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年来,科技不断进步导致人类活动痕迹加剧,从而为地球环境带来负面影响,面对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工业化的矛盾,林业资源如何开拓发展,是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贯穿社会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林业产业正处于全面推进阶段,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连续保持快速增长,2022年产值达到8.04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超过1800亿美元,我国已成为世界林产品生产、贸易、消费第一大国。
产业想要稳步健康发展,离不开财务管理的综合提升,并需要财务人员通过不断实践提炼科学理论,以此去支撑业务部门高效率运转。但现阶段我国林业财务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此提出几点,并结合实际情况罗列相关建议。
2. 林业财务管理概论
林业财务管理主要目的是提升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业务健康发展,其基本原则包括坚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正确看待林业发展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80年代开始,我国就有学者研究林业相关财务管理,经过数十年的社会发展,林业资源作为典型的自然资本发生了显著变化,财务管理内容也进行了迭代,现阶段的财务管理研究在国库统筹规划以及内部监督方面颇有进展,但在管理制度、大数据智库等方面仍然存在漏洞,从业人员不能主动利用新技术优化工作流程等问题仍然存在。笔者认为我国林业财务管理发展,必须依托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形成规范性、实用性、高效性的相关工作蓝本,以此提升工作效率、落实统筹规划。
3. 林业财务管理体系现状
林业产业结构分为林业生产、林业相关制造活动、林业旅游三大产业,其中第一产业占比90% [1] 。根据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年报披露,合并利润后营业总收入达到两千亿人民币,林业财务管理随着经济发展形成庞大的体量,对传统林业财务管理工作造成冲击,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
3.1. 信息化数据建设
3.1.1. 项目资金管理缺乏信息化技术支撑
高效管理林业项目资金是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必要之举。当今社会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信息化在各行各业中被广泛运用,企业想占领更多的市场价值就必须着重做好信息化建设。因此,林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有信息化技术支撑才能走得更远更稳。当今仍然有不少林业事业单位保持使用手工记账和单一功能财务软件记账的,只有在上级部门的要求下才被动升级。可是单位的机制体制改革速度快,许多财务软件跟不上体制改革速度,从而导致财务核算软件与会计制度脱节 [2] 。在目前的林业系统中,仍然有个别企业忽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将数据库运用到传统项目管理体系中(见图1),也有一些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滞后,没有及时更新换代 [3] 。种种原因固然导致财务管理效率低,影响林业整体的行业发展。

Figure 1. Tradi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图1. 传统项目管理体系
3.1.2. 林业产业缺乏大数据治理
大数据治理是当今社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所有领域都涉及数据运用,如何有效且安全管理并运用数据是国家发展道路上必须思考的问题。世界各国陆续重视数据的开放,数据成为各行各业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枢纽,数据开放并不意味着将一切毫无保留地分享,而是在做好安全维护的基础上开放可公开的数据。而如今,仍然有大部分行业包括林业都会因为利益得失问题或对数据公开后安全性抱有怀疑,从而拒绝公开相关数据,隐藏了对行业未来发展有重大价值的数据,导致行业发展受到了阻碍 [4] 。
3.2. 林业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限
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决定了财务管理体系的质量和发展速度。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局限在编制会计凭证、开具发票和申报纳税事项等传统且繁琐的工作内容。但作为一名有专业水平的财务人员,还需要具备对传统财务工作达到熟练且准确率高的程度,并且能掌握企业的全面预决算编制、绩效管理和税务策划等对专业性有更高要求的工作。当前从事林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并不高,存在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服务态度不端正等问题,这导致财务管理人员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走向更高层次的管理水平 [5] 。
3.3. 林业产业缺乏业财融合的意识
业财融合理念使财务管理工作能辅助业务开展,推动传统的财务会计转型为管理会计,企业利用业财融合的策略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并建立企业独有的财务管理机制。一方面,当前林业经营管理缺少管理会计进行分析、控制和监督,较少财务会计为业务人员服务的同时通过业财融合的方式转型为管理会计实现参与策划、控制和决策为一体。另一方面,两个部门相对独立存在,目标往往不会统一且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会对相互的工作存在不理解的现象,故现阶段难以实现业财融合 [6] 。
3.4. 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才能最大化实现项目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制定财务管理制度不仅能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和监控资金使用的安全,而且对整个企业的所有相关者都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缺乏财务管理制度的约束会导致项目资金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从而出现不当行为套取资金和非法挪用资金等问题。当前的林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欠缺的是随着国家最新政策及时修订并制定管理制度的这一行为,对于成本控制、财务分析等更深层次的财务管理制度在林业产业中较为稀缺,林业企业不能止步于制定基础的财务管理制度,而不去挖掘分析自身的财务情况并制定长期战略去争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5. 缺少复合型资金来源规划
当前林业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收入来源呈现不一样的方向,事业单位主要集中在财政拨款收入和事业收入,其中财政拨款收入占主要地位,经营收入并不理想,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年部门预算收入公示,一般公共事业拨款收入占总收入46.09%,事业单位经营收入仅占0.47% (见图2)。

Figure 2. Budget revenue of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in 2023
图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年部门预算收入
而企业单位主营业务在于国内外森林工程收入,以及相关咨询加工等业务。长远来看,提高经营收入对行业综合发展而言能起到质的变化,丰富资金来源且提升经济效益,进一步稳固并持续发展行业经济地位。
4. 林业财务管理综合提升探析
4.1. 重视数据信息化
4.1.1. 优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优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林业发展而言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之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除了解决大

Figure 3. Database integration in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图3. 数据库融入项目管理体系
部分基础性的财务工作之外,主要的任务是为管理人员在做财务相关决策时提供有力且精准的数据支持。将电子数据库融入项目管理体系有利于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时能节省查阅凭证和单据的时间,让审计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见图3)。基于以上逻辑,笔者从数据可视化为核心,对项目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优化后流程不仅节省了财务管理的人力成本,而且能获取更直观和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让管理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出重大决策,规避相关财务风险。
4.1.2. 加强林业大数据治理
大数据时代对各行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企业提高大数据治理的洞悉力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必要基础。对于国家现代化治理和未来的林业产业发展而言,数据库毋庸置疑是必不可少的基石。笔者认为应合理运用资源整合的概念,将所有林业事业单位及企业的数据进行中心化管理,帮助行业内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迅速获取所需的数据。早在2016年,国家林业局为了响应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就明确了林业大数据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强大数据的建设并且打造中国林业大数据中心与各省份中心的联动,实现数据共享互利 [7] 。与此同时,笔者认为使用数据的人员必须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始终坚持维护国家安全为大前提合法合规使用数据,既然数据要用得放心,就必须有所约束。若要切实消除“信息孤岛”的问题,就必须建立使用数据的相关制度去杜绝行业数据被污染,从而让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得到保障 [4] 。
4.2. 提高林业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提高林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对林业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林业企业若要占据更多行业市场价值就必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培养全能型的财务管理人才。企业必须定期培训财务管理人员对基础工作的熟悉和准确性,并且有必要向财务管理人员提供林业行业政策、相关财务税务政策的解读讲座。
在提供培训时,专家应该直入核心主题,提供有实质性和实践性的建议和做法,尽量减少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内容。企业在没有做好员工培训需求的调查就邀请专家开展讲座,还有一些专家师资不足,授课内容只停留在浅层意识上,这无疑是在浪费培训资源和浪费员工们的时间 [8] 。另外,笔者认为在服务素质方面,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端正其服务态度,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保持一致的真诚态度对待每位服务对象,遇到服务对象有无理的要求时,必须保持理性客观思维解决问题而不是抱着消极态度应对。全能型财务管理人才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种无形价值,推动企业向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前进。
4.3. 加强业财融合建设
企业内部贯穿业财融合理念,两个部门的人员应该互相到不同部门进行学习,了解与其所在的部门有哪些可实现协同作业的地方进行工作优化。财务管理人员要做到在林业生产方面控制好生产成本,洞悉当前林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市场需求,为业务人员选择树种研究和生产方面提供有利的证据,从而达到有效降低成本之余优化产品结构 [9] 。而业务人员则可以到财务管理部门学习预算和决算管理、会计科目分类、预算执行等实践性工作,提高业务人员对财务工作的理解和配合,双方保持目标一致,向共同的目标发力。
4.4.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无规则不成方圆”,在任何林业企业中都必须拥有一套独一无二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将资金运用在正确的道路上不偏离航道。基于目前研究及其他行业参考,财务管理可以利用SWOT模型和PESTEL模型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适用于自身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而并非将不适用的制度运用在自身企业当中,导致企业更难在市场中创造自身独有的价值。对于一些陈旧固化的制度,必须勇于打破传统,优化制度的不合理部分。对于一些繁琐的财务审批流程要响应国家“放管服”改革政策,充分信任业务人员,在制度中切身考虑到业务人员的诉求进行制度优化。同时,林业企业需要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业务管理,对于财务管理制度不能停留在基础的预算管理制度、资金使用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也要考虑到成本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分层管理制度等等。
4.5. 加强资金来源规划
发掘多渠道的资金来源能为行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是现阶段从业者需要实践与探索的课程之一,笔者暂时提供两种可供参考的理论方法。
第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郑重提出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战略行动,林业产业作为我国重要产业之一,可以依托国际合作的新模式、互利共赢的大平台,提高林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例,盘活海外贸易以及国内经济内循环。
第二,在当今社会,所有行业都高度重视教育,人们深信知识能改变命运。林业知识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无比的动力,因此林业教育也是我国需要重视的基础教育之一。林业科普教育就是将林业和生态知识注入教育中,具体可落实为全面推动相关知识写入校本课程,推动林业科普教育基地、研学教育活动、试验林和国家森林城市群等综合建设,以基础教育、公益教育、企业运营模式相结合,将科普工作统筹推向全社会,并鼓励企业多开展异业合作达成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林业的资金来源能得到一定的增加,科普教育若能供求平衡是实现林业经营收入理想化的状态。
5. 结语
林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林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存在无疑为林业发展增添了重大的动力。当前林业财务管理体系的缺点并非会阻碍林业发展,反而会让财务管理人员思考如何逐一击破并且提高林业产出力。综上所述,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建设、打造财务管理全能人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扩大林业产业资金来源渠道是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从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使命的关键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