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师能力发展的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Abilit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DOI: 10.12677/APS.2023.114148, PDF, HTML, XML, 下载: 60  浏览: 121 
作者: 黄文奇:武汉大学体育部,湖北 武汉;李玉婷:上海体育大学体育教育学院,上海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能力浅析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Brief Analysis of Abilities
摘要: 新时代中国背景下,要求高校体育教师的能力越来越高。挖掘高校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潜在微妙的关系其提炼出高校体育教师能力发展的路径;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论:从新时代高校学生群体特殊性反馈探索高校体育教师能力的路径;研究结果:发展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发展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政理念、发展高校体育教师的网络学习能力、发展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态度能力、发展高校体育教师学科交叉合作能力、发展高校体育教师的“BOPPPS”能力、发展高校体育教师的“TPACK”能力、发展体育教师核心素养能力。八个体育教师所需要提升的能力。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China in the new era, higher and higher abilities are required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cavate the potential subtl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extract the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bilities; research methods: use literature data method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Research conclusion: Explore the path to the ability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from the feedback from the particularity of college student groups in the new era; Research results: Develop the teaching concepts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develo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s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develop the online learning capabilities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develop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ttitude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BOPPPS”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PACK”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ight abilities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need to improve.
文章引用:黄文奇, 李玉婷. 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师能力发展的路径研究[J]. 体育科学进展, 2023, 11(4): 1066-1070. https://doi.org/10.12677/APS.2023.114148

1. 引言

2022年,我国已完全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 [1] ,目前,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出发,对高校专业教学、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随着教育环节在社会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对高校体育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动力,肩负着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校体育教师,同时也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高校体育教师。然而,由于历史的惯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跟不上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的双重变化,存在着观念滞后、方法陈旧、立德树人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体育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坚持自我完善,对于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适应学生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能力的界定

能力是以人的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的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动力量。它与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力量”、“人本身的自然力”一样,都是体力和智力的有机结合,物质和精神的动态统一 [2] 。而对于体育教师的能力来说,对体育教师能力结构提出明确的要求是必需的,但过于宽泛、高不可攀的能力要求是不切实际的,提高体育教师能力的途径有很多,无法做到对所有途径进行阐述 [3] 。因此,通过教学理念、思政理念、网络学习、科研态度、学科交叉合作、“BOPPPS”、“TPACK”、核心素养等方面作为综合能力的评价因素进行研究。

3. 供给与反馈——学生群体

高考是改变命运的途径。2022年,超过90%的高中生进入了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学习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选择。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的结构、价值观念、学习目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方式构成了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将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对体育教师供给学生的要求更高。

(一) 学生群体组成结构普及化

大学生已经过了传统意义上是精英的时代,仅仅是这些普通人人生中的一个阶段而已,这就得益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逐渐成为一种公共产品,高校会对所有希望入学且具备入学资格的人开放,通过多样化的选拔方式赋予学生入学资格,入学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以个人意愿为主 [4] 。越来越多不同学习背景、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需求的学生将出现在校园里,生源结构的多元化、多样化特征愈发明显,同一个专业(类、群)学生的知识基础、学术特长、专业兴趣也不尽相同。从学生的群体进行反馈,从而窥视出对体育教师语言沟通、学生群体组织能力较高要求,体育教师必须通过简洁、生动、精炼,逻辑严密的语言上好一堂体育课,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认知体育活动。

(二) 学生群体上学目的主体化

从学生的学校目标再反馈到体育教师的指导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价值是潜在的,蕴含着巨大的内在能量。让学生以远见为目标参加体育课,是体育教师应该培养的能力。大学生上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有各种各样的学习意识,有的为了文凭,有的为了学习技能,有的为了事业发展,或者只是好奇心。虽然大学生进入大学是为了学习不同专业、不同知识的主观意愿驱使他们,学生开始强调他们所学到的东西而不是老师所教的东西,大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消费者的知识和教育服务,进入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加关注。基于这种状况,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主体趋势 [5] 。即从学生的上学目标出发,对体育教师的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价值是潜在的,蕴含着巨大的内在能量。让学生以远见为目标参加体育课,是体育教师应该培养的能力。

(三) 学生群体价值观念多元化

首先,学生群体结构的普及会导致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差异。虽然来自城市、县、乡、村的孩子们有正确的价值观,但是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必须有不同的观念,百花齐放的学生心目中,使校园生活精彩。通过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的调查发现,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多样的,如:社会交往、吸引异性、体育锻炼、快乐情绪、提高认知能力、增强自信心等。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具有独立性,价值观念多样化,对体育教师应对事物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高校体育教师本体——提升能力的路径

(一) 发展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

每一届的大学生,都拥有着全新的思想理念,学生们口中流传着五年一代沟,十年一鸿沟的说法,作为高校体育教师首先就要不断的面对新鲜血液,接触新鲜事物,提高与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尤其,现在高等教育已经开始进入市场,以学生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再提高一个层面,尽管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已经认识到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服务,但由于历史惯性下,高校体育教师的思维任然存在在“教”上管理学生的理念,对待学生的态度保留了居高临下的层面,缺失爱心关怀和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在历史的推导下,这种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普及化的学生了,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提高教学能力的认知,主动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开展教学活动,聚焦学生发展;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更多地从人格塑造、兴趣激发、价值观传递等方面发挥自身的作用。梁竹梅学者也肯定了“以教师为中心”向更多关注“学”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开展“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等理念的转变 [6] 。

(二) 发展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政理念。

思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物。它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通过高校体育教师的课堂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思想为前进方向。目前,引导学生正确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教育部高教司指出:要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促进专业课与思政理论课的有效协同 [7] 。首先,高校体育教师对思政理念的认可和接纳程度,决定着课程的成功与否。如果高校体育教师没有深刻理解思政的意义和内涵,无法真正认同和接纳思政理念,那么在实施思政时就会局限于形式的改变,而不注重效果的落实,甚至从主观上抵制思政,并在教学行为上忽视思政。其次,课程的难点是要找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之间的关联性,在专业教学中将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起到立德树人、春风化雨的作用。

(三) 发展高校体育教师的网络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师主要以讲课为主,还运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丰富讲课内容。但这种方式面对当代“网络本土化”后的00名大学生,授课效果很难令人满意。学生对网络、短视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和熟悉程度远远高于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传统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重要的教学方式,是支撑教育过程中的手段。范敏丽老师 [8] (2022)也认为网络学习空间助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科技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慕课、雨课堂、钉钉等此类APP的发展最终会让网络教育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不论是高校体育教师的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都应当接受新型网络内容。例如疫情下,大学生们在家中上网课,如果高校体育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较低,或者不能适应网络教学,这都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结果,因此,对于大多数高校的高校体育教师而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平台、工具和软件并熟练掌握和运用。

(四) 发展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态度能力。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师科研综合能力有待提高。陈亚红学者(2019)认为,湖南省高校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不强,科研态度一般,发现问题视角肤浅狭窄,研究成果社会转化率不强,文字撰写表达科研成果能力差 [9] 。而郑丽丽学者(2020)也提出,天津的高职院校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开发研究”甚少;科研形式大都以“调研报告”为主,研究方法以“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为主;科研情况不容乐观 [10] 。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两者关系,提升自身理论和科研水平,培养科研兴趣,减少目的功利性。

(五) 发展高校体育教师学科交叉合作能力。

学校教职员工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在这个团队中,体育教师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高校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形成一个学校,学生、教师、本体都能产生良性因素,是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增伟民 [11] 学者认为,学科交叉合作能力提升对学研合作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应该广泛搭建体育交叉多学科交流平台,重点加强邻近学科专业的互动交流。通过促进校内经验丰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建立相互学习的长效机制,形成良好的传帮带体系,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针对老教师沉积的经验解决问题。中年教师通过察严思谨对待问题。青年教师拥有充沛的热情、精力、新鲜想法,紧随时代脚步。致使老中青三者优势互补,获得共赢。

(六) 发展高校体育教师“BOPPPS”能力。

“BOPPPS”是武汉大学教学技能实践(微格教学)引入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于1976年首创的一种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教学技能工作坊”(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 ISW)。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机融入有效教学结构设计所含的BOPPPS(导入Bridge-in、目标Outcom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六要素。“BOPPPS”能够有效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模组设计与演练,增强教学者的能力与自信,同时提高教学者的教学反思能力。

(七) 发展高校体育教师“TPACK”能力。

TPACK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 TPACK),主要指学科内容知识、教学发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三种综合能力相互交叉,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内化于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之中,注重“技术”和“教师学科知识”的融合 [12] 。高校体育教师们要主动地接受新技术,树立积极学习新技术的观念。正视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新变化,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整合自身技术促进学科教学知识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凸显。

(八) 发展体育教师核心素养能力。

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能力是指体育教师本体对自我职业的信仰、专业知识与技能、反思与发展为根本宗旨,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体育教师高效、全面地完成教育工作以及实现教师自我成长与成功生活 [13] 。由此可见,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即为教育基础,一切的教学手段都应通过教师的核心素养去体现。因此,应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优化,使其综合能力提升实现体育教师本体多元化的改变,并搭建科学的平台进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手段进行培训,促进高校体育教师的快速成长,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综合能力发展提高有力的保障。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普及化阶段,学生群体的供给反馈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传统的体育教师难以适应新的学生群体的。因此,体育教师需要提升本体的能力,面向新鲜学生群体,完成有效的教育工程。从教学理念、思政理念、网络学习、科研、学科交叉合作、“BOPPPS”、“TPACK”、核心素养八个方面阐述体育教师所需要提升的能力,但因文献阅读量有限,无法寻找更多问题,因此,希望未来学者继续发展与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学生的教育过程、高校的教育土壤做出有力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哲, 陈一, 张阳.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师能力提升途径探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22(7): 69-73.
[2] 钟秉林, 王新凤. 迈入普及化的中国高等教育: 机遇、挑战与展望[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8): 7-13.
[3] 靳莹, 王爱玲. 新世纪教师能力体系探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4): 41-44.
[4] 东芬. 21世纪体育教师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苏州: 苏州大学, 2004.
[5] 邓磊. 面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 教育科学, 2019, 35(4): 71-76.
[6] 梁竹梅. 在线教学对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研究——基于对J大学一线教师的调研和访谈[J]. 中国大学教学, 2021(8): 86-91.
[7] 蔡志奇. 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进展、热点与展望[J]. 高教论坛, 2019(12): 1-3, 20.
[8] 黄敏丽, 马宏韬. 网络学习空间助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J]. 人民教育, 2022(23): 73-74.
[9] 陈亚红.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强化大学生思想引领研究[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4): 148-152.
https://doi.org/10.16140/j.cnki.1671-5330.2022.04.021
[10] 郑丽丽. 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科研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20(2): 138+141.
https://doi.org/10.16730/j.cnki.61-1019/g8.2020.02.088
[11] 曾伟民. 学科交叉对产学研合作倾向与创新绩效影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https://doi.org/10.27151/d.cnki.ghnlu.2020.005064
[12] Koehler, M.J. and Mishra, P. (2006)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 Framework for Teacher Knowledge.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08, 1017-1054.
https://doi.org/10.1111/j.1467-9620.2006.00684.x
[13] 余信林, 陈浩楠.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运动精品, 2022, 41(4): 23-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