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青少年数字素养培育的重要作用、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The Important Role, Realistic Dilemma and Practical Approach of Cultivating Teenagers’ Digital Literacy in the Era of Intelligent Media
DOI: 10.12677/ASS.2024.132089, PDF, HTML, XML, 下载: 70  浏览: 29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 翔, 孙珺艳, 赵晓强: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淄博
关键词: 智媒时代青少年数字素养Intelligent Media Era Teenagers Digital Literacy
摘要: 迈向智媒新时代,加强青少年数字素养的培育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需要,是应对社会数字化转型挑战的关键助力,也是培养数字型高质量人才的时代要求。当下,随着智能数字媒体的不断发展,在错误思潮、数字化转型挑战以及青少年自身发展需求等多种因素的裹挟下,青少年数字素养的培育正面临着无法规避的现实困境,如数字化参与差距阻碍“数字鸿沟”弥合进程、“信息茧房”破解困难导致数字创新能力不足以及主体认知意识弱化影响数字诚信及道德培育等。对此,需要从完善支持政策与数字化共享平台,加快弥合“数字鸿沟”;发挥学校等数字素养培育平台功能,提高青少年数字创新能力以及优化青少年认知结构,推进数字诚信及道德观建设三个维度加强青少年数字素养的培育,探索以青少年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路径,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进一步引领青少年在智媒时代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Abstract: Towards the new era of intelligent media,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digital literacy of young people is a strategic nee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hina, a key help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of soci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als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to cultivate digital high-quality talents. At presen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digital medi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wrong idea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hallenges and teenagers’ own development needs, the cultivation of teenagers’ digital literacy is facing inevitable current and practical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 digital participation gap hinders the bridging process of the “digital divide”, the difficulty of cracking the “information cocoon” leads to the lack of digit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weakening of the subject’s cognitive consciousness affects the digital integrity and moral cultivation. In this regard, we need to accelerate the bridging of the “digital divide” by improving supporting policies and digital sharing platforms;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s of schools and other digital literacy cultivation platforms, improve teenagers’ digit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integrity and moral values; optimize teenagers’ cognitive structure,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eenagers’ digital literacy, to explore a new path to promote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with the power of teenagers, and fasten the “first button of life” for teenagers, to further lead young people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era of intellectual media.
文章引用:王翔, 孙珺艳, 赵晓强. 智媒时代青少年数字素养培育的重要作用、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2): 662-669.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2089

1. 引言

数字素养是数字社会青少年学习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 [1]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屹立于智媒时代的战略武器。新时代是数字化、智媒体的时代,数字素养作为智媒时代国与国竞争的重要因素,其所蕴含的重要作用是顺应智媒时代要求,培养数字型高质量人才的战略需要,是实现从数字大国迈向数字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弥合数字鸿沟、应对社会数字化转型挑战的关键助力。但当下,随着智能数字媒体的不断发展,在错误思潮、数字化转型挑战以及青少年自身发展需求等多种因素的裹挟下,青少年数字素养的培育正面临着无法规避的现实困境,其在背景、渠道以及意识等多个层面上不同程度地阻碍了数字素养的培育。因此,明确智媒时代青少年数字素养培育的重要作用,审视青少年数字素养培育的多重困境,谋求青少年数字素养培育的解蔽路径,从而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领青少年在智媒时代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智媒时代青少年数字素养培育的重要作用

当今时代,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智媒体等技术日新月异,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也越来越被数字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改变着这个世界,也改变着人们的行事方式,更改变着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这种认知,事关未来的‘生存’” [2] 。因此,智媒时代青少年数字素养的培育关乎着国家的未来,是发展数字型社会的重要引擎,更是新时代青少年核心素养框架构建的基本要素。在智媒时代培育青少年的数字素养,对于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具有多重价值和深远影响。

2.1. 宏观层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需要

在智媒时代中,数字中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是将社会的各个领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通过数字串联起来,达到万物互通、万物互联的一种状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同时,在《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中也提到,到2025年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显著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3] 。因此,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全面提升是我国建设数字强国的应有之义。

在工业社会向数字社会转型过渡的大变革时代之下,数字不平等现象逐渐产生并日益突出,这一问题基本上是由信息可接入性的差异和数字技术利用能力的差异造成的,并且这一现象正在成为导致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人群收入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将直接影响整个数字中国建设进程。在我国加快数字基础设施精准全面建设,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提升的情况下,数字化公共产品供给不断优化,由信息可接入性差异所导致的“首道数字鸿沟”正在逐渐被缩小,而因数字技术利用能力差异所产生的“第二道数字鸿沟”则由于数字素养知识和数字现实经验的门槛效应而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数字鸿沟”是新兴数字问题,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握好时代赋予的新机遇,不断提高数字化水平与能力,为建设数字中国提供基础性条件。青少年群体要想不断融入数字社会,享受数字化便利,就要加快克服数字素养缺乏这一主要障碍,尽早摆脱“鸿沟效应”。因此,在智媒时代培育青少年数字素养是弥合新阶段“数字鸿沟”,促进单一型发展向包容性发展转变,进而推动数字中国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

2.2. 中观层面:应对社会数字化转型挑战的关键助力

社会数字化转型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影响着“五位一体”的发展进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进入了新数字化、智媒体时代,5G网络与新型数字科技的发展让数字设备成为青少年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具备基本的数字素养就成为青少年安于社会的基础与前提 [4] 。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6%,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31.2万个,全球占比超过60%。全国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能力,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18.45亿户,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同时也面临着全球最庞大的社会数字化转型。

社会数字化转型将会全方位,多领域的重构人们的生产生活,其中也包括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模式等,这对于青少年数字素养再次提出了新的现实要求。不过社会数字化转型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不闻不问,空喊口号,应该理论联系实际,稳步前进,特别是当前处于转型过程的窗口期,更应该注意补充好智媒时代欠的“理念作业”,重点发挥青少年的独特优势,打牢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社会数字化转型不断“呼吁”社会各类主体持续地支持与参与,青少年作为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投入力量,必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换的角色。同时,数字化转型能否顺利走向纵深很大程度上受青少年数字素养能否提高的影响。然而,在社会数字化转型初期,培育青少年数字素养的行动障碍很可能是技术能力不足,特别是5G等高精尖技术的存在。技术能力的不足可能是由“数字化意识”缺失引起的,“数字化意识”已经逐步替代传统意识成为青少年数字素养的主要维度之一。除此之外,缺失现象甚至可能导致青少年无法正确认识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处,奋进意识无法全面激发,进而影响其投入的内在驱动力。当青少年“无心”投入到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各种建设或活动时,社会中的其他群体也会受到青少年的影响,将或多或少地减少对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与投入,从而造成转型过程的多元化动力被削弱,转型挑战被进一步扩大,整体进程也必然会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因此,社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针对青少年数字素养的培育是重中之重,是当务之急。另外,在智媒时代培育青少年数字素养也能为社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其他工作的开展与完善提供重要的思想前提,从而产出并推广一批数字素养培育优秀经验成果,最终实现形成可持续性的数字素养培育发展生态圈这一目标 [5] 。

2.3. 微观层面:培养数字型高质量人才的时代要求

近年来,以智媒体、云计算、人工智能、元宇宙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之中 [6] 。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以及人才职业的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加强培养数字型高质量人才成为我国乃至国际社会数字素养教育的重要目的。2022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发布《确保和提高全民公共数字化学习质量行动倡议》,呼吁世界各国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势赋能教与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青少年数字素养培育工作,进而实现新时代数字型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任务。

我国大力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人才强国战略。在数字化要素不断赋能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型高质量人才一跃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经济数字化转型的生成力量。2020年以来我国数字型人才的社会占比没有大幅增加,缺乏的数量一度接近1500万。当下,社会各个层面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数字型人才的引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人才需求的缺口依然在持续放大。因此,以培养数字型高质量人才来解决现实存在的这一短缺问题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如果我国在智媒时代中想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就要将眼光看得长远些,要能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新的技术以及新的产业与业态,尽可能主动地去建设培养数字素养的学科,加强“数字+”布局从而将数字与各类学科紧密结合,强化青少年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对比我们国家的进程来说,西方国家已经将公民数字素养培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制定了相关政策来加以推进。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宽带技术机会计划和国家宽带计划来加强公民的数字素养教育 [7] ;日本在2018年发布《人工智能战略草案》,将培养中学生的数字化素养纳入到该战略草案中;新西兰数字战略将个人数字素养与技能作为数字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 [8] 。综上,不管是我国还是国际社会都已经将数字素养的培育置于重要位置,这也进一步佐证了这是培养数字型高质量人才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多个文件来推动学校等培育平台深化数字科技与日常教学的融合,进而加快培育青少年数字素养,缩减数字型高质量人才缺口。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容不迫地面对智媒时代给予的现实挑战,加快提升青少年的数字素养,既是培养数字型高质量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需要。

3. 智媒时代青少年数字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

智媒时代,青少年群体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推动新时代数字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同样,青少年自身的发展也离不开数字科技与能力的进步。但是,随着数字科技与能力的日新月异以及智媒技术陷阱的变化升级,智媒时代青少年数字素养培育的过程也面临着诸多困境:数字化参与差距阻碍“数字鸿沟”弥合进程,“信息茧房”破解困难导致数字创新能力不足,主体认知意识弱化影响数字诚信及道德培育。

3.1. 数字化参与差距阻碍“数字鸿沟”弥合进程

“数字鸿沟”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就已经出现,当时的美国国家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以及未来学家Alvin Toffler等都提出了相关论述。这些学者的共性在于:他们认为“数字鸿沟”是一种信息的不对称性,是拥有信息技术使用者与缺乏信息技术使用者之间的差距 [9] 。2000年7月召开的APEC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数字鸿沟”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问题。时至今日,关于“数字鸿沟”的理论不再匮乏,而且更加体系化多样化。然而,在数字化、智媒体技术迭代发展的今天,新的“数字鸿沟”不断出现,以至于“老沟未填、新沟又起”或“沟上加沟”,差距拉大。根据《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10] ,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同比增加3.4%,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其中,城镇网民规模为7.59亿,农村网民规模为3.08亿,城乡网民规模差异为4.51亿。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互联网技术在智媒时代中发展较快、整体普及率较高,但是也反映出我国的城乡数字资源分配不均,“数字鸿沟”问题依然存在。青少年是受“数字鸿沟”影响较为深刻的群体。在城乡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传播技术具有差距性的背景下,青少年参与数字化的差距使得城乡青少年群体之间的“鸿沟”显著且弥合困难,落后地区青少年群体被动与时代脱节,沦为“数字遗民”。与此同时,在数字化社会中生存方式的不平等性是不断扩大青少年数字素养“鸿沟”的重要原因。数字素养的价值表征应当建立在全民参与、共同创造与表达、实时共享的基础上,在智媒时代,必须正确分析参与差距,积极寻找其解决方案,努力实现数字参与的平等性,进而达到弥合“数字鸿沟”、提升青少年数字素养的目的 [11] 。

3.2. “信息茧房”破解困难导致数字创新能力不足

全面智媒化时代,大量数字资源充斥在网络平台上,在众声喧哗的网络信息大潮中,青少年群体高傲地认为自己目光长远,视野广阔,而实际上只是在“夏虫语冰”。由于数据分析、预测与利用的能力不足,青少年无法顺利整合数字资源,这便造成了其信息空间的窄化,进而使其形成了“信息茧房”。2023年7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2.2%的受访者认为,“大数据 + 算法”的精准推送方式,让自己陷入了“信息茧房”。早在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便已发现“茧房”这一现象,但并未与网络相联系。直到桑斯坦的出现才在其著作《网络共和国》中系统地阐释“数字茧房”,他指出: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青少年群体安于现状地局限在外界算法推荐或者自我兴趣范围内的信息,由于长期受“信息茧房”的影响,信息获取渠道变得越来越固定和单一,使青少年群体身处在思维僵化的困境中。同时,青少年如果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只沉迷在个性化推荐中,就会困在同质化的内容里,进一步被削弱学习能力以思考能力。另外,“信息茧房”还会引起青少年的“免疫”现象,只了解自己想了解的,只通过自己的渠道去了解,随着时间的变化会逐渐加强信息感知的封闭性,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提高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更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因此,在智媒时代,应当科学审视“信息茧房”现象,思索如何破解这一问题,提升数字创新能力,形成培育青少年数字素养的新动力。

3.3. 主体认知意识弱化影响数字诚信及道德培育

随着数字文明的不断演进,数字技术、智媒技术等日益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然而,智媒时代的技术挑战、主流媒体话语权的分化以及错误信息的广泛传播都对青少年的认知意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严重的弱化。青少年是智媒时代的基础,其认知意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数字社会诚信及道德的培育,同时也对青少年数字素养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除此之外,青少年长期生活在浅薄化、表面化的网络场域中,加上对他们的数字素养培育出现简单化、滞后化等现象,这便造成了青少年信息捕获能力的退化甚至是消失。

著名学者、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夏学平曾指出:我国数字素养与技能还存在数字鸿沟较大、数字意识不强、培养体系尚未形成、数字道德规范意识有待增强等问题 [12] 。提升青少年的数字素养是规范数字文明行为、规避数字道德风险的必由之路,并且其中要以培养他们数字信息的筛选、错误思潮的抵制、数字道德的培育以及网络舆论的辨识等能力为重点。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23年8月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来看,目前青少年仍然是我国网民群体中的主力军 [13] 。从统计报告和当下社会热点新闻出发,结合青少年的年龄、情绪等特点可以进一步说明青少年群体很容易成为舆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受舆论影响最深刻的部分。青少年由于认知意识的弱化很难第一时间甄别出舆论的核心,这就为一些不良媒体提供了“可趁之机”。这些媒体通过一些网络大V的炒作将青少年变成了他们的“枪手”,进而影响了舆情的发展态势。这个过程折射出的是青少年舆论观念离散、价值取向泛化和数字道德缺失的问题。青少年群体是数字化社会的参与者和贡献者,也是“网络世界”中的“原住民”。他们的认知意识是具有关键力量的,但也是容易被错误内容引导的,以2023年“鸡蛋姬”郑某网暴事件为例,本来是记录与爷爷分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温情与感动,但她的照片却被盗用,并遭到网暴。一些网友也因为她的粉色头发而展开人身攻击,甚至捏造有理有据的“证据”。青少年由于缺乏思辨意识,轻易相信所谓的“证据”,从支持一方迅速倒戈成讨伐一方,最终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这次事件虽然不是青少年群体在主导,但是证明了他们对于数字素养中的数字伦理道德缺乏成熟性的认知意识,这也将直接导致数字诚信及道德培育陷入困境。

4. 智媒时代青少年数字素养培育的实践进路

智媒时代,数字化、数据化不仅仅是一种科技能力,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与方法。为了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数字化的要求,青少年必须不断从完善支持政策与数字化共享平台,加快弥合“数字鸿沟”;发挥学校等数字素养培育平台功能,提高青少年数字创新能力;优化青少年认知结构,推进数字诚信及道德观建设三个维度提升数字素养,提高自身数据分析与整合的能力,从而实现自己新的发展。

4.1. 完善支持政策与数字化共享平台,加快弥合“数字鸿沟”

青少年作为推动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培育其数字素养就需要在社会层面上,完善支持政策,形成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以加快缩小城乡青少年数字参与的差距。一是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支持作用。以《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为政策基础,在培育数字素养时,要注重和聚焦实际需要,按照“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有保障”的要求,加大财政倾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对弱势群体给予帮助扶持。政府要不断出台并完善已有的数字素养培育政策并将其渗透进社会体系建设中,要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形成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与资金支持政策,也要进一步落实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互助帮扶政策,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普及性建设,补齐城乡数字资源分配不均的短板,进而弥合“数字鸿沟”,为培育青少年数字素养给予了关键性助力。二是要鼓励数字型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等继续研发共享交互技术,利用网络交互性强的优点,完善数字化共享平台,不断创立线上数字素养培育平台或网站,改善青少年培育方式的单一性,提升青少年培训的质量与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大网络政策的支持,结合青少年的兴趣喜好特点,开发一些短视频账号和APP程序等,整合数字资源,提高不同地区、不同阶级学生与老师的参与度,为培育青少年数字素养提供技术性条件。基于政策和技术优势搭建起多样化的线上共享平台,加快弥合数字素养培育资源不均衡和政策资金条件不充足等问题而引起的“数字鸿沟”、“知识鸿沟”现象,提升各地区、各阶级利用数字技术和培育青少年数字素养的能力。

4.2. 发挥学校等数字素养培育平台功能,提高青少年数字创新能力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成长成才的主阵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提升青少年的数字创新思维与能力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等数字素养培育平台的功能,加强对青少年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引导,从而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数字素养的培育,为建设数字中国和创新型社会提供基础性条件。青少年数字素养培育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数字技术对青少年的危害,完善青少年对数字技术的认知体系,让数字技术推动青少年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学校等数字素养培育平台应当积极进行数字素养培育功能的探索与提升。一方面,应当加强平台引导功能。各级各类学校或机构要将数字素养的培育作为人才建设的关键性动力,发挥好自身引导功能,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应当及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引导青少年进行自我革新与强化,让青少年探索课本以外的知识。学校积极进行人才创新实验,引领青少年学生进行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积极开展青少年跨学科交流学习与头脑风暴活动,继而摆脱“茧房”困境,为养成良好的数字创新意识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必须提升平台的研发功能。学校等数字素养培育平台的研发功能主要体现在数字创新能力提升课程与数字素养培育课程的研发上,要着力打造“金牌课程”。课程是青少年汲取知识,提高能力,培育素养的基本途径,也是教育体系中既普通又重要的一环。平台应当结合国家科技的需要以及社会数字化转型的要求,研发以破解“信息茧房”和提高数字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数字素养培育课程,让青少年能够汲取更加专业的学科知识,补齐专业短板。只有拥有丰富且专业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开拓自身思维,提升数字创新能力,完成数字创新实践。因此,创新能力与数字素养专业型课程的研发将会为青少年数字素养的培育提供有力支撑。

4.3. 优化青少年认知结构,推进数字诚信及道德观建设

智媒时代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数字经济、数字产业的不断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条件,但也因此产生了虚假宣传、虚假新闻、错误价值观引导以及隐私泄露等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断弱化青少年的认知意识,使得青少年的数字道德观也随之改变。“大数据给社会带来的益处将是多方面的,但是大数据时代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迎接大数据技术给我们的机构和自身带来的改变。” [14] 一方面,要不断优化青少年的认知结构。我们能够看到,青少年在日常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到低俗观念的影响,产生盲目跟风的现象。对此,我们应该引导青少年正确认知网络虚拟环境,提高青少年的研判能力,如积极举行网络舆论辨识讨论会和网暴分析讲座等。要将主流价值观嵌套进青少年数字素养培育过程,利用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修正青少年认知偏差,进而形成青少年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意识。也要扩展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与辐射范围,积极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带动青少年主动学习先进、成为先进。以此,助力达成强化青少年认知意识的根本目的,努力让数字技术的科学使用成为未来青少年数字素养发展的动力引擎。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优化青少年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推进数字诚信及道德观建设,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数字道德观念,尤其是正确的数字道德规范和数字价值规范。观念体系建设前期要以相关理论知识为生成逻辑,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完善青少年对数字技术与社会变革之间关系的认识体系,补齐青少年数字道德教育知识化短板,从而提高青少年的信息分析、辨别能力。在推进建设过程中,我们也要坚持诚信、合法、不公开的原则,坚决抵制非法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努力让青少年提高数字责任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与行为习惯,以此进一步在意识层面加强青少年数字素养的培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3年山东省大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3SSR006):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数字素养的培育策略研究、2023年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3BSH202):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高校共青团青年政治引领实现路径研究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EB/OL]. http://www.cac.gov.cn/2021-11/05/c_1637708867754305.htm, 2021-11-05/2023-11-29.
[2] [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 数字化生存[M]. 胡泳, 范海燕, 译.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7.
[3] 于瑶, 马鸿泽, 庞智. 我国研究生数字素养的影响因素及培育策略研究[J]. 情报科学, 2023, 41(8): 56-62+70.
[4] 王淑娉, 陈海峰. 数字化时代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 价值、内涵与路径[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42(11): 215-220.
[5] 周刘波, 张梦瑶, 张成豪.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数字素养培育: 时代价值、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 中国电化教育, 2023(10): 98-105.
[6] 刘宝存, 岑宇. 以数字素养框架推动数字化人才培养[N]. 中国教育报, 2023-02-27(05).
[7] ALA OITP. Digital Literacy, Libraries, and Public Policy. http://www.districtdispatch.org/wp-content/uploads/2013/01/2012_OITP_digilitreport_1_22_13.pdf
[8] Strategy for a Digital Public Service. https://www.digital.govt.nz/digital-government/strategy/strategy-summary/strategy-for-a-digital-public-service/
[9] 张正平, 卢欢. 数字鸿沟研究进展[J]. 武汉金融, 2020(3): 64-71+84.
[1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199it.com/archives/1573087.html, 2022-08-31/2023-11-29.
[11] 肖朝霞, 付安玲.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青年数字素养的培育[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2, 38(3): 33-38.
[12]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专家系列解读|多措并举培育数字素养让互联网持续释放普惠效应[EB/OL]. http://www.cac.gov.cn/2022-08/11/c_1661844747392538.htm, 2022-08-11/2023-11-29.
[13] 邢萌. 试析Web2.0环境下网络舆情对青年认知的影响[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21(26): 119-121.
[14]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肯尼思•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M]. 盛杨燕, 周涛, 译.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