加强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交集,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10] ,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应充分利用乡镇地域特点和自然优势,以支持涉农产业作为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助力传统农业向高品质、高附加值、高科技农业转型升级。

二是结合“双碳”目标,助力生态宜居。一方面,绿色金融可以为加强农村环境有效治理、夯实生态提供资金支持。生态宜居的前提是生活宜居,通过设立“美丽乡村贷”可以为乡村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等提供绿色信贷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在乡村建立碳市场,增强乡村林地、草地、农林等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推进农村地区碳汇的科学核算研究和实施,进而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碳排放,推动生态环境改善,满足农村人口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1] 。

三是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助力乡风文明。通过推进乡村绿色增信平台建设,收集农户金融信用信息,将相应的信用信息通过绿色增信平台进行评级,并对接征信系统,致力于破解信息共享壁垒的难题,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同时,由政府牵头,联合金融机构、第三方担保机构等建立涵盖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水域和林权抵押、厂房和大型农机具抵押等内容的乡村信贷担保体系与风险补偿基金,能有效分解绿色信贷风险,改善乡村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魏后凯. “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若干重大问题[J]. 中国农村经济, 2020(1): 2-16.
[2] 王小华, 杨玉琪, 程露. 新发展阶段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问题与解决方案[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6): 41-50.
[3] 尹宁. 乡村振兴视阈下绿色金融的法律制度研究[J]. 北方金融, 2022(10): 77-82.
[4] 沈毅刚. 关于上海黄浦金融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J]. 时代金融(上旬), 2019(1): 94-96.
[5] 范少虹. 绿色金融法律制度: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应然选择与实然构建[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2): 75-79.
[6] 肖韵. 我国金融监管协调制度的完善研究——以法律制度为视角[J]. 宏观经济研究, 2017(6): 24-31.
[7] 郑寿明, 吴滋兴, 张茂林, 李秀明, 刘婉. 农村金融创新与政策支持问题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J]. 福建金融, 2019(5): 21-26.
[8] 天胶“保险期货”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N]. 期货日报, 2020-09-06(03).
[9] 中国人民银行庆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满红智. 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策略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 甘肃金融, 2022(5): 55-61.
[10] 农业银行: “双碳”目标下的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N]. 财新周刊, 2022-08-12(10).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N]. 人民日报, 2018-0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