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康纳“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及其对我国生态治理启示
O’Connor’s Theory of “Double Crisis of Capitalism”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s Ecological Governance
DOI: 10.12677/ACPP.2023.1212386, PDF, HTML, XML, 下载: 113  浏览: 163 
作者: 杨舟宇: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奥康纳双重危机Marxism Ecological View O’Connor Double Crisis
摘要: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危机已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的问题,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奥康纳创造性地提出了“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二重矛盾引起资本主义双重危机。运用“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有其理论要求和现实需要。“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启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国际合作,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capitalist economy, ecological crisis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problem in capitalist society.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ecological Marxist school, O’Connor creatively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capitalist double crisis”. He believes that the dual contradiction of capitalism causes the double crisis of capitalism.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double crisis of capitalism” has its theoretical requirements and practical needs. The theory of “double crisis of capitalism” enlightens that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needs to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keep up with innovation, and strive to build a beautiful China.
文章引用:杨舟宇. 奥康纳“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及其对我国生态治理启示[J]. 哲学进展, 2023, 12(12): 2365-2369.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12386

1. 引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索取逐年加剧,由此产生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在此社会背景下,奥康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生态观相关理论和早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提出了“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

2. “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2.1. 资本主义二重矛盾

第一,资本主义第一重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奥康纳在批判和继承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剖析。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序言中曾写道:“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1] 。《资本论》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著作,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重点分析和批判了建立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本的本质就是无休止地获取剩余价值。在逐利性的驱使下,资本积累渐渐具有无限性。商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占社会大多数的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却相对缩小,供过于求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商品的供给大于市场的需求,生产过剩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结果必然是会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经典马克思主义阐释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也是奥康纳阐述的资本主义二重矛盾中的第一重矛盾。

第二,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条件的矛盾。在分析资本主义第一重矛盾的基础上,奥康纳引入了“生产条件”这一概念。他将生产条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进入到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中的自然要素,即外在的物质条件;第二类是生产的个人条件即劳动者的劳动力;第三类则是社会生产的公共的、一般性的条件,譬如运输方式等。奥康纳以生产条件作为切入点,在资本逐利性的驱使下,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无休止地向自然索取资源,但是,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生态破坏的速度与生态自我恢复的速度也具有极大的不同步性。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性与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它并不是作为商品,并根据价值规律或市场力量而生产出来的,但却被资本当成商品来对待的所有东西” [2] 。资本家对生产条件的错误的认识,将自然赋予了一定的商品属性,将自然看作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又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性与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矛盾,这必然会导致资本家看作生产成本的“自然”的价格上涨,由此产生生产不足引发的经济危机。

2.2. 资本主义二重矛盾引发二重危机

奥康纳在分析两重矛盾的基础上,认为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是相伴相随的,资本主义的双重矛盾必然会引发资本主义双重危机。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无休止地获取剩余价值,为了实现这一“逐利”目的,他们一方面加强对劳动者的剥削,另一方面进行资本的无限扩张,由此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也逐渐增多。这一方面会引起生产成本的上涨,另一方面也会引起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此无休止地获取剩余价值的结果是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并行爆发。同时,生态危机与经济危机存在着一体性。一方面,生态危机愈严重,资本家的生产成本也就愈高,经济危机爆发的几率以及爆发后的破坏性也就愈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当爆发经济危机时,资本家仍然会进行无限制的生产扩张,持续对自然进行索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生态危机。在资本积累的作用下,资本主义社会陷入了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的恶性循环。

3. “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具有理论继承性和现实运用性

3.1.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生态观的理论要求

奥康纳“双重危机”理论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生态观的理论要求。奥康纳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致力于探寻一种能将文化和自然的主题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或物质生产的范畴融合在一起的方法论模式” [2] 。可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生态观是其理论旨归。回归马克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一切物质生产活动都无法脱离自然而单独存在。恩格斯说:“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3] 。人从自然界中产生出来,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人的一切生产和生活活动都是在自然界中进行,自人类产生之初,人每时每刻都依赖着自然界,从自然界中获取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此基础上,人类一切能动活动都受着自然界的制约,马克思将自然界分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但无论是自在自然还是人化自然,人类都无法创造出自然原本不存在的东西。人类所创造的所谓的“新东西”只是自然中原有的物质的组合变化,这是由自然对人类的制约性决定的。马克思指出:“它所以创造或设定对象,只是因为它是被对象设定的,因为它本来就是自然界” [4] 。但是,马克思也没有否定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人类虽然是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人类与其他生物相比,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即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自身地主观能动性使得人类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不是单向的服从和受自然的制约,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自然界。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人类实践活动能合理地改造自然,拓展人类的发展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反之,倘若人类忽视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忽视自然规律对人类的制约性,就极易引发生态危机。正如马克思所强调的“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 [5] 。人类只有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2. 解决我国及世界生态危机的现实需要

奥康纳“双重危机”理论是解决我国及世界生态危机的现实需要。回归当前我国及世界的生态危机现实,当前,我国也面临着许多生态环境的问题。我国目前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和人民也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保护,并日益追求绿色的生态环境与生活环境。从世界范围来看。从过去到现在,生态问题的内涵与特征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这主要表现为生态问题的多样化、复杂化特征日益明显。原始社会的人类主要为采猎文明,这一时期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主要是人类为生存而采猎与物种资源的减少和丧失的矛盾。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类主要为农业文明,这一时期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为开耕等农业生产活动导致的森林减少、草场破坏等问题。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不仅仅满足于物质财富的需要,同时也更追求自己的精神财富需要。这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三次工业革命及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一方面丰富了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另一方面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现代工业文明的突出生态问题也就表现为工业废料的过度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波及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呈现出全球性特征。当今生态危机的影响,不只是局部地区的影响,更是跨越了地域界线,波及全球。比较突出的就是某些生态问题引发的世界性气候变化及自然灾害。生态问题爆发后的危害性大、持续时间长。由于全球气候的变暖,高温天气和持续性干旱造成了诸如亚马孙雨林火灾、澳大利亚火灾等危害性大、持续时间长等生态问题。火灾不仅毁坏了人类和该地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而且也造成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而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持续性和不确定性的生态问题。从长远来看,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但是在人们不断追逐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出现某些极端化行为,进而缺少对社会发展的理性反思,滑向另一极端,其结果只能是作为人自身的内在精神自然受到控制,而作为物质财富依托的外在自然受到极大破坏。

4. “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对我国生态治理的启示

4.1. 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生态危机

回归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自然观的角度看,马克思认为,自然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马克思认为:“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 [6] 。由此可见,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紧密联系的共同体。人类活动能够对自然界施加影响,而自然界同时又形成了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作用。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自然是与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为社会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条件。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离开一定的自然条件,人们就难以进行正常的生活和生产。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部的平衡关系被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马克思认为:“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7] 。恩格斯也提出了“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 [3] 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解” [8] 问题。马克思的自然观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当今解决生态问题的理论要求和理论基础。人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合理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对我国的生态建设做出正确的路径选择,坚持道路自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进一步发掘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生态思想。

4.2. 坚持国际合作协同解决生态危机

奥康纳高度重视生态治理的国际合作。奥康纳正确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他认为资本积累导致的双重危机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和资本主义联合发展密切相关。奥康纳强调:“不平衡发展表示金融、工业和商业资本在特定领域中的积累速度要比其它领域快得多,并形成更大的联合体,具备更强大的政治力量” [2] 。资本主义不平衡的发展不仅使农业生产、商业、人口等因素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且也使农业和对原材料的榨取集中在发达地区,使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基本的物质循环遭到破坏。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发展与生态危机并行,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逐渐遭到破坏。联合发展是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等方面所进行的联合。这具体表现为资本主义在逐利性驱使下通过全球化市场进行的资源和资金流动。一方面是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在通过联合发展的方式试图将环境问题转移到其他国家,例如发达国家向某些原材料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欠发达国家进行资本及技术输送。欠发达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固然会得到经济发展,但其生态环境也会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则是欠发达国家廉价劳动力的迁入,这也会带来某些潜在的生态问题。在此双向作用下,极易爆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生态环境问题属于国际问题,各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全人类共同应对生态问题。奥康纳高度重视生态治理的国际合作。他认为,大部分的生态问题如若仅依靠小区域范围性的力量是不足以妥善解决的,国家内及世界性的合作是全面彻底解决生态问题所必需的。因此,世界各国要主动进行国家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在关注本国环境问题的同时,要放眼世界,主动吸收他国环保治理经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9]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更应发扬担当精神,积极参与国际生态环保的相关会议,为全球生态治理建言献策,倡导各国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合理的生态保护机制。近年来,中国的各项环保主张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中国积极推进《巴黎协定》,建立“一带一路”绿色联盟等措施,为生态危机治理的国际协同做出了应有的表率,展现了中国在全球生态治理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批判地吸收、借鉴其他相关理论成果,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其他理论成果的精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7.
[2] [美]詹姆斯∙奥康纳. 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 唐正东, 臧佩洪, 译.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3, 59, 302.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410, 276.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09.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89.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178.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928.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24.
[9]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9: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