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联庆村民宿空间设计研究
Research on Spatial Design of Lianqing Villagers’ Lodging Based on Regional Culture
DOI: 10.12677/Design.2023.84313, PDF, HTML, XML, 下载: 86  浏览: 19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徐雨淇: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常州;汪瑞霞*: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地域文化乡村民宿设计Regional Culture Rural Lodging Design
摘要: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及经济的发展,我国乡村民宿呈现井喷式发展,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归纳总结了我国乡村民宿设计存在的同质化严重、缺少地域文化特色等问题,进而得出相关问题及设计结合地域文化是至关重要的。本设计基于江南传统建筑文化和江南地区地域文化特征,提出因地制宜的乡村民宿空间的设计策略,并通过联庆村乡村民宿设计实践得以验证。在乡村民宿建设营造时,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优势,将地域文化元素提炼及转化,为游客打造一个清净淡雅、乡土气息浓厚的江南韵味民宿,从而也推动了乡村民宿的蓬勃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rural lodging presents a spurt of development.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sign of rural homestays in China, such as serious homogenization and lack of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concludes that it is crucial to combine the relevant problems and regional culture with the design. This design i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of Jiangnan and the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iangnan region,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strategy of rural lodging space tailored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verified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rural lodging design in Lianqing Villag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homestays, the advantages of regional culture should be fully played, the regional cultural elements should be refined and transformed, and a homestay with a quiet and elegant, strong local flavor of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should be created for tourists, thus promoting the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rural homestays.
文章引用:徐雨淇, 汪瑞霞. 基于地域文化的联庆村民宿空间设计研究[J]. 设计, 2023, 8(4): 2576-2582.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3.84313

1. 引言

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昔日避之不及的乡村逐渐成为都市游客心中的乌托邦。据《中国乡村民宿行业分析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报告(2023~2030年)》表明,后疫情时代的旅游市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游客开始倾向于去往生态自然、环境优美的小众地区旅游,于是乡村便成为了游客们首选的旅游地 [1] 。旅游的客观需求成就了乡村民宿的广阔市场,国家政策也为乡村民宿发展提供了支持,乡村民宿的发展解决了乡村闲置资源问题,也带动了国内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乡村发展,然而乡村民宿火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乡村民宿设计同质化现象严重、民宿设计缺少地域文化特色的问题,无法延续地域文脉及使游客产生地方认同。因此,设计师在乡村民宿建设营造时,需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优势,将地域文化元素提炼及转化,为游客打造一个乡土氛围浓郁的江南韵味民宿,从而推动乡村民宿的蓬勃发展。

2. 地域文化概述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对文化的定义有260多种,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中对文化定义是:“广义的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个人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 [2] 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并反映出重要的地方特色,而地域文化顾名思义是指特定区域内形成的一套特定的文化观念、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通过语言、宗教、艺术、建筑、服饰、饮食等方面的表达和传承。地域文化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族传统、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3] 。地域文化不仅是地方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认同,也是吸引游客和外来者的重要因素及推动地方经济和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

3. 当前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

(一) 民宿设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我国乡村民宿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从宝岛台湾走向内陆地区,呈现井喷式全面发展的态势。乡村民宿的发展解决了乡村闲置资源问题,带动了乡村旅游,推动了乡村发展。然而在乡村民宿火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由于商业化和标准化导向,大量民宿在建造时效仿照搬已有案例,民宿设计一味地追求新异,形成了恶性竞争,出现了大量的“新中式”、“文艺风”、“复古风”等,忽视了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从民宿经营者层面,民宿经营者运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对民宿设计营造没有概念,民宿设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过度模仿酒店设计,导致无法区分乡村民宿与城市酒店,使得一些乡村建筑失去其原有风貌,成为了和酒店一样仅是提供住宿的场所,缺乏自身风格,无法吸引游客的驻足,无法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 民宿设计缺少地域文化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民俗民风、地域历史文脉、地域特色等,乡土民风如此大的差异也导致了民宿设计的千篇一律,完全忽视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建筑是一种栖息或居住方式。” [4] 若所建造的民宿环境不能给游客营造一种“家”的归属感,乡村特有的地域文化得不到保护与传承,无法有效利用乡情、乡音、乡味等独特资源,会导致游客审美疲劳,无法使游客认可及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村民也不会意识到地域文化是他们村落珍贵的财富;民宿经营者缺乏文化传承意识,民宿区别于酒店的显著特征就是其乡土性和地域性,乡村民宿一味效仿照搬风格,导致乡村民宿地文化元素混淆,失去地域文化特色,无法延续地域文脉及使游客产生地方认同。

4. 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民宿设计策略

(一) 植入传统建筑文化

我国的传统建筑因地理和气候特点而形成南北差异,各地产生了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这些风格迥异的传统建筑形式反映了本地区地域文化特征,因此在乡村民宿空间设计营造时植入传统建筑文化对传承地域文化非常重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在民宿营造时借鉴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营造乡村民宿时借鉴及重构当地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如传统江南水乡民居以木材装饰为主,以几何图案、动植物等元素以木雕等多元形式装饰在门窗上;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白墙黛瓦,质朴素雅,体现江南民风民俗及审美情趣,通过现代设计技术提炼、简化和组合传统建筑元素 [5] ,使民宿建筑新旧共生,且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因此,在江南地区营造乡村民宿时,借鉴与重构当地传统建筑装饰元素有助于增强游客的文化感知体验。

(二) 挖掘地域文化元素

在营造乡村民宿空间时,设计师应秉持传承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增强民宿空间设计的深度及感染力。地域文化元素包含传统图案元素、特色物产元素、文化符号元素等。例如传统江南水乡民居以木材装饰为主,以几何图案、动植物等元素以木雕等多元形式装饰在门窗上,营造民宿门窗时可以借鉴及重构这些江南建筑传统图案元素;在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时,需从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符号作为民宿空间承载及传达信息的重要媒介,在确保乡村民宿舒适性的功能前提下凸显地域文化特点,在民宿建筑外观的营造方面充分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的方式,尊重建筑原生肌理,保留原有建筑的时空记忆,延续传统江南民居特色,采用地方和传统建筑工艺,优化民宿空间布局,注重融入农耕文化、太湖文化,使文化孕育乡风、根植乡土,将村中居民闲置的瓦片、砖头等乡土材料重新利用起来;增加乡土气息浓厚的景观构筑物,联结当地的种植景观和民居休憩场所,利用现有的乡土材料打造低成本、外表风格更贴近乡村的景观构筑物,让其变为一间既具有时代记忆又能使人们感受到现代气息的居住空间。

5. 基于地域文化的联庆村民宿设计实践

(一) 联庆村区位文化分析

联庆村由原公墅、成魁、墙门三个区域优化调整后成立。西邻滆湖,位于前黄镇西部,东于寨桥村、坊东村为邻,西与灵台村相连,北与高梅村相接,南靠宜兴,前灵公路贯穿全邨,东西直径三公里左右,水路交通十分便捷。村地域面积7.53平方公里,现有农户总数1504户,常住人口5260人,耕地面积6286亩。近年来,联庆村以水稻种植为抓手,充分发挥常武粮仓的资源优势,通过选用优质品种,采取绿色生态种植模式,打造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年产量达到980吨,擦亮前黄大米“味稻联庆”品牌,闯出了乡村振兴“稻”路。

联庆村西邻滆湖,盛产大米,发展苗圃、蔬果等乡村特色种养,水稻灌溉、大鹅养殖、农产品种植等引水滆湖,有特色的太湖文化和农耕文化;朱氏宗祠位于联庆村,是南宋大儒朱熹的后代,朱熹的思想文化影响着后代,“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每一个后人的骨髓,在古代,一些乡绅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把耕读结合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形成了耕读文化,贾思勰“顺天时量地力,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6] ,过耕读生活的知识分子有理论修养,有农业生产经验,有条件完成从农业到农学思想到哲学思想的提升。经过耕读生涯的知识分子既有理论修养又有丰富农业生产经历,才能进行由农业意识到农学思维和生活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升华。在联庆村民宿设计中,将江南水乡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地域文化元素等植入设计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 江南传统建筑风貌的再现

此次改造的稻田文化主题民宿位于联庆村正祥寨桥老鹅馆,正祥寨桥老鹅的烧制技艺在2014年被评为武进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美食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改造为民宿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原有建筑外墙镶贴了墙砖,室内装饰设计粗糙,建筑整体氛围未能体现江南建筑风貌特征。在对其改造设计时,尽量不破坏原建筑柱结构的基础上,秉持“微改造,精提升”的理念进行改造,外观还原传统江南建筑粉墙黛瓦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图1),乡村民宿设计以木材装饰为主,门窗以几何图案的木雕形式装饰 [7] ;室内装饰营造部分的处理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筑装饰材料以木材料为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使用本地乡土材料及天然材料,如民宿大堂的圆形沙发用的是当地的健康无醛稻草板,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生活方式进行改良设计,造型新颖且便于游客间的互动交流,强化游客与乡村民宿之间的情感联系,唤起村民共有的文化记忆;在民宿二楼的茶室等空间营造中窗框的设计借鉴苏式园林中框景的手法(如图2图3),上二楼通过框景就可以看到茶室内的景物,窗框内外空间相互交融,游客可以体验到虚实结合、藏露相显的多样性空间效果,这些框景的借鉴设计体现了传统风貌的再现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乡村民宿的营造植入了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精神及特征,尊重联庆村文化脉络,保留原有建筑的时空记忆,通过设计运营,将历史旧物融入到民宿装饰设计中,赋予原本闲置的老宅新的生命,使其成为既有时代记忆又能满足人们当前生活和使用需求的居住空间,较好的还原了江南传统建筑风貌 [8] 。

Figure 1. Rural lodging building

图1. 乡村民宿建筑

Figure 2. Tea room

图2. 茶室

Figure 3. Framed view of the tea room

图3. 茶室框景

(三) 民宿空间的地域文化传承

联庆村具有良好的文化资源优势,联庆村以水稻种植为抓手,充分发挥常武粮仓的资源优势,通过选用优质品种,采取绿色生态种植模式,打造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年产量达到980吨,擦亮前黄大米“味稻联庆”品牌,闯出了乡村振兴“稻”路,形成独具特色的水稻文化;联庆村西邻滆湖,是特征,更是资源,盛产大米,发展苗圃、蔬果等乡村特色种养,水稻灌溉、大鹅养殖、农产品种植等,有特色的太湖文化、稻田文化及农耕文化;在乡村民宿房间命名时挖掘水稻元素,以稻田文化为主题对民宿进行设计营造,以滆湖水、水稻、太湖鹅为主题词对民宿房间进行命名:稻谷风云、稻谷飘香、鹅在稻乡、鹅醉欲眠等主题。对每个房间设计营造时挖掘及提炼地域文化元素,经过抽象和简化与材料及设计手法结合应用到民宿室内装饰、室内色彩及室内材料当中。

乡村民宿的室内装饰设计应融合当地民俗文化,通过挖掘当地传统建筑元素将之提炼并转化为装饰符号,运用到民宿建筑设计中。在稻田文化特色民宿空间设计中运用了地域文化的抽象隐喻、具体陈列手段等,对地域文化符号的具体陈列手段指的是将地域文化原貌直观展示于民宿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抽象隐喻即通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地域文化符号的基本形态加以抽象变形、转换,赋予其新的特性。具体陈列方式能让游客直观清晰的感受到当地的文化特色,如“稻谷飘香”主题房间的灯饰外观直接包裹着水稻秸秆。抽象隐喻方式不仅使民宿空间在形式上吸引游客,还能引起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思想共鸣。例如在“稻谷风云”主题房间,提取滆湖湖水的元素,并进行抽象化和形象化,提取湖水波浪形状及水的形象,衍生出床的帷幔;背景墙的设计元素提取自鹅爪,绿色的鹅爪图案和暖色的背景相互配合,使房间富有趣味性;在民宿空间中摆放了诸多本土绿植,装点空间的同时也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在大堂区设计时,吊顶提取了湖水流动的形态,使空间生动形象,强化游客与民宿之间的情感联系。

乡村民宿的色彩应用也是室内设计中最易被人感知及引起共鸣的,暖色系能够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受,冷色系则给人以安静沉稳的感觉,空间设计营造时适当地使用色彩特性,吸引民宿空间中游客的的注意力。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变化,联庆村位于江南地区,由于江南地区的地理、自然环境及气候,江南水乡传统民居建筑有“粉墙黛瓦”的特性,民宿建筑还原江南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建筑色调素雅,白墙青瓦,黑白相宜,恰似一幅水墨画。民宿空间的主色调提取水稻颜色,回归自然,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富有浓厚的乡土氛围。在民宿大堂设计时提取成熟水稻的颜色作为空间的主色调,吊顶提取了湖水的流动的形态及颜色,沙发、吧台都采用了健康无醛稻草板(如图4);休憩区的主题颜色也是提取水稻的颜色,天然的家具材质创造出简朴、自然的氛围;茶室设计营造也提取了水稻颜色作为空间主色调,营造温馨互动空间氛围的同时体现联庆村水稻文化特色;民宿空间中的亲子互动活动区的书墙提取成熟水稻的颜色及湖水的流动形态,在颜色和造型方面都能抓住儿童的眼球,空间设计诠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生活之中”孩子在玩耍的同时也能科普水稻文化(如图5)。稻田文化主题民宿还原江南传统民居建筑风貌,白墙、青瓦、木色,搭配素雅的装饰,为游客提供一个清净淡雅、乡土气息浓厚的江南韵味民宿。

Figure 4. Lobby of rural B & B

图4. 乡村民宿大堂

Figure 5. Interactive children’s living area in B & B

图5. 民宿儿童互动活区

乡村民宿设计中的选材也是室内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在选材方面首要考虑的就是绿色环保,尽量选材当地生态材料,符合室内设计绿色可持续的理念。联庆村稻田文化主题民宿在建筑材料上选用当地生态的富有古朴美感的青瓦、青砖等地域性材料,与周边环境自然融合,整个民宿建筑既有现代建筑的精神又不乏传统江南民居素雅古朴的韵味。部分墙壁运用江南园林里框景的手法,如吧台空间的框景处理,使阳光洒入室内,哑光效果的墙漆与散漫的灯光,点缀的绿植,起到了调和空间色调的作用。室内装饰营造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装饰材料以木材料为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使用本地乡土材料及天然材料,民宿大堂的沙发及吧台空间中吧台、墙柜与座凳都采用了生态健康无醛的稻草板,灯具材料采用乡土藤编或水稻秸秆,民宿的门窗都为木材,以几何图案的木雕形式装饰,天然的家具材质创造出自然、简朴的氛围,民宿空间设计传承了农耕文化,地域特色的原始材料与新材料的结合,通过民宿空间的照明及光影等营造,带给游客多感官体验。

6. 结语

乡村民宿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与资源差异明显,设计师需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元素,将其提炼及转化为装饰符号,合理融入当地乡村民宿设计,打造出一村一景的乡村民宿。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2021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百年江苏乡村建设文化景观图像变迁研究》,项目编号:2021SJZDA106;2022年度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第三期建设资助课题,“城乡环境美化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YN2202。

注释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作者自绘。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朱成梁, 主编. 老房子江南水乡民居[M].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1.
[2] 邹涵辰. 乡村民宿空间营造中的地域文化渊源研究[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5): 74-77.
https://doi.org/10.16771/j.cn43-1247/ts.2021.05.016
[3] 徐文艳. 地域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 29(12): 44-46.
https://doi.org/10.19461/j.cnki.1004-8626.2021.12.012
[4] 汪瑞霞. 空间记忆与情境重构[D]: [博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艺术学院, 2020.
https://doi.org/10.27250/d.cnki.gnjyc.2020.000365
[5] 黄兵桥. 地域文化在乡村民宿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 经济师, 2023(4): 236-237.
[6] 张文菊. 苏州地域文化影响下的民宿空间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苏州: 苏州大学, 2022.
https://doi.org/10.27351/d.cnki.gszhu.2022.001927
[7] 汪瑞霞. 基于乡愁的乡建: 江南水乡焦溪古镇设计实践研究[J]. 装饰, 2022(4): 26-33.
[8] 汪瑞霞. 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及其价值重塑——以江南传统村落为中心[J]. 江苏社会科学, 2019(4): 21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