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专业层面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以地理科学类专业群为例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rses from the Professional Level under the OBE Concept —Taking Geography Science Professional Group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CES.2024.121007, PDF, HTML, XML, 下载: 115  浏览: 19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阳利永, 吴 利*, 尹 娟, 赵 琳, 王 涛:玉溪师范学院地理与国土工程学院,云南 玉溪
关键词: 课程思政一体化OBE地理科学类专业群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rses Integration OBE Geography Science Professional Group
摘要: 从专业层面推进课程思政一体化,对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成效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OBE教育理念,在分析课程思政一体化内涵的基础上,以地理科学类专业群为例,通过明确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分别从构建层次体系、理顺逻辑关系、拓宽实施途径、保障育人实效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建设路径,以期为专业层面的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Abstract: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rses from the professional leve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rses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In order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rses at the professional level, based on OBE education concep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rses, and then takes the geography science professional group as an example to clear the construction idea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rses, and puts forward its construction path respectively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 building level system, straightening out logical relationship, broadening the implementation way and guaranteeing education effect.
文章引用:阳利永, 吴利, 尹娟, 赵琳, 王涛. OBE理念下专业层面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以地理科学类专业群为例[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1): 40-47.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1007

1. 引言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之一。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细化了不同专业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重点。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却存在课程思政缺乏一体化设计、不同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衔接不到位、课程思政“两张皮”或“硬融入”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专业层面的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与建设。因此,开展专业层面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研究,对破解当前课程思政难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学术界围绕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本质、融入途径与方法及其与思政课程关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与实践;但是从专业层面推进课程思政一体化的相关研究却少见,目前主要有2篇。一是李亚奇等 [1] 基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视角,从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任务分工、指标体系构建、教师能力培养、开发教育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手段创新和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专业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举措;二是范传滨等 [2] 基于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体系视角,从组建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构建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信息库、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多维度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5个方面提出了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的5条路径。

已有研究为我们推进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然而,已有研究更偏重宏观或中观视角,而针对具体如何深入落地一体化的微观视角却少有涉及。鉴于此,本文以地理科学类专业群为例,从微观视角探讨专业层面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路径,旨在为专业层面的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2. 课程思政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2.1. 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内涵

关于课程思政一体化,学术界从课程、专业、学科、学校4个层面均开展了相关研究。对于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冯刚等 [3] 认为,新时代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系统工程,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整体性目标出发,统筹大学、中学、小学不同学段的各类课程,将不同学段的各具特色的各类课程统一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优化目标、整合内容、创新方法,形成大中小学各学段纵向贯通、横向联结的立体化、全程化、发展化的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合力;谭红岩等 [4] 研究认为,一体化不是趋同化,更不是同质化;一体化不是数量规模的简单扩大,而是治理体系的变革;一体化不是行政概念,是立体化的学术网格体系;一体化不是单向传导关系,是相互促进的一体化;一体化不是单向传导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庄惠芬 [5] 在探讨小学一体化课程思政时认为,一体化课程思政是将各学科融合从而达成政治要求一体化确立、培养目标一体化设计、教学方法一体化创新、育人资源一体化集成等内涵理解,从关键要素梳理、科学选取内容、贯通路径实践以及一体化的思政联盟等路径进行优化,构筑思政育人体系。李娜等 [6] 针对高等学校的研究认为,高校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具有复杂性、繁琐性等特征,需要做出系统规划,并从顶层做好设计;且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不同、目标不同,对思政教育也有不同的需求,在实践中应当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新时代要求高校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需要从全过程、全方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位小龙等 [7] 进一步针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给出了具体定义: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指基于各学段学生发展阶段性、连续性、渐进性与过程性特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围绕一体化具体要求(理想意识、管理体系、目标内容、评价体系、支持系统、教师能力),立足横向上与思政课程协同推进、纵向上与前后学段互动衔接、内在上“知能行健导”五维课程目标统一、外在上在组织平台资源与体制机制联合的基础上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李亚奇等 [1] 则认为,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深入推进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建设、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及评价激励政策制定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实现育才与育人相统一,知识引领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专业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应一体化设计与分工、一体化组织与实施、一体化评价与激励。

综上所述,学术界仅有少量研究涉及课程思政一体化内涵的探讨,更未见直接涉及专业层面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内涵分析。为此,本文借鉴上述相关内涵的分析,从专业层面上提出其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内涵。本文认为,专业层面课程思政一体化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通过统筹不同学期的各类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对整个专业的课程思政进行系统化设计、全环节实施、全面评价与改进等,从专业和课程两个层面构建密切衔接和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2. OBE教育理念的内涵

OBE (Outcome Based Education)即产出导向教育,亦称结果导向或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关注的三个基本问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产出导向、关注持续改进 [8] ;它要求解决四个问题 [9] :学习成果是什么?获取目的是什么?获取途径是什么?如何检测?基于OBE理念的教育是以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按照反向设计的原则,不断持续改进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教学活动,以保障其始终与毕业要求相符合 [10] 。OBE理念突出“以学生为本”,聚焦学生受教育后能获得什么能力或能做什么,强调一切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课程设计都要围绕实现预期学习结果 [11] ;OBE强调能力本位,教育应该提供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教育目标应列出具体的核心能力,每一个核心能力应有明确的要求,每个要求应有详细的课程对应 [12] ;OBE强调反向设计原则,即从人才培养结果出发,构建能够达成结果的课程体系 [13] 。综上所述,OBE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应从专业层面,合理构建由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到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的依次分解和反向设计与支撑体系,共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3. 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必要性

1) 课程思政一体化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

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将价值塑造有机融入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增强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力求全方位促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最终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14]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以OBE理念为依据,实施课程思政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5] 。课程思政的最终目标是立德树人,单门课程仅仅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微小组成,单门课程必须服务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只有通过不同专业课程的密切衔接、协同育人,才能共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2) 课程思政一体化是破解课程思政实践问题的核心方法

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目前尚存在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缺乏、课程思政目标和内容衔接不精准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不同专业课程存在课程思政分工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衔接不到位、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从专业层面推进课程思政一体化。首先,课程思政缺乏一体化设计问题,需要专业层面的课程思政顶层设计。课程思政缺乏学科与专业层面一体化的总体设计,会导致课程思政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不完全对应,致使专业培养目标落不到实处。这需要我们从专业层面做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其次,课程思政目标间、思政内容间衔接不到位问题,需要从专业和课程两个层面做好衔接。不同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若缺乏有效衔接,会导致思政内容重复或遗漏等问题,难以完全支撑毕业要求达成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就需要我们从专业和课程2个层面,做好各项衔接,特别是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衔接、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课程内的衔接等。

3) 课程思政一体化是整体评价育人效果的必要路径

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不仅是单门课程的贡献,而是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等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活动综合育人的结果。在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实践中,要精准评价单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效果是非常困难的;我们需要基于专业思政的角度,才能更好地综合评价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因此,课程思政一体化是整体评价专业育人效果的必要路径。

3.2. 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可行性

1) 在国家层面,符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体要求

从专业层面推进课程思政一体化,着眼点直接针对专业层面的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更能体现专业所有课程整体的综合育人效果,更加符合国家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体要求;这也是推进课程思政一体化的根本保障。

2) 在专业层面,已构建OBE理念下的逻辑框架

按照OBE教育理念,我院地理科学类专业群以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引领,以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为依据,以专业必修课程为重点,已在各个专业全面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在专业层面,均已建立了“社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体系→课程目标(含思政目标)”、自上而下的逻辑框架;它们反过来又支撑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同时,通过课程体系、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合理性与达成度评价等,评价其合理性与达成情况并找出问题,为后续持续改进提供决策依据,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持续改进“闭环”。

3) 在课程层面,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在课程层面,以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为指导,各个专业所有专业课程均已实施课程思政,做到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目前,已构建了课程目标指导下的从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含课程思政设计)到课程思政实施、评价反馈和持续改进的实施路径,形成了各门课程教学持续改进“闭环”。现在已立项多门省级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了多个课程思政资源库和课程思政案例课,获得多项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奖项;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能够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4. 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思路

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一流地方应用型地理人才”为目标,以专业群建设为基础,从专业、课程2个层面,以“六衔接、五结合、六维度”为途径,构建一体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基于制度保障,优化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和规范化实施,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教师团队为突破口,以课程群为引领,以必修课程为重点,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从思政元素挖掘、思政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方法优化、思政效果评价等方面,细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有效、深度融入课程思政。

5. 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路径

5.1. 两个层级:构建课程思政一体化层次体系

推进课程思政一体化,必须分别从专业和课程两个层面进行系统化设计与实施。

1) 在专业层面,推进专业思政一体化

一是区分专业间、课程间的差异性,明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课程思政侧重点。二是建设专业思政资源库,从专业层面深入挖掘专业思政资源,为专业课程思政提供基础。三是开展专业思政效果评价。在单门课程思政评价的基础上,常态化专业思政成效评价。比如,通过毕业生问卷调查与访谈、用人单位反馈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毕业时思政目标实现状况与问题,为下一步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2) 在课程层面,实施课程思政“精细化”

重点从思政内容、思政元素和考核评价三个方面,对课程思政进行“精细化”设计与实施。一是合理设计思政内容。以专业必修课程为重点,通过课程群等形式,在明确专业思政目标的基础上,做好课程间、课程内、课程外的思政内容衔接与设计。二是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结合地理学与地理信息技术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充分挖掘思政资源,分类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思政。比如,以红船精神、北斗精神、珠峰精神和本土化的聂耳精神等为重点,建设红色地图、国家版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珠峰高程测量、中国遥感卫星、中国国家地理等地理学科相关课程思政资源库;结合国家地理行业发展前沿特别是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和中国贡献等,树立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素养、艰苦奋斗与吃苦耐劳精神等;结合云南地理等乡土地理要素,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团结意识与政治认同等。三是改革思政评价方式。将思政目标纳入考核或评价;对于可考核的思政目标,则纳入课程考核体系进行定量考核;对于难以定量考核的思政目标,则综合采用问卷调查、交流反馈、文字评教等方式进行定性评价。

5.2. 六个衔接:理顺课程思政一体化逻辑关系

课程思政不是孤立的,而应是联动的;要做好课程思政,必须做好内外衔接。为此,需要从不同层次重点构建6个衔接(图1),理顺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内在逻辑关系。① 专业培养目标(含思政目标)与社会需求的衔接;② 毕业要求(含思政要求)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衔接;③ 单门课程的思政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衔接;④ 课程体系中课程之间的思政目标衔接;⑤ 课程内不同知识点思政元素的衔接;⑥ 课程内与课程外(含第二课堂)的衔接。

Figure 1. Logical relationship of “six connection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rses

图1. 课程思政“六个衔接”的逻辑关系

5.3. 五个结合:拓宽课程思政一体化实施途径

突出课程育人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以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载体,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融入时间、课堂形式、学习空间等五个方面,实施“五结合”的课程思政,共同拓宽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实施途径。

1)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除在专业理论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外,同时还在课程实验、专业实训、专业竞赛、项目实践、社会调研、科学研究等实践性活动中,全面推进实践体验式课程思政。

2) 在教学模式上,推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通过课程教学,大力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同步实施课程思政;通过专题讲座,实施线上专题讲座与线下专题讲座相结合,有效融入课程思政。

3) 在融入时间上,开展课前、课中与课后相结合

在所有专业课程中,以课中学习为重点,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各类课程活动的密切配合,实现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

4) 在课堂形式上,实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培养需要,通过参加专业竞赛、主题活动、科学研究、专业讲座、传统美德教育、花卉艺术创作、职业生涯规划、文体艺术活动等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深度融入课程思政。

5) 在学习空间上,实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在校内活动的基础上,丰富开展野外见习、专业实习、社会调研、项目实践等校外学习活动;同时,结合这些校外学习实践活动,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与方法,综合有效融入课程思政。

5.4. 六个维度:保障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实效

基于专业思政设计的高度、思政内容的广度、思政教学资源的温度、思政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深度、思政教学团队的力度、思政教学实施的效度等六个维度,保障课程思政一体化的育人成效。六个维度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共同实现课程思政总体目标。

1) 专业思政设计的高度

通过专业层面的高度进行专业思政顶层设计,做好专业思政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全面推进专业思政,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和协同育人。

2) 思政教学内容的广度

在专业层面,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结合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广泛融入专业思政;在课程层面,结合课程内容实际,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合理广泛融入课程思政。

3) 思政教学资源的温度

以培养新时代地理人为目标,以地理学相关资源为重点,精选“有温度”的思政教学资源,分别从专业和课程层面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温暖感染学生,实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

4) 思政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深度

结合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综合选用案例式、研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深度参与课堂,以便深度融入课程思政。

5) 思政教学团队的力度

分别从专业和课程2个层面,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力度。在各个专业分别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课程层面,建设测量与地图学、区域分析与规划、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不动产估价、土地管理学等多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师“主力军”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大力推进课程思政。

6) 思政教学实施的效度

从课程和专业2个层面,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成效考核与评价方法,全面评价课程思政成效,促使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在“评价、反馈与改进”中螺旋式提升。

6. 结语

课程思政一体化既从专业层面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框架,又为每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它是课程思政的出发点。然而,专业课程才是课程思政的落脚点,课程思政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效果保障必须从课程层面来深入推进。因此,必须按照OBE教育理念,同步从专业层面和课程两个层面一体化推进课程思政,才能取得好的育人育才效果,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然而,根据OBE教育理念,对于专业层面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还需等到当前学生毕业时、毕业5年左右分别开展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和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才能最终体现,因而本专业层面的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成效尚需在未来多年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关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效果评价,也将成为学者们深入研究的主题。

基金项目

云南省2022年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六衔接·五结合·六维度:地理科学类专业群‘一体化’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202248)。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亚奇, 汪波, 王新军, 等. 新工科背景下推进专业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研究[J]. 高教学刊, 2023, 9(3): 29-32+36.
[2] 范传滨, 宗子傲, 陈发钦, 等.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探究——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 2023, 9(2): 45-48.
[3] 冯刚, 刘嘉圣. 新时代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内涵要素及优化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 2022(1): 9-11.
[4] 谭红岩, 孟钟捷, 戴立益. 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路径分析[J]. 教师教育研究, 2022, 34(2): 92-95.
[5] 庄惠芬. 一体化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与路径优化[J]. 江苏教育, 2021(83): 22-26.
[6] 李娜, 吴长昊, 赵亮. 应用型培养模式下高校课程思政一体化研究[J]. 宿州学院学报, 2022, 37(10): 19-22.
[7] 位小龙, 于方方. 学校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价值、挑战与优化策略[J]. 体育文化导刊, 2022(2): 104-110.
[8] 李瑞峰, 王晔. 基于OBE理念的管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创新研究[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2, 20(3): 41-45.
[9] 王华, 兰晓俐. 基于OBE理念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普洱学院为例[J]. 高教学刊, 2022, 8(17): 127-130.
[10] 刘小杏, 刘芳, 史梦娇. OBE-POA双维导向下大学英语混合式“金课”设计与实践[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 37(11): 78-82.
[11] 谢爱萍, 李亚云, 程岳平. OBE理念下《会计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J]. 商情, 2022(4): 123-125.
[12] 汪利, 周达勇. 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 财会通讯, 2022(14): 24-27.
[13] 王利, 蔡冠群. OBE理念下的高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35(4): 119-123.
[14] 董金城, 寇小希, 唐燕, 等. 论高校课程思政的三个基本问题[J]. 教育教学论坛, 2021(45): 1-4.
[15] 姚江红. 基于OBE理念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 2022(5):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