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管理育人途径分析
The Analysis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Approach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in-One Education”
DOI: 10.12677/AE.2023.13121548, PDF, HTML, XML, 下载: 84  浏览: 14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陈 振: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江苏 南京;陈思宇: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三全育人教育管理育人途径Three-in-One Education Education Management Education Approach
摘要: 本文探索了“三全育人”理念下管理育人的特点,剖析目前高校管理育人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分析管理育人的内涵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条线相融的管理理念、灌输式与启发式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范式及家校相融的管理育人共同体等五种途径,探析解决当前高校管理育人方面的不足。
Abstrac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hree-in-one education”, analyzes the deficiencies existing in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ive ways: the management mode of combining explicit and implicit education, the management idea of integrating lines, the management mode of combining indoctrination and heu-ristic,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oriented educational management paradigm and the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community of integrating home and school.
文章引用:陈振, 陈思宇. 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管理育人途径分析[J]. 教育进展, 2023, 13(12): 10024-1002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21548

1. 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1]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三全育人”理念,对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新的规定 [2] 。随后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 [3] 。关于管理育人的论述为“加强教育立法,加强法治教育,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由此表明管理育人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又是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2.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管理育人内涵分析

顾明远指出管理育人是高等学校后勤工作的管理职能。高校后勤工作具有教育属性。校园环境是潜在的课程,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对学生严格管理、教育是后勤职工的一项重要职责。他们既是劳动者、管理者,又是教育者 [4] 。“三全育人”理念提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明确了所有从事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人员皆具育人职责。因此高校管理育人不仅仅只局限于后勤管理部门人员而应包含学校机关、部门和学院院办等从事管理服务的人员,具体而言涵盖学校的党政管理群团部门、二级学院院办工作人员等。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有的直接与学生接触,例如教务处、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及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等;有的管理部门极少直接与学生接触,但也会直接或间接的从事与学生相关的事务。从全员育人的角度而言,应当涵盖高等学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管理育人实质内涵包含间接性、渗透性、全方位性等特点,而学校的一切管理相关的工作都应以学生为中心,一切管理人员都要围绕育人的目的开展工作。

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生子女群和最大的网民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与以往大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们熟悉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都迫切需要做出改革和调整 [5] 。”某种意义上而言,管理大致分为硬管理和软管理二种情况,所谓硬管理就是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按照相关条款行事;软管理指一种人性化管理方式,体现在管理的理念、文化价值等方面。硬管理强调依法依规办事,软管理更趋向人性化的关怀。高校管理育人方面笔者认为应将软硬管理二者相结合,当前我们面对的学生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其个性发展皆与以往有所不同,因此在管理理念和方法上作为教育管理者不能因循守旧生搬硬套以往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要在实践中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的管理育人方法和途径。

简而言之,高校管理育人的内涵实质体现以下几方面:第一、高校教育管理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得以提升。高校管理部门人员被赋予了育人的责任,而不是单纯的管理机构,从而得到认同,地位也有所提升。不能生硬的将高校管理人员定性为后勤服务人员。第二、教育管理的协同性进一步增强。因赋予育人职责,作为管理部门呈现出“三位一体”的协同状态,在学生的育人方面,教学、科研、管理三方要协同合作,共同赋予育人职责,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育人。第三、管理人员素养得以提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管理者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学生,对其人格塑造和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更规范了管理者的言行,从而迫使管理者在各方面加以提升以满足育人的需求。

3. 目前高校管理育人工作不足探析

1) 管理育人工作理念偏差 [6]

作为高校行政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类似于政府机关“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模式,工作人员也经常会出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形。这种管理模式与大学精神背道而驰,大学精神的核心要素是育人,以全面人才教育为使命。育人的关键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培养有抱负、有政治远见、有广博渊识、有责任心的人。高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作风和行为举止在某些方面也影响学生的个体发展,对其人格塑造和社会认知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之所以出现此情况,究其原因在于:第一作为管理人员某种意义上认为只从事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处理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与学生接触相对较少,没有意识到肩负育人使命。第二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普遍的潜意识认为育人的主体是教师,是教学和在课堂中的事情,而非管理部门的职责,没有厘清管理、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因此高校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在育人理念方面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2) 管理育人制度的不合理性

夸美纽斯曾说“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因此,管理制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达到育人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培养出的“四有”新人是否能够真正凸显其价值,管理育人这一环节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7] 。纵观目前高校的管理制度,基本以各个职能部门为职责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极小能够考虑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与育人相融合,制度的设计和制定上也没能够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没有充分调研和论证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民主意识更强,管理制度的制定是否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能否以人为本,能否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等等都有待考证。

3) 管理育人环境与文化育人的缺失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凉,友多闻,益矣。友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也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校的管理文化和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也不容小觑。高雅优美的校园环境,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学生沉浸于这样的环境必然会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对其成长大有裨益,育人效果不言而喻。目前来看,高校的管理育人环境还存在不足。问题在于虽然近些年来各个大学都非常注重学校的硬件建设,校容校貌有了很大的改观,绝大部分学校都是花园式校园,环境优雅,但缺少了文化的底蕴和内涵,相当一部分学校搞新校区建设,新校区离老校区较远,这样容易使历史积淀下来的校园文化被割裂,失去了原有的文化魅力和文化传承,缺乏部分人文气息。

4) 家校育人管理环节的脱节

大学生在从入学起直至高中毕业,家长会频繁召开。到了大学以后,由于地域、办学目标、学生自立等方面的原因,大学很少召开家长会,这对于已熟悉家长会的学生而言突然没有了家校合作的管理模式,稍微存在一些不适和行为方式上的改变。尤其是自幼在父母陪读下的孩子,到了大学突然非常自由,往往容易放飞自我,忽略了学习,影响其学业。因此在管理育人环节方面,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三全育人”理念下倡导的全员育人,作为家长也是全员中的至关重要的一员,因此家校合作在管理育人方面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4.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高校管理育人方式探究

“三全育人”理念下如何实现管理育人,结合对多所高校的调研和查阅高校网站有关管理制度的信息,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构建管理育人的新模式。

1) 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8]

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要善于从全局来谋划工作,做到统筹兼顾。“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作为高校管理层要注重顶层设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统筹各个管理部门,明确相应的管理职责,创新管理方式。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时应倾听管理者的心声,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及规范性。不闭门造车,问计于学生,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出发,设计适应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管理制度。从管理意识、管理工作、管理方法、管理思路等各方面做出创新,既注重显性方面,又要注重与隐性方面的结合。作为管理者既要身体力行,又要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达到育人的目的。

2) 条线相融的管理理念

目前学校育人管理模式中,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线”是指学校各个行政管理部门,“针”指具体从事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针”如何将“线”穿好,如何使“针线”融合,考验了学生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养。高校管理中涉及学生管理的部门较多,与学生直接相关的有学工处、教务处、学院、后勤等都相关部门,而在具体政策或文件的落实中都集中在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作为一根“针”,如何能够精准把握和领会政策及有效的实施并且将千条线有效的融合是育人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千头万绪的管理工作中,提升条线融合的管理模式对于管理育人环节而言至关重要。作为教育管理者能够善于运用卓越绩效管理理念将对标管理、体系建设、创新管理等条线管理进行一体化设计,形成系统化管理体系,打通条线管理壁垒。作为学工管理人员要能够深入推进精益管理与业务工作相融合,形成系统化设计、常态化推进的精益管理实施模式,要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要能够把针用好,能将千条线有机的统一和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提升育人水平和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3) 灌输式与启发式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列宁曾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育人方面,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的教育,让学生接受相关知识,必要的灌输方法是需要的。但结合当前学生的特点,我们更需要注重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方法,将灌输和启发相结合,在育人方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灌输和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管理育人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作为教育管理者首先要清楚我们对学生“灌什么”,必须要厘清“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从而从教育管理者的角度主动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来严格要求管理者自己;能够善于将理论体系创造性地转化为育人体系和育人方法,转化自身工作理念,有机的将灌输与启发相统一,起到管理育人的效果。

4) 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范式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高校在管理育人中更应注重以生为本的管理育人方式,需要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和重构,将管理育人的触角延伸到学校工作的每个细节中去,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管理中需将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相融。教育管理制度的构建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一定的“自由度”,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度”能够尊重其个性发展,给予其成长的空间,而不是循规蹈矩,培养出千篇一律的人。通过管理育人,能够让学生实现其个人价值,彰显其才能。以人为本管理制度的设计中,要强调寓激励于管理,多方位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物质奖励仅仅是其中之一,而精神奖励起到的作用有时远远大于物质奖励,因此在管理制度的设计中,更应注重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其精神上的满足。通过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制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服务国家的栋梁之才。

5) 家校相融的管理育人共同体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中还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础上的 [9] 。”依据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观点可以看出:1) 学生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共同点,教育的目的即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进入学校而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应削弱而是不断增强;2) 家庭和学校教育在实现人的和谐全面发展这一育人目标方面是一致的。学校和家庭,不仅要行动一致,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3)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家庭教育重在育人,学校教育重在传授知识。二者要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培育人。

基金项目

本文为高校“三全育人”理念下管理育人的实现路径与机制研究(GJS-XKT2010)校级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001).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04-10-15(001).
[3]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2017-12-05.
[4] 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5] 田延辉, 邓晖. 培养什么样的人办什么样的大学——对话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N]. 光明日报, 2016-12-29(009).
[6] 陈超. 立德树人视域下管理育人的内涵厘定与实践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3): 140-142.
[7] 董世坤. 观念•制度•文化: 高校管理育人再思考[J]. 江苏高教, 2019(7): 91-94.
[8] 刘江, 柏蓉. 英国一流本科高校管理育人的特色与启示[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 33(6): 103-106.
[9] [苏]B.A.苏霍姆林斯基. 家长教育学[M]. 杜志英, 吴福生, 张渭成, 等, 译. 北京: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