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丽乡村更新改造设计——以芜湖市官巷村乡村为例
Design for the Renewal and Renova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in the New Era: Taking Guanxiang Village in Wuhu Cit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Design.2023.84398, PDF, HTML, XML, 下载: 150  浏览: 36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程璐璐, 徐伟琴: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安徽 芜湖
关键词: 美丽乡村景观设计乡村振兴资源保护与再利用Beautiful Countryside Landscape Design Rural Revitalization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Reuse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从农村转向城市落地发展,迫使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农村开始出现贫困村、千面村、空巢村、留守儿童村等现象,本文以六郎镇官巷村的乡村景观更新改造为例,充分考虑当地的乡土文化、建筑风貌以及未来的规划,从乡村景观更新改造再设计为切入点对官巷村的景观现状和发展进行探究。在尊重当地自然风貌的基础之上将设计融入其中,以促进官巷村的经济发展,提高地区人民幸福指数,同时也对我国乡村更新改造的一般策略和方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 people have shifted from rural areas to urban areas, forcing a sharp increase in urban population. Poverty stricken villages, Qianmian villages, empty nest villages, and left behind children’s villages have emerged in rural area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rural landscape renovation and renovation of Guanxiang Village in Liulang Town as an example, fully considering the local cultur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future planning, exploring the current landscap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Guanxiang Vill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landscape renovation and redesign. On the basis of respecting the local natural landscape, design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it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anxiang Village, improve the happiness index of the local people, and also provid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the general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rural renewal and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文章引用:程璐璐, 徐伟琴. 新时代美丽乡村更新改造设计——以芜湖市官巷村乡村为例[J]. 设计, 2023, 8(4): 3219-3225.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3.84398

1. 引言

乡村景观是指以乡村自然景观为背景,由乡村地区的聚落为核心,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景观环境综合体,反映了人对自然进行改造后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1] 。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2] 。美丽乡村的主要内涵就是要确保乡村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仅要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保证乡村自身的文化传承与发扬。对于农村的建设而言,这不仅关乎到中国农村未来的发展,更关乎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美丽乡村”概念的提出也是将乡村的发展放到了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上,然而在乡村改造设计提升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毁灭性破坏”、“众村同面”、“文化流失”等问题。作为中国人民的基因库,乡村已经失去了它的文化身份和村民的“乡愁”。脆弱的文化和退化的环境阻碍了人们聚集在一起,并且作为一个中心建筑发挥不了相应的作用,这对于乡村景观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让村民拥有一个美丽的环境,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2. 国内外相关案例的研究和实施概况

2.1. 国内案例研究现状

在国内关于对乡村的景观规划与改造提升进行的研究目前还处在一个需要继续提升的层面,再加上基层政府缺乏相关人才并且没有系统的整治措施,所以目前美丽乡村的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相关的理论支持还较为薄弱。纵观中国近代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经历了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们国家的乡村一直都存在积贫积弱、古建筑破损和“假大空”的现状。但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综合实力的提高以及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我们开始逐步意识到乡村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问题。无序的规划没有考虑到乡村今后的发展;人员的流失导致乡村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聚集地;资金和人才的缺乏,使得农村发展很缓慢;再加上时代的发展,经济好转,农村的白色垃圾也开始逐渐增多,垃圾堆放使得农村环境大打折扣,对周边的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早期的乡村大多数是没有经过规划设计的,占地面积随村内人员而有所变化且在农村里经常出现乱搭乱建的现象,这不仅会使得乡村自身没有发展方向,还会使得乡村人员越来越少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正确认识乡村改造在不同空间层次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就会让乡村振兴的更新改造计划拥有更好的实现基础。

随着近几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和倡导美丽乡村建设,国内也出现了相关学者的实地案例研究方案,并且还开展了关于乡村的更新改造研究交流研讨会。例如刘娜的《美丽乡村空间环境设计的提升与改造》、陈前虎的《乡村规划与设计》、南雪倩的《建筑师的乡村设计:乡村建筑保护与改造》等著作。这些论述是对乡村的更新改造进行了一个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梳理。同时也有一些以地方案例为研究对象的方案,像陆羽荣是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研究美丽乡村背景下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增长,对湖州市的乡村旅游所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作了具体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此案例的基础上也对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黄克亮的研究是基于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选取了广州城中村作为考察对象,其目的在于研究如何推进广州的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

针对上述研究成果,可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并综合统筹城乡发展,为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2.2. 国外相关案例研究现状

国外由于发展较早,地广人稀,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在景观方面的规划就要早很多,欧美经济相对发达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于“景观生态学”、“景观城市理论”的应用进行了相对细致的研究,并且在乡村景观的规划与改造设计中也进行了相应的实践。这些国家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成熟的理论,整套理论对当时的乡村景观发展和资源保护再利用都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相对欧美国家来说,亚洲国家对于这类研究还要再晚一些。在一众欧美国家中,最早开始的国家当数德国。德国村庄的发展是属于循序渐进性的,它是将乡村的治理建设工作看作为一项长期的社会实践。在20世纪初期,政府通过调整制度层面的法律法规,对村民的行为做出规范,对乡村的改革进行引导,逐渐将乡村的发展推向繁荣 [3] 。德国村庄的更新周期虽然比较漫长,但是对于它所发挥的价值和与之起到的作用都是意义深远的 [4] 。这种对村庄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更能使乡村保持活力和特色。通过设计将农村的各个部分重新定义,分别赋予休闲、娱乐、展览、集散、农作等全新的职能。在德国有些邦还推出了“关于农村有机更新再造再生规划规范”,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将乡村的建设与土地整治和利用、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环境美化与生态修复、文化建设及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统一进行乡村景观的规划建设,并通过法律监督手段使其实施,这些便成为了较早时期的能够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对乡村的景观规划与改造提升进行研究论述的相关理论 [5] 。

美国农村面积约占总国土面积的95%,但是在农村居住的人口只有全国人口的1/5。美国的农村规划特别注重景观的生态与当地文化的互相融合,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生态区。他们将地域特色作为发展重点,作出发展规划的分期目标,对重点的场地区域进行特色化设计。例如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通过大众参与来推动场地特色的发展。当地的政府会事先召开会议征得农民同意,在获得认可后开始实施计划。例如美国芝加哥北部的村庄,在景观规划中融入了生态建设的理念。

综上所述,结合这些案例对中国乡村建设的现状给予了建议,一是坚持生态保护原则,二是重视乡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我国由于长时间的滞后发展导致的基础建设不完善和村落破旧很难让人们再次返回家乡,但通过更新改造解决这些问题,让人们重返乡村创造财富是一件多么有创造性的事情。

3. 官巷村前期调研与分析

(一) 前期调研

项目选址定在芜湖的官巷村,村落属于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地处芜湖市的东南方向。周围环绕着青弋江、水阳江和赵义河,与花桥镇、方村镇以及鸠江区的清水街道相连。六郎镇官巷村地势平坦、交通便捷、水网密布,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环境宜人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官巷村四面环水,从空中往下俯瞰,整个村庄犹如一条在河里畅游的鲤鱼。周边自然景区较多,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如图1)。

Figure 1. Landscape of Guanxiang village

图1. 官巷村风貌

(二) 官巷村相关问题梳理

1) 乡村文化缺失,场地功能不明确

官巷村的形成与当地的地域环境和民俗风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正是在这些关联之下让乡村与乡村之间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但现如今官巷村的规划设计中往往忽略了关于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仅仅关注村庄的外立面的更新迭代。同时官巷村的环境由于缺乏相关人员的管理而变得脏乱,场地内节点空间也失去了相应的使用功能,从原来的自维护、自管理变成了无序化的乱发展。

2) 规划不合理,景观环境堪忧

时代的不断发展,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也日趋紧迫,我国新农村建设也越发形成气候,但在城镇化的风潮下逐渐形成了片面模仿城镇建设规划建设的模式,造成广大农村地区的规划建设逐渐丢失了原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千篇一律的尴尬模式。同时官巷村中的空间规划缺乏统一,村民自拆自建现象造成的建筑布局不合理,空间结构紊乱。

3) 产业滞后,资源利用不充分

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是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进行的改造,同时也是对经济发展所做出调整的。官巷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往往过于单一,以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的产业发展,这使得乡村经济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乡村的科技设备和技术手段普遍不足,这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乡村地区的发展条件较差,很多有才华的人才选择离开乡村,前往城市发展,这对乡村产业的长期发展构成了威胁。

(三) 设计理念与策略

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更新改造,不仅是当代我国实现民生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乡村发展的任务 [6] ,利用景观设计来帮助官巷村实现村落新发展,主要表现为通过优化设计村子的公共空间来塑造一个新的有机整体空间系统。用景观设计来改善村子的现状,提升整体空间效益,增强景观在空间中存在的意义,让周围的人们愿意来此消费,扩大官巷村知名度,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建设美丽乡村。

1) 本土植物的保护与环境改造

官巷村的规划建设,应按照村落自然生长的规律,延续村落的自然肌理,在空间形态上呈现出相同的联系,并且按照地域特征和实际需要规划道路交通流线、功能分区。围绕以上两点进行方案的构想,使新与旧呈现和谐统一的局面。使新村落与古村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空间延续、机理脉络上呈现自然生长的状态,同时在功能布局上又要区别于旧村落,使新社区从多方面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规划中要重视乡村自然树林植被的规划、保护与修复工作,对于原有湿地、洼地等生境进行保留,村子中的古树名木、绿地系统和水系要设立责任保护制,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

2) 乡村生态修复

本地的乡土植物相较于外来的植物对于官巷村的地理环境和土壤结构都具有良好的适配性,可以很好的在当地生存。建设官巷村乡土特色的乡村景观不仅能让人们在空间中找到危机同时也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物种的多样性。要在保证原有生产的基础之上,对乡村农田景观进行梳理、整合,适当改造,形成特色景观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构建生态廊道示范区,对于已经破坏的生态廊道加以修复,减轻生态压力,划定保护红线,因地制宜的进行科学规划,形成主要节点空间与生态地块相互交织融合的空间结构,始终坚持以营造生态修复为主,景观盈利为辅的生态空间。

3) 嵌入体验式旅游开发理念

乡村旅游将文化体验、农业发展、田园生活三者集中在一起统一发展,三种要素之间相辅相成又各自独立,构建出一套符合当地发展需求的体验式乡村旅游基地。官巷村是一个具有乡土特色的村落,是很容易吸引人们前来游玩打卡的。这种与城市景观不同的特色化差异,有着独特的魅力,蕴含很深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商业价值。特殊的“体验式”旅游资源,是一种可塑性较强的旅游产品,将乡村合理规划和改造后,就要很好的保护其原有的乡土特色,让其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乡村发展,实现城乡统筹。

4. 乡村公共空间更新改造策略

乡村公共空间是指村子中由道路、聚集地、房前绿化等点线面状空间组合而成的一个完整的人工景观。面状空间是场所氛围的营造也是构成乡村公共空间的主要空间,它主要由历史更迭下的场地变化、村寨中的房屋建立、人文气息的流传以及人工景观元素等等组成,是村子场地外轮廓的整体呈现;点状空间主要是聚集地、节点空间的环境氛围营造;点状和面状空间主要是通过线状空间中的交通流线进行沟通连接。作为村庄的空间肌理支撑了村落的脉络、方向,通过街巷的起承转合变化公共空间效果。考虑到官巷村物质空间在整体性原则下,以及综合的设计,对点、线、面空间提出可行性的优化更新策略 [7] 。

(一) 点状空间

乡村中的点状空间主要是一些娱乐性和政治性的公共空间的集中表达,主要表现为村子中的居民建筑、古树老宅、公共广场以及村子入口标识等等。

祠堂、戏台类的公共建筑是整个村子的精神寄托,是宗族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这些建筑作为物质载体在空间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存在。我们应该使用传统的手工技艺对其进行修复改造,在保持建筑本身的文化特征外注重其与整体场地氛围的真实性,让来往过客在前来欣赏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流动。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维护和修缮工作,让其能够成为村落文化展览和的场所,将保护与发展落到实处上。

公共广场按功能可以分为生活型和祭祀型两类,这种广场一般都是开敞式和半开敞式的空间节点。场地内可采用乡村本土材料对地面空间进行整体铺装,在周边围合限定小广场,让人们进行欣赏和游憩。地面上的铺装也可与现状的路铺装相结合,利用不同的材料肌理来体现乡土风情。道路两侧和小广场的围合可用不同的植物进行引导和分割,同时也能采用一些特色构筑物和具有特色的乡土物件来增强广场的趣味性和特色文化。

(二) 线状空间

线状空间是场地内的交通流线的集中表达,主要是道路和水系空间等等的组合。线状空间承载着沟通交流和连接场地节点的作用,是整个村子的脉络结构。

街道的开放性和便利性使其成为村民平常交流闲谈的重要场地,是多数以口头传播的活动发生地。因此在传统村落的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满足村民日常生活和生产空间的需求,也要满足街巷空间对文化传播、传承与发展的需求。场地内的主要道路宽度不小6米,保证车辆能够顺畅通过,主道路两侧应修建人行道,建议人行道宽1.5米,保障村民出行安全和便利。较为集中紧凑的居民点内的道路可以采用有机凝胶材质铺装,主要道路的路面可以采用水泥混凝土进行铺设。次要道路可采用环保渗水材料,步行道路可采用本土的砖块或碎石材料铺装,减少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体现乡土风貌。村民的宅前绿地以及过道两侧可以种植乡土树木和花期较长的花草美化环境,村子主干道和居民楼两侧应设置太阳能节能灯,保证村民夜晚出行安全便捷。

青弋江的河水贯穿整个官巷村,是村子空间结构的主线,也是连通百家聚气凝财的体现。河流是一个自然聚集的地方,可以通过水流的引力吸引人们靠近并形成聚落。在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河流能带来持久的生命力,成为风水中的水龙头,给人们带来祝福和财富。在村子中要注意保持原来的河道形状以及河流流向,注重道路铺装材料和亲水空间的布局。在比较危险的河段增加防护栏杆或是使用当地的本土木材和竹子在较为危险的临水区进行遮挡。加强对于村寨中古桥古栈道的保护工作,减少水泥板桥的参与度,减少人工参与,保持整体水系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态性,并且在日常中加强对于古桥的加固和修缮工作。利用植物和微生物,恢复水系原本生态,保障水系的贯通和清澈,统一管理和下发文件,限制生活污水颜料和各类污染物的随意排放。

(三) 面状空间

面状空间主要是体现在生活的居民建筑空间和村落生存发展所需要的自然景观空间。

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生态宜居是美丽里乡村建设的内在要求。首先需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建设活动。将围绕村庄道路、空隙地等区域进行绿化、美化、净化。池塘和田地是村落生态中的重要部分,应当保留和更新设计。在池塘和田地上可以设计乡村植物采摘体验园。村域绿化乔木及灌木要有刺槐、梧桐、榆树、平柳、垂柳、松树、雪松、香樟、石楠、女贞、黄杨等等树种。种植本地树种占农村绿色树种使用量的75%以上,营造了更好的绿色氛围,创造了一个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农户庭院内栽有梧桐、海棠、月季、蔷薇、紫藤、葡萄、凌霄等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家家户户堪称花园式民居。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美丽乡村更新改造设计的思考与延伸,了解到了当下人们对于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通过对官巷村场地的更新改造和相关措施以此带动当地发展。同时通过研究相关案例认识到了如何提升乡村公共空间,深度挖掘内在因素和文化特征。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更新改造设计面临更多的挑战,既要保护好现有的乡村文化特征,又要满足新时代人们日益变迁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这要求我们在规划和设计中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在设计中要深入了解当地的环境和现实社会状况,避免设计中忽略保护与更新的任何一个方面。

基金课题

2022年芜湖市创新环境(软科学)研究项目(2022rkx22);安徽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213613095)。

注释

图1来源: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5/76d628bbdea84aa5a680615b91ebfbe6.jpeg

https://ts1.cn.mm.bing.net/th/id/R-C.50bdbf115649b888e2cceb5ba0af7e04?rik=91qTWv3SzaLBiA&riu=http%3a%2f%2fwanzhiec.com%2fuploads%2fallimg%2f220826%2f1-220R60U9101I.jpg&ehk=lBHdtgI6t%2bD5Qb5fT5w9qOBTdbWc7aT1Cn5ptm7OeTg%3d&risl=&pid=ImgRaw&r=0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812/d5d5fc223bbd4159ac671ccbef2e4506.png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5/6178a8c282964d279a55c8b9962f9ae7.jpeg

参考文献

[1] 魏广龙, 许杨, 李凌旭.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与保护[J]. 现代装饰(理论), 2016(11): 9.
[2] 赖盈盈, 袁航. 推动绿色发展绘就生态新景——党的二十大代表谈“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J]. 生态文明新时代, 2022, 4(1): 30-32.
[3] 沈费伟, 刘祖云. 发达国家乡村治理的典型模式与经验借鉴[J]. 黑龙江粮食, 2017(12): 48-51.
[4] 王玉.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整体改造规划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20.
[5] 宋子健. 以体验式旅游开发为手段的乡村景观改造提升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16.
[6] 刘玉鹏.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荆州: 长江大学, 2021.
[7] 丁琎. 旅游型传统村落乡土文化空间营造途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