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Fronti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Based on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DOI: 10.12677/AE.2024.141132, PDF, HTML, XML, 下载: 81  浏览: 113 
作者: 余冬铭: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视化分析发展趋势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isual Analysis Development Trend
摘要: 研究热点分析对于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十八大以来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CSSCI期刊的相关文献的作者、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内容进行可视化文本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较多,总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该领域发文量多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深耕的作者较少,呈分散状态,研究主题越来越关注实践效应,重视亲和育人的方式,注重实践路径的创新。
Abstract: The analysis of research hotspo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rasping the research status in this field. This paper uses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software to visualize the authors, author institutions, keyword co-occurrence, keyword clustering and other contents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collected in CSSCI journals of CNKI database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have been many researche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howing an overall growth trend. There are many papers in this field, but there are few authors who are deeply cultivated in the fiel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wing a scattered state. The research topic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practical effects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way of affinity educa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novation of practice path.
文章引用:余冬铭. 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 教育进展, 2024, 14(1): 847-85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132

1. 引言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高低影响着众多青年学子对社会认知的价值和行为导向作用。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1] ,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贴近青年人的生命体验,进入青年的内心,要有亲切感和信任感,建立起与青年人的生命对话,从生命对话的角度为青年人理想道德的追求提供指引。利用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域,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重中之重。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反映学术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状况,该研究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数据库并选取其中来源于“CSSCI期刊”以期得到更为权威数据,运用主题词、篇名对文献进行精确检索,检索词选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政”等多个组合。同时,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着多个相关关联词,本文也把“高校思想政治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探讨,并通过逐条阅读,将所选文献中关联不大的会议报告、专栏介绍等加以筛除,以确保能够得到更加准确地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热点和演变历程,选取十八以来近十年的论文,共收集到有效样本文献2042条,导出“Refworks”为格式,加以运算。

2.2. 研究方法

该研究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6.1.4版本中的作者分析、作者机构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关键词突显等方法,对近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研究文献的研究热点变化、重要节点与前沿演变进行可视化分析,经过软件运算将文献中的关键要素展示为图谱的形式,“科学知识图谱是以知识域(knowledge domain)为对象,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像。它具有‘图’和‘谱’的双重性质与特征:既是可视化的知识图形,又是序列化的知识谱系,显示了知识单元或知识群之间网络、结构、互动、交叉、演化或衍生等诸多隐含的复杂关系,而这些复杂的知识关系正孕育着新的知识的产生。” [2] 更加清晰的将一个研究领域或学科发展趋势可视化的呈现在图谱上,通过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某个领域的研究现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作者及合作网络图谱分析

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的情况,需要对相关研究作者发文量以及合作趋势进行计量,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作者共现图谱,如图1所示。其中每一个圆圈则代表一个对应的作者,作者发文量越多则圆圈和字体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到在十八大的十年以来冯刚、严帅、冯培、侯勇等学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产出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阐述,为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题提供了新思维。据统计,在所获取的2042条论文数据中,发文量超过2篇的仅仅只有166位学者,这也就表明了虽然近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较多,但多数学者并没有将其作为自己的长期关注的研究领域,如图1所示,各个作者之间的连线较少,也就是意味着他们以独立研究为主,较少进行合作研究。其中发文量最多的学者冯刚,共计发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相关论文15篇,冯培8篇,这也表明了少数学者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不断进行深耕。依据文献计量学著名学者普赖斯提出的核心作者发文量计算公式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第一作者(独立作者)发文最多为15篇,代入公式:

m p = 0.749 n pmax = 0.749 × 15 = 3.873 4

根据这个公式取整,可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需要发表4篇及以上的论文的作者才能纳入该领域核心作者,合计6名。

Figure 1. Author co-occurrence map

图1. 作者共现图谱

3.2. 发文机构图谱分析

发文机构的合作情况是呈现某研究领域各个研究机构联系情况的体现,利用CiteSpace对作者机构进行分析,结果可见图2,各个机构间合作较为分散,部分发文量较多的机构如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总计发表过30篇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但并无与其他学校合作的情况,而发文量达到25篇的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则与多个机构有着合作关系。这也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有着较为稳定的研究机构,但各个机构间合作较少更加倾向于独立研究。

Figure 2. Co-occurrence map of institutions

图2. 机构共现图谱

3.3. 研究热点图谱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所探讨的问题的核心,也是对文献进行高度总结,体现论文特色的关键,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能够直观地体现在某段时间内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重点,节点圆圈越大,则意味着关键词在样本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越高,代表其越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如以下图3所示,由于本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设为搜索主题词,因而最高频次的关键词为高校,其次为大学生、新时代、立德树人、新媒体和实效性等,进一步分析这些关键词可知:第一,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阵地面向的对象是大学生,因而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发出去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路径;第二,新时代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新时代,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各领域发生的伟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要前提就是准确把握社会时空结构变革,并根据变化着的时空环境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内容、转变教育方法、变革教育制度;第三,新媒体、大数据等网络工具作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网络生活是青年学子日常接触最多的信息场域,运用好新媒体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效用是非常重要的;第四,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思政课堂和实践的价值导向和旨归,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任务,立德树人的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研究热点。

Figure 3. Keywords co-occurrence map

图3. 关键词共现图谱

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进行关键词聚类的分析,关键词聚类是通过分析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通过图谱清晰的体现该领域研究热点的不同类别。在软件上使用K聚类,即可得到如图4所示,通常数字越小则代表该聚类的研究领域更为热点,最终通过筛选出10个聚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下,此聚类的主要类别有:高校、大学生、立德树人、思政教育、大数据、新时代、自媒体、创新、新媒体和主渠道等,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从时代性、媒介载体、根本任务和路径等出发,对现实问题进行解答。

Figure 4. Keyword clustering map

图4. 关键词聚类图谱

在CiteSpace中除了可以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和聚类运算外,还可以运算分析关键词进行突显分析,利用此功能绘制了现有数据的“突现词”(Burst Terms)数据表如表1所示,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突显关键词进行捕捉,从而能够从其出现的时间序列中来判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由表中可以看到立德树人、改革创新、思政教育、人工智能、协同育人和红色文化皆为近三年来的高频突显关键词,并且研究热度持续到近三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三年来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这六个方面,近十年来通过各类学术界对智媒体的重视,进一步反映了网络思政成为高校重点关注的对象,而红色文化的开发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的重要资源。

Table 1. Keyword highlighting data

表1. 关键词突显数据表

3.3.1. 网络思政的育人新路径

数字化时代使得信息碎片化的分布在每一个具备数字技术载体的空间,这也使得网络思政越来越被重视起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数据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应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日趋复杂化、网络化、多元化、协同化、动态化、综合化的一种根本选择 [4] 。如表1所示,自2012年来网络、微博、新媒体、微信等依托数字技术的信息传播工具和平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重要领域。网络在极大程度上拓宽了青少年的思想活动空间,并成为了独特的教育场域,产生了许多信息化、多元化的教育资源,智媒体正在重塑改变传统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以场景化、生动化的方式渗透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搭建多元化的育人平台,要从青少年的日常活动场域入手,关注青少年在网络空间中的思想动态,利用好智媒体的优势,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内容和方式上同时代相适应,在利用好传统优势的同时发挥新媒体技术的先进作用,从而建设好多元化的“大思政”育人平台。

3.3.2. 红色文化的发开利用

红色文化是有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的各类资源,反映了参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中共党员和追求进步的人士最真实的内心写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一份生命的叙事,是先烈们所处时代情境的真实传递,是生命故事的见证,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状况,生命故事是指叙事主体在生命成长中所形成的对生活和生命的感受、经验、体验和追求,它包括叙事主体自己的生命经历、生活经验、生命体验和生命追求 [5] ,同时也包括自己对他人的生命经历、经验、体验与追求的感悟等,通过红色文化讲述先烈们的生命故事,以一种真实的媒介传递“远处的苦难”与“他人的情感”,生命故事的构建,细腻、鲜活具有较强的现场感和史料价值,对普遍的道德教育的记忆建构进行有效补充,开发利用好红色文化和红色资源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结论与展望

十八大的十年以来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标志着时空条件、历史方位、目标任务的变化,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在CiteSpace关键词共现中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愈加从人本身出发来诠释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从而在愈加关注学生本身的成长历程,注重亲和育人的方式来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大思政课等多个思政研究热点都从课堂关系的构建出发来诠释,将育人的目标、模式和方法融入新时代,与时俱进,不断调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4.1. 立德树人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事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要融入青少年终身学习、全方位受教的过程中来对待。胸怀大格局,立“国之大志”、修“国之大德”、成“国之大才”。立德树人理念的树立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的指引,立什么样的德归根到底是为了树什么样的人,落脚点在于培养人,是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指引,强调德的重要性,通过系统深入的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思政”格局中德育工作是生长的、生命的,是一种终身教育,是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受教育者的同时,更以生命对话的形式人的丰富内心世界、塑造独立人格尊严,从显隐结合中凸显道德生命伴随,培养时代新人。

4.2. 协同育人的模式

构建全员参与、全时贯穿和全域协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和有效协同机制,打好组合拳,是贯彻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推动各领域、各环节、各要素协同育人,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所谓全员参与,强调的是调动学校内各个部门、各个成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状态,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由专职思想政治人员来讲,其他学科教学人员也要参与到工作中,发挥各门课程育德育人的积极作用,形成联系密切,全面协调参与的工作体系。所谓全时贯穿,主要强调的是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场域,思想政治理论不仅要在课堂上讲,更要显隐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学校的、社会等一系列活动之中,并重视利用日常生活场域。生活就是一个多方面协同的关键育人场域,也是提供丰富育人材料的场所。所谓全域协同,主要强调的是社会、学校各类教学资源、路径和渠道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对教育对象全面的关照,在利用好思政课堂的这个主渠道的同时,拓展其他各类教学资源领域,形成“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网络思政”“精准思政”等多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体系。

4.3. 亲和育人的方法

亲和力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也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大思政”强调亲和育人,从提高吸引力、理论说服力和情感号召力来提升育人质量,“大思政”格局凸显亲和育人方法表现为:其一,凸显亲和的思政话语体系,用生动、生活的语言方式来讲道理,“讲理论要接地气,要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的办法” [6] ,要感染青年,就要运用青年喜爱并接受的话语和活动方式;其二,重视生命化的相互关系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讲的是思想的交往,那么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尤为重要,只有双方相互信任,思想的交往才能走进人的心灵,所以“大思政”强调建立生命化的课堂、生命性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强调“要有仁爱情怀,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7] ;第三,强调理论贴近现实,加强思想政治话语的影响力,一方面必须从现实生活中人民的思想关切作为切入点,是否反映现实关切直接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理论贴近现实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味灌输冷冰冰的、一成不变的道德观念,而是一种思辨的、理性的知识性传授和能力性训练,以深刻、鲜活、丰盈的方式剖析历史和现实,从而促进教育对象行动与责任的生成。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 人民日报, 2022- 10-26(001).
[2]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胡志刚, 王贤文.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3] 宗淑萍. 基于普赖斯定律和综合指数法的核心著者测评——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 27(12): 1310-1314.
[4] 吴满意, 高盛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治理研究[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2, 8(9): 99-107.
[5] 刘慧. 生命德育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11.
[6]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100.
[7]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 2020(1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