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追溯西方文艺流派的历史,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持续到30年代的先锋派运动的艺术,从塑造文学,到影响艺术的各个方面,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随着时代的更迭,超现实主义风格成为众多设计品牌与设计者深度探寻和竞相融合创新之关键要素,在现代设计中成为值得青睐的新形式。而国内丝巾设计风格大多停留在传统形式,多拘于对国内传统表象元素的再设计,文章尝试从超现实主义抽象、颠覆性的画面中,汲取其艺术风格的哲学与美学,通过形、影、意等美学形式深入探寻,在保留我国东方理性主义审美思想下融合西式风格的设计,向更多人群展示出中国设计文化包容度与创新的一面。
2. 超现实主义风格概述
超现实主义起源于1924年,是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是揭示个人梦境与虚幻,想要摆脱束缚的自我剖析。超现实主义风格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的思想运动,其影响波及欧美等其他国家,其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等艺术领域,超现实主义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 [1] 。超现实主义与其特有的社会根源、社会局势下人们追求自由释放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有密切联系,并由达达主义衍生而出,是20世纪最著名的现代艺术流派之一,兼具理论性、艺术形式双重创新和突破等特点。西方超现实主义深受西格蒙德·佛洛依德潜意识理论影响,其中的美术强调偶然的结合,无意识的发现和梦境的真实再现,致力于探讨人类经验的先验局面,是对自我进行剖析而体现出的本质需求与思想。从精神世界来解释矛盾的梦境,试图突破符合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念,此不受理性和道德观念桎梏的美学观念促使艺术家们用写实、象征和抽象等手法用极具冲击力与爆发力的画面效果表现原本的冲动和自由意向的释放。无论是其颠覆性的手法、奇特的意象表达,还是对人类心灵的兴趣,直至今天,世界各地各行各业设计者都受到超现实主义风格、思想和技术的影响 [2] 。
3. 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特征分析
3.1. 畸变手法
区别于普通的艺术表现手法,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设计中存在着无数的对比、抽象和颠覆性元素,像所有前卫时代一样,超现实主义者试图颠覆对艺术的旧理解,并用其疯狂的新元素作为创新艺术,所以畸变手法首先基于对艺术的颠覆,主要通过无意识的发现、梦境和现实的统一,利用绘画形式中的扭曲、叠加、抽象、写实等畸变手法描绘潜意识中的矛盾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和经历,营造想象中的世界,其富有较高的原创性。见表1,而这其中的素材选取则主要以动植物、人、时间、空间和自然融为一体,依托理性方式将世间万物大胆组合,从而释放怪诞、反常规的内容信息,畸变的同时还会考虑到视觉与空间的变化和反映,阴影和元素的贴靠也为画面营造了非理性和无意识的精神世界,密闭空间内使用非常规的比例,艺术表现十分生动且戏剧化 [3] 。所以,不论是手法的表现还是元素的选用,这些特征都不是随意拼凑,而是可以建立中心理念透过畸变阐释了艺术赋予人类的潜意识特性。
3.2. 置换同构
通过以经典达利、玛格丽特等超现实主义手法的解析,总结出超现实主义是依托于无意识表达,但其中的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各种素材联系是密切的,创作者对现实形象视角的奇异性打造则是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核心之一。见图1,在达利的艺术作品《记忆的永恒》中,达利将时钟扭曲变形又使其成为“融化的时钟”置放同构在画面的不同方位,扭曲变形的物像却用具象写实表现,而恰恰是这种真实又荒诞的不和谐状态使其作品极具神秘感和诱人的魅力。超现实主义风格在保持元素原形的基本特征基础上,对人们主观经验中熟知的元素进行尺度和体量上的变化,元素中的某一部分可被其他物形素材所替代为另一种图形构造形式,从而产生具有新意的形象。这也是超现实主义风格在现代设计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打乱视觉的正常秩序,区别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达到一种超越真实的视觉体验。这赋予设计更加灵活的表现,勇于展现画面中前后关系的体现和创意思想的表达。

Figure 1. “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 by Dali
图1. 达利作品《记忆的永恒》①

Table 1. Application cases of Surrealist style feature extraction 表1. 超现实主义风格特征提取分析应用案例②
3.3. 隐喻象征
超现实主义文艺流派的代表人物画作,均致力于探索人类的潜意识心理,主张彻底放弃以逻辑和有序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打破理性和意识的樊篱,能真正展示人深层心理和梦境的特点,均基于潜意识学说的哲学依据。创作者通常会围绕一个感受进行创作,如逃避、思索、凝视、憧憬等,营造出略带讽刺或梦幻的画面氛围。上述提及的隐喻象征,则主要在创作时以自我感受为主,而不是过多局限于大众审美,而这也是超现实主义风格其价值所在,能让观者感受到这是区别于现代工业生产下机器的作品。当然,除了在图案内隐喻个人的即时感受,也可通过创作升华至社会和环境层面,通过潜意识的幻想和表现形式来增强人类对自然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等。
4. 超现实主义风格融入丝巾设计的创新转译手法
超现实主义是一种展现超然的真实情景风格,从中延伸出拓宽艺术边界的创新手法并展开设计,是设计者最有力的设计方式。从超现实主义风格作品的造型转译、色彩情调、图纹寓意三方面分别解读其在现代时尚丝巾设计中的创新手法,可为后续设计范式与实践提供支持和参考。
4.1. “形”的转化与现实还原
超现实主义灵活的空间设计,运用不符合常规、理性的透视空间和空间造型打造不符合逻辑的空间形式,其奇特的外形与探索性满足了现代年轻人的猎奇心理 [4] 。西方艺术家通常采用对设计元素形体的错位和组合营造充满神秘性的矛盾空间。设计者可充分利用此特点,将东方审美下的中式建筑、服装、历史人物等文化叙事互通。形体的扭曲和非常规的氛围连接易对观者产生荒诞多变的性情心理;设计穿插将二维和三维视觉效果融入共同空间打破常规丝巾构图,使感受者发生情感的主动交流和共鸣,满足在当下快时尚节奏下独特的精神漫游需求和佩戴体验需求。
4.2. “影”的表现与色彩层次
感情若需可见可感,必将先赋之于形,若想与受众产生共鸣,形必将赋之于色彩。从艺术家思维出发,其所重视的色彩层次和对比于重感情的要求是一致的 [5] 。在营造组合式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对幻想故事的感受,利用多样的色彩进行创造,热烈、典雅、梦幻或简约等对比强烈的色彩更能体现空间的纵深感和氛围感。而东方审美与西方不同的是,东方审美更倾向于理性化思考,所以在设计丝巾图案的人与物、物与物前后关系中,既要取超现实主义的梦境之趣也要涉东方理性下的情感交织。首先,基于空间关系基本要素,利用灵活的空间串联架构可使得多个空间和谐,赋予空间叙事性,同时,根据汲取色彩的多样搭配赋予设计元素立体与真实感,通过用色彩打造影子让人们在无意识的感性情感与潜意识的理性现实空间转换中感受氛围,打破惯有的设计手法并增强东方审美下丝巾的艺术性。
4.3. “意”的共存与元素选择
寻找意境的共存是建立东西方美学对话的桥梁,艺术形象来源于生活,又与现实生活中的物像不同,它不是客观物像的再现,而是对情感的现代化表达 [6] 。西方现代艺术在其对绘画之本源精神和本体意义的多样探索中发现了意的共存性,无论是其艺术绘画中的抽象性、表现性,还是东方审美下的精神、意识之间的关系,均将表现出人类思想与多元艺术发展交汇的共通的、普遍的发展轨迹。所以就丝巾设计来讲,就其元素选择上需考虑超现实主义与亚洲之间的艺术设计的关联与互动,在保留理性追求、审美与哲思基础上又要共融感性的表现手法。将这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更迭至现代设计语境中,元素的选择表现与人们预设轨迹偏离时,进而使丝巾形象对观者更具吸引力。
5. 超现实主义风格应用于丝巾设计中的价值体系
从丝绸产品之各类层面属性展开,设计者要针对西方超现实主义个类题材中寻找创作灵感,选取适合空间和层次的元素,以文化共融为切入点为创意进行设计,借助西方艺术手法和中式审美特征,进行适合丝绸产品设计内容的制作,基于全球化视角以此彰显设计研究的驱动型创新,有力传播多元文化。因此,通过解析西式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手法,充分利用选定主题、元素,将其与西式空间搭建融合,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将同类素材产生联系并进行过渡串联,以范式转移为设计根基,结合丝绸类产品市场文化传播特点,运用纺织品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形式表达等进行系列设计。以超现实主义风格为艺术内涵,丝巾设计为载体,营造多元价值构建的设计研究方法。
相对于设计的价值体系,宏观价值体系是确保设计能足够在良好的设计环境内进行合理的发挥,是由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共同组成。
5.1. 用户价值
设计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方面,并同时产生于高度平衡发展的科学技术对社会所造成的异化状态中。超现实主义风格在丝巾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是展现艺术美感,更是为用户创造丰富的艺术情感共鸣、个性表达及审美享受。超现实主义丝巾设计掺加了复杂的情感和主题,每一次主题的设定都将打破传统丝巾设定的鸿沟。艺术风格加持的同时也融合了多种文化,使消费者能穿越时空,体验不同特定时期的文化和历史,拓宽自己的视野。区别于单纯的平面表现,其呈现的与众不同的图案和意象符合当下通过服饰配饰彰显自己独特风格象征的特定人群,以此来表达个人审美趣味与审美层次。
5.2. 文化价值
设计的文化价值首先表现在文化形态的表征上。丝巾设计所负载的文化信息通过交流、沟通和传达,为文化的传播和融合提供了最佳媒介。另外还体现在其主动生成新的文化形式的过程中。利用不同风格的共融突破创新表现,不仅使文化财富更丰富完美,同时也使得自身文化价值得到升华。超现实主义风格常带有强烈的情感和心理内涵,其可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引发对生活、社会和文化的深入思考。其独特的视觉冲击、超越时空的融合、情感和心理层面的共鸣,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为观者带来丰富的美感体验与思考空间。丝巾作为一种媒介,为设计赋予独特美感,将丝巾倾注为一种艺术品的延伸,这种风格转译应用传递出对于全球化视阈下多元文化、情感体验和创意思考的尊重与追求,传达超越表面的情感和理念。
5.3. 品牌价值
超现实主义风格应用在丝巾设计的经济价值不仅体现在对时尚产业阶段性市场发展的影响,也体现在其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在产品从开发到生产,到投入市场的整个过程中起到能动作用。随着时代发展,象征和具有意象的叙事性元素设计传达了品牌核心价值观、文化背景和品牌使命,在打造产品形象的同时也让消费者购买丝巾时获得更多意义感。艺术风格与审美特征的中西方转译融合之举是丝巾创新设计的先锋派,但也正是如此展现了品牌对创新的执着追求,此创新不仅仅是表现在设计风格上,更体现出品牌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品牌的丝巾不仅是一种服饰品,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这些价值的赋予,不仅增强了品牌调性,更加深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深刻连接。
6. 超现实主义风格在丝巾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由于时代在不断变化,而丝巾不论是构图还是风格大多仍然处于传统形式,已然逐渐从现代消费者审美中脱离。基于文章上述分析,笔者尝试站在全球化设计语境下,从西方艺术风格入手,将东方文化特点和故事纳入丝巾图案进行融合转译,秉承着体现当下叙事、沉浸等设计理念,打破常规构图,在保留文化历史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手法进行尝试。通过超现实主义风格特征的提取,以90后新时代年轻消费群体作为目标,将丝绸文化作为灵感来源,选取元素重构组合,通过超现实主义中的造型、空间、光影运用其中,此创新设计实践为多元文化和消费者日常装饰注入更多美与价值。
6.1. 幻想与现实的造型融合
本设计图案将数字化科技背景和历史文化作为素材选取基调,通过营造城市纵深空间感、画中画人物代入感更易使观者与设计情感共鸣。通过借鉴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重构思维,将不同时空的物像错乱甚至夸张地组合在一起,丝巾整体因加入独特的物像增强了与其他元素的关联效应 [7] 。见图2、图3主体物采用了“幻想”的代表物独角兽,将欧式建筑与中式现代建筑共置,选取的动物、人物情感化串联起各式不同的丝绸物品散落布局。运用扭曲、夸张手法将毫无关联的云彩、陨石打造强烈透视感,将未来文化、中西文化、理念文化三者交织。
6.2. 和谐的色彩自由运用
根据创作构思的需要,参考了艺术家们常采用的改变原有事物色彩来达到背道而驰的创作理念。考虑到现代设计中常讲究的和谐,便将色彩调性统一,利用同物体同色系将超现实主义中的渐变手法更具层次,丰富的色彩构成,又柔和多变,赋予复杂空间梦境的效果。见图4,丝巾整体色调以明亮大胆的黄色调为主,以对比色蓝色最为点缀,很容易刺激到人们的感官神经。借用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设计从颜色外延之中也透露出对未来、自然、欢庆、包容、多元之呼唤。

Figure 4. Practic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effect
图4. 实践设计应用效果③
6.3. 层次明晰的视觉空间
利用形、影、意三者转译设计手法,见图5、图6融合常规丝巾中自由式和放射式构图,通过视觉差和透视,将丝绸物品与建筑前后关系的空间和光影展现出来。整体概括的构图形式中带有散点式的抽象,以代入式画中画和元素层次串联带来寄物托情的幻想之境。

Figure 5. Visual design detail drawing
图5. 视觉图案设计细节图③

Figure 6. Visual design detail drawing
图6. 视觉图案设计细节图③
7. 结语
超现实主义是一种典型的现代西方文艺流派,其打破理性与意识的樊篱,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能够真正展示人深层心理和现实之外超然的彼岸世界。本文以西方艺术风格派别中超现实主义为切入点,探讨分析其结合东方理性审美如何选取合适的平衡点进行创新设计,使富含艺术性、创造性、趣味性的转译手法融入丝巾的情感性、反常规、自由性的设计表达之中。通过对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特征分析并找到合适的在丝巾中转译的手法进行实践,旨在为丝巾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独特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更多元的艺术风格合理运用至当今时尚丝巾中,融入大众审美意识中,在设计创新和文化传播中得到更佳的发展是当今设计者及时尚品牌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对现代时尚丝巾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在比较中呈现差异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局限的艺术风格中,探寻中国设计和时尚产业自主性的发展道路,推动丝绸艺术产业和图案创意设计的发展,来构建中国设计发展的主体性、包容性、主动性。
注释
①图1来源:网页引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743377607290947&wfr=spider&for=pc
②表1来源:作者自绘
③图2~6来源: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