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犹太人问题》中人的解放思想及其时代价值研究
A Study of Human Emancipation Thought and Its Value of The Times in On the Jewish Question
DOI: 10.12677/ACPP.2023.1212416, PDF, HTML, XML, 下载: 72  浏览: 168 
作者: 崔锦珠: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关键词: 《论犹太人问题》人的解放时代价值On the Jewish Question Human Emancipation Value of The Times
摘要: 马克思首次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阐述了其有关人类解放的思想。而人的解放思想不仅仅是马克思思想的重点研究内容,其关系到人们对全人类解放的思考,它还是《论犹太人问题》这个经典文本研究的关键主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各个时间段都有关于人类解放思想的相关论述。这些表明了《论犹太人问题》文本的重要性,其中蕴含的大量理论知识对现在的社会依旧存在启示,我们需要重读马克思经典著作,回归经典文本,从中提取与现实可以结合的理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分析和挖掘马克思经典文本中有关人类解放思想的内容,结合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特征,获取《论犹太人问题》中有关推动人类解放的时代价值。本文阐述了《论犹太人问题》中关于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探讨了其思想内涵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价值,对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Marx first expounded his thoughts of human emancipation in On the Jewish Question. The thought of human emancipation is not only the focus of Marx’s thought, but also related to people’s thinking about the liberation of all mankind. It is also the key theme of the study of the classic text On the Jewish Question. There are relevant discussions on human emancipation in various perio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s thought. All these show the importance of the text of On the Jewish Question, which contains a large amount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that still has enlightenment for the present society. We need to reread Marx’s classic works, return to the classic text, and extract theories that can be combined with reality. Under the new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and excavates the contents of Marx’s classic texts on human emancipation, and obtains the value of The Times promoting human emancipation in On the Jewish Question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ag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ain content of Marx’s thoughts of human emancipation in On the Jewish Question, and probes into the value of The Tim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today,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dhering to the socialist road and firmly believing in the communist ideal.
文章引用:崔锦珠. 《论犹太人问题》中人的解放思想及其时代价值研究[J]. 哲学进展, 2023, 12(12): 2565-2570.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12416

1. 引言

马克思对鲍威尔的政治解放思想进行了批判,并基于市民社会批判的视角展现了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关系,鲍威尔仅从宗教神学的层面去对待犹太人问题的观点遭到了马克思的大力批判,因此,他认为鲍威尔出现了将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相提并论的根本性的谬误;基于此观点,马克思继续考证了犹太人具有政治解放的条件,将“利己主义的人”作为“犹太人”和“人权”的媒介,从而将看似仅仅是犹太人的问题提升为市民社会问题、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现实世界出发,马克思指出人从寻找“实际需要、利己主义”的精神中得到解放,这才是现代社会人实现真正的解放 [1] 。

2. 《论犹太人问题》文本的重要地位

《论犹太人问题》这篇文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性作用,它是马克思思想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从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来看,文本当中不只是可以寻找到马克思曾经思想论断的踪迹,还可以见识到他思想发展的未来趋向。例如,在这之前存在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和《莱茵报》时期的文章中的关于“自由”精神和“现实”诉求在《论犹太人问题》中依旧存在,并对其进行论述;还有存在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一些理论论断——是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而不是相反——在《论犹太人问题》这里得到了阐释和充分的发挥;而之后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等经典文本中关于国家、宗教、市民社会等的剖析和对共产主义描述等,也都能够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找到思想要素 [2] 。

另外,这个文本当中不仅蕴含了马克思丰富且深刻的思想精华,还从字里行间中体现出来一种对于批判性思想的深思。在这以前,马克思已经在《莱茵报》时期就对那个现实社会所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有了自己的观点——在那个时期的国家和法律只保护属于有产者的利益,然而得不到保障和维护的永远是贫困人群的利益,他当时没有认识到所谓的这种“病症”并不是现实的国家和政治法律之病,然而在对其他的经典文献完成撰写时,他从中总结出了一些结论,认为显露在现实的社会、国家和法律中的一系列病症并非病源所在,要彻底医治这样的病症,最合适的方法是直接诊治市民社会这一病根,要想对此实现根治就需要使用那种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判断市民社会的思想脉络和运作方式。

3. 《论犹太人问题》中人的解放思想的基本观点

鲍威尔通过对“犹太人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国家能够摆脱宗教束缚的唯一途径是宗教的灭亡,只有当国家脱离了宗教的控制并恢复人性,人才能真正享有平等和自由。马克思超越了鲍威尔的宗教解放观念,他对鲍威尔把犹太人解放的问题归结为纯粹的宗教问题的看法作出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并指出只有消灭了世俗桎梏,才能克服宗教的狭隘性,不能把世俗问题转化为神学问题,而要把神学问题归结到它的世俗基础,并对这一基础本身加以批判的改造。他首次提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思想,并且认为必须区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

由此,马克思在批驳中阐明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关系。在他看来,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把市民社会从封建主义桎梏下解放出来,消除封建等级制和封建特权,这是历史的进步,但是这种政治解放只是市民社会的革命,实现的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还远远不是人的解放,而真正阻碍人获取自由的重要因素是私有财产,但是“从政治上宣布私有财产无效不仅没有废除私有财产,反而以私有财产为前提” [3] (p. 29)。马克思提出了人的解放的概念,其革命性意义就在于,他在对私有财产进行辩证分析的过程中把握到市民社会实现政治解放的内在条件,并将人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内含于其分析中。

要实现人的解放,就必须突破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历史局限性,对社会进行革命改造,消灭私有制,消除人的生活本身的异化,使“现实的个人把抽象的公民复归于自身”。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质和其地位,决定了他们肩负着实现政治解放、经济解放和劳动解放的历史使命,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丰富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进行全面的社会变革,当旧的生产关系被无产阶级消灭,阶级对立的存在关系也就消失了,阶级将不复存在,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之间的差距将被消灭,人回归人的类本质,最终实现人自身的解放。人的解放这一观念本身就代表了对市民社会和人本身的理解的思想革命,也促使马克思后来对私有财产和人的解放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4] (pp. 17-30)。

4. 《论犹太人问题》中人的解放思想的演进逻辑

鲍威尔是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他继承了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有关革命的要素,他从理论的层面对宗教展开了相当激烈的批判。在批判鲍威尔观点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提出并充分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一) 对鲍威尔宗教解放思想的批判

马克思在宗教解放这部分是这样来进行批驳的,而鲍威尔支持的是一种比较激进的观点,即否定一切宗教,鲍威尔“不仅要求宗教必须从人们的公共生活中退出,而且认为作为一种真正的人的生活是不应该信奉宗教,而应该让宗教‘消亡’,因宗教是人的异化” [5] (p. 43)。不过在马克思的观点看来,“宗教的确是人的异化,但是宗教并不会自行消亡,宗教之所以存在就恰恰说明了其存在的缘由,即政治国家的缺陷” [3] (p. 34)。如果宗教退出政治生活,那其就变成了属于人们私人领域的事件,这就归属于市民社会的因素。因而,马克思基于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结论,他认为既然是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那就没缘由让犹太人必须以放弃其宗教信仰为前提来获得政治解放。由此,马克思还从现实出发来批判抽象化,他认为人实际上受宗教束缚是人被自己所异化的东西束缚住,人想获得自由就必须把异化的一切归还给人自身。最后,马克思从政治国家出发来批判基督教国家。马克思表明了鲍威尔所描述的基督教国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基督教国家,而只是“所谓基督教国家”,即“非国家,因为通过现实的人的创作所实现的,并不是作为宗教的基督教,而只是基督教的人的背景” [3] (p. 33)。

(二) 对鲍威尔政治解放思想的批判

关于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关系,马克思通过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论证,主要是想将其梳理清晰。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首先,关于政治解放的实质。在鲍威尔看来,政治解放是指国家以法律、政治手段的形式宣布废除宗教。但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本身并不就是人类解放。其次,关于政治解放的意义。通过分析研究马克思对法国18世纪90年代早期与中期两部宪法的批判内容,马克思对“政治解放”的定义是“犹太教徒、基督徒、一般宗教信徒的政治解放,是国家从犹太教、基督教和一般宗教中解放出来” [3] (p. 28)。除了以上所述的两方面,还有关于政治解放的限度。马克思在深入进行政治批判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这种“‘利己的人’就是国家通过人权予以承认的人” [3] (p. 45)。政治解放实现了政治国家的诞生,表面上看似实现了人的解放,实际的状况是人依然受着压迫和制约 [6] 。

(三) 对实现“人的解放”思想的具体阐释

人类渴求实现彻底的解放,以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释马克思在文本当中是如何详细论证人类解放的三方面。关于人的解放的本质。马克思指出,“只有当现实的个人把抽象的公民复归于自身,并且作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体劳动、自己的个体关系中间,成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身‘固有的力量’是社会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起来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以政治力量的形式同自身分离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的解放才能完成” [3] (p. 46)。当然,“国家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并不等于现实的人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3] (p. 37)。

关于人的解放实现条件。马克思阐述了完成人的解放的条件,实现任何的解放都要将各种社会和交往的关系回归到人的本身。“政治解放一方面把人归结为市民社会的成员,归结为利己的、独立的个体,另一方面把人归结为公民,归结为法人” [3] (p. 46)。人被认为是本来意义上产生的,而“现实的人只有以利己的个体形式出现才可以予以承认,真正的人只有以抽象的公民形式出现才可予以承认” [3] (p. 46)。在马克思看来,要实现人的解放,必须突破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历史局限性,“摆脱政治桎梏同时也就是摆脱束缚住市民社会利己精神的枷锁” [3] (p. 45)。

关于人的解放实现路径。马克思阐述了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本质,揭示了资产阶级标榜的自由、民主和人权的虚伪性,揭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可以使资产阶级国家成为自由国家,却无法使所有的人成为自由人,仅仅能使一部分人成为所谓的“自由人”。而且“人的解放”的实现离不开作为根本性力量的无产阶级的推动,而“推动”集中表现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正是以此为根本途径从而实现现实意义上的“人的解放”最终实现。

5. 《论犹太人问题》中人的解放思想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即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还具有丰富的实践意义。伴随着国家、社会和人民生产生活的持续发展,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的思想观念也应该跟随发生变化。继续学习和探索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有利于促进人民实现全方位的解放和对于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探寻建设共产主义新途径,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旨趣

马克思对于鲍威尔的“所谓基督教国家”宗教批判产生了异议,他表示宗教仍旧无法消除,即使是已经完成政治解放的基督教国家也是如此,因为“国家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并不等于现实的人从宗教解放出来”,虽然从这个层面来讲,国家已经完成了政治解放,却仍然是“一种缺陷型存在”。因此,马克思在文本中明确地批判了鲍威尔针对犹太人问题提出的政治解放思想,认为这样的观点不够科学,并且表明了人的解放与实现政治解放是人类解放的前提之间不是等同的,因而得出了不一样的观点,即政治解放仅仅是人的解放的一个阶段和环节。鲍威尔的政治解放其实是一大进步,但是也是有着局限性、不彻底的解放 [7] 。由于不断地追求金钱财富,个体的人在市民社会中促使市民社会中的神由金钱异化而成,而人的主体性被金钱所操纵,这是由于过度追求物质财富的市民社会的人的本质带来的,进而对人们自身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道路的进程造成一定的障碍。

“以人为本”的观点具有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以人为本的观点坚持了人是社会的主体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人类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全部社会生活和整个历史。中国对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阐释和实践,促使了人类解放思想拥有新途径与新方式,长期以来,中国国家与社会坚持结合本国国情与实际,不断推动社会以及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促使人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尤其是人类解放的思想内涵和价值遵循,这也是中国人民的理想与追求 [8] 。

(二)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类要完成解放的目标,就应该超越理论、回归到实践问题上。从社会制度设计和思想观念两方面来论证,马克思的人类解放不仅在制度方面超越以压迫和剥削他人劳动的资本主义制度,还在思想观念方面超越人类历史的私有财产观念。他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对于自由的重新诠释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的可能性,即消除现代性的弊端。异化现象仍未完全消解,人的解放还没有完全实现,人自身还仍然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该矛盾与刚实现政治解放的现代社会有诸多契合之处。因此,马克思对政治解放局限性的论述对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依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从人的自我异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人类解放,马克思把犹太人问题从神学的问题看成社会历史的问题,并且洞悉到了市民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呈现为崇尚金钱与货币的犹太精神成为现代社会所有成员的精神。人由货币所控制,社会成员为了获得货币而把其他人仅仅看作一种“具”。货币的异化导致了人的异化。当然,马克思研究人类解放事业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止,因此从《论犹太人问题》到《共产党宣言》再到《资本论》,逐渐地,人的解放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也从人的解放到“自由人联合体”,再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独特的发展理路。从大量的著作中可以探析出,人的解放思想的成熟与完整是由于马克思基于唯物主义的角度逐渐地推进,并且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实现路径。在人类解放思想的指引下,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消解人的异化,实现人的复归,积极应对社会发展进程中显露的各种危机,也必将指引全人类奔向自由全面发展的美好未来。

(三) 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来探索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在实践性方面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理论都不可能企及的,现实与实践的状况是马克思主义的一切理论和论断的基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物质资料的基础,只有实现经济解放,促使人类摆脱对物的依赖,才能够朝着更高层次的解放的方向前行。从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关注市民社会这一角度来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以人民为首位,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生活所需展开,切实满足和保障人们的物质需求,为社会不断发展打好物质基础 [4] (pp. 34-36)。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继续为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的目标奋进,立足于现实实践与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消解异化创造物质基础,不断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发展,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兴趣从事各类生产活动和职业,人们不再觉得劳动只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将劳动看作自身自由自觉的活动 [9] 。人类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群众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其关键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群众。一项历史运动是否会成功,一种新的思想能否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归根结底取决于其是否真正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继续探索实现人类解放的路径要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0] 。

(四)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道路指引方向

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需要回归到经典文本,坚持用系统的方法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对于继续充分地研读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思想精华以及深刻本质有所帮助,为我国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思想体系指引方向,继而对我国建设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在学习关注人类解放理论的同时,不能忽视政治解放相关理论的价值,在思考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时,需要充分地理解并运用政治解放本身所存在的矛盾性和局限性,这样,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真正地朝着人类解放的目标继续前进。因此,在实践价值层面上探究《论犹太人问题》中的人的解放思想以及对经典文本里蕴含深刻的理论特色就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前进的方向 [11] 。在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引领下,重视政治解放值得借鉴的方面,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继续向前发展努力为人类解放创造更多的实现条件,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综上所述,在研究《论犹太人问题》这篇文章时,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在分析犹太人问题时以超越了宗教、民族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的眼界与全人类范畴来进行的,这种分析与研究的开阔视野和世界性的思考值得学习和借鉴。马克思积极地向鲍威尔以及当时社会中的主流思想发起强烈的批判,在强烈的批判之后历史性地提出了人的解放思想。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有丰富的内涵和理论逻辑。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内在潜藏的关于解放的本质是追求人的本质的复归,正是因为压迫阶级主导的社会中,人的本质是被压抑着的、被控制着的,因此以追求人的本质的全面占有的逻辑为线索展开人的解放,达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从根本上表明了,人的解放并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也不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也并不是历史上所有的革命运动都可以称为人的解放运动,其领导阶级、斗争目的、最终目标和根本逻辑是无可取代的。人的解放问题是一个现实社会问题,是值得所有人共同来思考的,我们要想实现共产主义就必须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永远跟党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刘同舫. 论“各种关系回归于人自身”对“人的解放”主题的开解[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22(4): 44-50.
[2] 林进平. 探问《论犹太人问题》及其现代性之思[J]. 现代哲学, 2016(2): 1-7.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4] 张希图. 《论犹太人问题》中人的解放思想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山西大学, 2023.
[5] 林进平.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研究读本[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
[6] 阎孟伟. 完整理解马克思的人的解放理论——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再解读[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0(4): 16-24+181.
[7] 刘汉超. 人的解放: 对政治解放的批判——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释义[J]. 晋阳学刊, 2018(3): 69-74.
[8] 张云芳. 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J].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6(1): 82.
[9] 刘昊. 《论犹太人问题》中人的解放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 理论与现代化, 2018(3): 85-90.
[10] 杨洪源.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发生学探究[J]. 中国社会科学, 2023(10): 105-122+206-207.
[11] 侯健. 人的解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权价值[J]. 社会主义研究, 2021(3): 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