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技创新生态视角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现状研究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cology
DOI: 10.12677/ASS.2023.1212946, PDF, HTML, XML, 下载: 142  浏览: 187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 慧: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吉林 长春
关键词: 科技创新生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要点对策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cology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Policy Points Countermeasures
摘要: 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和示范引领作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强大的生态体系支撑。基于科技创新生态视角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从科技企业、科技人才、科技要素、科技服务、科技文化等方向梳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现状,为加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demonstration leading role of the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needs strong ecological system suppor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cology, this paper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s, and combs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of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s from the directio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em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so as to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s.
文章引用:张慧. 基于科技创新生态视角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现状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12): 6940-6948.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12946

1. 引言

自20世纪初熊彼特将“创新”引入经济系统后,推动了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 [1] 。根据《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对全球132个经济体的创新生态系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排名 [2] ,数据显示,中国排名第11位,较去年再上升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位居36个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根据《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 [3] 数据显示,在综合排名中,北京首次超越伦敦,在全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位列第3位,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均进入全球前10强,分别位居全球第6、第10位;在科学中心指标排名中,北京第4位、粤港澳大湾区第5位、上海第25位;在创新高地指标排名中,北京第3位、粤港澳大湾区第7位、上海第13位;在创新生态指标排名中,粤港澳大湾区第4位、北京第5位、上海第12位。根据《2022年“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 [4] 数据显示(见表1),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等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入围城市数量较多,其中,广东省有4个、江苏省3个、浙江省2个城市,并且长三角地区有7个城市数量最多,东部地区城市多于中西部地区。

Table 1. Top 20 innovative cities

表1. 创新主体城市Top 20

注:创新主体得分指其包括的二级指标标准化数据均权之和,数据来源于《2022“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5]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7] 。中共二十大提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8] 等重要思想。“科技创新”与“生态系统”两词结合使用,为科技生态环境赋予了更动态化的内涵,只有筑牢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各个因素和环节之间的纽带,保障其运行过程实现安全、顺畅、绿色、高效,才能大大实现整个科技创新生态的向好发展。

杜传忠 [9] 等通过“结构–立体”“活动–功能”和“系统–生态”三大机制提升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马景文 [10] 深入剖析了科技创新生态的概述来源、时代背景、主要特点以及丰富意义,通过分析知与行的辩证逻辑关系来审视科技创新生态。刘欣博 [11] 等构建吉林省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路径研究,提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支撑、完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营造科技创新人文氛围等有效措施。陈静 [12] 提出江西省科技创新生态系统问题剖析与路径选择,从强化制度供给角度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体系,从激活创新主体角度推进企业融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从强化创新策源能力角度构建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基础的研究体系,从强化创新服务角度树立市场需求导向,构筑以科技创新服务为支撑的保障体系,从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角度大力提倡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因此,为了准确把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现状,不断完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本文提出从科技创新生态视角,以科技企业、科技人才、科技要素、科技服务、科技文化生态建设为主,深入剖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现状,为新时代提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 总体概况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累计成立了23个,分布在北京、湖北、上海、广东等21个省市。其中,按批复年份划分,2009年2个、2014年5个、2015年4个、2016年6个、2018年3个、2019年1个、2022年2个;按地区分布划分,华东地区有8个省市,华中地区有3个省,东北地区有3个省,西北地区有3个省,华北地区有2个市,西南地区有2个省市,华南地区有1个省;按省份划分,除广东省和浙江省分别有2个,其他省只有1个;按高新区数量划分,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9个,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8个,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7个,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6个,其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1~3个。

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目标看,1) 立足国际视野的有: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到2025年建成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北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中国光谷’”;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际一流科学城”;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3] “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之都”;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高新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蓝色经济引领转型升级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区一中心’:全球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经济转型升级样板区、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开放协同创新引领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连接海峡两岸、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 立足创新创业发展的有: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全国一流的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新高地”;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努力把沈大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高端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开放创新先导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努力建成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和创新创业生态区”;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成为全省创新创业核心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对俄及东北亚创新合作先导区”。3) 立足技术创新发展的有: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重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学研究高地和技术创新先锋”;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唯一以‘科技创新改革’为主题的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面向中西亚地区的创新发展高地,引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长江经济带经济与生态联动发展的创新高地” [14] ;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创新能力卓越、创新经济领先、创新生态一流的区域创新中心”。

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产业方向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与健康产业为主、先进制造、现代交通、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为重点产业。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光电子信息、生物、环保节能、高端装备为重点产业。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集成电路、软件和生物医药三大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5] 以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为产业发展方向。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6] 以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为重点产业。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7]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为重点产业。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为主 [18] 。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为重点产业 [19] 。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其中,乌鲁木齐国家高新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产业,依托临空经济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智慧安防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天山科技城等建设;昌吉国家高新区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产业;石河子国家高新区以大数据、通用航空、现代农业为重点产业 [20] 。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为建设重点。

3. 科技企业生态建设现状

科技企业是科技创新发展的核心主体,为了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广泛开展科技企业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如,1) 《“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中大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设立“金种子”企业培育基金,实施“普惠服务 + 精准服务 + 权益投资”支持;建立独角兽企业行业管家制度;高新技术企业“报备即批准”方式认定 [21] 。2)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服务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部区合作”“院地合作”、产业和技术联盟。3) 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2] 2018年共有市级以上创新载体1800多个,以工程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为主,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电子和生命信息等领域。区内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约1.4万家,是深圳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的主体。4)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3] 的省外高新技术企业直接认定,最高给予15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独角兽”企业、科创板后备企业可“一企一策”给予支持。5) 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评为独角兽、瞪羚及培育企业连续3年根据上年度对地方综合贡献度可给予一定奖补;对自创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增幅排名前三名的国家高新区,从高新区提质增效专项中分别给予100万元、60万元、30万元奖励 [24] 。6) 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探索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流程。

4. 科技人才生态建设现状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更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源泉。1)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际人才流动渠道、海外人才工作、居留和出入境直通车制度,急需紧缺外籍技术人才积极探索技术移民试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创业服务促进人才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 [25] (中科园发〔2019〕20号)。2)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6] 建立人才信息平台,对高端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团队及其创新创业项目给予支持,通过股权激励代持专项资金,对作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给予股权和分红权激励,探索创新国际教育、人才合作模式,建设国际教育、人才合作试验区。3)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7] 制定“一本绿卡管引才”方案,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实行“一个点位登记全部信息、一张绿卡记载基本情况、一本手册载明服务流程、一个中心实现全程办理”,通过流程再造实现高层次人才落户高效服务。4) 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探索重点人才“直通车”机制,对顶尖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实施“一人一策”“一事一议”。深化高校企业“共引共育”人才使用模式,建立自创区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5) 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构建“人才特区”、加大“招才引智”和“筑巢引凤”力度。6)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以人才团队贡献绩效为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人才绿卡”制度,提供一对一政务服务。7) 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培养与引进并举、存量与增量并重”的“人才特区”,“互联网+人才”柔性引进模式。8) 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人才管理先行先试,为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创新创业保障,精准对接产业高端人才。9) 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企业与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人才的“双聘”“旋转门”机制,构建“长春人才创新港”和“长春净月人才谷”,加快建设专家公寓以及人才社区 [28] 。10) 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在自创区建立产业教授、研究员制度 [29] 。11)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青浦园区实现了高校与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保障。

5. 科技要素生态建设现状

科技要素的集成整合起到了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1)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构建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联合体,集聚创新要素向创新主体的一体化配置。《〈关于精准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前沿项目与创新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实施办法(试行)》 [30] (中科园发〔2019〕25号)统筹推进一区十六园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 [31] (中科园发〔2019〕6号)助力科技与金融、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2)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仪器设备、实验室、文献、数据等开放共享机制。3) 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学(科创)城、创新谷、国际创新园等综合科创载体,推动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等多要素一体化配置。4)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新认定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奖补;优先在自创区建设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对新认定的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给予一次性300万元奖补;对新建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省财政一次性给予300万元奖补,运行期间按照考核评估结果进行奖励;对在国家高新区考评中位次明显提升的给予奖励,在创新要素、土地指标、人才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5)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32] (苏财规〔2023〕2号)用于支持核心区和辐射区发展的部分,其使用和管理遵循“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科学分配、注重绩效”的原则,采用“大专项 + 任务清单”管理模式。6) 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长春净月高新区打造了慧程科技公司研发的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一体化智能控制平台、吉林豆云产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的豆业云产业互联网平台、“吉牛云”大数据平台等科技创新体系 [33] 。

6 科技服务生态建设现状

科技服务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工作,面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引领、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升级。1)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专业化技术服务网络、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专业化创业孵化平台、创业孵化服务、跨境孵化网络等,促进技术转移、科技成果商品化、创新创业服务。2)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青浦园区搭建了不同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区域内的对口企业 [34] ,建立了与华东理工大学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专业机构共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平台,实行“一企一方案”专利托管实施方案,为企业提供专利代理、转让、人才培训等服务;并制定特色的科技创新政策,提出“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机构让一点”的模式。面向重点产业领域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张江创新服务集聚区和张江国际科技合作公共服务平台。3)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吸引国际和国内科技金融机构,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创新要素交易,为示范区提供金融资本服务。4) 《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规划(2019~2025)》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制定了10个区的发展指引,其中,福田园区“金融 + 科技 + 文化”、罗湖园区“金融 + 科技 + 消费”、南山园区“科技 + 金融 + 教育 + 服务”、盐田园区“科技 + 健康 + 智能”、宝安园区“科技 + 制造 + 服务”、龙岗园区“科技 + 制造 + 教育”、龙华园区“科技 + 制造 + 服务”、坪山园区“科技 + 制造 + 教育”、光明园区“科技 + 制造”、大鹏园区“生态 + 科技”。5)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位一体的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6)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35] 探索人才政策协同、人才使用、成果转化激励三个机制,为人才做好“硬服务”和“软服务”。7) 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本地注册 + 异地孵化”“异地孵化 + 本地加速”的新型创新创业模式,实现异地科技成果带土移植与转化。8) 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创新创业孵化载体获得国家认定的给予资金奖励和扶持。9) 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长春净月高新区建立“数字文”、“数字车”、“数字光”、“数字农”、“数字康”、“数字城”的数字赋能 [36] ,实现数字经济与文化、汽车、信息技术、农业、智慧康养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7. 科技文化生态建设现状

切实推动科技文化协同发展,以此为经济建设、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提供重要支撑和长效活力。1)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弘扬具有凝聚力、影响力、荣誉感的中关村文化和中关村企业家精神。2) 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开放包容的创新精神,开展科学传播、科学普及理念和模式。3)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化光谷文化、打造光谷企业家精神、树立光谷品牌,建立园区、产业集群、企业品牌的宣传活动,不断扩大光谷品牌的影响力。4)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活跃区域创业文化和打造区域创新创业品牌;大力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加强文化科技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培育视觉工业、创意设计等领域。5) 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继续加强对创新创业的宣传、追求高质量的创新文化,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会展平台。6) 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创意文化产业基地,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文化与科技融合企业,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意文化产业知名品牌,打造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创意文化产业集群。7) 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长春新区探索“六区联动”战略路径、“奋斗、创新、诚信、超越”文化理念、“施行政科学、规划提升、产业升级、科研聚集、人才融汇、资金活水、建设高端、城乡融合、治理创新、作风转变”十大工程,构建域内领先的一流的国家级新区。8) 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挥相关部门及各种媒体,探索开展科学推广、技术对接、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等,宣传、培育龙江创新文化。

8. 结语

目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覆盖全国各重点省市,并且在科技企业、科技人才、科技要素、科技服务、科技文化等生态体系构建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依托科技主体与载体共同助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立创新主体与创新载体的开放合作模式;完善人才引育引进机制,拓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的人才链,加强科技人才系统支撑;汇聚科技要素资源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成,运用好税收和财政等政策工具,积极探索科技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布局合理、体系完备、高效高质的科技创新发展服务体系;建立开放包容的科技文化助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品牌效应,打造科学精神、创新环境。

基金项目

2023年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30601016FG)。

参考文献

[1] [美]约瑟夫∙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M]. 何畏, 易家详,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0.
[2] 《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发布: 中国位列第11位, 连续十年稳步提升[EB/OL]. https://gov.sohu.com/a/589109478_120244154, 2022-09-29.
[3] 北京市科委.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全球首发, 北京首次跻身全球前三位[EB/OL]. https://www.most.gov.cn/dfkj/bj/zxdt/202301/t20230116_184245.html, 2023-01-16.
[4] 新华报业网. “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年度排名50强全球首发[EB/OL]. http://www.xhby.net/index/202009/t20200904_6791086.shtml, 2020-09-04.
[5] 王佳琪, 艾志强. 习近平科技创新支撑生态建设重要论述释析[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5(4): 1-3.
[6]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017-10-27.
[7] 新华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2020-11-03.
[8]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cpc.people.com.cn/n1/2022/1026/c64094-32551700.html, 2022-10-16.
[9] 杜传忠, 疏爽. 我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机制与路径分析——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1): 141-149.
[10] 马景文. 科技创新生态的主要特点和深层意义[J]. 活力, 2023(6): 86-88.
[11] 刘欣博, 张诗悦. 构建吉林省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路径研究[J]. 长白学刊, 2023(5): 76-81.
https://doi.org/10.19649/j.cnki.cn22-1009/d.2023.05.008
[12] 陈静. 江西省科技创新生态系统问题剖析与路径选择[J]. 科技广场, 2023(3): 33-41.
https://doi.org/10.13838/j.cnki.kjgc.2023.03.009
[13] 法律法规网. 广东省关于印发《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EB/OL]. http://gdstc.gd.gov.cn/zwgk_n/zcfg/szcfg/content/post_2691333.html, 2016-04-25.
[14] 省科学技术厅. 关于支持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EB/OL]. http://www.jiangxi.gov.cn/art/2020/11/13/art_5038_3043482.html, 2020-11-13.
[15]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九十五号)深圳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EB/OL]. http://www.sz.gov.cn/cn/xxgk/zfxxgj/zcfg/content/post_8967912.html, 2018-01-18.
[16] 法工委.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EB/OL]. http://snzcq.danyang.gov.cn/dysn/002/20180413/002003_02516a7e-42d1-42b4-b7c8-14d86fde29e1.htm, 2018-04-13.
[17]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EB/OL]. https://www.tjrd.gov.cn/flfg/system/2021/12/03/030023096.shtml, 2021-12-03.
[18] 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https://www.ah.gov.cn/public/1681/554198501.html, 2016-12-08.
[19] 甘肃日报. 甘肃省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EB/OL]. http://www.gansu.gov.cn/gsszf/gsyw/202209/2122394.shtml, 2022-09-14.
[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的通知[EB/OL]. http://www.xinjiang.gov.cn/xinjiang/zfgbml/202108/444f9d1a1b6d455e88a5448479d4a9da.shtml, 2021-04-09.
[21] “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EB/OL]. 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111/t20211130_2549207.html, 2021-11-29.
[22] 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规划[EB/OL]. http://www.sz.gov.cn/szzt2010/wgkzl/jcgk/jcygk/zyggfa/content/post_1328236.html, 2019-10-15.
[23] 河南日报客户端. 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EB/OL]. https://www.henan.gov.cn/2020/10-28/1878480.html, 2020-10-28.
[24] 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EB/OL]. http://www.jiangxi.gov.cn/art/2020/7/9/art_396_2592387.html, 2020-07-09.
[25]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创业服务促进人才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 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1905/t20190522_62010.html, 2019-04-15.
[26] 湖北日报. 解读《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EB/OL]. http://www.hubei.gov.cn/xxgk/zcjd/201501/t20150116_1714761.shtml, 2015-01-16.
[27] 科技部. 科技部关于印发《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EB/OL]. https://www.safea.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fgzc/gfxwj/gfxwj2015/201601/t20160105_123315.html, 2016-01-05.
[28] 吉林省人民政府.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 http://xxgk.jl.gov.cn/szf/gkml/202208/t20220830_8555854.html, 2022-08-30.
[29]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EB/OL]. https://www.hlj.gov.cn/hlj/c107890/202209/c00_31378130.shtml, 2022-09-25.
[30]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关于精准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前沿项目与创新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 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1905/t20190522_61914.html, 2019-04-18.
[31]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 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1905/t20190522_61858.html, 2019-02-28.
[32] 江苏省财政厅.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财规[2023]2号) [EB/OL]. http://czt.jiangsu.gov.cn/art/2023/1/13/art_77684_10727772.html
[33] 吉林日报. 长春净月高新区: 创新发展现代农业 争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探路先锋[EB/OL]. http://www.jl.gov.cn/zw/sydtp/202206/t20220607_8469583.html, 2022-06-07.
[34] 高蕴, 陈晨. 科技服务“三模式”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应用的研究——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青浦园为例[J]. 知识经济, 2019(21): 20-21.
[35]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EB/OL]. http://www.hunan.gov.cn/szf/hnzb_18/2021/202101/szfbgtwj_98720_88_1qqcuhkgvehermhkrr/202101/t20210119_14143157.html, 2021-01-19.
[36] 吉林日报. 长春净月高新区: 赋能数字经济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EB/OL]. http://www.jl.gov.cn/zw/sydtp/202205/t20220526_8458740.html, 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