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认知与从业意愿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Nursing Students’ Cognition and Willingness to Engage in Internet + Nursing Service
DOI: 10.12677/NS.2024.132019, PDF, HTML, XML, 下载: 59  浏览: 165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许建丰, 许 芳*: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江西 抚州
关键词: 互联网 + 护理服务护生认知从业意愿 Internet + Nursing Service Nursing Students Cognition Willingness to Work
摘要: 护生作为未来“互联网+护理服务”潜在从业人员,他们的认知和意愿直接影响今后的就业态度。本文综述了“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特点、护生的认知现状和从业意愿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Abstract: Nursing students are potential employees of “internet + nursing service” in the future, and their cognition and willingnes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ir employment attitude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 nursing service”, the cognitive status of nursing student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ir willingness to work, and finally gave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文章引用:许建丰, 许芳. 护生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认知与从业意愿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 2024, 13(2): 125-132. https://doi.org/10.12677/NS.2024.132019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 + 护理服务成为了当今医疗护理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互联网 + 护理服务”,主要是指医疗机构利用执业机构在本单位的注册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病人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护理服务 [1] 。护生作为未来护理工作的接班人,他们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认知程度和从业意愿如何,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护生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认知和从业意愿的研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特点

2.1. 便捷性

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预约护理服务,避免排队等待,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护士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工作安排和任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民众对医疗护理服务便捷性的需求 [2] 。黄盼盼等对武汉市11名接受过“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失能患者家庭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访谈对象表示“互联网 + 护理服务”使他们避免因简单的护理问题前往医院就医,既减少病人的搬动,使其更加舒适,也为家庭照顾者带来便利 [3] 。李倩等对预约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10名患者家属作为访谈对象,访谈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带家人去医疗机构看病需要耗费的时间、人力和经济成本都比较高,而“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开展为他们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4] 。粱梦瑶等以接受过江苏省某三级医院“互联网 + 护理服务”COPD线下家庭护理服务的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平台在线解答疑惑并且提供的线下家庭护理服务让患者感到方便,减少入院次数 [5] 。

2.2. 个性化

互联网 + 护理服务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眼科“互联网 + 护理服务”能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提供快捷、便利的眼科护理服务,满足了患者个性化、精准化的眼健康需求 [6] 。

2.3. 高效性

通过互联网平台,护士可以快速获取患者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快速诊断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最新的医疗信息和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拓展护理服务半径,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7] 。刘晓晨的研究中,1所三级医院、1所二级医院、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43家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对医联体内出院的老年慢病患者开展“互联网 + 延续护理”服务发现,联合紧密型医联体开展“互联网 + 医联体”延续护理服务,促进优质护理资源下沉,精准对接了老年慢病患者多样化的医疗健康需求,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拓宽了延续护理的深度和广度,服务半径不断扩大 [8] 。

3. 护生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认知

3.1. 护生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认知程度较低

大部分学者认为,当前护生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认知程度较低,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乔慧敏 [9] 对山东省949名护生进行调查后发现,仅有2.4%的护生非常了解互联网 + 护理服务模式,57.9%的护生了解渠道主要是通过网络。黄纯美 [10] 对409名江西某校护生进行调查发现,仅5.4%名护生非常了解网约护士,65.3%的护生了解渠道是通过调查问卷。在林蓉金 [11] 研究中指出,护理实习生对护士流动执业的关注度较低,没听过和不在意的比例为63.1%。

3.2. 护生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接受程度较高

尽管护生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认知程度较低,但护生对这种新型服务模式的接受程度较高。Hua Zhao [12] 在对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510名三年级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后发现,61.8%的护生表示加入互联网 + 老年护理服务,并认为工作前景良好。高前 [13] 的研究也表明,护生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接受程度与教育程度、了解程度、是否参加过“互联网 + 居家护理”相关课程或培训、是否参加过实习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总体接受程度较高。

3.3. 护生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应用前景持积极态度

董星 [14] 在对云南省3所医学院校201名实习护生及在校护生进行调查后发现,66.6%的护生认为互联网 + 护理服务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认为对网约护士了解程度越高,认为其发展前景越好的护生从业意愿越强。王苏醒 [15] 对上海市5所护理院校的342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56.1%学生对护士多点执业的前景表示乐观或非常乐观。护生普遍认为互联网 + 护理服务将是未来医疗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4. 护生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从业意愿

4.1. 影响护生从业意愿的因素

护生从业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因素(如年龄、生源地、就读护理原因、有无照顾居家老人的经历、有无实习经历等)、工作环境因素(如服务对象的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等)和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认知等。

4.1.1. 个人因素

1) 年龄

乔慧敏 [16] 对山东省1178名护生进行调查从事“互联网 + 护理服务”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的护生对从事“互联网 + 护理服务”意愿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加,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自己的事业规划也越来越清晰,更加愿意去接触、尝试新鲜的工作方式,从业意愿逐渐增加。

2) 生源地

张风 [17] 对泰州职业技术学院669名高职在校护生从事“互联网 + 老年家庭护理服务”意愿调查发现,家庭地址为城市的护生从业意愿更高。“互联网 + 护理服务”集中起步于各省一线城市 [18] ,城市护生接触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和互联网信息的机会比农村护生要多,按照知信行理论 [19] 城市护生从事意愿更高,因此除了第一批试点城市之外,国家积极推动在其他城市开展互联网 + 护理服务 [20] 。

3) 就读护理原因

吴倩 [21] 对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实习的236名护生从事“互联网 + 护理服务”意愿进行调查发现非第一志愿选择护理专业的实习护生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态度更为消极,可能为护生入学的时候就对护理专业认识产生偏差,对护理专业的热爱程度不够,对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的积极性稍差。

4) 有无照顾居家老人的经历

通过照顾病人的亲身经历,护生能够深刻理解病人的需求和病情的复杂性,因此更有动力成为一名护士,帮助其他人实现自身价值;通过居家照顾病人,护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护理技能和经验,因此更容易接受成为“网约护士”的工作,有研究表明 [14] [22] 有居家照顾病人经历的护生对成为“网约护士”的从业意愿更为强烈;通过亲身经历照顾病人,护生可能对病人产生了更深的关怀和责任感,因此更愿意成为一名护士,为病人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5) 有无实习经历

岳慧娟 [23] 以西安市某高校224名专升本护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发现,专升本护生完成了8个月临床实习且大部分人通过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他们的知识储备及临床经验更丰富,更有信心和带教老师协同完成“互联网 + 护理服务”。实习经历使护生获得了实际的护理技能和经验;通过实习,护生能更深入地了解护理行业的需求和挑战,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实习经历让护生有机会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提升了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实习经历可能让护生对护理职业产生了更深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更愿意投身于护理工作,包括成为“网约护士”。

4.1.2. 工作环境因素

漏佳丹 [24] 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护生参与“互联网 + 护理服务”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服务对象的性别、客户的家庭环境、服务对象的年龄等。

1) 服务对象年龄

护生考虑服务对象的年龄,因为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护理服务。例如,对于年长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而对于年轻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康复护理和身体治疗。

2) 服务对象性别

护生考虑服务对象的性别,因为不同性别的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护理方式和关怀。例如,对于一些特定的护理服务,护生可能更愿意为女性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3) 家庭环境

护生考虑服务对象的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支持体系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护生对于提供护理服务的意愿,因为家庭环境可能会影响护理服务的难度和复杂性。

4.2. 护生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从业的优势和劣势认知

护生认为从事互联网 + 护理服务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能更好地满足出院患者的护理需求及缓解护理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25]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和困扰。

劣势认知

1) 安全和隐私问题

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可能存在信息泄露、数据安全等风险,需要护生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以保障患者信息的安全。

2) 技术依赖性

互联网 + 护理服务需要依赖于技术设备和网络,一旦出现技术故障或网络问题,可能会影响护理服务的正常进行。

3) 社会认可度不足

目前互联网护理服务在一些地区和群体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和信任,需要克服这一障碍。

4) 人情味不足

互联网护理服务可能缺乏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无法给予患者足够的人情关怀,这对于一些需要心理抚慰的患者来说可能不够满意。

5. 推进护生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认知和从业意愿的建议

5.1. 提高护生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增强其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认知

5.1.1. 专业知识培训

根据Kelman’s理论,知识是改变实践变革的基础 [26] 。组织针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专业知识培训课程,包括远程护理技术、在线健康咨询、远程监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内容,帮助护生了解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

5.1.2. 实际操作训练

提供实际操作训练机会,让护生亲自操作远程监测设备、学习使用远程护理平台,以及了解如何进行在线健康咨询和指导,从而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

5.1.3. 案例分析和讨论

组织案例分析和讨论课程,让护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了解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操作,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5.1.4. 专业导师指导

安排有经验的专业导师对护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传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技巧。

5.1.5. 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

鼓励护生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会议和实践活动,了解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和技术应用,拓展专业视野,增强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认知。

5.2. 加强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护生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兴趣和接受程度

5.2.1. 宣传材料制作

制作宣传册、海报、宣传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材料,介绍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特点、优势和应用场景,突出其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前景。

5.2.2. 专题讲座和研讨会

组织专题讲座和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成功案例分享者,介绍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激发护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5.2.3. 实地参观和体验活动

组织护生参观互联网 + 护理服务机构或平台,让他们亲身体验和了解这一新型护理服务模式的工作流程和优势,增强对其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5.2.4. 校园宣传活动

在学校举办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宣传活动,如主题展览、互动游戏等,吸引护生的注意,增强其对这一服务的兴趣和好奇心。

5.2.5. 媒体宣传和推广

通过校园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发布相关新闻报道、专题文章等,增加护生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知晓度和认同感。

5.3. 重视护生的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职业晋升通道,增强他们从事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信心和东临

5.3.1. 职业规划指导

为护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帮助他们了解互联网 + 护理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职业发展路径,明确个人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5.3.2. 岗位培训和技能提升

定期组织针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岗位培训和技能提升课程,提升护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增强其在该领域的竞争力。

5.3.3. 职业晋升机制

建立健全的职业晋升机制,明确不同级别护理人员的晋升条件和标准,为护生提供清晰的晋升路径和机会,增强其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5.3.4. 实习和实践机会

积极为护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专业水平,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3.5. 职业发展辅导

安排有经验的职业发展辅导员或导师,为护生提供一对一的职业发展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职业发展中的困惑和挑战,增强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行业的信心和动力。

5.4. 加强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监管和管理,保障护生从事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4.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建立健全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服务标准、管理要求和责任分工,规范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开展和实施。

5.4.2. 建立监督机制

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部门,负责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进行监督和管理,加强对服务质量、安全性和合规性的监督检查,确保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4.3. 审核和认证机制

建立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审核认证机制,对提供服务的机构和个人进行资质认定和审核,确保其具备从事护理服务的资质和能力。

5.4.4. 数据安全保障

加强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中涉及的个人健康数据和隐私信息的保护,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防范数据泄露和滥用风险。

5.4.5. 培训和教育

加强对从事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护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服务规范和安全性的认识,增强其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5.4.6. 投诉处理机制

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鼓励用户和相关方向监管部门举报违规行为,及时处理投诉,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6. 结论

护生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认知和从业意愿是影响互联网 + 护理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护生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认知相对较低,对其的接受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尽管护生普遍认为从事互联网 + 护理服务可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但仍存在着一系列挑战和困扰。因此,加强对护生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并优化护生的工作环境,可以促进护生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认知和从业意愿的提高。

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护生从事“互联网 + 护理服务”意愿调查研究,编号:JY21240。

参考文献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开展“互联网 + 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7g/201902/bf0b25379ddb48949e7e21edae2a02da.shtml, 2023-12-01.
[2] 补维, 肖梅霞, 谢树妹, 等. “互联网 + 护理服务”模式下护士执业风险研究进展[J]. 循证护理, 2022, 8(13): 1756-1760.
[3] 黄盼盼, 王艳, 程红, 等. 失能患者家庭照顾者接受“互联网 + 护理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22, 36(4): 295-298.
[4] 李倩, 胡铭, 徐盼, 等. 患者家属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J]. 上海医药, 2022, 43(12): 18-21.
[5] 梁梦瑶, 陆芹珍. COPD患者“互联网 + 护理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J]. 上海护理, 2023, 23(12): 11-16.
[6] 陈惠莲, 董佩芳, 乔丹妮, 等. 眼科患者“互联网 + 护理服务”平台问诊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杂志, 2023, 38(20): 4-7.
[7] 姚典瑞, 宋梅. “互联网 + 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研究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 19(18): 2751-2755.
[8] 刘晓晨, 王秀丽, 马月珍. 基于“互联网 + 医联体”的老年慢病患者延续护理实践[J]. 护理学杂志, 2023, 38(2): 100-104.
[9] 乔慧敏. 护士及护生“互联网 + 护理服务”从事意愿影响因素及需求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21.
[10] 黄纯美, 郭秀妍. 护理学生对网约护士认同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 2022, 41(2): 103-106.
[11] 林蓉金, 戴晓凤, 张梦玲, 等. 护理实习生对护士流动执业认知的调查分析[J]. 护理研究, 2019, 33(12): 2143-2146.
[12] Zhao, H., Zhao, P., Wang, Y.N., et al. (2021) Attitude of Nursing Students towards Internet-Based Nursing Services for the Ag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9, 114-119.
https://doi.org/10.1016/j.ijnss.2021.12.013
[13] 高前, 乔慧敏, 高伟, 等. 护生从事“互联网 + 居家护理”意愿影响因素调查[J]. 齐鲁护理杂志, 2019, 25(24): 8-11.
[14] 董星, 虞仁义, 陈玉爽, 等. 互联网 + 背景下护生对“网约护士”的从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 全科护理, 2023, 21(6): 825-828.
[15] 王苏醒, 吴觉敏. 护理专业学生对护士多点执业认知及意愿的调查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 2021, 18(6): 521-525.
[16] 乔慧敏, 高伟, 潘明皓, 等. 护生从事“互联网 + 护理服务”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研究, 2021, 35(8): 1353-1359.
[17] 张风. 高职护生从事“互联网 + 老年家庭护理服务”意愿的研究调查[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23(1): 20-22.
[18] 韩梦丹, 赵明利, 张雪葳, 等. 护士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认知和参与意愿现况调查[J]. 护理学杂志, 2020, 35(4): 53-56.
[19] 李维瑜, 刘静, 余桂林, 等. 知信行理论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护理学杂志, 2015, 30(6): 107-110.
[20]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 + 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 国卫办医函[2020] 985号.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d/202012/abdde45b8f1d4343ae41452d738dbf73.shtml, 2023-12-01.
[21] 吴倩. 实习护生对“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态度及影响因素[J]. 当代护士, 2022, 29(32): 110-113.
[22] 卢海滨, 孟欢欢, 白静, 等. 护生参与“互联网 + 护理服务”行为意愿的现状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 2023, 23(7): 527-531.
[23] 岳慧娟, 刘洋, 化前珍, 等. 专升本护生参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心脏康复“互联网 + 护理服务”意愿调查研究[J]. 心脏杂志, 2023, 35(4): 437-442.
[24] 漏佳丹, 屠乐微. 杭州本科护生对参与“互联网 + 护理服务”的认知及意愿分析[J]. 当代护士, 2021, 28(34): 11-14.
[25] 刘立珍, 王平, 丁燕, 等. 专科护生对“互联网 + 老年家庭护理服务”的认知、意愿与培训需求调查[J]. 中国当代医药, 2023, 30(22): 132-136.
[26] Jiang, H.L., Zhang, S.R., Ding, Y., et al. (2017)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uberculosis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Questionnaire (CS-TBKAPQ). BMC Public Health, 17, Article No. 949.
https://doi.org/10.1186/s12889-017-496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