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国内生产总值及其衡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为例
Instructional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Macroeconomics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Taking the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the Course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nd Its Measurement”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SS.2024.131078, PDF, HTML, XML, 下载: 93  浏览: 14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武朋卓, 赵思温:昌吉学院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新疆 昌吉
关键词: 国内生产总值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Gross Domestic Product Macroeconom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ed throughout Curriculum Instructional Design
摘要: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在新发展格局下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本文以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国内生产总值及其衡量”为例,从课程思政教学的背景及现实意义、具体的教学准备、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教学设计融入思政内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构建更为科学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courses is the key to estab-lishing moral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akes “GDP and Its Measurement” in the ma-croeconomics cours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background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specific teaching preparations, teaching method design, teaching process design, teaching reflection, and other aspects. It explores how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through effective teaching design, achieve a subtle and silent effect, and cultivate students’ economic thinking, building a more scientifi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for professional courses.
文章引用:武朋卓, 赵思温. 新发展格局下《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国内生产总值及其衡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为例[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1): 571-575.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1078

1.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2022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注重扩大内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人才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高校负有重要的人才培养和供给的责任,不仅通过科研解决“卡脖子”问题,更要优化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改革教育理念和方式,找到适应新发展格局的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1] ”,因此在育人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浮于表面,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培育高质量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是各类课程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要形成协同效应,从而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2] 。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分支,其产生于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英国,有其特有的产生背景、隐含的条件及意识形态和阶级属性问题,本质上来说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学科。该学科这种明显的阶级属性要求我们,在学生学习其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是要求教师开展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借鉴其实用价值部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理解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重点在于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国际化和中国特色的平衡,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同时具有爱国情怀、批判思维的人才,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立德树人的目的。

2.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

全方位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应该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思政点挖掘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 [3] 。

2.1. 教学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能够体现出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达到全方位育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知识目标。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三种核算方法;掌握GDP与GNP的区别与联系;了解GDP与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不足与进展。

能力目标。通过GDP指标对我国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地位有初步认识;利用GDP指标,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及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围绕新发展理念,能够辩证的分析GDP指标,提高发散思维及创新意识。

思政育人目标。通过我国GDP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敏感性及爱国情怀;培养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好奇心;增强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2.2. 教学方法设计

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达到较好的思政育人的效果,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融入课程思政点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一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探索。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多个线上教学平台涌现,这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技术与平台支持。目前微课教学、慕课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等是我国各大高校中常见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4] ,这种模式打破学生学习时间的限制,可以利用碎片化的课前时间,进行新课程的学习与预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二是采用参与式课堂讨论方式 [5] ,高校课程的学习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课堂参与讨论是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知识内化的一个途径,同时满足教师高效的教与学生主动的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三是以任务活动为主的教学途径,让学生积极“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开展“学中做,做中学”。四是思政案例教学方法。讲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及推导时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运用能力。

2.3. 教学准备

1) 集体备课。在教研室层面组成课程组,宏观经济学课程可以由多个教师讲授,优秀的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大家相互交流,合作教学。各自提前查文献寻找思政案例素材,根据教学大纲探讨整合每一章节的案例,共同设计案例教学思路。上课之后进行教学过程的经验交流,找出问题再次研讨修改教学设计,争取做出适应学生的教学设计。

2) 资料及学习任务发布。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情况,发布本节相关课程资料及在线课程资源,同时在智慧树发布课前讨论问题:如何衡量经济体的经济活动?督促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任务。通过课前的准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网络资源的学习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及重难点知识,逐渐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及问题意识。

3) 学生分组,课前预习。学生自由组队,一组10~15人左右,方便课中讨论同时共同完成课前预习。教师提前一周在智慧树平台发布基础性的学习资源,包括章节介绍、片段学习、财经新闻等。小组内部形成互相监督的学习机制,并由小组组长收集本小组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课中集中讨论解决。

2.4.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整个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关键,包括问题的引入、新课呈现及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问题引入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需要,采用思政案例引入。一方面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引入过程中形成无形的思政教学。新课呈现主要解决本节的重难点知识,结合不同知识要求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通过案例、问题创设等多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分析,从而突破本节教学重难点。课堂总结及测试部分,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讨论陈述,并独立完成测试。

1) 思政案例导入。在新课教学之前,通过播放《中国发展速度》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速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并提出问题:如何准确理解GDP?怎么测算GDP具体数值?引入新课。

2) 新课呈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新课呈现过程中,注重将线上碎片化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体系,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重难点并解决学生课前提出的疑问。具体在重难点讲授过程中利用丰富的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小组参与、问题导向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趣味性和内容讲解的透彻度。

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含义。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是学生接触宏观经济学的第一个概念,在集体备课时全体教师明确提出将概念进行拆分并通过举例的方式进行讲解。教师首先给出国内生产总值定义并分解为四个关键词,同时引入案例,如果一对夫妇留在家中打扫卫生和做饭,这时劳务的价值会不会被列入GDP的统计范围之内?假如这对夫妇外出工作,另外雇人做清洁和烹饪工作,那么这对夫妇和佣人的经济活动会不会被计入GDP?让学生理解第一个关键词——市场价值总和。结合不同案例具体讲解四个关键词,具体采用案例、问题导向的方式进行。学生把握重点之后,进行知识点测试,通过做相关的选择题,巩固并拓展国内生产总值含义。上述重点讲解通过各个击破的方式,结合学生特点,通过举例让学生全面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思考:GDP数值如何计算?在讲解重难点之二——GDP的核算方法时,先从市场经济的逻辑出发,引出GDP三种核算方法,产出 = 支出 = 收入。进一步具体讲授理论知识,再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支出法从需求角度核算GDP,提出问题举例说明全社会中有哪些需求,学生给出答案教师进行总结出四部分需求并讲授具体定义。理论联系实际,出示国家统计年鉴数据,让学生掌握支出法核算内容,对我国支出法核算和西方国家支出法核算进行区分。我们国家主要注重支出法核算,将政府需求与居民消费需求合并为最终消费需求,因此有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结合我国实际数据,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采用西方可借鉴的先进理论,根据中国国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分组讨论。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GDP能衡量人民的生活质量吗?这个指标是不是万能的。通过让学生自行分析讨论,深化学生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全面理解。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指出GDP指标并不是万能的,不能“唯GDP论”,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探索更适合我国发展实践的社会经济指标,升华主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学习。

4) 小结与测试。传统课程教师教授完新课之后,自己进行总结。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必须要从细节中体现。本次改革探索中小结部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请同学进行总结并要求课后做思维导图,教师作补充,同时升华主题,加入爱国教育及辩证思维能力的价值教育。

针对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关的选择题和是非对错题进行基础知识的掌握测试。在PPT中集中展示,学生抢答,并将学生表现计入考核环节。通过学生对基础题的作答,反馈出课堂效果,对难点问题通过做题教师再进一步强调。让学生感受到本节课重点掌握的内容并进行巩固学习。

5) 课后任务。课后学生尝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完成智慧树平台对应练习题,增同时加该课程的思政作业。线上练习题为分层练习,基础题、进阶题及拓展题,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层次,选择不同的习题进行练习,达到因材施教,作业分层练习的效果。其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查找本次课相应思政素材及元素,提炼思政选题,然后由小组汇报人进行分享,优秀思政素材及选题给予一定奖励,以加强学生课后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查找思政元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其次提高学生主动学生、内化知识的能力,也可以丰富思政教学案例库。

3. 结语与思考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关键联结点。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指出扩大内需对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此次课程教学设计改革在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紧跟我国经济发展的实情及课程思政育人的要求,在课前准备、课程思政案例讲授、师生互动、学生调查研究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课前通过集体备课搜集大量紧跟时代潮流的思政案例,课中结合知识点讲授,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让学生为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思考,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和经济学思维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课后通过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拓展知识,内化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知识不仅要在课堂中学习,更要时时刻刻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课程小组反复听课评教、学生卷面成绩及课堂表现等、学生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反馈等途径,掌握和改进教学效果,这是本文后续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金项目

昌吉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新发展格局下《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22KCSZ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12-09(1).
[2] 高宁, 王喜忠. 全面把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J]. 中国大学教育, 2020(9): 17-22.
[3] 寇玉典. 基于“互联网 + 课程思政”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23, 44(14): 227-229.
[4] 邵彬涛. 关于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应用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2(18): 107-109.
[5] 卢素兰.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J]. 海峡科学, 2020(12): 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