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1] 。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 [2] 。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高质量推进思政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任务,研究生政治思想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和进步。高校思政既要有显性教育、又要有隐性教育。思想政治元素的巧妙有机融入是隐性思政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抓手,对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学业全过程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教育受众人数较多的特点,公共课程是隐性思政的重要平台和前沿阵地。推动公共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寓课程思政于教学之中,有利于充分发挥公共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助力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达成立德树人总体目标 [3] [4] [5] [6] [7] 。
《矩阵理论》是理工科研究生的一门公共数学课程,是大数据时代的基础学科,堪称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引擎,具有专业性强、知识抽象、应用广泛、发展持续等特点,特别是其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一脉相承,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作为经典课程、基础课程和工具课程,《矩阵理论》对于加强基础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必不可少,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具有重要意义。《矩阵理论》的开课时间通常是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在教学中有机穿插结合课程的知识框架和典型知识点,充分阐明这些重要意义作用,其在开课时间和课程内容等方面均具有思政育人的独特优势。
2.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BOPPPS教学模式起源于加拿大,近年来开始引入我国。与传统课堂相比,BOPPPS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知识讲授,主要将课堂教学环节分为六个阶段:导入(B, Bridge In)、学习目标(O, Objective)、前测(P, 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 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 Post-assessment)、总结(S, Summary),每个阶段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六个阶段之间相互衔接、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 [8] [9] [10] 。
基于BOPPPS教学模型,本文对研究生公共数学课程——《矩阵理论》的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地教学设计,将“线上 + 线下”教学有机融合,注重学生沉浸式参与和互动式反馈,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深入学习;同时,该教学模型也能帮助教师解析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设计教学内容,改善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多样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实现全方位、参与式课堂互动的同时,亦能在保证学科知识性不减弱的情况下,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着力提升学生主动研学、深度探究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在经典BOPPPS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增设了教学准备和教学总结两个模块:课前教师自网络平台推送案例,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自主预习;课后总结巩固,评估完善课前案例,达成学习效果最大化。具体教学设计过程见图1。

Figure 1. A teaching design system for matrix theory based on the BOPPPS model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图1. 基于BOPPPS模型融入思政元素的《矩阵理论》教学设计体系
BOPPPS教学模式起源于加拿大,近年来开始引入我国。与传统课堂相比,BOPPPS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知识讲授,主要将课堂教学环节分为六个阶段:导入(B, Bridge In)、学习目标(O, Objective)、前测(P, 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 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 Post-assessment)、总结(S, Summary),每个阶段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六个阶段之间相互衔接、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 [6] [7] [8] 。
基于BOPPPS教学模型,本文对研究生公共数学课程——《矩阵理论》的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地教学设计,将“线上 + 线下”教学有机融合,注重学生沉浸式参与和互动式反馈,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深入学习;同时,该教学模型也能帮助教师解析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设计教学内容,改善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多样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实现全方位、参与式课堂互动的同时,亦能在保证学科知识性不减弱的情况下,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着力提升学生主动研学、深度探究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在经典BOPPPS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增设了教学准备和教学总结两个模块:课前教师自网络平台推送案例,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自主预习;课后总结巩固,评估完善课前案例,达成学习效果最大化。具体教学设计过程见图1。
3. 教学设计的过程
3.1. 教学准备
《矩阵理论》的应用性非常强,又与其他学科密不可分,在数值计算、线性规划、现代统计学、信号传输等重大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在课前准备环节,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推送导学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在导学案中注重融入思政元素。譬如,在讲述矩阵相似变换时,推送:1) 查阅《九章算术》第八章,研究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2) 对照国产大飞机发展历史性成就,建立物体运动轨迹的参数方程。通过完成导学案的案例,学生既学习了历史文化,树立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深化了“两个结合”的学习体验,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带着问题进入下一步的学习,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激发了学为报国的抱负情怀。
3.2. 教学实践
1) 新课导入(B)。《矩阵理论》理论性比较强、专业术语较多、计算繁琐,对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相对吃力些,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就尤为重要。新课导入时,我们结合教学准备中的案例,同时进一步将问题具体化。比如建立物体运动轨迹的参数方程问题,可以进一步假设:飞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内飞行,初始时刻位于点
处,如果知道其在点
处沿
轴的速率是
,沿
轴的速率是
,沿
轴的速率是
,试确定飞机的飞行轨迹?轨迹问题就转化为多元线性微分方程组的求解问题,求解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悟“和而不同”、品数学智慧、体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导出课程内容,这样既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进行了思政教育。
2) 学习目标(O)。教师言简意赅地阐明学习重点和学习价值,明确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但价值目标不宜直接阐述,而是需要隐性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好基础学科对于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助力国家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的价值共鸣,潜移默化地实现价值目标。
3) 前测摸底(P)。教师可综合运用网络平台的知识测试、提问、讨论等方式对学生展开前测,精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盲点和对教学内容的了解情况,然后结合学习目标调整教学思路和授课方式。
4) 参与式学习(P)。这一环节是BOPPPS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教师在授课时,利用多媒体和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采取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师生互动,来实现课程核心内容的交互式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环节之中,更快更好地帮助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的,实现教学目标。另外,这一部分也是融入思政元素的主要环节。知识点讲解过程中,需要着力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譬如,相似矩阵的不变因子、初等因子、行列式因子相同,这就是所谓的“形变质不变”的辩证思想,通过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懂得,学好辩证法是深入理解矩阵理论概念的关键。在参与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启动网络平台的随机点名、生生互评等功能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5) 后测反馈(P)。为了准确掌握学生课堂中的学习情况,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线下线上后测,如问答、课堂练习、课后书面作业等,检验或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了解学习目的达到度。
6) 巩固总结(S)。该环节起到巩固内化、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可以精练地概括教学内容、梳理课程重难点,为学生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布置课后任务、预告下堂课的内容。这个环节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的过程,学生反思自己学到了什么,课后重点复习什么,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教师反思授课过程中的优缺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在下次教学中做出改进和调整。
4. 教学总结
基于BOPPPS模型的课堂操作流程,强调了各个教学环节的作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BOPPPS教学模型突出了参与式学习,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构建《矩阵理论》思政教育的要点。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本课程的育人载体作用,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同时,潜移默提升其思想政治修养。
对于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运用,关键在于要不断涵养教师的政治情怀和育人担当,让书本知识立足应用鲜活起来、立体起来、贯通起来,有效激发学生学思用一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体现在:政治要强,于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政治清醒;情怀要深,善于在党和国家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思维要新,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坚持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积极传递正能量。
对于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核心在于要坚持做好五个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善于融合好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既要落实教学目标、教学管理、教材使用等统一要求,又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主导性和主体性统一,发挥教师课堂主导作用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认知规律特点的研究,发挥好学生主体作用;灌输性和启发性统一,特别要注重启发式的教育,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顺理成章得出结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统一,做到既要理直气壮、光明正大,又要做到水到渠成、润物细无声。
5. 教学效果
本文所述的教学模型的实施,笔者已经在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公共基础课《矩阵理论》教学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从问卷调查的结果(见图2)来看,同学们对课程思政普遍持欢迎和肯定的态度,并较好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Figure 2. Questionnair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urvey of matrix theory course
图2. 《矩阵理论》课程思政调查问卷
通过在《矩阵理论》课程中实施融入思政元素的BOPPPS教学模型,激发了学生学习《矩阵理论》课程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的“低头族”变少了,参与度增加了,满意度提高了。课后积极参与网上讨论的同学变多了。从2021~2022第一学期的BOPPPS教学模型班和非BOPPPS教学模型班的期末成绩对比图(见图3)可以出,采用BOPPPS教学模型班的成绩明显优于非BOPPPS教学模型班。

Figure 3. Comparison chart of grades between BOPPPS model class and non BOPPPS model class
图3. BOPPPS模型班和非BOPPPS模型班成绩对比图
6. 结论
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在日新月异、迭代更新超预期的大数据时代,《矩阵理论》作为引擎式的基础学科,通过基础扎实、功底深厚的原理式研学,为其他应用型学科的绽放插上有力翅膀,思政教学的引领作用不可或缺。如何有效实现高质量的课程思政,还需要教师们持续精研善谋、不断实践探索。本文所涉的基于BOPPPS教学模型、融入思政元素的《矩阵理论》教学实践,为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借鉴;更有意义的是,该思政课程着眼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大国战略博弈的视角,呼应国家基础学科高质量发展迫切需求,于立德树人、助力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作出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基层贡献。
基金项目
2021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数学公共基础课程“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SDYJG21118),2023年青岛科技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3),2023年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矩阵理论),2023年青岛科技大学优质研究生课程(矩阵理论)。
参考文献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