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路径研究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Rural Mental Health Service System
DOI: 10.12677/AP.2023.1312715, PDF, HTML, XML, 下载: 103  浏览: 17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肖 译: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关键词: 农村心理健康服务建构路径Rural Mental Health Services Building Pathways
摘要: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建设顶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而加强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农村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存在着一系列的现实挑战,水平亟待提高。本研究在总结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时代意义的前提之下,思考其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了建构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路径思路,进而对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service system and perfecting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service system are important contents in the top-level desig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trengthening rural construction is the cornerstone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establishing a sound mental health service sys-tem in rural area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rural mental health service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actical challenges, and the level needs to be improved. On the prem-ise of summariz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ra of the rural mental health service system, 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realistic challenges it faces, 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and ideas of constructing rural mental health service system, thus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psychological service system.
文章引用:肖译 (2023). 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路径研究. 心理学进展, 13(12), 5632-5637. https://doi.org/10.12677/AP.2023.1312715

1. 引言

构建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一项服务社会的民生工程,对它的研究极具社会重要性,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和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提高全社会成员对于农村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从而形成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心理服务是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归根结底是基于人、为了人、服务人的一种实践活动,既要兼顾复杂社会及人的社会属性,也要遵照心理学的一般原理(黄亮,齐巍,孙时进,2020)。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而农村农民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心理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农村获得了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与机遇,一系列政策也都在激发着农村朝着更稳定、更和谐、更富裕的方向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社会急剧转型、快速城镇化变迁等背景下,中国农村出现老年人精神孤独、留守和托管儿童心理成长发生偏差、青年农民婚恋观改变等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2. 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内涵与现状

2.1. 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内涵

心理服务旨在应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程序预防或消除症状或适应不良的行为,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农村心理健康服务是指在农村中组织建立起来的心理服务机制,旨在为农村农民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心理治疗等服务。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帮助村民解决心理问题,还可以提高村民的心理素质,为农村发展搭建良好的群众氛围。政府、专业人才以及每位农民群众都应当积极参与到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构中来,为农民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农村社会的进步奠定基调。

2.2. 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对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我国众多专家学者和广大农村基层工作人员都对此予以热切关注,他们对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进行更深层次的调查研究,对它未来的发展饱含企盼。我国脱贫攻坚战虽然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在构建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方面依然大有可为,部分农民对于一些心理问题,通常也不会运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来疏解,导致个别农民出现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迫切需要贴合实际的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李志强,2021)。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农村社会心理服务起步晚,且暂时还在起步阶段。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存在着供需不平衡、发展不平衡、宣传力度弱等问题(周海渤,张倩,2020)。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社会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欠缺,缺乏对于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现有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3. 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的时代意义

3.1. 有利于提高农民精气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驱动之下,农村的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丰富。农村农民在注重物质享受的同时应当重视精神世界的充实,通过构建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农村农民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农民能够获得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帮助,能够预防和化解矛盾与冲突,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良好的邻里关系,增强农民与农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与此同时,农村心理健康体系的构建帮助农民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其有效识别和积极应对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服务为农民提供情感支持和交流平台,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自身情绪,提高心理韧性和幸福感,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及时有效缓解内心冲突,使农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而不断提高农民从事经营活动的积极性,提振村邻友好相处的精气神,有助于培育农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有效带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农村农民更好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振群众精神面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富裕。

3.2. 有利于激发乡村振兴内驱力,赋能乡村共同富裕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乡村的全面振兴,不仅包括产业、基础设施等物质层面的振兴,也包括文化、精神及心理层面的振兴,农村村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其心理健康状态深刻影响着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所以,乡村振兴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而且也离不开心理学界的参与和支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农村社会心态”。农村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稳定供给,能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观,促进实施文化振兴,为农民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力量保障,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富裕(王一云,2022)。推动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大力推进农村心理健康服务,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服务建设,提高农民的心理健康素养,努力引导农村农民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因村民生计方式、收入结构发生的变化而带来的社会分层与社会结构的变化,消除农民发展顾虑,增加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自信心,激发发展潜能,尽最大可能创收增益,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观,改善农民生活,并以此驱动乡村振兴,赋能共同富裕。

4. 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的现实挑战

4.1. 农民对于心理健康服务认知度低

农村农民普遍缺乏对心理健康的全面与科学认识是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农村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医疗健康意识较低,心理健康意识薄弱,再加之受到传统思想影响禁锢,农民对心理健康及其重要性严重缺乏了解,对心理问题知识了解甚少。随着大量年轻人涌入城市,农村地区“空心化”现象严重,具有一定数量的老人和儿童留守,他们生活能力较差,沟通交流不畅,长期处于无法疏导调适的状态,容易造成感情隔阂,使得传统认知与心理健康服务之间的矛盾渐趋扩大,尤其是对于广大农村提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来说,医学知识和心理健康观念极其陌生。

由于广大农民接受的教育有限,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加之农村与城市之间有一定的消息壁垒,农村图书和信息资源相对贫乏,农民的心理保健知识也相对匮乏,从而习惯性地忽略心理问题。许多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偏差表现为在面对重大压力和突发事件时,往往刻意掩盖心理健康问题,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有限,使得农民对于自身心理健康问题轻视甚至忽视,严重阻碍了农村心理健康服务的普及,农民没有心理保健的意识和习惯。另外,一些传统观念如“家丑不可外扬”等,深刻影响了农村农民的思维认知和交往习惯,以致于他们对于心理健康服务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都微乎其微。

4.2. 农村心理健康服务基础薄弱

心理服务体系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存在理念上、观念上的认识问题,也存在硬件上和软件上的基础投入问题。农村心理健康服务在政府支持、经费投入、场地条件、队伍培育等方面都缺乏一定的保障,心理健康服务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水平滞后,农村当地的医疗卫生条件相对城市来说较为薄弱,绝大多数还没有固定的心理服务场所,更没有相关配套设施,缺乏能够提供准确有效覆盖面广的心理健康服务基础,不能满足心理健康服务的特殊要求。

农村进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缺乏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不具备拥有一定心理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无法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服务工作。再加之缺乏相关心理机制和可利用资源,在农村对农民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和建档工作的难度较大,这些都成为影响农村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农民很难能够意识到在农村进行心理健康服务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5. 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的路径探索

5.1. 完善心理健康体制机制,构建农村“心”框架

其一,完善心理问题预警机制,着力做好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农民心理问题预警机制是农村农民心理问题治理的第一道防线,是构建和谐的城乡社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建立群体性心理问题预警机制,及时排查重大事件、民间纠纷和不安定心理因素,妥善处理各类纠纷,解决心理问题隐患,促使城乡社区居民心理问题的治理在前端进行大量的化解,而且就心理疾病本身,在初显端倪的时候进行治疗会更加容易。同时要适度关注农村特殊人群,如性格孤僻人员、贫困家庭、就业困难人员、长期处于不和谐状态的家庭等,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心理阶段适当展开有针对性的预警机制,通过量化的方式将诸多因素和指标固定下来,使得当出现超过标准或预警线的情形时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干预。

其二,农村心理服务体系保障机制落实到位。农村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是孤立的,必须依托强有力的保障机制,才能确保农村心理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行和良性发展。要定期组织各类培训活动,加强建立有关心理活动的保障工作,逐步建立特殊人群专项服务机制,对特殊人群设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应对方案,在危急时刻发挥作用(张海霞,粱金霞,2023)。同时要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心理服务耦合互动,针对当前存在的工作不平衡、社会资源整合难、管理主体职责不明等问题,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落实联动措施,健全监督机制,灵活机制安排,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予以充分保障。

5.2. 定期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活动,筑牢农村“心”防线

其一,向农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农民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单的作用,广泛宣传“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等健康意识。定期邀请专家深入到农村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农民不同的心理需求,积极关注农村农民心理问题的发展趋势,采取多样化的宣传及服务方式,以提高社区居民对于心理健康的科学认识。开展符合乡村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做好农民心理普查工作,全面筛查建立档案,鼓励农民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使农民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态(方芳,杨沛樱,2021),借助预防、预警、应急、跟踪四大机制,及时做好问题处置,将可能因心理问题引发的风险降至最低。

其二,引导农民亲身参与到活动中去。农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采取“接地气”的方式融入当地农民生活,要尊重农民原有的休闲娱乐方式,避免由于对农民原有休闲娱乐方式的全盘否定而受到农民的排斥(廖晓明,顾宇娇,李鲲,2023)。积极组织广大农民在农闲时节参与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的各种活动,针对农民的需求组织贴合农民实际的心理沙龙、心理知识游戏、面对面谈心等活动,增加农民亲身参与活动的体验感,并同时发挥广大农民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互助作用。并且,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网络得到一定的发展,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借助互联网和新兴媒介平台扩大农村居民的交际圈,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培育农村居民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在此过程中,可以将心理健康知识与传统文化有效统一,将心理健康意识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提高农民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让更多农民对心理健康有正确认识与评价,并且形成科学的心理问题求助观。

5.3. 配套心理健康服务设施,注入农村“心”能量

其一,配备心理健康教育阵地。乡镇政府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为所属农村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相对集中的工作场所,在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规范设置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要安排符合心理健康服务要求的场地(马宁,2022)。如设立心理辅导室、心理阅览室等,为农民提供一定的心理服务帮助。乡镇政府应当对于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提供相应的运营经费保障,逐渐配备心理健康信息化管理系统、音乐治疗按摩仪、心理沙盘、减压桌游等设备设施,增强吸引农民解决心理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心理问题的解决。

其二,加快农村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无论是在宣传普及工作还是心理疾病的甄选预防方面,融入数字化手段,实现心理资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心理健康服务数字化平台是目前推进乡村心理健康服务的合理路径(王杰秀,2021)。要充分发挥网络在开展农村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建设功能齐全、操作简便的“心理健康服务”网页,搭建“心理咨询热线”平台,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服务与心理咨询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推进心理健康服务建构趋向完备。

5.4. 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凝聚农村“心”合力

其一,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资源整合化。应加大对农村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的投入,构建由政府主导,以基层社区为依托,政府职能部门、医疗机构、教育部门、社会服务机构等各方协调参与,涵盖医学治疗服务、康复服务、专业评估、咨询 服务、宣传教育、社会援助等功能全面的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李凤兰,李飞,2018)。受乡镇财力和区域局限性的限制,仅仅靠乡村心理服务点来推动乡村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积极整合各类社会服务资源,让县区医院、中小学校以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参与其中。尤其是要重视每一类资源的重要性,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倡导多方参与,鼓励相关的社会工作组织为农村农民提供有针对性、多元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充分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心理需求。同时,各级地方政府迫切需要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建立农村心理健康服务资金保障机制,积极采取专款支持、政策优惠、税收优惠等方式,大力吸引当地妇联系统、政法系统、教育系统等参与到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服务,形成合力推动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

其二,支持政府、社会和学校协同合作,推进“三位一体”的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一体化建设。政府多举措为农村心理健康体系建构保驾护航,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依托城乡社区综治中心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对农村农民进行定期筛查、精准帮扶,落实一户一档,完善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加强对农村心理健康的重视,鼓励公益团体到农村开展心理疏导和援助,营造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服务的和谐氛围;学校应加强对心理学相关的研究与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具备一定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人才回乡做出贡献,同时加快落实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增设心理健康课程,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家校社共建农村心理健康保护屏障。

6. 结语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美好生活的实现往往需要健康来作为保障,这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更需要心理的健康。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多个部门,需要集聚多种力量不断地探索、试错、总结和完善,努力打造一个集健康引导、监测预警、咨询支持及干预处理于一体的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农村农民提供全面的心理关怀和服务,有效解决农村农民的心理问题,帮助其塑造积极良好的心态,极大程度地帮助农村农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总之,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构随着时代进步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其发展前景一片向好。

参考文献

[1] 方芳, 杨沛樱(2021). 基于居民需求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3(2), 179-184.
[2] 黄亮, 齐巍, 孙时进(2020).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多视角反思与整合构建策略. 心理科学, 43(6), 1483-1489.
[3] 李凤兰, 李飞(2018).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江西社会科学, 38(8), 231-237.
[4] 李志强(2021). 基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33(3), 51-55.
[5] 廖晓明, 顾宇娇, 李鲲(2023). 从悬浮到下沉: 农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基于江西省三个试点县的案例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3(3), 101-108.
[6] 马宁(2022). 从心理健康服务角度谈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首都公共卫生, 16(2), 65-68.
[7] 王杰秀(2021). 基层社会治理专题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8] 王一云(2022). 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乡村心理健康服务的问题与对策——基于上虞区55个乡村心理服务点的调研分析. 农村经济与科技, 33(18), 139-141.
[9] 张海霞, 粱金霞(2023).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策略探讨. 就业与保障, (3), 76-78.
[10] 周海渤, 张倩(2020). 农村社会心理服务问题探索与思考. 智库时代, (5), 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