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成语俗语与俄罗斯民族性格文化层面上的关系与反映
The Relationship and Reflection between Russian Idioms and Colloquialisms and Russian National Character at the Cultural Level
DOI: 10.12677/ML.2024.121062, PDF, HTML, XML, 下载: 46  浏览: 171 
作者: 牛雅慧: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北京
关键词: 俄语成语俄语俗语俄罗斯民族性格文化Russian Idioms Russian Colloquialisms Russian National Character Culture
摘要: 俄语成语与俗语是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俄罗斯民族性格,传承文化价值观,同时在文学、电影等文化表达中扮演关键角色。随着社会和科技的演变,不断演变以适应现代需求,受到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影响,呈现多元化和数字化趋势。俄语成语与俗语继续为俄罗斯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保持文化传承,同时塑造俄罗斯的民族认同和自我认知,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元素。
Abstract: Russian idioms and colloquialism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Russian culture, reflecting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Russia, inheriting cultural values, and playing a key role in cultural expressions such as literature and movies. With the evolution of society and technology, constantly evolving to meet modern needs, influenced by global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t presents a trend of diversification and digitization. Russian idioms and colloquialisms continue to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Russian culture, maintain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shape Russia’s national identity and self-awareness, becoming key elements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文章引用:牛雅慧. 俄语成语俗语与俄罗斯民族性格文化层面上的关系与反映[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1): 429-43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1062

1. 引言

俄语成语与俗语是俄罗斯文化的宝贵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反映着俄罗斯人的思考方式、情感表达和价值观。这些表达方式在俄罗斯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不仅为文学、电影等文化领域提供丰富的表达方式,还强化文化的连续性,为俄罗斯人民提供共同的文化纽带。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和全球化的浪潮,俄语成语与俗语也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和文化的需求,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作用。

2. 俄语成语与俗语的概述

俄语成语和俗语是俄语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特殊的语言结构和文化含义,不仅仅是字面意义的组合。在俄罗斯语言学中,成语最主要的区分标准是,不同的连贯性和配合稳定性、意义的完整性和分立性、结构变异的可能性和再现性、词的等值性、不可译性、内容和表达的不对称性 [1] 。简单来说就是,成语通常是由多个词语组成的,这些词语的组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意义,与其组成词语的字面意义不同。俗语则是流传下来的民间格言,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表达智慧和生活经验,通常具有韵脚或修辞效果。俄罗斯语言和民俗学家В. П. Аникин认为,俗语是反映出大多数人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句子,是包含人民生活的价值和人民智慧的结论 [2] 。

2.1. 成语示例

例1:“Бить баклуши”(打做木柴的粗胚)这个成语现在指吊儿郎当、游手好闲,最开始的词意是“挑容易的工作做”,因为“баклуши”本意是劈木柴。加工粗胚,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后来引申为这个人就想干这种简单的事情,用来形容逃避责任、躲避工作的行为,传达一种消极的行为态度。

例2:“Белая ворона”(白色乌鸦)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与众不同的人或事物,意指在众多黑色乌鸦中找到一只白色的乌鸦,强调独特性和特殊性。

例3:“Вешать лапшу на уши”(把面条挂在耳朵上)这个成语意为欺骗或撒谎,强调虚假陈述和欺诈行为。

例4:“Слон в посудной лавке”(大象在陶瓷店)这个成语形容在狭小空间中笨拙的行为,强调不合时宜和不适当的行动。

2.2. 俗语示例

例1:“Не имей сто рублей, а имей сто друзей.”(不要一百卢布,要一百个朋友)这句俗语强调友情的重要性,而不是金钱。它传达一种价值观,即真正的财富在于友谊和人际关系。

例2:“Глаза боятся, руки действуют.”(眼睛害怕,手在行动)这个俗语鼓励人们不要因恐惧而停滞不前,而是积极采取行动。它强调决心和勇气。

例3:“Героизм-в словах, а не в тишине.”(英勇是在言语中,而不是在沉默中)这句俗语赞美坦率和直言不讳的人,强调言辞坦率的品质。

例4:“Береги своё платье семь лет”(珍惜你的裙子七年)这个俗语提醒人们要爱护和保护的财物,以延长其寿命。它传达谨慎和财务管理的价值观。

俄语成语和俗语在俄罗斯的日常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用于表达思想和情感,还通过具体的语言结构和文化含义,为俄罗斯语言增添独特的表现力。除此之外,成语和俗语用更加生动的表达方式,多样化地描述情感和思想,使得语言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在俄罗斯文化中,成语和俗语也扮演着传统和历史的传承角色,经常在文学、戏剧、电影和音乐中出现,强调俄罗斯文化的特色,从而延续俄罗斯文化传统。同时,俄语成语和俗语还是文化的镜像,反映出俄罗斯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通过使用这些表达方式,人们传达和分享社会规范和道德观点。成语和俗语的使用有助于俄罗斯人更好地理解彼此,并促进有效的交流,共享这些表达方式有助于建立共同的语言和理解。由此可见,俄语成语和俗语是俄罗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语言表达方式,传承了文化传统,反映了社会价值观,促进了人际交流,在俄罗斯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特点

3.1. 民族性格特点

俄罗斯人以其深情和强烈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俄罗斯人倾向于直接坦露内心情感,不论是欢乐还是悲伤,都愿意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3] 。这种情感表达的深度和真挚,使得俄罗斯的文化和文学充满了情感的色彩和温度。在俄罗斯的文化和文学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对情感的深刻探讨和精妙描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和细腻。俄罗斯人的情感表达也常常伴随着深思熟虑和慎重的态度。这种态度使得俄罗斯人在表达情感时,不仅仅是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是经过了内心的深思熟虑和权衡。另一方面,俄罗斯人的性格中也体现出一种对事物的悲观倾向。这种悲观主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表现为对未来和不确定性的担忧。然而,正是这种对未来的担忧和警惕,使得俄罗斯人在行事上更加谨慎,思考问题时更加深入。在俄罗斯的文化和价值观中,家庭、友情和信仰的重要性被反复强调。家庭在俄罗斯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通常非常紧密。这种紧密的家庭联系为个体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认同,也使得家庭在俄罗斯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俄罗斯的东正教信仰也对俄罗斯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信仰强调虔诚、道德和坚忍不拔的品质,这些品质在俄罗斯人的性格和文化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3.2. 民族性格产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俄罗斯的历史经历众多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蒙古统治、沙皇时代、苏联时期和现代俄罗斯构成俄罗斯历史的关键时期。这些历史事件塑造俄罗斯人的性格,如坚韧、适应性和对权威的敬畏。苏联时期的集体主义和政治体制也对俄罗斯民族性格产生影响。俄罗斯文学和艺术在世界上享有卓越的地位,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普希金等名家的作品为俄罗斯的文化遗产增添独特的价值。这些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俄罗斯人的内心世界、情感和思考方式,塑造的民族性格。俄罗斯的主要宗教是东正教,宗教信仰对俄罗斯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宗教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强调虔诚和道德。宗教节日和仪式是俄罗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3. 俄罗斯社会和家庭结构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俄罗斯社会通常被描述为具有集体主义特点,家庭和友情关系至关重要。这种集体主义的特点影响着俄罗斯人的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更加关注社交互动、人际关系和共同体的福祉 [4] 。在苏联时期,集体主义价值观被强调和传承,对俄罗斯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俄罗斯的家庭结构通常是大家庭,多代同堂居住是常见的。家庭在俄罗斯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紧密,家庭对个体的支持和认同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这种家庭结构可以促进亲情和友情的培养,以及对家庭价值观的重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独特特点是多年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的产物,包括情感表达、态度和价值观。这些特点不仅在俄罗斯的语言和文化中得以反映,还在俄罗斯社会的各个层面上发挥着作用,塑造俄罗斯人的独特性格。

4. 俄语成语、俗语与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关系

4.1. 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特点的反映

俄语成语和俗语不仅是俄语表达方式的一部分,还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的镜像。其反映了俄罗斯人的思考方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4.1.1. 直接情感表达

俄语成语和俗语常常包含情感丰富的表达方式,如“Посмотрит-рублём подарит.”(看把他美的,好像赏了他一卢布似的),这个俗语非常直白地描述了一个人高兴的状态,反映了俄罗斯人倾向于以生动的方式表达情感。

4.1.2. 深思熟虑的态度

一些俄语成语和俗语反映俄罗斯人的深思熟虑和慎重的态度,如“Семь раз отмерь, один раз отрежь.”(三思而后行),这个俗语强调了做事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不可鲁莽,反映了俄罗斯人行为处事的谨慎态度。

4.1.3. 家庭和友情的重要性

俄语成语和俗语中经常强调家庭和友情的重要性,如“Кровь-это вода”(亲情如水一样重要),这个俗语强调了家庭的不可或缺,反映了俄罗斯人十分重视亲情关系。

4.1.4. 俄语成语和俗语中也反映俄罗斯东正教的影响

如“Сказано-сделано держать своё слова.”(说到做到),这个俗语强调做人要诚实守信,可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表达出坦率和直言不讳的价值观,与东正教的道德观相一致。

4.2. 对俄罗斯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和强化

俄语成语和俗语在俄罗斯文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成语和俗语不仅是语言交流的工具,更是俄罗斯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和强化者。这些成语和俗语是俄罗斯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保存并传承至今。在俄罗斯文学、戏剧和音乐中,人们常常可以发现这些成语和俗语的身影。成语和俗语不仅丰富了艺术作品的语言表达,更在其中继续传播俄罗斯文化的独特特点 [5] 。每一个成语和俗语都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俄罗斯社会的价值观,如友情的珍贵、坚韧的品格和诚实的态度。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频繁使用,这些成语和俗语不断地强化着这些价值观,将成语和俗语深深地烙印在俄罗斯人的心灵之中。成语和俗语也成为了一种教育手段,将这些价值观传达给下一代俄罗斯人,帮助俄罗斯人在成长过程中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成语和俗语更是成为了俄罗斯文化的一个标志,成语和俗语帮助区分了俄罗斯文化与其他文化,突显了其独特性和民族性。这些充满智慧和深意的表达方式在国际间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成为了俄罗斯文化的重要象征,为俄罗斯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架设了坚实的桥梁。

4.3. 对俄罗斯社交互动和沟通方式的影响

成语和俗语的运用丰富了俄罗斯语言的表达方式,使人们能够更生动地传达思想和情感。成语和俗语以形象的方式描述事物,让沟通更具趣味和深度。这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力,还促进了有效的交流,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彼此。共享这些表达方式有助于建立共同的语言,促进了在俄罗斯社会中的互动和交流。成语和俗语在俄罗斯社交互动中也发挥着文化共鸣的作用。当俄罗斯人使用这些表达方式时,这些表达方式背后潜藏着共同的文化内涵,加强了文化认同感。成语和俗语不仅是语言工具,还反映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特点,传承了文化价值观,深刻影响着俄罗斯社交互动和沟通方式。成语和俗语的运用不仅增强了俄罗斯文化的独特性,还加深了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共鸣。

5. 俄语成语与俗语在俄罗斯文化中的角色

5.1. 俄罗斯文学、电影和其他文化表达形式

在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中,成语和俗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成语和俗语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为其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使得作品在传达情感、塑造人物、描绘背景等方面更具深度和表现力。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为例,他深刻地挖掘了俄罗斯文化和人的内心世界。在其作品中,成语和俗语的巧妙运用不仅为读者展现了俄罗斯独特的文化背景,还为作品注入了更加丰富的情感色彩,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传神之处。在电影领域,成语和俗语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成语和俗语为电影中的角色和情节增添了浓厚的现实感,使得观众能够更容易地与电影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深入理解角色的情感、动机和背景 [6] 。这种共鸣不仅提升了电影的艺术价值,还使得电影更加引人入胜,更具观赏性。在俄罗斯的音乐、戏剧和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中,成语和俗语也是常见的元素。这些表达方式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一种富含文化内涵和情感的语言,使得创作者的作品能够更深刻地反映出俄罗斯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成语和俗语在俄罗斯文化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成语和俗语为俄罗斯的艺术和文化传统注入了丰富的元素和活力,使得俄罗斯的文化表达更加多元、深刻和独特。

5.2. 俄罗斯文化的传承和认同

在俄罗斯的文化传承中,成语和俗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成语和俗语被视为俄罗斯文化的珍贵遗产,代代相传,不仅有效保存了俄罗斯的文化特色,还成功弘扬了这些特色。这些富有深意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俄罗斯人的共同语言,无论年龄、性别或地域差异,都能通过成语和俗语彼此联系,建立起一种深厚的文化连续性。更重要的是,这些成语和俗语不仅揭示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独特特点,如情感的深沉表达、家庭的核心地位以及宗教的深厚影响,还进一步强调了俄罗斯文化的与众不同。成语和俗语帮助每一代俄罗斯人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自己的文化背景,从而增强对俄罗斯文化的认知和认同。简而言之,成语和俗语是俄罗斯文化的骨干,成语和俗语为俄罗斯民族的文化认同和自我认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成语和俗语继续为俄罗斯文化注入新的活力,确保其与时俱进,同时又不失其深度和独特性。无论在现代还是未来,成语和俗语在俄罗斯文化中的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成语和俗语是俄罗斯文化持续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5.3. 俄罗斯民族认同和自我认知

在强化俄罗斯民族认同方面,成语和俗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语和俗语是俄罗斯人自豪地认同自己文化和历史的纽带,将整个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成语和俗语,俄罗斯人与自己的文化传统建立起了深厚的联系,得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基因。这些表达方式不仅仅反映俄罗斯人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更进一步帮助俄罗斯人深刻认知自我。成语和俗语让俄罗斯人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文化背景,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更全面的自我认知。在俄罗斯文化中,成语和俗语的价值远超过一般的语言工具。成语和俗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为文学、电影和其他文化表达形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成语和俗语对于俄罗斯文化的传承、认同和自我认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塑造俄罗斯文化独特性的重要因子。

6. 俄语成语与俗语的演变和未来趋势

俄语成语和俗语在俄罗斯文化中的确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成语和俗语不仅仅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特点,还传承并强化了俄罗斯的文化价值观。这些成语和俗语在日常生活中被频繁使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交互动和沟通方式。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文化的需求,俄语成语和俗语也在不断演变。在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影响下,成语和俗语呈现出了多元化、包容性、数字化和科技化的趋势 [7] 。这种趋势反映了俄罗斯文化和语言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也表明了俄罗斯文化和语言在不断变革中保持其传统和独特性的能力。新的成语和俗语的出现,是俄语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例如,“виртуальная реальность”(虚拟现实)和“социальные медиа”(社交媒体)等科技相关的新成语,正是对现代社会科技革新的生动反映。这些新的表达方式,不仅丰富了俄语的语言库,也使得俄语更加贴近现代生活,更具时代感。俄语成语和俗语在保持文化传统和独特性的也在不断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和文化的需求。这使得俄语成为了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多样性的语言,也使得俄罗斯文化能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继续发挥其重要影响力。

7. 结语

俄语成语与俗语是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和俗语深刻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特点和文化传承的价值观。这些表达方式历经演变,不断适应着现代社会和文化的需求,展现出多元化、包容性、数字化和科技化的新趋势。通过这种不断的演变,俄语成语与俗语为俄罗斯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帮助保持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在塑造着俄罗斯民族的认同感和自我认知。在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这些传统的文化表达方式得以继续传承和发扬,充分展示了俄罗斯文化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无论是在文学、电影还是其他各种文化表达形式中,俄语成语与俗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俄罗斯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参考文献

[1] 妮卡. 与人类智能相关的俄汉成语比较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9.
[2] Аникин В. П. (1954) Русские народные пословицы, поговорки, загадки и детский фольклор.
[3] 郭慧娟. 俄罗斯民族性格在俄语谚语俗语中的体现[J]. 百科知识, 2021(15): 3-4.
[4] 徐昕宇, 韩志平, 李雅君. 透视俄罗斯民族的“笑”文化——以俄罗斯电视剧《战斗民族养成记》为例[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1(1): 100-101.
[5] 潘胤州. 从俄汉成语的语源比较看民族文化语义[J]. 中外交流, 2021, 28(1): 464.
[6] 姜宏, 齐芳溪, 刘影摘. 俄罗斯语言哲学史中的罗蒙诺索夫[J]. 学术交流, 2018(11): 186.
[7] 赵婷廷, 毛浩然. 考辩与流变: 俄罗斯民族符号学的文化文本研究[J]. 俄罗斯文艺, 2023(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