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政育人视角下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An Analysis of Way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Legal Litera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OI: 10.12677/AE.2023.13111369, PDF, HTML, XML, 下载: 149  浏览: 236 
作者: 李菊菊:西安医学院药学院,陕西 西安
关键词: 互联网思政教育大学生法律素养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Legal Literacy
摘要: 在互联网占据信息传播主导地位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运用新媒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教育事业发展最大增量的关键一环。在尊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规律的基础上,高校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教育载体,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通过培育特色文化符号,主动融入大学生朋友圈,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网络思政工作“活”起来、“火”起来。若要预防此类情形,较为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网络思政平台、微信公众号、社群、普法活动与讲座等,营造良好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弘扬青春正能量,培养校园好网民,合理利用网络,在交互中做好思政教育。
Abstract: The Internet occupies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today, and the network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use of new media to do a good job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key link to turn the Internet, the biggest variable, into the biggest increa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respecting the general law of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constantly inno-vate the work content and education carrier, combine the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e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symbols, and actively integrate into the circle of college students’ friends,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ake the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live” and “fire”. In order to prevent such situations, the more effective way is to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for studying the law, respecting the law, abiding by the law and using the law through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latforms, WeChat public accounts, communities, law popularization activities and lectures, etc., to enhance the legal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promote the positive energy of youth, cultivate good netizens on campus, make reasonable use of the network, and do a good job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interaction.
文章引用:李菊菊. 网络思政育人视角下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路径探析[J]. 教育进展, 2023, 13(11): 8865-887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11369

1. 引言

在互联网占据信息传播主导地位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运用新媒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教育事业发展最大增量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1] 。在尊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教育载体,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通过培育特色文化符号,主动融入大学生朋友圈,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网络思政工作“活”起来、“火”起来。若要预防此类情形,较为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网络思政平台、微信公众号、社群、普法活动与讲座等,营造良好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弘扬青春正能量,培养校园好网民。

2. 当前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有待提升

网络世界是一个一部分人自以为“匿名”的世界。部分学生误以为在网络另一端的自己的真实身份被隐藏,就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使网络社交平台成为网络暴力事件的摇篮。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法不责众”,大家都在骂,多我一个不算多。然而,在网络暴力面前,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互联网非法外之地,互联网世界中,如何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弘扬青春正能量,是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3. 影响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因素

影响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因素有很多,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3.1. 自身心理因素和外部价值观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走向成熟又尚未完全成熟,情绪自控能力较弱,有些人甚至比较冲动。同时,看待问题和周围事物比较片面,很可能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对法律和条条框框的约束产生叛逆、抵触心理。

3.2. 法制教育过程压缩,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需要经过多年法制教育的沉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育过程严重压缩,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首先,对课程的压缩。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仅仅是将相关知识融入到法律基础课程的几个章节。其次,对学时的压缩。大学四年里只对大一新生开设了一个学期的法律课程,后面再无涉及。再次,教育队伍的非专业性。授课教师大部分都是思想政治专业,而非法律专业,往往倾向于把授课的侧重点放在德育上,对法律知识的讲解较少。

3.3. 培育方式较为单调,缺乏多样化和实践性

单一的理论讲授式课堂仍是大部分教育者采用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环境的渗透作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法规本身就枯燥生硬、晦涩难懂,如果再采取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很难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对法律精髓也很难理解。对大学生的法律思维的培养就成了一种刻板的教育。

4. 网络思政育人视角下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路径

互联网非法外之地,互联网世界中,如何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弘扬青春正能量,是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具体来说,可从以下方面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4.1. 线上线下相结合,提升学生法律素养

主动占领微信、易班等新媒体网络阵地,积极探索新媒体服务育人功能,努力打造贴近学生、吸引学生、服务学生的全方位育人平台。例如,开展了每年一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问卷调查、学生思想状况问卷调查及“药韵袅袅,雅舍悠悠”网络投票、法律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年均参与人数超过1000人次。活动结合学工部年度重点工作,以微信平台或易班网作为线上入口,答题或问卷采用线上模式,学生在使用智能手机即可参与,突破了传统纸质答题、人工评卷模式,形式新颖、节约成本、全程无纸化、评卷零误差,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化了工作流程,受到了师生的普遍好评。之后,通过线上线下主题班会,强调纪律问题、考风考纪问题以及安全问题,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提升学生法律素养 [2] 。

此外,微信平台充分利用后台留言功能,接受学生在日常学习、寝室生活、考研、招生就业、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心理健康咨询、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意见建议及反映的各种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向相关职能部门反馈,及时做出解答处理,年均解答、回复和处理各类问题近300条。

4.2. 多样化宣传法律知识,提升学生法律素养

1) 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作为法律爱好者协会指导老师,运用网络思政平台,如微信,积极与负责人进行线上多次沟通与指导,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活动过程中,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参赛人员积极参与,遵守纪律。通过本次知识竞赛活动,学生切实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识,展现了我校学子积极学习法律的良好风貌,同时,本次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的氛围,增强了学生的法治观念,提升了学生的法治素养。

2) 举行模拟法庭活动,增强学生法律应用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3] ,为让同学们直观的感受到上述变化,西安医学院学生社团管理中心法律爱好者协会联合卫生管理学院学生分会举办了此次模拟法庭庭审活动。此次模拟法庭选材为医疗纠纷案,旨在通过这次模拟法庭庭审活动让大家了解法庭审理案件的整个流程和细节,对同学们进行模拟审判训练,在具备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实务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

3)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维权意识

第一,通过学雷锋普法活动,保护学生合法权益。2023年3月为学雷锋月,恰逢妇女节来临,通过对妇女权益相关法律的知识宣传,答疑解惑,使得学生了解妇女应有权益,保护妇女权益,践行雷锋精神 [4] 。通过学习上述法律知识,学生了解到,在刑法上,满十四周岁的女子统称为妇女,而不以是否结婚来划分,通过普法活动这个载体,提升学生法律素养,更好维护自身权益。

第二,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增强学生维权意识。药学院于2023年6月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主题为:“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要通过线下线上海报的形式宣传,主要内容为侵权责任编,此内容与学生密切相关。线上主要通过“西医药学”微信公众号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切实提升学生法律素养 [5] 。

4) 全方位开展诚信、安全教育,培养合格大学生

诚信问题、安全问题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因而,通过线下主题班会、线上微信公众号、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开展诚信、安全教育、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从国家安全、校园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宣传教育,培养合格大学生。

此外,要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及时采编学生关切的校内外重要事件,发布、解读学生工作相关的方针政策和前沿信息等常规工作的宣传报道,新媒体、易班学生工作站还结合时事热点,如求职过程中预防诈骗、民法典学习等内容,发布微信图文消息等系列宣传报道,微信累计阅读量达1万 [6] 。校园重大新闻事件通过及时准确的报道,在师生家长中引起广泛影响。

4.3. 合理利用网络,在交互中做好思政教育

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其次要合理利用网络的“双向互动”特性,避免“单向灌输”。网络很大程度上消融了时空距离,提升了交流的便捷性,因此,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与大学生双向互动,通过网络与大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大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探索建立学生互动参与的互联网体验场景和交互场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以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呈现,“寓教于乐” [7] 。同时,借助大学生喜爱的社交媒体,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和学生进行实时对话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进行引导,搭建学校、课堂外的教育渠道与平台,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在互动中不断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实现思政育人。

具体可从以下内容进行:一是进一步构建“大思政”网络育人格局。近年来,“大思政”工作理念深入人心,网络思政工作应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着力建构“大网络思政”工作格局,在学院范围内促进各网络平台阵地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学生思想引领的网络制高点 [8] 。

二是着力建设高质量网络育人体系。在网络育人的制度体系、预警体系上推陈出新,努力构建“一树多枝”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创优、增效 [9] 。

三是全面推进精准思政教育纵深发展。继续研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方式,通过精准识别、精准供给、精准施教、精准评价等举措,打通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10] 。

四是强调“针对性”,精准进行网络思政教育。推进网络思政教育,最后必须强调“针对性”,重点关注大学生实际思想情况。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具备青年特有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因此网络思想教育也必须遵循大学生的认知规律,紧扣学生具体情况,因人施策,充分回应个体及群体的真实需求,让网络思政育人有温度、有内涵,有效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具体而言,可以通过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小红书等进行网络调研,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积极回应学生关切、解疑释惑,精准定位大学生潜在需求,将不同信息和内容传递给不同的学生,有效应对、正确引导,突出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入把握新时代新要求,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网络育人的新方法,切实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传统思政教育吸引力和认同感不断减弱的情况下,要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就必须抓好网络思政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多样的信息优势,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展开交流,通过平台对学生群体开展思政教育,对不良、不实信息及时作出驳斥,与传统思政教育形成合力,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加强学生思政教育,提升学生法律素养,将大学生培养为文明上网的好网民,共建和谐校园。

5. 结语

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网络思政育人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开展,符合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和人才培养具有推动作用。运用新媒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教育事业发展最大增量的关键一环。而在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当前,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有待提升,通过探究上述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自身心理因素和外部价值观影响;法制教育过程压缩,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培育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和实践性。互联网非法外之地,在互联网世界中,如何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弘扬青春正能量,是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具体来说,可通过网络思政平台、微信公众号、社群、普法活动与讲座等,营造良好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弘扬青春正能量,培养校园好网民,合理利用网络,在交互中做好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光明日报, 2016-12-09(01).
[2] 闻渊. 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 39(6): 49-51.
[3] 张文明. 大学生网络电信诈骗特征与防范教育探究[J].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3, 30(2): 135-137.
[4] 薛浪, 邢华超, 杨美偲. 以“三个聚焦”打造网络思政育人阵地——以北京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建设为例[J]. 北京教育(高教), 2023(4): 78-80.
[5] 姚鹏.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基于“三全育人”视域[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2(1): 111-115.
[6] 贺国荣, 杨新慧. 高校劳动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法律素养现状及对策——基于四川省高校大学生的实证调查[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2): 144-149.
[7] 赵苗苗. 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新格局的构建[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5(2): 142-146.
[8] 袁黎佳. 立德树人理念下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 科教导刊, 2023(7): 31-33.
https://doi.org/10.16400/j.cnki.kjdk.2023.7.010
[9] 史春薇, 梁福鑫, 雷冬海, 等. “复材一家亲”网络创新工作室“三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J]. 大学教育, 2023(3): 93-96.
[10] 王丽明.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问题及防范对策研究[J]. 青年发展论坛, 2022, 32(6): 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