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出版在数字阅读时代的生存和发展路径
Traditional Publishing’s Path to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the Digital Reading Era
DOI: 10.12677/JC.2023.114112, PDF, HTML, XML, 下载: 109  浏览: 466 
作者: 刘 哲: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北京
关键词: 纸质书数字阅读时代融合出版 Paper Books Digital Reading Age Integrated Publishing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已经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产生了巨大的改变,手机、平板等移动媒介从作为人体的延伸逐渐成为了人类身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字技术对出版业的渗透主要表现在以“碎片化”阅读为基本阅读形态的数字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的纸质书的阅读需求产生了巨大冲击。但纵观如今的图书市场,虽然数字阅读以其易便携、随时性、多样性等优势为读者提供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在市场上占取部分份额,但是纸质书的出版与需求也从未间歇,纸质书的阅读仍然作为当今社会群体的基本阅读习惯生存在出版市场中。可以发现,在数字阅读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传统纸质出版也被裹挟在这浪潮中不断向前发展,而融合出版就是这场潮流孕育的必然结果。本文通过从主观与客观两个研究角度,分析纸质阅读相较于数字阅读所拥有的优势,总结纸质书在出版市场的生存优势;同时也冷静地认识到数字阅读的必然趋势,为纸质书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提供发展建议。
Abstract: Accompanied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bile Internet has already produced great changes to all aspects of human life; cell phones, iPads, and other mobile media, as an extension of the human body, have gradually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human body. The penet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to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ragmented” reading as the basic reading form of digital reading. To a large extent, the traditional paper book reading demand suffered a huge impact. But looking at today’s book market, digital reading, with its easy portability, readiness, diversity, and other advantages, provides readers with a different reading experience while taking part of the share in the market. However, the publication and demand for paper books have never stopped, and the reading of paper books still survives in the publishing market as the basic reading habit of today’s social groups. It can be found that digital reading has become an unstoppable trend of the times. Traditional paper publishing is also wrapped in this wave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ed publishing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is tre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paper reading compared to digital reading from two research angle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nd summarizes the survival advantages of paper books in the publishing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almly recognize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igital reading and provides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 the integrated of paper books and digital technology.
文章引用:刘哲. 传统出版在数字阅读时代的生存和发展路径[J]. 新闻传播科学, 2023, 11(4): 740-745. https://doi.org/10.12677/JC.2023.114112

1. 引言

数字技术对于出版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数字阅读方面,同其对其他领域的产生影响一样,数字技术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更加便捷、环保的阅读体验,与传统阅读方式不同,数字阅读以手机、平板、电子书等移动设备为媒介,人们可以摆脱纸质书本所带来的时空上的阅读束缚,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手机随心所欲地阅读数字出版产品,这种呈现出“碎片化”的阅读形态随处可见,不同年龄、文化素质水平、社会阶层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数字阅读带来的影响。根据2022年4月发布的《全国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6% [1] ,由此可见手机在线阅读成为了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的主要方式。

但同时还应注意到,数字阅读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纸质阅读需求被全然替代,纸质书的出版和阅读仍然在出版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据《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较2020年有所提升,人均阅读量4.76本,在这之中,有11.9%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较2020年的11.6%增长了0.3个百分点 [1] 。这表明,纸质阅读仍然是国民的基本阅读方式,纸质书在出版市场中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纸质书在数字阅读时代的生存可归结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数字阅读的局限性和纸质图书的优势;人们的阅读习惯以及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研究便可总结纸质图书在数字出版占有很大份额的出版市场中仍能夹缝生存的原因。不过,数字技术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纸质图书的生存与发展不能被动地接受数字阅读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应该主动迎接挑战,积极加快出版融合的进程,利用数字技术带动纸质出版的发展才是正确之策。

2. 数字阅读的局限性

科学是把双刃剑,数字阅读带来的便捷、快速的阅读体验较之于纸质阅读来说是一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也通常被大众称为“深阅读”与“浅阅读”。顾名思义,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手机上进行短暂的阅读确实无法做到深度思考,某些程度上可以说很大部分的手机阅读可视为“无效阅读”,无法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点。

2.1. 阅读设备的有限性

在传统印象中,数字阅读一部分原因正是由于其依托的终端设备轻巧便捷成为了人们青睐的阅读方式,但是凡事皆有两面性,就比如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数字阅读设备手机实际上在阅读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1.1. 屏幕小,影响阅读体验

手机轻巧,可为人随身携带,近几年来各种阅读类app的开发也加速了手机阅读的发展,日常生活中人们可随时随地拿出手机,打开任意一款阅读app进行阅读浏览,但是小在成为优势的同时也是其劣势,手机屏幕相较于书本阅读视野是狭小的,在阅读是会存在因字体小而不便阅读的情况,尤其针对与中年老群体来说这一点更为突出。

2.1.2. 有辐射,影响身体健康

从安全性上考虑,手机产生的危害要远远高于纸质书,甚至可以说纸质书可以对人体做到零危害,但是数字阅读却无法保证。数字阅读就是利用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阅读的一种阅读方式,而这些移动设备都属于电子产品,电子产品自问世以来就饱受争议,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其最直接的表现在辐射的影响。手机、电脑等本身都会产生电磁辐射,虽然一般来说对人体没有太大的伤害,但是长时间的通过电子设备进行阅读还是会出现一些生理上的不适,而且据调查研究,人在盯着手机屏幕阅读时眼睛每分钟的眨眼次数会比平时减少4~5次 [2] ,因此长时间使用手机阅读会容易眼睛干涩、肿胀,进一步造成视力的降低。

除了生理健康上的影响,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人类对于手机的依赖一方面也在警醒着我们手机对人们的心理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手机使用时间达到了100.7小时,这表明一天中有大部分时间都在使用手机,手机的普及、碎片化的阅读让人们在更加依赖手机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迷失在了互联网中。

2.2. 有阅读环境的随机性

数字阅读的“碎片化”,不仅仅体现在时间上,还体现在空间阅读场景的“碎片化”。一般来说,用户进行数字阅读的场景主要都是在地铁、车站或者等人的路边,在咖啡厅、书店等较正式的场合,用户通常会选择阅读纸质书而非拿出手机阅读,也就是说阅读的环境会对人们的阅读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通常是由于“碎片化”的阅读场景其环境存在随机性 [3] 。另一方面,数字阅读场景碎片化也会使得用户更加难以集中精神,从而降低阅读效果,甚至导致阅读成瘾。如果用户每天花费几分钟的时间来观察网页中的内容,那么他们很可能会忽略掉许多不重要的信息,并且还会将过剩的时间浪费在搜索引擎上寻找新鲜感上。

2.3. 阅读信息的复杂性

互联网时代信息海量,各种信息资源丰富,用户可通过媒介设备搜索浏览其所需要的内容,但是用户在互联网信息面前并非一直掌握着主动权,面对数量巨大、鱼龙混杂的信息资源,用户往往因其自身的局限性而无法分辨出信息的好坏,因此往往处于消极的被动接受之中。网络阅读信息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3.1. 无良自媒体的垃圾信息

近些年,自媒体成为了新媒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媒体是继传统媒体之后出现在互联网背景中的新媒体形态,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用户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角色转变为自我创造的作者和读者身份,一方面在带动自媒体平台更加广泛发展的同时,也不免出现门槛低、内容无良等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作为发布信息主体的用户的文化素质水平高低不一,毋庸置疑自媒体平台中不乏有内容优质、富有思想的内容发布者,但是还有一部分热衷于发布谣言、虚假信息的无良公众号和营销号的存在。

2.3.2. 盗版内容的泛滥

数字内容的版权保护一直是困扰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相较于纸质书的版权保护,数字版权的管理难度更大,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内容资源的发布者,数字内容成本低,只需要指尖轻轻的点击、下载、转载就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但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就会出现盗版侵权的问题。同时,数字内容的盗版一方面确实是受到受众“欢迎”的,相比于用几乎同等的价格买到盗版纸质书来说,用成本较低的价格买到和正规数字出版物的体验感对于受众来说是更能接受的,并且现在的确存在用户主动在网络平台上寻求盗版资源的情况,不论是书籍还是游戏、影视作品,这种与传统盗版不同的盗版乱象极大地扰乱了出版市场秩序,盗版内容在网络中的传播还极大地损害了创作者的利益,打击了创作的积极性。

3. 纸质书的市场需求

通过客观角度对数字阅读的局限性的分析后,便要从主观上对纸质书的生存现状进行分析,面对数字出版的冲击,纸质出版虽然一定程度上受到不小的影响,但是在市场中并未完全丧失竞争优势,下面将主要从纸质书本身的市场需求角度入手,总结纸质出版的生存策略。

3.1. 纸质书的文化底蕴

纸质书步入历史的殿堂归结于到造纸术的发明与印刷术的进步完善,因此纸质书的出现可追溯到西汉时期,中国又作为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因此纸质书在我国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根据历史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出现了最早的纸质地图,魏晋时期,佛教的传入使佛经的印刷需求增加,带了隋唐时期,经济繁荣,技术进步,雕版印刷的发明和“蝴蝶装”装帧工艺的完善,出现了与现代图书形态相类似的书本,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之际民间小说和话本的流行更加丰富了当时的书籍市场 [4] 。近代以来,纸质书和报纸更是在亿万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手中成为了救亡图存的重要武器,纵观这一中国书籍发展史,虽然如今数字技术给纸质书的市场带来了不可否认的打击,但是纸质书近两千多年的发展所积累下的文化底蕴是无法被其泯灭的,阅读纸质书的习惯已经深入至中国人的血液中,是无法轻易丢弃的。在这种文化底蕴的熏陶下,纸质书的出版一直坚持着严格的内容出版的审查制度,系统的出版单位,责任到人的编辑制度,“三校一审”的审查制度都为图书的出版质量层层把关,因此在内容的质量和产生的社会效益上看,纸质书也是数字图书望尘莫及的。

3.2. 纸质书的教育用途

纸质书无法被数字出版所替代很大一部分源于教育对纸质教材的需求,据2019年京东图书与艾瑞咨询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图书市场报告》显示,文教书与童书在图书市场的占比持续扩大 [5] ,近年来疫情的爆发虽然出现了线上教学的新变化,中国学生教育采用纸质课本是国家政策也是必然之举,但是这并不意味这纸质教材也会被数字教材所替代,在教育用途上,纸质教材更能满足学生集中注意力、读写笔记的要求,数字图书虽然交互性好且体验丰富,但是极易使学生转移注意力,沉迷于电子产品的使用,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同时,学校和家长也更信任纸质教材,因此,在这一角度来看,纸质书的需求会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一直存在。

3.3. 纸质书的质感追求

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我国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也意味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会追求跟高的生活“质感”,这里的“质感”不仅指触感上的享受,也是对生活各方面质量的体验,在图书上就表现在包装、纸质和内容上。

数字阅读为大众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成本低,购买一本纸质书的价格至少在十几块钱,最多要达到几百甚至更多,而数字图书可能只需要用购买纸质图书随低的价格买到最贵的数字图书。但是,这一情况是出现在消费水平不高,无法满足昂贵的纸质书购买的情况下产生的,现在,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人们越来越在意图书的内容是否有趣,装帧是否精致,而不是过多在意它的价格高低。在这一方面,技术的发展还远远无法使数字图书的阅读质感超越纸质书。一本纸质书的出版,在内容上由编辑精选选题,并且层层把关;在书籍装帧设计上,专门设有专业的美术编辑负责。纸质书的质感不仅仅是触感上的体验,还有视觉上享受,这是目前仍以水墨屏、二维阅读方式为主的数字阅读所无法比拟的。

4. 出版业的融合出版之路

前文对传统纸质图书的出版在数字阅读时代下的生存优势,从主客观两个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单一的数字出版与单一的传统出版都无法满足当今市场受众的需求,也不符合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传统出版的市场困境,要求出版业必须走融合出版之路,将先进的新技术与传统的内容出版有机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助力出版业的转型升级。

4.1. 融合出版人才的培养

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业的冲击一方面就体现在对图书编辑、营销编辑等出版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融合出版的发展趋势代表着从单一纸质媒体向多媒体融合的转变,就要求出版工作者在原有基本编辑发行素养之外,还要做到“三熟”——熟练掌握新兴数字技术、熟悉新兴数字营销方式、熟知数字出版发展规律 [6] 。但是,融合出版进行之初能够满足如此高要求的人员只是区区之众。因此,人才短缺成为出版业转型升级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融合出版人才的培养首先来自各大高校的专业知识训练,学校的专业授课内容应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编校能力的培训,还要创新授课形式和内容,培养学生们的数字技术使用能力;其次出版企业内部也要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动员和考核等形式拓展职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4.2. 创新形式,深耕内容

融合出版的核心在于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图书产品的外在形式,同时保持更高质量、富有内涵的图书内容生产,将数字技术与传统出版的优点相结合,增强产品乃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融合出版依然是以“内容为王”为第一导向,切忌为追求华丽新颖的形式而忽略了产品的内涵,否则就是哗众取宠。因此,出版企业应继承和发扬出版的“工匠精神”,严把质量关,以出版高质量的图书产品为追求、以满足大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初心,推动出版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

4.3. 出版渠道的融合发展

全媒体时代,数字技术带来的知识付费、在线教育、网络出版等丰富多样的线上渠道,对于传统出版业来说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渠道建设可能性。出版单位应突破传统的单一形式的线下渠道,利用新兴网络渠道构建立体化、全方位、多媒体、跨平台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渠道矩阵 [7] ,为受众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5. 结语

当今的图书市场绝非是一家独揽天下,数字技术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论其优点可以说是各有千秋,纸质书市场应当充分认识并利用好自身的优势,积极推动出版融合的发展,传统出版单位不可故步自封,以自视不与数字产业合作是一种清高,在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唯有互相合作才是发展之道。数字出版要加强自身内容把关,完善版权保护制度,加强技术创新,创作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收的数字出版产品;纸书出版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出版的“工匠”精神,丰富中国图书的文化底蕴,严把“质量关”,同时利用好新技术、新渠道做好图书的创新工作,做到纸质与数字发展并驾齐驱,才能实现出版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EB/OL].
http://www.199it.com/archives/715946.html, 2018-04-25.
[2] 张竹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系, 1983.
[3] 周天慧. 碎片化阅读的弊端[J]. 传播力研究, 2019, 3(24): 234.
[4] 崔建邦. 数字出版时代纸质书阅读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辽宁大学, 2021.
[5] 京东图书. 2019中国图书市场报告[R]. 2019.
[6] 李智玉.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整合策略研究分析[J]. 传媒论坛, 2022, 5(1): 58-60+67.
[7] 王江, 屈红军, 于瑛. 数字时代背景下图书出版“纸电同步”的思考[J]. 图书情报导刊, 2018, 3(11):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