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目前,全球化不断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与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政论文是使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了解我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第一窗口,旨在对外阐述中国的政策方针和态度立场。因此,政论文的中俄翻译在政府对外传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的俄译本属于典型的政论文翻译。译文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尤其是其中包含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要求译者具有极好的双语水平,要把握好原文主旨、领会好原文精神。
2. 政论文的行文特点
政论文是一种非文学类文本,是一种从政治角度对重大事件或社会问题等进行介绍和评论,阐述观点或论断并说明理由,对读者具有说服力的文本。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包括领袖文选、报刊社论、党政文献和工作报告等等。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提出了文本类型理论,其将文本类型主要划分为三类: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诱导型文本。《政府工作报告》是典型的政论文本,归属为信息型文本,其特征如下。
2.1. 词汇重复
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规划,包含着政治,经济,医疗,民生等各个方面。在工作报告中,经常会出现词汇重复的现象,根据笔者统计,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一词重复出现了150余次,“加强”一次出现达“53”次,“促进”一词出现达33次,此外,还有众多词汇重复如,“稳定”“保障”等。这主要是为了突出语气,强调重要性,表明了我国的发展重点,强调了我们的态度和立场。
2.2. 多中国文化内涵词汇
和其他类型文本不同的是,随着国家的强大发展,我们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发展主题,从而在政论文中衍生出许许多多新的提法,新的词汇,这些新提法新词汇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也就是说这些新提法不仅表明着国家大政方针的发展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便于牢记,朗朗上口。比如,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两不愁三保障”里面运用了独特的数字组合,“中国式现代化”中出现的“中国式……”朗朗上口,便于牢记,同时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及其他的“城市更新行动”等都具有中国特色,蕴含着中国特色文化内涵。这些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词汇背后,是日新月异的壮阔蓝海。
2.3. 多排比句
多用排比句,是种论文本中经常出现的句子层面上的行文特点。汉语重意合,是典型的分析性语言,句子逻辑主要依靠的是语义和语境来表现,较少依靠连接词。排比句的运用可以起到强化气势,强调情感的作用。排比句读起来便于人们牢记,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排比句在政论文中的重复使用,不仅可以起到使语言流畅的作用,还可以使文章结构整齐,使语调抑扬顿挫,使说理论证更加准确有信服力。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有如下三字格,四字格排比句:“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等。
2.4. 多无主句
汉语是“意合”语言,句子的主语是话题,与谓语的搭配比较随意,表达较为模糊笼统。另外,汉语多数句子是主题结构,并非主谓结构。尤其在政论文文本中,无主句更加频繁出现,如“根据形势变化灵活把握政策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用好降准、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3. 政论文的翻译原则
金美玉在研究政论文英译中的增词现象时表示,在翻译政论文时候,需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意图,了解作者的写作章法,翻译时的遣词造句都要谨慎 [1] 。
毛梦之先生曾说过,作为“信息类语篇”的政治文本在翻译时首先要保证原文政治含义的准确性 [2] 。
曾任外交部翻译室处长、参赞、副主任、主任,外交部外语专家的王弄笙也指出:“政论文政治、外交翻译政策性强,稍有差错就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利益甚至国际关系,对译文的准确性和政治性要求极高。”
对于政论文的翻译所要遵循的原则,可以简单总结归纳为两点:准确性原则和政治性原则。
3.1. 准确性原则
在翻译学长久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翻译家和众多翻译理论。尽管如此,国内外的翻译理论遵循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忠实、通顺”,译文必须忠实原文,并且益于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准确政论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其发挥着巨大的外宣作用。因此,准确性也是政论文翻译的基本要求,要求译者准确无误理解原文内容,并将其贴切完整地表达出来,使得俄语读者可以准确接受把握原文内容,达到和原语读者同等的理解程度,达到应有的交际效果。例如:
原文:……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译文:Мы продолжали эффективно выполнять «работу по стабилизации шести сфер»—трудоустройства, финансовой системы, внешней торговли, внутренних и внешних инвестиций и рыночных ожиданий, усиливали «меры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по шести направлениям»—меры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занятости и базового уровня благосостояния населения,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рыночных субъектов,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продовольственной и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обеспечения стабильности цепочек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и поставок,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нормального фу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низовых структур.
在翻译上述例子之前,需要理解六稳和六保的含义。六稳和六保分别于2018年7月和2020年4月提出。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将其进行展开,采用注释翻译法,可以让俄语读者明白其真正含义。如果是直接望文生义地进行翻译,则会造成对这两个政治学术语的错误理解,没有达到应有的交际效果。
3.2. 政治性原则
《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展现,作为政论文本,其中会出现很多政治术语。为了将我国的大国形象更好展现在外国友人面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忠实于政治的含义,尤其是涉及政治理论、党的方针政策方面的翻译。比如:
原文: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译文:Мы всесторонне претворяли в жизнь дух XIX съезда КПК и всех пленумов ЦК КПК 19-го созыва,неуклонно следовали духу XX съезда КПК, твердо придерживались основного алгоритма работы—поступательного движения вперед при поддержании стабильности, обеспечили полное, точное и всестороннее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е новой концепции развития, прилагали усилия к формированию новой архитектоники развития и содействию высококачественному развитию, в едином порядке продвигали работу в сфере развития 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В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м развитии Китая были достигнуты огромные успехи, приковавшие взоры всего мира.
在上述例子当中“全面贯彻……精神,坚持……总基调”等是我国政论文本中经常出现的句式,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政治性行文。翻译时必须按其原义斟酌,使用褒义词,体现其政治性,并力求做到语言纯正性和准确性的和谐统一。
4. 政论文翻译方法分析
政论文的俄译本可以突破语言和文化障碍,让俄语世界的读者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大政方针政策。优质的政论文俄译本还能够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增进与俄语世界国家的相互理解,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其能够承载信息和文化价值,对外展示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同样,能够让俄语世界读者感受到我们对国家和文化的热爱之情。对于任何一种文本的翻译,都不能仅用一种翻译方法。《政府工作报告》尤其如此,其语言精确,叙述客观,少有感情色彩,需要同时使用多种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本文将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俄语译本的行文特点,探讨在其中所使用的翻译方法。
4.1. 一词多译法
前文说到,为了加强语气,突出重点,一些中文词汇在政论文本中会重复出现。但与此不同的是,俄语会尽量避免同一个词汇在篇章内的重复使用。针对这一区别,在翻译的过程中,对于中文版本中的词汇重复现象,在翻译时,需要根据语境选取不同且语义合适的词汇与之对应。“加强”一词在“加强对地方落实政策的督导服务”,“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等语句中结合语境和语义分别被译作“мы интенсифицировали руководство и контроль за реализацией принятых 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установок на местах”, “мы усиливали диапазонное, целенаправленное, своевременное и адресное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е”。对“加强”一次词采取了不同的译法,同样,在俄语中也可以采取动词 + 动名词的形式进行处理,但是不论何种处理方式,都需要考虑到语义和语境,词义要与二者匹配,选用积极词汇。
4.2. 特色文化内涵词翻译法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含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前文提到的一词多译翻译法是行不通的,这是因为,有一些词已经有约定俗成的译文,这译文有些是官方确定好的,有些译文已经在大众间广为流传的,这些词汇通常具有“术语”的特点,其译文需要保持前后一致。比如: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译文为:высококачественное совместное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Одного пояса и одного пути»,“一带一路”于2013年首次提出,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被世界广泛认可与接纳,其官方译法Один пояс и один путь,已经是约定俗成的,故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且译文前后文需要统一。与之相反,“两不愁三保障”则是今年刚刚提出的提法,若是采取直译的翻译方法,不仅不能表达出其中的含义,会造成俄语读者的错误理解。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意译,解释出其中的内涵意义,使得译文读者更好了解,从而达到对外宣传的效果。两不愁便是平稳达到农村贫困户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便是保证其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个人住房安全性。因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两不愁三保障”被译为освобождение малоимущих категорий сельского населения от забот о пище и одежде, гарантирование им обязате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базового медицинского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и безопасного жилья,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词汇后蕴含着中国的方针政策,翻译时要遵循翻译的准确性和政治性原则,确保其译文忠实且易懂。
4.3. 减译法
虽说在政论文翻译中需要紧扣原文,不能任意加字、删字或者脱离原文任意发挥 [4] ,但是由于汉俄两种语言在语法和修辞等方面的差异,中文中起到强调作用的排比句,翻译为俄语时,尤可能会让译文读者读起来觉得冗长,尤其是四字格排比出现重复的情况。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使译文更加符合俄语的表达习惯,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适当做一些调整。前文提到,为加强气势,突出重点,政论文中会使用排比句,例如,“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体现了我国对治污工作的全方位要求,使用了三个“……治污”结构。在翻译这个句子时候,译者采用了减译法,译作соблюдение принципа адресности, научной обоснованности и законности в борьбе с загрязнением,这样是译文更加符合俄语的表达习惯,更便于译文接受者理解接受。
4.4. 增译法
汉俄双语在思维方式、语意文字结构以及表达方法上存在差异。这种情况下,在翻译时为了确切表达原文的意思,往往需要在译文中增加潜存于原文字里行间中的词、词组,甚至是句子 [5] ,这样的处理方法可以使译文合乎俄语的习惯表达,让读者更方便理解译文,从而达到应有的交际效果。例如,“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译作:В едином порядке мы координировали деятельность по обеспечению как безопасного и устойчивого снабжения энергоресурсами, так и зеленого и низкоуглерод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на основе научного подхода планомерно продвигали работу по достижению пика выбросов углерода и углеродной нейтральности.在上述例子中,原文主语被省略掉。很明显,在原文中,省略了主语,翻译时需要补充逻辑主语“Мы”。对于主语增译可以使译文通顺流畅,更便于理解。
5. 结语
综上,本文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探讨了其行文特点,以及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准确性和政治性两大翻译原则和可以采取的翻译方法。政论文是一个国家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忠实原文,同时翻译出的译本也要通达流畅。这样,才能将我国的大国形象正确的传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