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文化村景观设计研究
Research on Landscape Design of Folk Culture Villa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DOI: 10.12677/Design.2023.84305, PDF, HTML, XML, 下载: 79  浏览: 14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梁林慧, 李瑞君: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关键词: 农旅融合民俗文化村景观设计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Folk Culture Village Landscape Design
摘要: “农旅融合”一直是当今乡村地区发展的热点话题,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聚居,这便赋予了乡村民俗旅游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进行民俗文化村的建设,而景观设计则是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对于不同民俗文化村进行景观设计的策略性指导探讨仍未形成系统性的成果。本文首先明晰了农旅融合和民俗文化村的定义,分析了对民俗文化村景观设计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而尝试总结出进行民俗文化村设计的四点基本原则,进而总结出“农旅融合”背景下四点行之有效的民俗文化村景观设计设计策略,以期对未来的民俗文化村景观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and it is also the general trend to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China has a vast territory and multi-ethnic communities, which gives rural folk tourism unique prerequisites. More and more villages begin to build folk culture villages, and landscap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However, the strategic guidance for landscape design of different folk culture villages has not yet produced systematic results. This paper first clarified the defini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and folk culture village, analyz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folk culture village, and then tried to sum up four bas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folk culture village, and then summed up four effective landscape design strategies for folk culture villa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n order to the future folk culture village landscape design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文章引用:梁林慧, 李瑞君. 农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文化村景观设计研究[J]. 设计, 2023, 8(4): 2516-2522.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3.84305

1. 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乡村民俗旅游对实现乡村振兴是一条重要途径。民俗文化村的建设应与乡村规划建设一致,在保持村落原貌和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的情况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民俗文化旅游也呈现新的趋势。现在民俗旅游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观光和吃农家乐,乡村旅游更是与休闲农业发展、村镇建设、文化保护等全面融合的休闲化、产业化和综合化的新业态。现阶段我国在开发民俗文化村项目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景观的设计存在的问题更多一些。因此,农旅融合背景下对民俗文化村景观设计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农旅融合和民俗文化村

2.1. 农旅融合

“农旅融合”是指农旅融合是指在农业和旅游业之间打破产业壁垒,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在农旅融合的过程中农业提供发展资源,旅游业进行服务延伸,将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融入到农业中,形成新的产业和业态 [1] 。其中,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旅游业提供新的生产、经营、服务模式。将旅游业的服务模式与传统农业生产有机结合,促成了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

最初,“农旅融合”以体验农家饮食住宿的“农家乐”模式为主,近年来,在党和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下,乡村旅游搭上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快车,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另一方面,“农旅融合”的发展方式同时也是对各地区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风民俗的保护和发扬。

“农旅融合”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变了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拓宽了乡村居民就业创收的渠道,带来了乡村的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居民幸福感提升,推进了乡村地区经济、文化、社会风貌、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振兴。

2.2. 民俗文化村

民俗文化村指的是“人们在某种独特的空间中可以获得生活、生产、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特殊环境,是当地人们的聚居地。建设民俗文化村可以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 [2] 。拆分地看,“民俗文化村”是“民俗文化”与“乡村”这两个概念的集合。

“民俗文化”是特定区域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民俗文化来源于长期历史进程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思想情感、宗教信仰等方面。以群居为主的生产生活使民俗文化具有集体性,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区域的人民有着各自的民俗文化。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渗透着当地特别的民俗文化韵味。

《辞源》中,有关“乡村”词条的解释为:主要从事农业活动、人口较城镇分布分散的地方。乡村是一个城镇建成区以外的、具有多种生产生活功能的区域复合体,包含乡镇及村庄等。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乡村”作为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聚落,以其为载体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民俗文化”。

3. 民俗文化村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农旅融合”的背景下,民俗文化村的设计相对来说更加复杂,进行的改造、重建更多,这就需要设计者的考虑要更全面、更细致。民俗文化村要以保护和发扬村落的民俗文化为基础,规划适宜的旅游项目,建设各种多元特色旅游设施,进行利于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景观设计。民俗文化村景观设计的重点在于继承和保护村落的整体风貌,彰显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地域特色,同时保证游客在观赏过程中的体验感。笔者经过案例分析和文献阅读,总结出民俗文化村景观设计中的几点重要原则。

3.1. 提升民俗文化村的文化性

民俗文化村是地区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民俗文化村的背后蕴含着千年传承的历史和民族精神,是代代传承而来的文化瑰宝 [3]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乡村居民受当地环境和历史进程的影响,在生产生活中总结经验,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改良,最终依托于各不相同的建筑、习俗、节庆等形成各地的独特文化。由于地域环境、历史发展和民族习俗不同,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村也都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色彩和精神风貌。因此,当下的民俗文化村开发设计应注重当地民俗文化,充分研究考察,彰显出其民俗文化特色。一个地区的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生命活力,只有对当地文化巩固和发扬,才能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历久弥新。

3.2. 强化民俗文化村的特色性

特色性原则是一个民俗文化村得以获取竞争力,吸引游客的关键所在,具有特色是一个民俗文化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该着重凸显并强化当地特色,确定地区最具特色、别无仅有的景观优势并进行深层次挖掘,从根源上阻断被仿冒和抄袭的风险。在设计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在拥挤的赛道中脱颖而出,为地区经济发展贡献推力,为地区文化宣传拓宽渠道 [4] 。在民俗文化村设计中突出乡村独有的地方特色,持续产出足够吸引消费者的精品旅游项目,勇于追求“标新立异”,才是打破“村村雷同现象”、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义所在。

3.3. 追求民俗文化村的创新性

创新是维持民俗文化村生命活力的源泉。要想获取独属于一个地区的竞争力优势,就必须找准方向,大胆创新。在民俗文化村的开发设计中不能抱有“一招鲜,吃遍天”的观念,要根据当地各类自然景观、民族风俗、农业生产生活等条件,为游客持续呈现不同的文化景观。如果说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能构成为民俗文化村吸引游客初次游览的动因,那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持续输出新的旅游项目则可以巩固客源,实现长期健康发展。民俗文化村的主要客源是在节假日想要进行自然观光和旅游放松的城市居民,不同游客的游玩需求也不尽相同。针对游客的不同需求,在民俗文化村的开发设计中设置不同区域和项目,可以有效涵盖不同游客各自的需求,扩大影响力,实现来客量和经济的增长。

例如,在当下的旅游业发展中,单一的“优美环境”和“名胜古迹”已经很难吸引全部游客的兴趣。在进行民俗文化村景观设计时,可以借助新兴科学技术追求覆盖游客全部视听感官的沉浸式游玩,通过进行综合五感设计,以当地的历史文化、传说故事和特色民俗活动为蓝本进行新型互动式沉浸旅游项目,增加民俗村的趣味性、可玩性和吸引力。

3.4. 注重民俗文化村的人性化

归根到底,民俗文化村的开发设计始于先人的劳动和创造,最终的服务对象也会落实到每一个人的体验感上。人是民俗文化村建设的灵感来源、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进行民俗文化村开发设计应当时刻以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双方的需求为出发点,设计既要满足身处其中的居民们的生活需要,也要满足外来观光体验的游览需求。

对于民俗文化的展现,首先应当注意符合主流审美,贴近大众的审美需求,把握好展现美感和符合规范的设计尺度。游客从城市来到乡村地区旅游,往往追求的就是健康舒适,因此在景观设计上应能着重与城市生活做出区别化设计,保证为游客带来“回归自然”的舒适性和深入体验特色民俗文化的参与感,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走马观花的赶场式旅游。其次,在对民俗活动体验的设计中,应该对传统的活动方式进行仔细打磨,时刻保证参与者的安全。可以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关怀设施、提高接待水平和安全意识的方式做足安全防护措施,所有的景观设计要在合乎安全规范的前提下更丰富人性化,从设计角度使民俗文化村更温暖、更有人情味。

4. 农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文化村景观设计策略

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千年来,各地的民俗文化代代相传,是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伴随着国家经济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不少民俗文化村进行旅游业开发,许多优秀的民俗文化和传统建筑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在“农旅融合”的背景下,进行民俗文化村的景观改造设计时,应时刻以当地民俗文化为第一灵感来源,依托实际,因地制宜。具体地,应遵循以下几点设计策略。

4.1. 追求文化内涵的设计策略

文化是民俗文化村的设计重点。乡村有着各自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雕塑、书法绘画、藏书、洞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语言、口头历史、民族音乐、特色舞蹈、民族庆典仪式、宗教祭祀、传统手工艺技法等。民俗文化村的景观应富有相应的文化特色,例如西安市马嵬驿民俗文化村的景观导视牌设计(图1),在栏杆上印有《诗经》中的诗歌、解析与图案,引起游客的兴趣,很好地凸显了当地文化主题,宣传和发扬了《诗经》的文化特色 [5] 。在民俗文化村的开发中,首先应当以当地民俗文化作为开发设计的重点。在设计中,可以着重通过民俗文化村的外部环境特征,包括建筑、街道、绿化、水体、小品设施等,对这些元素的统筹设计,突出景点的文化内涵。

4.2. 加强特色建设的设计策略

形成民俗文化村独有的闪光点、记忆点,是乡村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农旅融合”的发展早已脱离了单一的“农家乐”模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乡村旅游项目的设计也早早进入了对多元化、多样化的追求。开发民俗文化村旅游不能依靠趋同化的设计,而是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人文特色进行合乎当地特色、因地制宜的整体规划,搭建起既能保护当地居民正常生活,又独具旅游观赏价值的民俗文化村景点,才能实现健康的长期发展。以马嵬驿民俗文化村的景观设计为例,马嵬驿村最显著的特色民俗是古驿站文化,因此在景观小品的设计中,增添了很多相应的元素,如马车、磨盘等(图2),吸引游客驻足拍照。同时,酒文化也是当地的一项特色,在景观设计中也使用了酒坛的元素(图3) [6] 。

Figure 1. Landscape guide board design of Ma Weiyi Folk culture village [5]

图1.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的景观导视牌设计 [5]

Figure 2. Ma Weiyi folk culture village landscape sketch in the carriage, millstone [6]

图2.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景观小品中的马车、磨盘 [6]

Figure 3. The wine altar in the landscape sketch of Ma Weiyi folk culture village

图3.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景观小品中的酒坛

总结来说,民俗文化村的设计在旅游体验(饮食文化、观赏景点、生产生活体验等)方面,也需要讲究特色化发展,设计者需要深挖到当地民风民俗的每一个细节,精准定位,用于旅游开发的项目,以避免出现旅游体验中的趋同化,影响民俗文化村的旅游业发展。

4.3. 基于传统创新的设计策略

民俗文化村景观的设计,一方面需要注重保护和发扬当地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创新。尤其在“农旅融合”的背景下,农业、手工业、制造业等传统行业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对于新兴的创新技术,应该在保证不破坏传统民俗文化村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和合理的应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村民和游客。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溶剂融合,不但有利于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又利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能使外来游客享受更优质的服务。

4.4. 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策略

在民俗文化村景观的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策略,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前期要注重实地调研,了解当地村民和游客的需要与市场需求。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村民参与到设计中去,实现良性互动。设计后期积极收集反馈信息,不断修改完善。做到在保证村民利益的基础上,完善游客旅游的体验感。同时,要协调好发展旅游业与保护当地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实现地区的和谐发展,使村内制度规范、氛围文明和谐。借助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协调好乡村内部与外部市场的关系,做到游客开心、村民安心,利益分配公平合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7] 。

5. 结语

“农旅融合”的发展是建设民俗文化村的先决条件,民俗文化村建设是“农旅融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农旅融合”的背景下,民俗文化村的景观设计要结合村落的实际情况,了解本土文化,更好地完善其不足之处。通过特色文化景观建设,能够推进乡村地区经济创收和产业转型,实现乡村振兴。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22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建构研究”、北京服装学院2021年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ZDJG-2103)和北京服装学院2023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农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文化村景观设计研究”(项目编号:X2023-068)的成果。

注释

图1~2来源:文献

图3来源:网页引用,

http://mms0.baidu.com/it/u=3104106660,3799388382&fm=253&app=138&f=JPEG?w=666&h=500

参考文献

[1] 邱璇. 农旅融合型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2.
https://doi.org/10.27662/d.cnki.gznlc.2022.000622
[2] 成欣. 临汾市老家民俗文化村景观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2.
[3] 许霏.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马嵬驿民俗文化村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4] 崔玉靖.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
[5] 王锐明.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景区导视系统设计探究[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 32(3): 61-64.
[6] 张静雅, 张慨. 地域文化在民俗景观中的应用——以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为例[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11): 87-88.
[7] 刘家妍. 农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设计探究[J]. 农村实用技术, 2022(8): 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