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高校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路径的探究
Research on Path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ollege English View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Based on Deep Learning Theory
DOI: 10.12677/ASS.2023.1211917, PDF, HTML, XML, 下载: 124  浏览: 156 
作者: 沈 越: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应用外语学院,浙江 绍兴
关键词: 深度学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Deep Learning Concep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Reform
摘要: 英语视听说课程在英语专业中具有应用性广、实践性强等特点,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文章以深度学习理论为依据,结合课程单元内容,在视听说训练的过程中设定课程思政目标,不断挖掘思政元素,营造思政的学习氛围,并将其积极地融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形成自觉性的过程性反思,为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Abstract: English view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haracterized by wide applicability and strong practicality in English major, is one of the main courses for college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eep learning, and combined with the content of course units, se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s in the process of view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raining, continuously explor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o create learning atmosphe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ctively integrates them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guiding students to form process reflection on consciousness,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文章引用:沈越. 深度学习视域下高校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路径的探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11): 6717-6722.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11917

1. 引言

2020年3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以下简称“纲要”),要求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在“十四五”规划的大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不仅限于基础技能的提升,正确的三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职业操守、正向的文化认同等都成为课程培育的重点。为此,探索基于深度学习理论,以语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依托,发掘并融入课堂的相关思政素材,形成高校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思政路径,成为本文关注的重点。

2. 深度学习理论内涵与课程思政

2.1. 深度学习理论基础

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对所学知识、所了解事实理解的基础上,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新方法,即将所学融入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在众多知识网络节点间建立纽带,并能够将已有知识和经验迁移到新的情景,以及时做出策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国外深度学习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在线学习、学习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Tochon在深度学习理论基础上结合二语习得的特征,提出了外语深度学习的方法,强调学生可自主利用线上线下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元主体之间多层面的语言互动,通过对深层知识的加工来完成学习任务和提升所学效果 [1] 。近些年,国内学者参照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框架,对深度学习的概念和内涵纷纷展开探索。段金菊和余胜泉将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区分开来,认为记忆、理解与实践属于低阶思维,对应浅层学习,而分析、评价与创新属于深度学习,对应深度学习 [2] 。深度学习也受到外语教育领域关注,相关实证研究陆续开始出现。已有学者基于教学法探究外语深度学习实践 [3] ,利用深度学习的技术构建学生学习满意度因素的模型 [4] ,探索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综合英语教学等 [5] 。

2.2. 深度学习基本内涵

深度学习理念并不是某一流派的理论演绎,而是教育历史传承下来的优秀教科研成果与优秀教学实践的凝练。深度学习的概念自1976年在教育领域首次被提出之后 [6] ,便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的研究热潮,成果聚焦内涵特征、适用范围、实践路径等方面。学术界普遍的观点认为,深度学习侧重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对事物的分析与评价,同时与人脑储备的信息形成关联,创造更高层次的认知活动。即深度学习强调网状知识结构的生成、高阶思维的培养、主动求知的创新和现实问题的解决 [7] 。这种学习方式,联结新旧知识、形成批判分析、促进迁移运用,是个体建构认知知识体系,综合性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与过程 [8]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教书育人的本质,即基于系统知识体系的核心素养,尝试将课程思政融入深度学习之中,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具备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2.3. 课程思政教育理论基础

提到课程思政,首先想到的是思政课程。课程思政通常是指我国各高校所开设的思政理论课,主要是学生通过系统思政课程的学习与教育,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不同,并非具体哪一门课程,也非将思政理论简单迁移到其他课程开展教学活动,而是要构建一种全员参与、全过程实施、全课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着力建构各领域、各门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进而形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立体式育人理念。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先进的育人理念,具有教育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课程思政的育人核心是立德树人,本质是培育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时代新人。在育人过程中,育人主体的劳动价值会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受教者身上,并在未来步入社会时实现价值增长。与此同时,课程思政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促进社会发展。

2.4. 课程思政教育中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侧重认知系统中知识网络关联的生成,强调培养人的高阶思维活动,助力求知创新和问题解决。以深度学习为进路开展课程思政活动之所以可行,主要在于深度学习的理念目标、运作逻辑与实践路径等与课程思政高度契合。首先,深度学习强调育人的终极目标,即育人是对人的培养,以人的成长为导向。学生通过学习与反思,理解并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现象、生活经验相结合,做出价值判断,得出价值立场,最终形成正向、积极的价值观 [9] 。这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本质同出一辙,是落实立德树人、守正创新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在此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促进思想觉悟的提升。

其次,深度学习注重知识体系的整合与信息节点的关联,即头脑中孤立的知识单元在何种情景下形成有机的整合,由知识加工而来的信息在何种外来信号的刺激下形成系统性的耦合。在深度学习理念指导下,教师通过课程设计指引学生关联知识点,在知识网络之中寻找和把握其内在的本质。这与各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念并行不悖,都旨在建构共性的育人机制,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品行同向同行。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挖掘各学科各专业的思政元素,结合深度学习的理念,形成学科和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之间的联通,对实现“大思政”育人体系至关重要,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重要保障。

最后,深度学习更以实现对所学知识“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更高层次思维模式培养为终极目标,关注学习能力的迁移与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是复杂环境下知识整合、加工、产出的高级心智过程 [10]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感悟,通过对素材的整理与分析,形成评价与判断,并由此对其进行深加工,最终创造出有一定社会价值的观点、方案和技术等产品。这个过程与课程思政的育人过程不谋而合,后者是将所授知识点相关的带有社会意义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教授学生利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问题导向或项目导向的任务进行背景调研、逻辑分析、价值判断,抓住事件的本质,形成最终的解决策略,助力学生养成善辩的系统和创新思维。

3. 基于深度学习的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的建设策略

英语视听说课程在高校英语专业中开设普遍,有很强的应用型和实践性,与深度学习的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后,更易于发挥课程育人的价值与目标。在《纲要》的指引下,教师以深度学习理念和方法指引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的建设,有效、可行地促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在课程目标设定、教学资源安排、课堂活动设计、思政内容挖掘、知识获得加工等几个方面予以重视。下面以深度学习理念和方法设计教学活动,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路径,重点围绕培育目标、所授素材、实施路径三个环节开展。

3.1. 培育目标

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建设的培育目标应包含语言技能和立德树人两条主线,在实现语言视听说技能及基础思辨能力获取的同时,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掌握高阶思维能力。高阶思维能力是深度学习理念的核心内容,其发展应作为立德树人的暗线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11] 。在教学的各环节,教师应发挥引导的作用,指引学生在材料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和信息整合加工、分析评价、创新应用,并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思维系统,最终得到满意成果的预期。在此过程中,教师除了学识的培养,还要着眼于道德素养的培养,明确多维度的育人目标,使学生不仅获得语言技能的提升,还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多维培育目标的设定有助于授课材料的整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评价机制的设定 [12] 。在开展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时,常见的语言和技能目标包括在音频和视频素材中快速、准确获取关键信息,利用速记、速写技能有效地将其储存,同时高效地浏览试题题目和选项,短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依据英语口语的要求表达观点、重述大意、推测意图等浅层次培育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应包括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和经验来判断所听所见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并通过对比、查证、分析、假设、评价等高阶思维活动的高层次培育目标,即深度学习理念的育人目标,以及发掘素材背后的伦理、道德等内容,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正向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价值目标。

3.2. 所授素材

课堂所授素材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满足知识技能获得和道德品行养成的深度学习理念的保障,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彰显职业操守和素养,最终形成有效的认知体系。所授素材的立体化,即注重知识点的整合、关联和引申,有助于学生从多维度习得知识、技能与素养,摆脱传统式机械教学的掣肘,激活道德情感体验,从而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 [13] 。整合是指所授知识点不应以离散的、碎片化的形式出现,而是通过课前梳理和设计,形成以思政教育为主线、能力培养为抓手的渐进性整体教学。关联是指所授知识点注重旧有和新学、学科内与外、课内与社会的联结。引申是指将所授知识点进行跨学科引申,提升认知格局和思政的科学性,助力“新文科”学科间交叉与融合的目标。

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授课内容主要以西方背景为主,包括主流的价值观念、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等 [14] 。教师若不进行课程设计与思政建设,一味地照本宣科,只会无形中西化学生价值观,忽视中国传统和新时代的特色文化,这无法助力文化自信的培养,无法兼顾知识习得与观念塑造。所授素材思政元素的获取主要有两条:首先,挖掘教材中西方价值共通的素材。英语视听说教材主题丰富,包含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领域。教师可以依据需要,选取同一主题下中西方共通的视听素材,培育学生爱岗敬业、责任担当等意识。其次,补充蕴含思政元素的视听素材。教师通过在知识技能训练时创设思政语境,如大国风范、时政热点等,兼顾素材的趣味性、引导性和可接受性,培育学生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3.3. 实施路径

深度学习理念要求学生过往的经验和所学知识相互转化,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对知识所蕴含的精神与意义的体悟,对教学内容本质和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把握,将所学的知识与体验外显于模拟社会实践之中,并评价、批判与反思全过程的理性精神与正确价值观。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活动,也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即以知识技能为进路,营造思政氛围,通过教学活动拟解决社会问题,助力学生所学的应用及德育的培养 [15] 。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首先,选择蕴含思政素材的听力材料,如China Daily,Global Times中有关中国“一带一路”、《大国工匠》等视听素材,采用精听和泛听两种形式,利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利用“学习通”、“雨课堂”等技术平台资料区、讨论区等功能,提炼思政要素,发布对应视听说任务,实施课前自学、课上演练、课后评价的教学流程。同时,借助第二课堂,开展国家、省市院级各类演讲、写作等比赛,将知识技能与人文道德融入赛事之中,以此验证自身能力与思想品德的涵养程度。

其次,教师开展视听说教学过程中,要具有问题意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使其与课本结合,启发学生利用知识、经验、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英语口语的表述中体现问题解决的可行方案和法规、伦理等社会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以《英语视听说教程2》第七单元为例,该单元主题为“环境”标题为“Global Warming”,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深刻研究课文素材,同时要整理中国生态文明观以及相关音视频材料,明确单元的思政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针对性地增减课文与所选素材的比重及拓展材料,并设计课内课外的教学目标、任务与实施策略,建立学生课前自学与准备、课上视听说的学习与训练、课后知识点强化在语言技能、观念意识、传播意向等方面的关联,形成体现深度学习特征的教学框架。在此学习路径下,学生从课前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观看微课/慕课,了解中国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具体政策与方案,对比国际社会的真实情况,判断中国方案于国际的价值与意义;在课中以解决问题为指向,师生、生生间分析文本,明晰音视频中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评价和反思优缺点,并结合自身认知予以讨论,设计出具有可行性的环境治理方案;在课后撰写自省性报告,并以音频/视频的方式提交网络学习平台,形成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目标的闭环。

4. 结语

深度学习的理念与方法为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也为“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实现路径。深度学习与课程思政内在契合,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思路,是培育有职业素养、工匠精神、思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有效的理论。因此,以深度学习促进思政育人,提升教师英语课程的设计思路与框架,从多维育人目标,由语言基础到综合运用,引导学生形成知识技能与素养品格的融合,最终完善课程思政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Tochon, F.V. (2014) Help Them Learn a Language Deeply: Deep Approach to World Languages and Cultures. Deep University Press, Blue Mounds, WI, 52-59.
[2] 段金菊, 余胜泉. 学习科学视域下的e-Learning深度学习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3, 30(4): 43-51.
[3] 刘会英. 深层外语学习法述介: 课程论的视角[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 27(2): 138-144.
[4] 闫开伦, 王宏俐, 李名城. 高校学生外语在线学习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外语界, 2021(5): 23-32.
[5] 刘建军. 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 教育学术月刊, 2022, 39(11): 99-105.
[6] Marton, F. and Saljo, R. (1976) 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Outcome and Proces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6, 4-11.
https://doi.org/10.1111/j.2044-8279.1976.tb02980.x
[7] 黄丹卉, 吴静. “深度”与“思政”的契合——“新课标”背景下指向深度学习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1): 136-140.
[8] 郭华. 如何理解“深度学习” [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0, 47(1): 89-95.
[9] 郭华. 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J]. 人民教育, 2019(6): 76-80.
[10] 罗永华. 深度学习高中英语课堂的内涵与构建[J]. 课程∙教材∙教法, 2021, 41(6): 96-102.
[11] 李弢. 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教学模式新探[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 40(12): 60-61.
[12] 左璜, 谢少菲. 深度学习的三种样态: 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J]. 现代教育论丛, 2021(5): 59-65, 95.
[13] 成矫林. 以深度教学促进外语课程思政[J]. 中国外语, 2020, 17(5): 30-36.
[14] 王学俭, 石岩.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1(2): 50-58.
[15] 顾芳. 基于DELC的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探究[J].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1(2): 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