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概述与发展趋势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pplication Overview and Development Trend
DOI: 10.12677/AG.2024.141006, PDF, 下载: 63  浏览: 131 
作者: 张蓝兮:河北工程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邯郸
关键词: GIS应用空间分析评价数据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pplication Spatial Analysis Evaluation Data
摘要: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成了数据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的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矿产、农业、环境、林业、水文、城市建设和考古学等领域中。在地质方面,主要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领域;在农业方面,主要应用于农业土壤评价(土壤肥力和重金属)和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和灾害风险划分);在环境方面,主要应用于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方面;在林业方面,主要应用于林业资源管理和森林灾害方面;在水文方面,主要应用于水文情报预报和降水量计算两个方面;在城市建设方面,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和智慧城市;针对考古学方面,主要应用于人地关系研究方面。分析表明,GIS的应用前景广阔,正在从小众化走向大众化,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Abstrac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s an advanced technology that integrates data collection, storage, management,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and is widely used in geological mineral resources, agriculture, environment, forestry, hydrology, urban construction, and archaeology. In geology, it is mainly applied in the fields of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geological disaster susceptibility evaluation; in agriculture, it is mainly applied in agricultural soil evaluation (soil fertility and heavy metals) and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early warning system and disaster risk classific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it is mainly applied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forestry, it is mainly applied in forestry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forest disasters; in hydrology, it is mainly applied in hydrological information forecasting and precipitation calculation; in urban construction, it is mainly applied in transportation and smart cities; for archaeology, it is mainly applied in the study of human-land relationship.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GIS has broad prospects, and is moving from niche to popular, from single to diversified.
文章引用:张蓝兮.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概述与发展趋势[J]. 地球科学前沿, 2024, 14(1): 53-62. https://doi.org/10.12677/AG.2024.141006

参考文献

[1] 王家耀. 关于地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的思考[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2, 47(10): 1535-1545.
[2] 胡祎. 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史及前景展望[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3] 刘中秋.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建议[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3): 243.
[4] 胡峰. 解析矿山地质勘查中GIS技术的应用[J]. 世界有色金属, 2022(6): 132-134.
[5] 缪建普, 邓佳. 探究GIS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J]. 西部资源, 2021(1): 196-197+200.
[6] 苏永红. GIS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J]. 冶金管理, 2020(5): 112-113.
[7] 赵岩. 地质矿产资源评价与GIS的运用分析[J]. 中国金属通报, 2020(7): 280-281.
[8] 徐跃允.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分析[J]. 世界有色金属, 2022(9): 124-126.
[9] 赵迪.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分析[J]. 冶金管理, 2021(13): 86-87.
[10] 王鹤. 地球化学在黑龙江省逊克地区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 2020.
[11] 祝慕寰. 矿产资源勘查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 砖瓦, 2021(9): 143-145.
[12] 邱恺毅, 颜晓莉, 王鹏轶.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探讨[J]. 世界有色金属, 2021(1): 116-117.
[13] 左丹. GIS在地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 2018(45): 208-209.
[14] 张浩梓, 李明霄, 朵德英. GIS在地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 世界有色金属, 2017(8): 57-59.
[15] 李信, 阮明, 杨峰, 等. 基于GIS技术和信息量法的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以海南省昌江县为例[J]. 地质与资源, 2022, 31(1): 98-105.
[16] 张琪, 侯晓亮, 马雷, 等. 基于GIS与IIVM的桐城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4(7): 958-964.
[17] 孙天天. 基于RS和GIS的新源县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 2019.
[18] 余杰, 陈钰, 彭慧, 等. 基于GIS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以黄梅县为例[J].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1, 35(5): 702-707.
[19] 王磊, 常鸣, 邢月龙. 基于信息量法模型与GIS的滑坡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21, 32(2): 14-20.
[20] Lee, S. and Min, K. (2001)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t Yongin, Korea. Environmental Geology (Berlin), 40, 1095-1113.
[21] 李孝攀. 基于GIS的甘孜-昌都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及其铁路线路规划设计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18.
[22] 程皓阳.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21.
[23] 曹虎生, 罗敏.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应用——以土壤全氮的空间分析为例[J]. 榆林学院学报, 2011, 21(4): 20-23.
[24] 田鸽. 秦岭火地塘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长安大学, 2021.
[25] 刘瑞雪, 乔冬云, 王萍, 等. 湘潭县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 38(7): 1523-1530.
[26] 高琳, 林晓燕, 林昌华, 等. 基于GIS的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J]. 南方农业, 2019, 13(29): 161-166.
[27] 刘红斌, 苏尚军. 太原市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 山西农业科学, 2019, 47(8): 1411-1415.
[28] 张扣扣, 贺婧, 钟艳霞, 等. 基于GIS对宁夏某铜银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J]. 环境科学, 2022, 43(11): 5192-5204.
[29] 张施阳. 基于GIS的上海市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健康风险评估[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22, 12(4): 1226-1236.
[30] 高雪. 基于GIS技术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11): 140-141.
[31] 贾桂兰, 郭建茂, 雍燕亓. 基于GIS技术的巴中市农业气象干旱灾害风险区划[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7): 124-133.
[32] 鲜铁军. 基于GIS的南充市暴雨洪涝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与评估[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23): 199-202.
[33] 刘琰琰, 李佳星, 代逸冰, 等. 基于GIS的四川盆周北部山区夏玉米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以旺苍县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9): 2457-2465.
[34] 郑炎城.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中GIS技术的应用分析[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 1(5): 55-57.
[35] 黄绮文. 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4): 34-35.
[36] 苏占雄, 李静. 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 2017, 15(26): 21+23.
[37] 张辉. 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策略[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21(2): 186-187.
[38] 李建斌. 解析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J]. 农村实用技术, 2021(7): 168-169.
[39] 袁振. 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践探析[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10): 92-93.
[40] 王永平.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 机械管理开发, 2016, 31(5): 94-96.
[41] 许迪, 李丽珍, 毕晓伊, 等. 基于GIS技术的五华区声功能区划[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三). 北京: 工业建筑杂志社有限公司, 2021: 4.
[42] 张仙, 陈理, 马燕妮, 等. 基于GIS和RS的银川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价[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21, 21(6): 2854-2864.
[43] 潘辉.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 环境与发展, 2020, 32(10): 106-107.
[44] 范健超. GIS在林业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山西农经, 2020(22): 76-77.
[45] 陈春丽. GIS在林业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农家参谋, 2020(19): 142.
[46] 张旭. ArcGIS在林业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林业科技情报, 2019, 51(2): 59-62.
[47] 桑开军. GIS技术林业应用实践研究[J]. 绿色科技, 2019(19): 121-122.
[48] 赵成录. GIS系统在林业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J]. 绿色科技, 2019(11): 199-200.
[49] 王倩丽, 马细霞, 刘欣欣, 等. 基于随机森林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及应用[J]. 人民黄河, 2022, 44(4): 63-66.
[50] 黄宝华, 张华, 孙治军, 等. 基于GIS与RS的山东森林火险因子及火险区划[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5): 1464-1472.
[51] 赵英蕾. 基于GIS凉水自然保护区风倒木灾害评价[D]: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12.
[52] 黄凌玥, 刘羽婷, 赵苗. 浅析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必要性[J]. 四川水利, 2017, 38(5): 127-128.
[53] 王玉德. 基于GIS的水文情报预报系统开发与应用[C]//辽宁省水利学会. 水与水技术(第5辑). 朝阳: 辽宁省朝阳水文局, 2015: 5.
[54] 李敏. 试析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10): 116-119.
[55] 刘丽英. 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应用分析[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5): 77-78.
[56] 管云云, 钟远标, 李远平, 等. 六安市近45年来降水量空间分布研究[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 26(3): 46-50.
[57] 刘蓬勃. 基于ArcGIS的泰森多边形法区域降水量计算二次开发研究[J]. 中国防汛抗旱, 2018, 28(4): 48-49.
[58] 黄婷. 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唐山市降水量空间分布[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8(5): 20-23.
[59] 张高玮, 钱林波. 基于GIS和网络地图服务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可达性度量及评价——以南京市为例[J]. 物流科技, 2022, 45(11): 99-103.
[60] 王亚妮. 基于GIS网络分析的西安市城区地铁站点可达性评价[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25(3): 106-111.
[61] 吴红波, 郭敏, 杨肖肖. 基于地图API和GIS路径分析的城市公交车路网优化[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22, 46(1): 69-78.
[62] 郭仁忠, 林浩嘉, 贺彪, 等. 面向智慧城市的GIS框架[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0, 45(12): 1829-1835.
[63] 朱庆. 三维GIS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4, 16(2): 151-157.
[64] 王孟钧, 廖娜, 秦岭.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BIM + GIS技术集成探索与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24): 102-106.
[65] 刘岩. GIS支持下的中国东北地区中西部新石器时代人地关系初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 2013.
[66] 李静. GIS支持下的辽东半岛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人地关系浅析[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 2017.
[67] 张鹏丽. 基于地形的兰州盆地人地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兰州大学, 2017.
[68] 金涛. 基于GIS的良渚时期人地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69] 黄鑫. GIS支持下唐山商至战国遗址点人地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辽宁大学, 2019.
[70] 韩一夫. GIS技术支持下的泾河流域先秦时期人地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北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