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创新型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Innovative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Japanese) Programs in the Context of Transformation
DOI: 10.12677/CES.2023.1112576, PDF, HTML, XML, 下载: 67  浏览: 13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瑞书, 李蕊君*:楚雄师范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云南 楚雄
关键词: 转型高校二外日语教学创新实践探索Transition Universities Second Language Japanese Teaching Innovation Practical Exploration
摘要: 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后,其培养目标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发展,为了主动适应转型后高校的发展,需对第二外语(日语)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把立德树人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日语教学环节上,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于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和开发日语语言学习新规律,不断践行多种教学方式良性互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和能力并重,评价机制变革为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统一的日语课堂教学新模式,以期提高日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外语实用人才服务。
Abstract: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o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ir cultivation goal is to develop in the direction of applied talent cultivation. In order to actively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the teaching of the previous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Japanese) courses needs to be reformed,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y of promoting morality and nurturing people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ke full use of the modern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Japanese teaching process, and continue to explore and develop the new rules of Japanese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Japanese language teaching process, we make full use of modern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classroom teaching, constantly explore and develop new rules of Japanese language learning, constantly practice the benign interaction of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build a new mode of Japanes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eachers as the main body,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giving equal weight to both knowledge and ability, and change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into the unification of process evaluation and result evalu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Japanes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erve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composite foreign language practical talents.
文章引用:张瑞书, 李蕊君. 转型背景下创新型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12): 3931-3938.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12576

1. 引言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转型高校的教学目标和重要任务,在国际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培养复合型的外语应用性人才,是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迫切需要,传统的单科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当今时代发展。为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走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就是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培养。本文结合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对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进行分析研究,对践行日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有关问题,提出应对日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有效措施和策略,以期提高第二外语(日语)教学质量和水平,推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英日双语人才。

2. 地方高校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教学基本情况及转型发展要求

地方高校第二外语(日语)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从大一学生第二学期开课,共进行三个学期,为期108个课时的学习。教学内容围绕“流利一口,漂亮一手,能听会译”的原则,涵盖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性的语言课程。该课程以学生系统地学习日语基础语言知识,拥有基本的语言技能,掌握日语学习的方法为培养目标。二外日语的学习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不仅是学习方法的补充,也是丰富学生语言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开拓视野,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英语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已有9年以上的英语学习经历,对语言学习方法已有初步的认识,能够掌握基本的语法结构。但是,日语作为一门新接触的语言,与英语相比,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教学模式也有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欠缺方式方法;学生面对多种语言的学习任务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另一方面,第二外语(日语)课程,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开始,共3个学期,周课时少,内容多,大二下学期结束,部分学生考研是在大四上学期,时隔一学年未进行系统地、连贯地日语学习与训练,对考研科目中二外日语考试来说有一定的影响,对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需求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课程内容来看,理论学时占90%,课时少,课堂时间有限,很难达到“听、说、读、写、译”五个维度的综合培养。

为此,为适应地方高校转型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技能,要以就业为导向,立足于行业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的要求,突出能力培养,就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以社会需求来培养和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笔者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要求,对地方高校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教学情况,作深入调查了解,并进行总结分析,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教学主要需要改善以下问题。

2.1. 教学资源、改革考核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情况

地方高校第二外语选用的教材为《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本书编写至今,在中国已经使用了20多年。由于内容简单,入门容易,是从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角度进行编撰的,适合二外学习者学习。但是,教材的单一性,无法覆盖培养语言学习的所有技能;教材内容呈现方式较为陈旧、刻板、机械,故事性和趣味性不足,使学生容易懈怠,学习积极性不高;语法解释过于简单,词汇量不足,使学生无法适应考研和就业需求,也无法达到本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此外,教学资源匮乏,学习渠道闭塞,导致教学时效性不高,知识点掌握不够,思政内容点不深等问题。另外,日语教学考核方式不够完善,过于强调结果性考核评价,忽视学生过程性学习。在学生日语考核考试中,仅实行期末考试,单一的期末考试并不能十分准确的反应出学生的日语学习的真实水平,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和激励考评机制,造成学生平时散漫放松,考试前突击复习,盲目追求考试的通过率,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的主动性。由于教学评价发生的条件不同,教学结果不同,单一的评价方式导致监督的价值和引导的功能失去意义,也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掌握情况。

2.2. 学生学习动力及学习方法的情况

受传统的学习外语的方法的局限,即主要通过翻译学习,机械的、大量的重复练习等固定的学习模式的影响,学生学习日语的方法,仍还停留在背词、阅读、练习等传统的方法中 ‎[1] 。缺乏课堂中贯彻语源知识、文化意蕴、课程思政等内容以及引发学生对语言文化背景的探索;缺乏移动设备辅助课堂,提供现代化4A (Anyone, Anytime, Anywhere, Anystlye)学习模式的可能;缺乏趣味性朗读及语言表达表演训练;缺乏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及创造学习的新路径。另一方面,学生对学习认识不到位,对社会要求的敏感度不高,学习状态普遍懒散,一些学生认为自己是英语专业,只要把专业课程学好足矣;一些学生考研体现出对二外日语的畏难情绪,报考时选择翻译硕士或学科教学等其他专业,有意避开二外考试;学生受课程设置、语言环境、教学方式等影响,学习兴趣逐渐淡化,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主观能动性不强。按教学大纲对第二外语学习的要求,要求掌握听、说、读、写、译等专业技能,并且能够运用日语进行一定的口语交流。但是,二外课程与专业课程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它是“精读”、“泛读”、“听力”、“口语”、“概况”、“文化”等一系列课程的综合压缩,即所谓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运用能力,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再另一方面,日语课程课时相对较少,学生学习日语的人数较多,各高校都是实行大班制教学,致使老师无法掌握每个学生的发音和练习情况,更没办法对每个学生的学习不足给予及时指导和纠正,长期以往,学生对日语的“听、说”意识淡薄,课堂参与度不高,口语训练和交流机会甚少,阻碍了学生日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2.3. 线上App的监管机制及信息筛选技巧的情况

许多高校在日语教学中借助移动App来辅助开展语言教学活动,但是大多数日语移动学习App并没有设置监管功能,而是完全依赖于使用者的自觉性,这很容易导致学习者半途而废。虽然移动学习App的功能齐全,但每个App各有特色,侧重点也不同,为了提高不同的能力,学习者往往会下载各种软件,这对语言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困扰。每一款移动学习App都应做到互相借鉴,弥补自身不足,可是学生普遍缺乏信息筛选的技巧与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单词的听读、用法、理解、默写功能的开发也是很必要的,日语教学中应将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而不是一味地把目标放在让使用者认识单词上,如果学习者仅仅只是认识一个单词,却不知道它怎么读、如何用,那么这种教学模式也必定是失败的,如果缺乏对日语移动学习App的专业指导,对广大学生来说,分辨正确的知识信息也是一大考验。

3. 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教学创新探索与策略

教学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 。只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构建创新日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好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关键。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将复杂、枯燥的知识点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删减、改编,转换成简洁、清晰、易懂、有趣的形式,将知识点简单化、趣味化、娱乐化、科学化,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目标。

3.1. 构建词源记忆与对比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第二外语日语教学中,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汉语作为母语,英语作为熟练掌握的第一外语,在日语教学中运用汉英日对比法能加深学生印象,利用母语和英语对日语学习的正迁移,排除负迁移干扰,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追溯词源与文化,丰富语言知识。例如,在词汇方面,汉语和日语有很多汉字的书写方式相同,一方面会让学生有亲近感,减少畏难情绪;但另一方面学生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用。如“困る”一词在日语中意思为“为难、遇到困难”,但有的学生会误以为是“困了,想睡觉”。针对该问题,在教学中宜组织学生分组整理“同形同义”、“同形异义”“同形近义”“近形同义”的词汇,汇总构建成共享材料。对于让学习者倍感头痛的外来语,可利用英日语音规律进行记忆。甚至在一些词汇的讲解中,中文无法解释的语感问题或意思,通过英语来解释,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教学中贯彻语源知识、文化背景、社会动态等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信心,坚定爱国信念,努力成为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的新型外语人才。

3.2.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智慧平台,拓展语言学习空间

地方高校第二外语日语课程开设三个学期108个学时,要在有限的学时里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性的语言能力,就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狠下功夫。1) 利用好网络教学资源,弥补现有教学资源单一,以及教材内容陈旧等不足。要引导和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日语移动学习App,来增加知识量,因为移动学习App功能齐全,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对语言学习有巨大的影响,它凭借及时性、便携性较强的特点以及丰富的学习资源、新颖的学习方式和充满趣味性的功能,在语言教育领域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但缺点是对自主性学习要求高、背词模式缺乏针对性、内容杂乱等,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是提高学生分辨正确的知识信息的关键。2) 利用移动设备功能,完成考勤管理及日常听写。通过“微助教”微信公众号进行课前GPRS签到功能,节约课堂时间,提高出勤率;融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借助学习通、雨课堂、钉钉等平台,保证课前课中课后,师生高频互动。推送课前预习,分组讨论,课上随机点名答题等,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可利用微课与慕课等课外教学手段与媒介,提供现代化4A (Anyone, Anytime, Anywhere, Anystlye)学习模式的可能 ‎[3] ,更重要的一方面,还应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方案,有效扩展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创造学习新路径。3) 创设情境育人,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创设虚拟情境,模拟虚拟角色,利用真实语境下的交流方式进行训练,不断激发学生说日语的欲望,并倡导学生体验、参与、营造合作、探究的氛围。同时,授课教师应该立足课本,指导学生甄别学习资源,有所挑选地给学生推荐例如NHK、哔哩哔哩等网络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在音频、视频材料中欣赏地道的日语表达,捕捉最新资讯,使碎片化的时间得以充分利用,且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3.3. 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时效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穿插游戏教学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利用网游——《五十音图的故事》《初心的冒险》,创新学习方式,从角色扮演到完成游戏任务,闯关成功,升级等方式检测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学生上传情景对话video到朋友圈、抖音、钉钉等多媒体课堂,提供教师评分,学生互评;通过手机小程序moji辞书与沪江日语开心词典等进行闯关背词模式、好友pk赛巩固线下课堂知识点 ‎[4] 。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安排游戏环节,例如,趣读“五十音图”,可以把假名、唱进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歌曲中练习;或通过有趣的绕口令进行练习;或通过身体部位进行书写假名,让观看者猜出等游戏环节;或师生共同制作教具,设计喜爱的假名,发挥想象力,加强直观感受,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将寓教于乐的做法充分体现在日语课堂中。

其次,师生互换角色,先学后教。从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改变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课前授课教师斟酌学习资源和制定学习任务,课中让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答疑解惑中让学生完善学习成果,内化知识点,课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二外日语课程中涉及到的语法知识难点,先以微课课件或视频的形式分享至智慧课堂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小组协作形成学习报告,在课中进行发表和争议,灵活课堂时间,提供动态指导,从交互学习中将知识点内化为知识储备。

3.4. 进行多元化评价机制,提升教学成效

Figure 1. Proportion chart of diversified evaluation methods

图1. 多元化评价方式比重图

针对地方高校日语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不足的情况,在近几年来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中,笔者尝试对学生考核评价机制进行改革,将二外日语课程教学考核评价,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教师教学同频共振。课前教师审阅笔记、再结合线上痕迹考评学生预习质量,由学习任务的完成度,再结合智慧教学工具中导出的学习痕迹进行打分,学生考取技能证书、学科竞赛获奖、双创或科研项目立项(与日语相关)、公开发表论文或是完成社会服务(与日语相关),满足任意一项即可加分作为过程性考核中的一部分,多元化评价方式比重如图1,各分项考评内容如表1所示。

Table 1. Evaluation content of each sub item

表1. 各分项考评内容

4. 创新型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教学实施效果

Table 2. Comparison between traditional classroom and innovative classroom elements

表2. 传统课堂与创新课堂各要素比照图

通过表格(表2)的形式对传统课堂与创新型课堂各要素对比,创新型课堂优势明显高于传统课堂,主要集中在师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技术应用及评价方式五个方面。为了检验创新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采用上述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对所任日语课的150名20级英语专业学生分组进行不同的教学模式和考评方法,进行对比测试,对学生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等进行综合考核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并根据师范专业认证中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要求,对传统课堂和创新课堂的教学成绩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情况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图2所示:

Table 3. Comparison table of achievement reports between two groups of students

表3. 两组学生成绩达成度报告对照表

Figure 2. Comparison chart of score distribution for two groups of students

图2. 两组学生成绩分值分布对照图

从对150名学生推送“问卷星”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授课效果三个方面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于创新课堂的上课方式认可度较高。88.05%的学生表示非常开心,推荐这种课堂教学方式,10.05%的学生表示一般开心,能接受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只有2.08%的学生表示感到难过,勉强接受。从课堂签到来说,通过“微助教”微信公众号进行课前GPRS签到功能,出勤率较之前有了明显提高;从课堂参与度来说,绝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尤其是游戏环节,学生的学习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在欢声笑语中把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学懂了。从作业完成度来说,所有学生对于从网游中巩固、练习的作业方式感到十分新鲜,将拍摄的video传至朋友圈、抖音、哔哩哔哩等社交平台进行师生互评感到兴奋不已,作业完成度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应有的教学目标。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创新方式相互结合运用,实现了“课堂教学精彩化”,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二外日语课程,增强了认同感和满意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同行教师的认同。

5. 结语

创新型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教学新方法,是提高日语课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借鉴,但是“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 ‎[5]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当今时代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采用上述创新教学模式应用于第二外语(日语)课堂教学中,打破了以往教学中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僵化局面,有效地转变了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学会一门语言,即背诵单词,记忆语法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对语言学习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使学生懂得语言学习的方法,能够归纳语言的特点和规律,能够把语言灵活运用到交际和社会实践中。

基金项目

楚雄师范学院第十四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9;2020)。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姜洋. 试论高校日语教学模式的创新[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4(3): 177-179.
[2] 安小康. 英语专业学生二外日语教育中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2(1): 57-60.
[3] 祁春花. 高校二外日语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及教学改革——以吉林化工学院为例[J]. 学园, 2021, 14(10): 47-49.
[4] 胡成芸. 发现自身的价值 体验学习的快乐——谈日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 青海教育, 2011(Z3): 58-59.
[5] 陈宝剑. 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 35(10): 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