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视角下明清故宫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mperial Palac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rld Heritage
DOI: 10.12677/SD.2024.141011, PDF, HTML, XML, 下载: 78  浏览: 16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索文英, 张道直:伊犁师范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新疆 伊宁
关键词: 宫殿世界遗产故宫保护管理可持续发展Palaces World Heritage The Forbidden City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摘要: 北京紫禁城是五个多世纪(公元1416~1911年)的最高权力中心,明清两代帝王的官邸,在随后的505年中见证了14位明朝皇帝和10位清朝皇帝的登基。明清故宫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国家权力的中心,也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明清故宫是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同时也是世界遗产和世界五大宫殿之首。因此,研究明清故宫的保护、管理措施、法律法规对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明清故宫进行研究,利用奥维互动地图将明清故宫和世界遗产中主要皇宫进行绘图定位,大大提高了精准度,并将明清故宫与世界遗产中其他皇宫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其管理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其自身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议。
Abstract: The Forbidden City in Beijing is the supreme power center for more than five centuries (1416~1911 AD). It is the official residence of the emperor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the following 505 years, it witnessed the accession of 14 emperors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10 emperors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Imperial Palac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s not only the center of state power in the late feudal society of China, but also the historical witnes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Imperial Palac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s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key protection units, and also the first of the world heritage and the world’s five palace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protec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Imperial Palac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o promote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orbidden Cit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uses the O map software to map and locate the Forbidden Cit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the main imperial palaces in the world heritage,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accuracy. It also compa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bidden Cit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ith other imperial palaces in the world heritage, and analyzes its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Combined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t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management,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索文英, 张道直. 世界遗产视角下明清故宫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可持续发展, 2024, 14(1): 74-82. https://doi.org/10.12677/SD.2024.141011

1. 引言

世界遗产是指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大自然和人类留下的最珍贵的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 。截止2023年10月22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供的《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共收录933项文化遗产,277项自然遗产,39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199项世界遗产中,濒危遗产则达到56项。北京和沈阳故宫符合世界遗产的(i) (ii) (iii) (iv)条遴选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分别于1987年和2004年将北京和沈阳故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作为15~20世纪明清两朝帝王的官邸,不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国家权力的中心,也是中华文明的无价见证。因此在全球视角下,分析有关国家对宫殿类世界遗产的管理保护措施,从中得出借鉴性经验进而指导明清故宫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 概况

2.1. 世界遗产中部分宫殿类遗产分布

世界遗产资源十分丰富,本文有针对性地在亚洲、欧洲、非洲选取10项宫殿类世界遗产,精准定位后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绘图分析,更直观地了解到对比结果。世界遗产中部分宫殿类遗产分布如下图1

注:资料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https://whc.unesco.org。

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some palaces in World Heritage

图1. 世界遗产中部分宫殿类遗产分布图

截止2023年10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共将1199项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宫殿类遗产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等各大洲。本文在1199项世界遗产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了10项世界遗产。分别是:明清故宫(The Imperial Palac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昌德宫(Changde Palace)、戈勒斯坦宫(Golestan Palace)、凡尔赛宫及其园林(Palace and Park of Versailles)、枫丹白露宫及其花园(Palace and Park of Fontainebleau)、布莱尼姆宫(Blenheim Palace)、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Kremlin and Red Square, Moscow)、德罗特宁霍尔摩王室领地(Royal Domain of Drottningholm)、申布伦宫殿和花园(Palace and Gardens of Schönbrunn)、和阿波美王宫(Royal Palaces of Abomey)。

2.2. 研究对象概况

北京和沈阳故宫分别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故宫又名紫禁城,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及北极星)位于天中,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2] 。北京紫禁城作为明清两朝帝王的官邸,既是威严皇权的象征,也是当时中国艺术及建筑精湛技艺的反映。其园林和建筑成为明清时期中华瑰宝的无价见证。清朝沈阳故宫由114座建于公元1625至1783年间的建筑组成,1911年以前为皇室的第二都城和临时居所,后来成为北京故宫的附属建筑。时至今日,沈阳故宫仍然是满族的情感寄托和文化故乡,吸引着中国各地的满族同胞到此探寻本民族的文化基因 [3] 。皇宫是明清时期中华瑰宝的杰出见证,是园林、建筑、陈设和艺术品的真正宝库,也是满族数百年来萨满教生活传统和习俗的独特见证。

3. 世界遗产部分宫殿与明清故宫对比分析

3.1. 世界遗产宫殿类对比

选取的10项世界遗产各有其特点,通过列表分析,更直观地展现对比分析结果,从中得出有益借鉴。世界遗产宫殿类对比如下表1

Table 1. Comparison between the Imperial Palace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ith other related palaces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表1. 明清故宫与《世界遗产名录》同类宫殿对比

注: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址(https://whc.unesco.org)整理。

在选取的10项世界遗产中,凡尔赛宫及其园林、枫丹白露宫及其花园、申布伦宫殿和花园、德罗特宁霍尔摩王室领地、以及布莱尼姆宫是具有大花园的5项世界遗产。明清故宫和昌德宫的花园相对较小,而戈勒斯坦宫、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阿波美王宫则不具备花园。

从建造时间来看,枫丹白露宫及其花园建成于1137年,是选取的10项世界遗产中历史最悠久的,有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从占地规模来看,凡尔赛宫及其园林核心区1070 ha,缓冲区9467 ha,是列举遗产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建筑。同时,凡尔赛宫及其园林也是10项世界遗产中最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宫殿建筑。法国同时拥有列举遗产中历史最悠久,占地规模最大的2项世界遗产,其管理保护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3.2. 保护与管理措施对比分析

Table 2. Relevant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world heritage

表2. 相关世界遗产保护法律法规措施

注: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址(https://whc.unesco.org)整理

从亚洲范围内看,北京和沈阳故宫分别于1987年和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上早于同位于亚洲的昌德宫和戈勒斯坦宫,而最早出台并实施的法律法规却远远晚于这两座宫殿(表2)。

昌德宫在管理与保护方面,由常德港管理处负责日常管理,员工约40人。定期进行日常监测,并在3至4年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专业监测。不仅如此,昌德宫的保护工作由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进行,且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通过了国家认证考试。

戈勒斯坦宫在管理与保护方面则提出各种改善立面和结构的措施,严格遵守缓冲区内的高度限制和德黑兰历史街区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保护视线不受戈勒斯坦宫宫殿建筑群的影响。

同欧洲宫殿对比分析来看,凡尔赛宫及其园林将公共机构与所有利益相关者联系,在适当的时候制定管理计划,同时考虑到适用于建筑物、其周围环境和与之相邻的所有场地的不同保护制度。

枫丹白露宫及其花园的管理保护措施非常值得明清故宫借鉴学习,文化和传播部于2014年批准了2015~2026年的总体规划。值得注意的是,它预见了一个保护、恢复和重建方案,翻修花园、公园和水利工程,改善游客服务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以及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布莱尼姆宫自2006年以来,已制定了一项管理计划,指导小组每年对该计划进行监测,指导小组成员包括来自英国遗产、ICOMOS-UK、DCMS、自然英格兰、县议会和地方规划局的代表。指导小组每年举行一次会议,以监测管理计划中33项既定目标的进展和实施情况,并检查对风险防范的认识,并监测与财产完整性有关的任何问题,特别是对关键视觉链接的持续监测。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被列为俄罗斯国家特别受保护的文化遗产——俄罗斯立法中对文化和历史遗迹的最高保护地位。并在所有利益攸关方,包括莫斯科市当局之间建立密切联系,以确保财产周围的建筑不会对其突出的普遍价值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可见,俄罗斯对于文化和历史遗迹的重视程度。

德罗特宁霍尔摩王室领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该地区的边界与该地区相对应。1935年该地区被列为国有建筑,2014年国有上市建筑面积扩大,当前面积为162.429公顷。主要利益相关者在长期不断的合作中共同努力2015年底建立的Lovön自然保护区重合的地方建立缓冲区,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将加强对该地区的保护水平。

申布伦宫殿和花园将与财产相邻的区域指定为保护区,并对这些区域也划定了缓冲区。相关部门还提供关于遗产管理和具体技术问题的培训方案。运营预算由管理层的运营公司在联邦政府的协助下实现的收益提供资金。而缓冲区,可从维也纳市获得资金。

在非洲范围内,选取最具特点的阿波美王宫作为代表。2007年,颁布了保护贝宁共和国文化遗产的法律。2006年关于城市规划管理的法令,为保护财产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框架。此外,文化部长的法令规定了现场的行政、技术和参与性管理。除了存在由现场经理指导的日常管理技术结构外,一个涉及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委员会也能够动态参与管理该地产。

但从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看,明清故宫在短短21年出台了三部法律法规。这是亚洲、欧洲、非洲等各大宫殿所不能与之相比较的,由此可见中国对明清故宫保护的决心和力度。故宫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和世界五大宫殿之首,在短时间内大力完善法律法规,为世界遗产提供了有效保护。此举不仅对中国,对世界的文化遗产保护都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像枫丹白露宫及其花园和布莱尼姆宫等世界遗产的有益经验也同样值得明清故宫学习。

4. 明清故宫管理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4.1. 明清故宫管理保护现状分析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遗产旅游成为颇受人们喜爱的娱乐方式。由此,如何平衡旅游开发与遗产地保护成为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遗产布达佩斯宣言》中指出应在遗产保护、可持续性与发展间寻求适当合理的平衡 [4] 。

明清故宫虽然实施了限流政策,但与世界遗产中同类宫殿相比,人数仍位居首位。法国凡尔赛宫及其园林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关闭3个月,现同样采取限流措施,但一次只允许大约500人同时进入凡尔赛宫及其园林。如今每天的人流量大约为4500人,而疫情暴发前通常每日有27,000人可以参观凡尔赛宫及其园林。故宫限流政策的实施对控制人流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与法国凡尔赛宫及其园林等世界遗产相比力度仍然不够,因而在遗产保护方面收效甚微。

2011年故宫在短短3个月,经历了“十重门”。“故宫十重门”事件也入选了由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名家收藏委员会主办的“2011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事件”评选。7月31日,故宫公开承认,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了严重损坏。即便故宫方面将长达26天的“静默”称作“调查认证”,但是“哥窑门”事件已成定局。8月,故宫再次爆出四起文物人为损坏,均密而不报的“瞒报门”事件。追根溯源,“哥窑门”、“盗窃门”、“瞒报门”,故宫失窃与文物损坏,不仅败于“技术”更是败于“责任”。

近年来,受极端天气的影响故宫出现积水。不少网友表示故宫600年未曾积水,甚至笑称“到故宫看海”。质疑专家运用现代技术的改进反而破坏了故宫原有结构,更欣赏古人智慧。虽然故宫600年未曾积水的言论存在夸大和美化,并没有实质性依据。但故宫管理层与专家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此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梁思成先生曾这样描述故宫建筑:现存清代建筑物,最伟大者莫如北平故宫,清宫规模虽肇自明代,然现存各殿宇,则多数为清代所建,对照今世界各国之帝皇宫殿,规模之大,面积之广,无与伦比 [5] 。然而,通过将明清故宫与世界遗产中其他宫殿对比分析来看,同样作为世界遗产,故宫缓冲区面积相对较小,周围建筑物不断向内逼近。

沈阳故宫作为北京故宫的附属建筑,继承了中国宫殿的建筑传统,也保留了满族传统民居的典型特征,但在全球范围内知名度以及保护力度等远不如北京故宫。清朝沈阳故宫于200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重要价值可见一斑。因此,推动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4.2. 明清故宫管理保护建议

北京故宫客流量众多,虽实施了限流政策,但明清故宫全年接待量分布严重不均。在观众流量曲线图上呈现出“双针一峰”图形,即“五一”、“十一”两根针,暑期一座峰。因此,在劳动节、国庆节旅游高峰时期,可采取对北京市与沈阳市当地市民每日限定接待观众500人次的措施,从而进一步达到限流和分流的目的。

故宫建筑群的建筑,特别是沈阳的建筑,展示了传统建筑与中国宫殿建筑影响的重要交流,在中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培养专业性人才,改革管理体制是及其必要的。过去一段时间,故宫传统技艺传承体系面临着匠师老化、后继无人的局面,为此,我们在过往经验的基础上,突破现有体制的羁绊,通过传承师徒制、开展系统培训、建立遴选机制等手段进行了解决工匠缺失问题的新尝试 [6] 。同时,也可以同各大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合作,联合培养一批专业性人才。目前我国多数博物馆的管理仍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领导为上级任命,经费为财政下拨。北京故宫直属文化部管理,院长既是部委官员又是单位的主要责任者。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罚也往往不了了之。因此世界遗产管理必须根据环境特征,结合遗产保护本身的要求加以改革 [7] 。通过对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提升在公众心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的愈加频繁,明清故宫应与当地气象局建立合作并引入先进的天气预警系统。加强对天气状况的监测,提前做好清淤工作。在闭馆时也应增加清淤次数,防止积水,降低极端天气对明清故宫的影响。

游客外出旅游时应具备基本的素养,爱护和保护文物。明清故宫作为世界遗产和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应借助互联网系统进行全国联网,将在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有损坏文物、乱刻乱画等行为的游客登记在册并列入黑名单,禁止其进入明清故宫。

根据研究表明,参观完故宫的游客有19%游客表示“没意思”,42%表示“文化内涵很深,但体会不到”,仅有18%人表示“很长见识”,这一结果与游客前来的目的——学习长见识(49%)、一直的心愿(36%)出入巨大 [8] 。因此,可在明清故宫检票处设置多个知识问答点,预约成功并通过明清故宫有关知识问答的游客方可进入。通过知识问答这道“软门槛”让真正喜爱并想要了解明清故宫文化的游客进入。此举不仅可以缓解明清故宫的人流压力更好的保护世界遗产,同时能极大地提高游客的体验感。

4.3. 明清故宫可持续发展建议

遗产保护是公益事业,旅游业是经济文化产业 [9] 。遗产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世界遗产地旅游已成为一种新时尚 [10] 。但文物古迹不等于旅游景点,世界遗产更不能等于旅游景点。明清故宫是中国最伟大的宫殿建筑群的杰出代表,也是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杰出见证。宫殿建筑保护的核心是古建筑原状的保护。保护好古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既是现实的文物保护工作,又是学术界研讨的课题 [11] 。因此,在明清故宫的开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应始终坚持保护大于开发,“先保护再开发”的原则,并牢牢守住这一红线。坚持少干预的保护原则,完善科技措施,对明清皇宫价值进行综合保护,以确保财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持续保护。

综上所述,本文将对明清故宫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推动天安门升旗仪与故宫联合发展。考虑到众多游客为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彻夜等待,不如在夜间开放故宫。设置天安门与故宫之间的专线,便于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的游客夜间游览故宫,从而进一步分流。同时,可划定出部分观看仪式视野较好的区域,在故宫知识问答环节表现杰出者出示相关凭证,即可在前排划定区域观看升旗仪式。

2) 近年来,随着清宫戏的热播让许多中国人对神秘的紫禁城充满了兴趣,引起一阵的“故宫热”。针对这种现象,可以推出“梦回紫禁城”等项目,设置角色扮演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处于对故宫庄严性和文物保护的考虑,这些活动不适应在明清故宫内进行。但明清故宫有153.1 ha的缓冲区,可以在缓冲区靠近外围的地方搭建主题街区,既不会对世界遗产造成破坏,也带给游客极佳的旅游体验。此外,在知识问答环节失误没能进入故宫的游客也能在此感受一番明清文化,不至于遗憾而归。同时,在分流游客方面也能发挥极大的作用。

3) 明清故宫同各大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合力解决明清故宫夜间开放的灯光和基础设施问题,降低灯光等对文物的影响。同时,进一步加强安保措施,引入最先进的安保技术,加强对明清故宫的保护。

5. 结论

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纪念碑,伟大的建筑往往成为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象征物,故宫就是这样的象征物 [12] 。本文对选取的10项世界遗产绘制全球性分布图,精准定位各项世界遗产。又通过制表对比分析,得出枫丹白露宫及其花园历史最为悠久,凡尔赛宫及其园林占地面积最大的结论。而明清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发展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宫殿类建筑,具有御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和慈宁花园4个较大的花园。其空间布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宫殿建筑的经典特色,以中轴线为中心,前后外院对称设计和布局。作为古代建筑等级、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典范,是中国晚清王朝的社会发展,仪式和宫廷文化的缩影。对后清官邸建筑产生了长达300多年的影响。在管理与保护方面,明清故宫在短短21年出台了20部法律法规,保护世界遗产的决心十分坚定。因此,立足科学,合理开发,探索出一条适合明清故宫发展的独特道路,是实现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致谢

承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孙克勤教授对本文的指导,特此表示感谢!

基金项目

本项研究得到重要启示专项(YSZJ2021004)和研究创新团队培育计划项目(CXSK2021014)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 孙克勤. 世界遗产的教学与实践[J]. 教育与现代化, 2009(1): 24-29.
[2] 孙克勤. 一个人的紫禁城[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
[3] 张国斌. 沈阳故宫与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文化形成与发展[J].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2(1): 105-114.
[4] 李文华.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地理研究, 2006, 25(4): 561-569.
[5] 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6] 闫宏斌. 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与探索[J]. 敦煌研究, 2020(6): 9-10.
[7] 罗佳明. 中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研究[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8] 范文静, 霍斯佳, 孙克勤. 北京故宫的世界遗产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 27(11): 1026-1028.
[9] 赵娜娜, 熊宁康, 肖时珍.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旅游与保护研究进展[J]. 旅游论坛, 2010, 3(6): 682-686.
[10] Huo, S.J., Fan, W.J. and Sun, K.Q. (2011) Study on the Valu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orld Natural Heritage—A Case Study of Wulong Karst in Chongqing City, China.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3, 31-35.
[11] 孙克勤. 遗产保护与开发[M]. 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
[12] 郑鑫淼. 故宫的价值与地位[N].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11-28(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